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岩性圈闭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勘探目标的日益深化,地质目标从寻找大构造、发展到寻找微幅度构造和非构造的隐蔽油气藏。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岩性预测方法由于受到地震资料分辨率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其研究方法及对成果的认识都有其局限性,从而使预测的合理性和精度都不高,因此,本文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测井、钻井及地震等资料,从沉积微相分析入手,建立了不同砂体类型的地质及地震正演模型,并根据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地震反演的阻抗值及其它地震属性参数,综合确定出研究区域的砂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总结出一套针对薄互层特点的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并在大庆长垣以西古龙和英台—大安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梁光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4,(Z1)
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是岩性的直接识别,这就需要能从地震反射资料中准确地反演出它所包含的岩性参数。最近发展起来的地震岩性模拟方法SLIM(SeismicLithologicalModelling),通过对初始模型的反复修改,并采用迭代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地震岩性参数的反演问题,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了该方法具有多解性的缺陷。导致这种多解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就其主要原因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对主要参数密度ρ和速度u的步长变化作了新的约束,使多解性有了一定的收敛。对实际资料的计算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地震岩性模拟中的多解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地层参数、地震子波和初始模型等方面讨论了地震岩性模拟中产生多解性的因素,提出了一些能有效地减少多解性的途径,使对实际地震资料地震岩性模拟处理后得到的地震参数与声波测井曲线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沙窝地地区岩性圈闭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准噶尔盆地沙窝地(SWD)地区储层为岩性圈闭这一特点,进行了多种识别技术综合应用研究。首先利用沉积相分析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对SWD地区的砂体展布进行了描述;然后利用正、反演技术,对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的砂体进行了识别;由于SWD地区砂泥岩波阻抗差较小,用波阻抗识别砂体存在着多解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谱分解、瞬时子波吸收等技术对砂体作了进一步识别,验证了波阻抗预测的结果;最后,利用综合研究结果对三工河组二段的岩性圈闭进行了识别,并结合区域地质和构造特征确定了2口井位,钻探后1口井获工业油流,1口井获低产油流,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体岩性圈闭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火山岩体岩性圈闭是松辽盆地深层勘探遇到的新对象,是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接替战场。通过运用火山岩体岩性圈闭地质风险概率评价方法。依据分别建立的圈闭条件,烃源条件、储层条件、保存条件、配套史条件评价标准,对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分布的有利勘探靶区进行了火山岩体岩性圈闭的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钻效果比较一致,地质风险概率法是目前定量评价火山岩体岩性圈闭相对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运用地震精细解释、相控砂体展布及储层预测等技术,针对合同区三叠系开展了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研究以及岩性圈闭的识别和评价研究。在三叠系中共识别出12个岩性圈闭。圈闭综合评价及地质备件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的(1)号和(7)号岩性图闭处于烃源岩分布和油气运移的有利地区,成藏条件较优越,具有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成藏模式理论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用其指导油气勘探的研究较少,以GS地区岩性圈闭预测与评价为例,探讨成藏模式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方法。从GS地区油气成藏模式上看,该油藏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油层分布表现为构造高部位油层发育较好,低部位较差,层间和层内存在非均质性,背斜构造东南斜坡是油气运移的必经之路,配合有利砂岩储集体,就能形成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在该思路指导下,对利用地震识别的岩性圈闭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异常体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并布置了一口探井,预测的岩性油气藏与钻井结果吻合,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在松南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的应用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在松南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松辽盆地腰英台地区圈闭幅度小、储层薄的特点,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相分析技术以及井间约束反演技术等,对研究区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砂体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落实了有利岩性构造圈闭.本区泉四段以河流相为主,分流河道及边滩为砂体分布区;青一段、青二段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席状砂体为主.在此基础上,落实了2号、3号、4号和5号圈闭,布署的2口井均获得了高产油气流. 相似文献
10.
11.
广义线性反演地震岩性模拟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玉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27(6):706-713
地震岩性模拟可用于解决薄层反演问题。本文利用广义线性反演技术实现岩性模拟。由于反射波与模型的波阻抗界面有关,所以本文取波阻抗为模型参数。为了能反演出最小的薄层,初始模型取为一层,再进行等间隔细分层,细分层的间隔取我们所能分辨的薄层厚度。这样,模型参数仅为一系列波阻抗参数,减少了反演的多解性。反演中采用奇异值分解法(SVD)解正规方程,以便得到模型参数修改量。理论模型的试算表明,本方法收敛速度快,能得到非常精确的解。实际资料计算中,将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曲线与测井得到的波阻抗曲线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而证实了该方法分辨薄层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岩性指示曲线重构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牛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下石盒子组、海陆交互沉积的山西组及以潮坪相沉积为主的太原组,储层是储集性能较差的致密砂岩,平均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10-2μm2,储层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0 m,砂体横向连通性较差。由于低孔、低渗特征导致储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微弱,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困难。为此,针对大牛地石板太工区优质储层的岩性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测井综合分析,利用对岩性粒度敏感的自然伽马曲线,以及对岩性粒度响应频率较低,且与波阻抗有较好对应关系的中子曲线重构了岩性指示曲线。岩性指示曲线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优质砂体,划分不同岩性,为地震、测井信息结合的岩性反演建立桥梁,同时也为反演结果识别气层打下了基础。利用岩性指示曲线、波阻抗和电阻率曲线进行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石板太工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石板太工区下石盒子组盒2段、山2段进行了储层和含气性预测,划分了有利含气区带,部署的2口开发井和1口探井有2口井见气,其中1口井获高产气流。 相似文献
13.
14.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识别准噶尔盆地的岩性圈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岩性圈闭研究的关键在于圈闭的识别和评价方法的逐步完善。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岩性圈闭识别技术的研究,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各种岩性圈闭识别手段和分析技术。从沙南二叠系梧桐沟组岩性油藏的探明和阜5井南侏罗系三工河组岩性圈闭的发现等典型勘探实例出发,从技术手段、工作流程上探索适用于准噶尔盆地岩性圈闭识别的研究思路和识别规范,以便为今后岩性圈闭和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这对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不仅可提高原始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而且将地震波转换为层的信息。本文介绍了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的原理及影向因素,以及该项技术在东辛的油藏描述与储层预测研究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岩性气藏复杂地质特征导致的气藏描述和预侧中的不确定性,在对比评价随机建模理论与方法适应性的基拙上,提出以多点地质统计学为核心的“井一震一沉积模式”岩性气藏随机建模方法,即以先验地质认识为基拙,充分利用井点“硬数据”、三维地震数据及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等多域信息,以多点地质统计学的训练图像代替经典地质统计学的变差函数,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形成了岩性气藏精细地质建模技术与方法。在苏里格气田某三维试验区,通过多点地质统计学多域信息整合功能,建立试验区精细地质模型。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井震结合建模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河流相岩性气藏储层表征的不确定性,显著提高了模拟精度和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8.
多参数多信息储层预测中岩性特征及层位标定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单参数反演引起的反演结果多解性和层位标定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影响复杂断块地区储层预测精度的两大难点,而多参数联合反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多解性问题。本文通过细致而充分地研究了多参数反演的关键技术--测井岩性特征技术,总结出一套多信息、多层次精确层位标定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精确的基础分析工作是保证反演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岩性油藏是现今最有潜力、最现实的油气勘探领域。但岩性油藏一般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所以勘探难度较大。为此,本文以牛庄油区为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胜利油田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即在正确建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多元地震标定技术、精细地震解释及地震相干技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和全三维解释系列技术,实现使岩性油气藏按“区-层-点”的技术思路进行开发。通过胜利油田牛庄油区岩性油藏的开发,证实这套地震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