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建立和发展石油化学工业,首先遇到而必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何种方法制取大量的廉价的烯烃。除从石油炼制工业副产气中分得一定量的丙烯和丁烯外,烯烃的主要来源,是依靠裂解低级烷烃、轻油、重油或原油而取得。所以裂解技术是发展石油化学工业道路上的第一关。裂解方法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也随着各国的资源条件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制取乙烯、丙烯的主要而常用的裂解方法,是管式裂解和流化裂解。从给热的方式来说,前者是靠外部加热,热量是通过管壁间接传递的;后者是以固体作热载体,热量是直接传递的。管式裂解法中,有美、日等国普遍采用的斯东-韦勃斯脱(Stone and Webster)式管式炉,和英  相似文献   

2.
<正> 自七十年代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世界石油化学工业受到严重打击,因此发达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纷纷调整内部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最重要基础产品——烯烃和芳香烃的总生产能力为14000万吨,其中烯烃占61%,芳烃占39%。石油化学工业最发达的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烯烃与芳烃的总生产能力占世界生产能力的74%。  相似文献   

3.
前言作为石油化工基本原料的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是来源于石脑油裂解。近年,由于石油资源的缺乏和价格波动,国外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以煤经甲醇制取低级烯烃的课题,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煤炭乙烯或甲醇乙烯对减轻对石油的需求、发展我国化学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甲醇在煤—油替代中的地位,我国学者已作了详细的论述,本文将系统地总结甲醇制乙烯的工艺和技术开发现状。一、甲醇在沸石型催化剂上的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聚氯乙烯》2009,(10):14-14
2009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在大连举办了高端“煤化工新技术论坛”。针对甲醇制烯烃技术的未来发展,与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张涛等指出,我国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发展应向更广领域辐射。张涛认为,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及石化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石油需求量已远远大于国内生产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当前严峻的世界能源形势下,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乙烯装置的关键部位在裂解炉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乙烯工业是为石油化学工业提供原料的工业。没有乙烯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就没有原料,也就谈不上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在乙烯装置中,烃类原料通过裂解炉把大分子烃裂解成小分子的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乙烯装置副产的裂解汽油中含有苯、甲  相似文献   

6.
《乙烯工业》2011,23(2):25-25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近日在道达尔中国科学论坛上分析指出,目前煤制烯烃还仅是我国烯烃产业发展的补充,我国发展煤制烯烃产业重在升级和优化,建设大型煤制烯烃项目必须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7.
大约30年以来,乙烷、丙烷、丁烷和石脑油等轻烃一直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而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存在。从长远来看,轻烃的需要将不断增长,而重油则会充斥市场。这将导致经济增长的下降和加重环境保护的负担以及能源的多样化经营。轻烃的高价及其在供求方面不断扩大的差距,已引起人们对轻烃在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可用性,表示焦虑。因此,已考虑其它原料如原油或它的比较重的馏分作为烯烃生产的有前途的资源。利用比较重的油作为石油化学工业的原料生  相似文献   

8.
高温热解工艺的发展在石油化学工业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制取烯烃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制取芳烃的重要方法之一。高温热解有三种不同的裂解方法,即热裂解、催化裂解与氧化裂解。这些裂解工艺在石油化学工业上取得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处于高水平,2016年达60%以上;中国正大力开创新技术"以煤代油",提高能源自给率。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牵头完成的"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用煤替代石油,高效生产烯烃,为化学工业供给重要基础原料;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MTO(甲醇制烯烃)技术国家。利用这项技术的利用,煤和天然气都能制成甲醇,甲醇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化学工业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依然处于成长期,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速度迅猛、前景非常广阔,我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已经充分意识到,在石油和化学工业中推进循环经济,成为化学工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能源与化学工业的关系众所周知,化学工业与能源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工业不仅要用石油、天然气、煤、电等常规能源作燃料动力,而且也用它们作原料,目前国外有机化工产品95%以上是用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几个化工产品的单位(以吨计)能耗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国内甲醇制烯烃技术自2010年首套试车成功后,甲醇制烯烃项目在全国普及。甲醇制烯烃技术采用催化剂循环再生技术,在再生器中对催化剂进行烧焦恢复活性,烧焦产生的烟气回收余热后排入大气。国内当时投产或建成的项目均是在GB 16297—1996《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背景下设计的,在2015年新发布了GB 31571—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出新标准。为达到新标准要求,必须采取环保措施,因此就目前国内甲醇制烯烃技术烟气除尘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为石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石油化学工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为人们提供能源、稀有元素以及各种原油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是国家经济重要支柱之一,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化学工业。现在科学技术和对石油的处理工艺日益进步,而且能够将石油与化学工业相结合,使石油资源利用率更高,应用更为广发。但是现在石化安全与环保成为人们更为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石化安全与环保的发展现状,总结石化安全与环保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化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农副产品、煤化学、石油化学时代。目前,因石油资源有限;按现在的开采水平和可采储量,可供开采30年左右。所以,合理利用资源和开发新的能源,寻找代替石油的原料,以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不足、能源危机,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中心议题。然而,在化学工业特别是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转换中,C_1化学却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世界能源转变的初期阶段,那么,对于化学工业来说,就是由石油化学过渡到C_1化学的准备时期(图1)。  相似文献   

15.
黄晟  王静宇  李振宇 《化工进展》2022,41(4):1689-1703
石油与化工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的“三高”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促进石油与化学工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总结典型国家及其石油与化学工业面对“双碳”目标采取的措施行动,对乙烯、成品油等石油与化工产品不同生产路径的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概述中国的区域能源分布特点、各省份的石油与化学工业产值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明确提出作为碳排放的大户,石油与化工行业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文中指出石油与化工行业必须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碳减排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国情,综合考虑本国的能源分布情况和石油与化工产品生产的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建构清洁低碳、节能高效的工艺流程体系,促进石油与化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石油与化学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核心是区域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并以此为前提建设绿色集成化工园区,辅之以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综合利用,研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进行碳固定。还提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他温室气体如甲烷等的减排已经提上日程,我国也应加快相关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6.
前言能源是化学工业燃料和动力的来源,也是它的主要原料。世界化学工业所耗之能源,约占能源总耗量的10%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日本占15.3%;西德占13.4%;我国占12.6%;我省占18.6%(在工业总能耗中占29.59%)。化学工业发展的前景,预示着对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多。目前世界化学工业所用的石油约3.0亿吨,到2000年将达到5.7亿吨,那时耗用的石油在其总消耗量中的比例将由8.0%上升到17%。但今后石油产量将逐步下降,煤化学将会重新受到重视,丰富的煤炭资源将为化学工业开辟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陶志华 《泸天化科技》2007,(3):213-218,222
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包括:高油价引发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思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生物能源、生物化工产品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包括:高油价引发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思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生物能源、生物化工产品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包括:高油价引发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思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生物能源、生物化工产品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20.
樊慧敏 《上海化工》2002,27(1):27-27
最近,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了ICIS-LOR(独立商业信息服务组织-伦敦石油报道)第一届国际烯烃会议,会上PACE咨询公司的顾问Phillip Leighton指出,尽管最近化学工业出现了一系列的重组和兼并行动,欧美的烯烃工业仍处于割据状态,最大的烯烃生产商也仅控制不到10%的烯烃市场。详见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