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多线性独立成分分析的掌纹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快速有效地在掌纹识别中学习多种因素的高阶统计独立成分,利用多线性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对掌纹张量进行降维,得到低维的模式矩阵,将掌纹图像向模式矩阵上投影以提取核心张量,通过计算核心张量间的余弦距离实现掌纹匹配。基于PolyU掌纹图像库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主成分分析(PCA)、二维PCA、独立成分分析和多线性PCA相比,该方法的识别率最高,且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块主成分分析算法(PCA)在提取人脸特征时是按照分块进行的,它获得的特征矩阵的维数大于PCA方法得到特征的维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块主成分分析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每个子图像集分别求解散布矩阵,并根据此散布矩阵求出投影矩阵;然后将子图像投影到对应投影矩阵上得到特征向量,由此特征向量进而求出相应子图像间的子距离;最后将图像的所有子距离相加得到图像间的距离,根据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实验表明,本文方法不仅提高了识别率,而且减少了所需的鉴别矢量,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解决双向主成分分析(BDPCA)中小样本问题的掌纹识别方法。把掌纹感兴趣区域图像经过2DGabor小波变换后得到的每个图像都作为独立的样本,以增加每一类掌纹的样本数。设计一种基于样本散度矩阵的改进BDPCA算法进行特征提取。采用训练样本的k值矩阵代替训练样本的平均值矩阵,从而获得最优投影矩阵。将2DGabor与改进的BDPCA算法相结合进行掌纹识别。在PolyU掌纹库中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不同训练样本对识别率的影响,而且能够提高识别率,甚至当每类训练样本数仅为1时,也能得到较高的识别率,有效解决了掌纹识别的小样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种飞机图像目标多特征信息融合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 PNN)和DSmT推理 (Dezert-Smarandache theory)的飞机图像目标多特征融合识别算法. 针对提取的多个图像特征量,利用数据融合的思想对来自图像目标各个特征量提供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首先,对图像进行二值化预处理,并提取Hu矩、归一化转动惯量、 仿射不变矩、轮廓离散化参数和奇异值特征5个特征量;其次, 针对DSmT理论中信度赋值构造困难的问题,利用PNN网络,构造目标识别率矩阵,通过目标识别率矩阵对证据源进行信度赋值;然后,用DSmT组合规则在决策级层进行融合,从而完成对飞机目标的识别;最后,在目标图像小畸变情形下, 将本文提出的图像多特征信息融合方法和单一特征方法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同等条件下正确识别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达到实时性要求,而且具有有效拒判能力和目标图像尺寸不敏感性. 即使在大畸变情况下,识别率也能达到89.3%.  相似文献   

5.
人脸识别中多目标最优不相关图像鉴别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图像投影鉴别分析问题,为提高特征抽取的速度和识别率,利用图像矩阵直接构造图像散布矩阵,在具有统计不相关的条件下将Foley-Sammon鉴别分析(FSLDA)转化为两目标约束优化问题,并给出了有效投影向量的概念;根据多目标优化的最优性条件可将求取有效投影向量的问题归结为求广义特征方程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并据此进行特征抽取,进而提出了两目标最优图像投影鉴别分析方法。与其他鉴别投影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接由图像矩阵构建散布矩阵;(2)有效投影向量具有统计不相关性;(3)训练样本的类内散布矩阵不必为可逆的,也不需要求某种形式矩阵的逆。在ORL标准人脸库和NUST603人脸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图像投影鉴别分析方法在识别性能上较以往的方法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特征抽取的速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号处理中,越来越多的领域都需要存储和分析规模大、维度高、结构复杂的数据。张量作为向量和矩阵的高阶推广,在保证原始数据内在关系的前提下,可以更为直观地表示大规模数据的结构性。张量填充作为张量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协同过滤、图像恢复、数据挖掘等领域。张量填充指从被噪声污染或存在数据缺失的张量中恢复出原始张量的手段,文中着眼于当前张量填充技术中时间复杂度较高的缺点,提出了基于耦合随机投影的张量填充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包括两个部分:耦合张量分解以及随机投影矩阵。通过随机投影矩阵,文中将原始高维张量投影到低维空间内生成替代张量,同时在低维空间内实现张量填充,进而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同时,所提算法还利用耦合张量分解将填充后的低维张量映射到高维空间,从而实现原始张量的重构。最后,通过实验分析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郭志强  杨杰 《计算机仿真》2010,27(4):228-231,278
人脸识别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识别率,关键技术在于提取有效的人脸特征。提出了分块多投影和分块双向多投影二维特征提取方法。分块多投影特征提取方法,针对现有分块单投影特征提取方法中每一子图均采用相同投影矩阵,而对人脸局部信息不加以区别,利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分块多投影矩阵,使不同的子图投影到不同的子空间,与传统二维主成分方法和分块单投影方法相比,有效地利用人脸局部信息,降低了特征维数,提高了识别率,在ORL人脸库上实验表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超声阵列式光声计算层析成像技术数据采集量大、成像速度慢的问题,为拓展该技术在血流动力学等领域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快速光声计算层析图像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部分全采样数据,构建样本图像矩阵;然后,通过矩阵分解运算构建信号投影矩阵;最后,基于该投影矩阵在三倍欠采样条件下快速重建出高质量三维光声图像。在体小鼠背部血管成像实验表明:与传统反投影光声图像重建方法相比,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光声图像重建方法可将数据采集规模降低约35%,三维图像重建速度提高约40%,实现了三倍欠采样条件下高精度光声图像的快速采集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可以有效提高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利用效率。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滤波处理耗时长、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首先,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点设计特征提取部分的网络结构;其次,代价函数中引入L2范数提高模型的抗噪性能和泛化性;再次,全连接层使用Dropout减小网络的运算量并提高泛化性;最后研究了滤波对于网络模型的收敛速度和准确率的影响。结果 实验使用美国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数据库,10类目标识别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整体识别率(包含变体)由93.76%提升至98.10%。通过设置4组对比实验说明网络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的有效性。卷积神经网络噪声抑制实验验证了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过程对于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有抑制作用,可以省去耗时的滤波处理。结论 本文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网络的准确率、泛化性,无需耗时的滤波处理,是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ICA和SVM的SAR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宦若虹  杨汝良 《计算机工程》2008,34(13):24-25,2
提出一种利用独立分量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方法。对图像小波分解后提取低频子带图像,对低频子带图像进行独立分量分析提取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特征向量分类完成目标识别。将该方法用于MSTAR数据中的3类目标识别,识别率最高可达96.9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Contourlet域主成分分析的SAR图像去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干斑噪声是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所固有的,并且严重降低了图像的可编译性,影响了后续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目标分类和识别等工作.因此,SAR图像的相干斑去除问题一直是SAR图像应用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SAR图像噪声去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多尺度分解域主成分分析的SAR图像去噪新方法,并且简要归纳了已有的SAR图像去噪方法.方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Contourlet分解,在不同频段的子带图像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能量保持,用重构图像来进行子带去噪,最后通过Contourlet逆变换得到去噪之后的图像.在SAR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方法不仅较好地保持了图像的纹理和细节特征,且信噪比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Color face recognition based on quaternion matrix represent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o recognize and reconstruct a human face imag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s a successful approach because of its effective extraction of the global feature and excellent reconstruction of face image. However, the crucial shortcomings of PCA are its low recognition rate and overfitting of feature extraction which leads to the dependence of training data on training samples. In this paper, a modified two-dimens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DPCA) and bidirec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DPCA) methods based on quaternion matrix are proposed to recognize and reconstruct a color face image. In these method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of color images is used to represent a color face, and the 2DPCA or BDPCA feature of color face image is extracted by 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in both column and row directions. A method obtaining orthogonal eigenvector set of quaternion matrix is proposed. Numerou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approach based on quaternion matrix can effectively smooth the overfitting issue and substantially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rate.  相似文献   

13.
正确分割目标、提取目标的有效特征是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将水平集图像分割方法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将目标图像中的目标区和阴影区从背景杂波中分割出来,其中目标区的形状作为目标的有效特征用于基于模板匹配的目标识别中。用MSTAR数据库中的3类目标的图像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于模板匹配的目标识别中,该分割方法可提取出有效的目标形状特征,实现目标的正确识别。   相似文献   

14.
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分析特性,而且具有较快的算法特点,同时还能起到降维的作用。张量主成分分析方法用于人耳识别能获得比PCA方法更高的识别率。综合利用这两个算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耳识别方法,对人耳图像先采用小波变换做预处理得到4个子带图像,然后对每个子带图像用张量PCA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利用最近邻的方法实现人耳图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与只用主成分分析识别相比,提高了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Krogager分解和SVM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标分解包括基于Sinclair矩阵的相干目标分解和基于Mueller矩阵的部分相干目标分解,Krogager分解即属于相干目标分解,它可以将任一对称Sinclair矩阵分解为球散射体、二面角散射体和螺旋体3个分量,这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特征提取的有效途径。把3个分量的分解系数作为极化散射特征,由其组成样本向量,运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设计多类分类器,提出了一种极化SAR图像分类算法,并对实测极化SAR数据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将Krogager分解和SVM分类器结合起来,对极化SAR图像进行分类是可行和有效的,并且选择不同的参数得到的分类结果差别很大,验证了参数选择在SVM分类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SAR)识别算法识别精度低,用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和支持向量机(SVM)的SAR图像识别算法。首先通过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将目标图像分解成不同的尺度,然后得到目标图像的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接着在高频分量中提取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HOG),在低频分量中利用局部二值化算法(Local Binary Pattern,LBP)提取纹理特征;然后将提取的梯度方向直方图特征和局部二值化特征空间连结,并使用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分类器;最后对算法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了SAR图像目标分类的精度,在MSTAR数据库上的准确率达到90.7%,而且对相干斑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Mnica  Daniel 《Pattern recognition》2005,38(12):2400-2408
An important objective in image analysis is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The most often used data-exploratory technique with this objective 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hich performs a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on a data matrix of vectorized images. When considering an array data or tensor instead of a matrix, the high-order generalization of PCA for computing principal components offers multiple ways to decompose tensors orthogonally. As an alternative,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projection of the images as matrices and show that it leads to a better reconstruction of images than previous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8.
Cameron分解先将极化散射矩阵分解为互易分量和非互易分量,再将互易分量进一步分解为对称分量和非对称分量,这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的有效途径。由四个分量的范数组成样本向量,运用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设计分类器,提出了一种极化SAR图像分类算法,并对实测极化SAR数据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将Cameron分解与SVM结合起来应用于极化SAR图像分类的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通过选择不同的参数对分类结果影响很大,验证了参数选择在SVM分类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binary tensors, generalized multi-linear model fo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GMLPCA) is proposed.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at present there is no other principled systematic framework for decomposition or topographic mapping of binary tensors. In the model formulation, we constrain the natural parameters of the Bernoulli distributions for each tensor element to lie in a sub-space spanned by a reduced set of basis (principal) tensors. We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proposed GMLPCA technique with existing real-valued tensor decomposition methods in two scenarios: (1) in a series of controlled experiments involving synthetic data; (2) on a real-world biological dataset of DNA sub-sequences from different functional regions, with sequences represented by binary tensors. The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the GMLPCA model is better suited for modelling binary tensors than its real-valued counterparts. Furthermore, we extended our GMLPCA model to the semi-supervised setting by forcing the model to search for a natural parameter subspace that represents a user-specified compromise between the modelling quality and the degree of class sepa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