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中外能源》2019,(2)
风力发电占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16%。海上风电虽起步晚,但凭借其稳定性和大发电功率的特点,近年来正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2017年世界海上风电累计容量18.8MW,欧洲5国(英国、德国、丹麦、荷兰、比利时)累计容量占世界的份额为82.2%。2017年欧洲海上风电容量新增3.148GW。按国别累计,海上风电容量英国6.8GW,德国5.4GW,中国2.8GW,丹麦1.3GW,荷兰1.1GW。海上风力发电方式分固定式和漂浮式,固定式已产业化,成本低,被广泛采用;漂浮式各国都在大力开发,但成本高,仍处在从基础研究到验证实验的开发阶段。欧洲海上风电容量、技术等方面全面居世界领先水平,但发展市场容量不足,极需向海外拓展。我国有良好的海上风电开发资源基础,但2017年海上风电容量为2.8GW,仅占总风电容量的1.48%。建议加强与欧洲合作,加快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5.
6.
《中外能源》2016,(11)
注水开发是海上油田开发中后期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海上油田部分老区进入生产中后期以后,注水井吸水能力逐渐变差,注入压力越来越高,现有设备等级不能正常满足生产需要,迫切需要研究注水井解堵工艺。以海上某油田V注水井为例,开展解堵注水工艺研究,假设地层污染情况为平均污染带渗透率时,对平均污染带渗透率模式、阶梯式注水模式进行注水排量为604m~3/d、864m~3/d、1728m~3/d情况下的优化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选用0.01m~3/s注入速度为佳,即每日注水量为864m~3,高压注入时间为90min,工艺优化采用阶梯式注水:172.8m~3/d(305min)+345m~3/d(25min)+518m~3/d(25min)+674m~3/d(25min)+847m~3/d(25min)。假设污染情况为"三段式"道达尔时,对道达尔污染模式开展了不同注水排量情况下的优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段式"道达尔模式与污染带渗透率平均化模式结果类似,这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合理性,说明该注水解堵工艺实际推广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7.
8.
《中外能源》2016,(2)
近年来,海上部分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各种海上油气生产装置和设施面临拆除和处置。由于海上油田高额的弃置费、环保对油田弃置的高要求、海域内多油田设施高度依存等因素,使得单个油田的废弃工作变得错综复杂,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油田废弃流程的研究迫在眉睫。以Q海域内第一个废弃的X油田为例,结合海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高度依托和联合开采为主的开发模式下油田的废弃流程,对地质油藏潜力包括剩余可采储量、经济废弃产量、老井增产措施、侧钻井挖潜、井网综合调整、未动用储量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周边有设施关联的油田废弃以及对滚动勘探新发现的设施周边潜力构造进行前瞻性综合分析后,根据结果进行废弃工程方案设计。分析认为废弃方案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地质条件、开发水平、工程设施、区域开发设施依托等,为即将进入废弃的油田给予初步指导。 相似文献
9.
10.
在海上油田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会发生井涌或井喷、船舶碰撞和直升机坠落、平台溢油、管道溢油及地质性溢油等事故的风险。文章对海上油田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溢油事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分析了海上溢油的处理措施,以期为海上油田的溢油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中外能源》2020,(4)
常规敏感性实验未考虑储层条件下温度和压力对敏感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模拟海上MN油田储层温度(150℃)和压力(35MPa)条件与常温常压条件开展的储层敏感性实验,采用两者渗透率降低率差值作为实验条件对海上油田敏感性影响程度的判断依据,通过分析与研究发现:①高温高压实验条件对速敏和酸敏损害与常温常压渗透率降低率的差值分别为21.5%、15.8%,对速敏和酸敏产生了较强的影响;②高温高压实验条件对应力敏感性损害与常温常压渗透率降低率的差值为11.88%,对应力敏产生了较弱的影响;③高温高压实验条件对碱敏和盐敏/水敏损害与常温常压渗透率降低率差值分别为0.6%、2.4%,对碱敏和盐敏/水敏基本无影响,但实验条件将盐敏临界矿化度值由8210mg/L提高至22450mg/L。鉴于MN油田储层敏感性在此方面的实验研究结果 ,加深了对高温高压与常规敏感性评价的差异性认识,明确了测定高温高压储层岩石敏感性损害程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中外能源》2015,(1):100
<正>ENECO,2014,47(8):67英国能源气候变化部公布,正式批准在英国东部萨福克郡海上建设东英吉利亚-1海上风电场。该风电场预定设置240套最大的风力涡轮机,规模大大超过目前世界最大的风电场——英国London Array风电场。能源气候变化部预计投资超过5亿英镑,可增加约1800人就业。按政府政策,英国优先投资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东英吉利亚-1海上风电场由英国Scottish Power公司与瑞典Batten Fall公司合资(50∶50),由东英吉利亚Offshore Wind公司开发。预定2017年动工建设,2019年开始发电。 相似文献
15.
16.
受原油含水率增加的影响,海上油田注汽锅炉经常出现排烟温度升高、燃烧器结焦和换热管路腐蚀加剧等问题。为了保障海上油田注汽锅炉的运行性能,本文对锅炉积灰物和原油含水率进行了化验分析,本文以详细的计算和运行数据为依据,揭示了原油含水率升高对锅炉运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原油含水率增大后,Na+离子和Cl-离子含量增多。盐分在换热管路上凝结后,加速了换热管道的腐蚀过程,并降低了换热管道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引起注汽锅炉排烟温度升高。当原油含水率增加至10%时,其低位发热量降低了9.7%,粘度增加了1.39倍,注汽锅炉排烟热损失增加了16.9%。 相似文献
17.
南海东部海域油田以海相砂岩为主,该类油田储层稳定、天然能量充足,多以水平井开发,早期油井的产液结构优化效果一般。由于海上油田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资的特点,寻找高产、高效开发的增产挖潜措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以往对产液结构研究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实施效果评价标准不一、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提出了"地层—井筒—管网"一体化的产液结构优化思路,建立了以含水变化和增油效果为衡量标准的实施效果定量化评价方法;根据油田实践效果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明确了含水下降增油型、含水稳定增油型、含水上升增油型及无效型实施效果的主控因素和动态特点,从而指导了油田后续的产液结构调整,形成了"研究—实施—评价—认识—再研究"的滚动优化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产液结构优化的有效率、延缓了油田的自然递减,对类似海相砂岩天然能量充足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考虑压缩天然气运输的日益增长趋势,作者提出了边际油藏开发新方法,在1.8—2.0MHa的压力下,通常使用传统的油罐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这篇文章制定了海上油气开发获得伴生气的液体组分以及使用专门的油罐存储的原地(基于平台)技术解决方案,相信这才是经济的、有功效的。 相似文献
19.
20.
国内天然气价明显偏低,国家计划将每年天然气价格上浮5%~8%,直到大致与国际价格水平接轨。天然气涨价使相关上游企业获益,而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