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小波变换与独立分量分析相结合,提出基于小波分析的独立分量分析对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的方法。模拟信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去噪稳定性优于传统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实际大地电磁观测资料去噪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有效地去除噪声,特别是在非极低频区域去噪效果尤其明显,保证了后期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去噪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系统地研究了大地电磁测深中几种去噪处理方法的原理、实质及效果,并以一些MT实际勘测点实例予以佐证。理论与实例证明不同方法各有其优点,但概括起来Robust效果优于常规处理方法,远参考处理效果优于Robust估计,在具体工作中,应当从实际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依据工区干扰背景与经济成本合理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去噪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目前MT外业资料采集及去噪处理中存在的某些误区,系统地研究了大地电磁测深中几种去噪处理方法的原理、效果及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以一些MT勘探测点实例予以佐证。理论与实例证明,不同方法各有其优点。一般说来,在噪声服从非高斯分布时,Robust估计效果优于常规处理方法;在噪声服从高斯分布时,远参考处理效果优于Robust估计。也可以利用相位资料校正畸变的视电阻曲线。在具体工作中,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依据工区干扰背景与经济成本合理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6)
独立分量分析(ICA)能够通过发掘和去除数据间的高阶相关成分,使输出分量之间相互独立,对独立源信号进行分离和提取,是盲源分离(BSS)的核心技术。首先介绍了ICA的基本理论,运用基于负熵最大的FastICA(固定点算法)对算法原理进行说明和处理实验;然后根据重磁信号的特点对独立分量分析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索,并用幂次方迭代的ICA算法进行了重力异常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在重力异常的分离和弱异常提取中的有效性;最后应用于实际磁测资料处理,有效识别了不同异常体。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气管道发生泄漏后,泄漏声信号在沿管道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混入噪声问题,研究了变分模态分解(VMD)在管道泄漏去噪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VMD,多尺度排列熵(MPE)和小波阈值去噪(WT)的VMD-MPE-WT联合去噪算法.利用MATLAB软件在该算法对信号处理结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比小波去噪,VMD,... 相似文献
6.
徐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7,22(4):435-444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处理有四分量和五分量之分:四分量是指采集和处理都选用两个水平电场分量Ex,Ev和两个水平磁场分量 Hx,Hy;而五分量是指在水平电、磁场四分量的基础上,再加入-个垂直磁分量 Hz。众所周知,依据垂直磁场分量 Hz可以确定地层的倾向,所以五分量的处理手段较四分量的处理更加优越。本文仅对美国地质电子仪器公司 M78SRA 型大地电磁测深数字仪的配套常规处理程序 MAGTAN 的计算方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地震数据去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CA)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基于信号高阶统计特性的分析方法。 对于相互统计独立的信号源经线性组合而产生的混合信号,采用ICA能从其中分离出各独立的信号分量。在地震勘探中,地震道信号和随机噪音通常具备非高斯信号的特点,统计性相互独立。在对地震数据和随机噪音信号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最小互信息的快速ICA方法实现地震数据去噪。模型分析和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的消除随机噪声的方法-序域随机噪声衰减。该方法能完整地保留地质构造形态,去噪能力强,有效地克服了傅立叶变换去噪方法的吉布斯现象,该方法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波变换下信号和噪声在多尺度空间中的不同特性,对不同尺度下的小波系数用阈值处理,改进了多次小波变换应用于地震信号去噪的方法。数据仿真和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压制随机噪声,对提高地震记录信噪比和分辨率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种非线性滤波去噪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又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33(1):104-108
大多数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都是根据单参数特征信息提取有效信号或噪声,达到去噪目的,本文利用神经元网络的高维非线性映射特征,设计一种非线性滤波器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变换,这种滤波器与常规滤波器的不同点在于它综合考虑了地震有效信号和噪声的多种参数表现特征,并将两者有效地分离。经这种方法去噪(空间域)的数据剖面不会降低分辨率,去噪效果受数据信噪比和反射波同相轴倾角的影响较小。本文展示了空间域的处理结果,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就孔隙度曲线含有非地质因素的噪音这一特点,提出采用小波变换的新方法。该方法以一维小波去噪方法和小波包去噪方法为主,减少噪声信号φs的部分值、处理结果表明,经小波变换后的曲线噪声得以压制,质量得以提高,能更好地与其它测井曲线配合进行综合解释。 相似文献
12.
小波变换在孔隙度曲线去噪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孔隙主曲线含有非地质因素的噪音这一特点,提出采用小波变换的新方法。该方法以一维小波去噪方法和小波包去噪方法为主,减少噪声信号φs的部分值,处理结果表明,经小波变换后的曲线噪声得以压制,质量得以提高,能更好地与其它测井曲线配合进行综合解释。 相似文献
13.
小波变换及其在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小波变换是一种能同时在(或空间)和频率域内进行局部化信号分析的新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它在时域(空域)和频率域都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而且由于对高频成分采用逐渐精细的时域(空域)取样步长,从而可以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原则上讲,使用傅里叶变换的运算均可用小波变换代替,而且不受短时窗的局限。在本文法的实现过程中,首先构造尺度函数与小波函数,求出相应的频率响应,利用Mallat算法对信号进行塔式分解,再根 相似文献
14.
一种改进的大地电磁地形校正方法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会引起大地电磁数据畸变,给后期MT数据解释带来困难。本文从实测地形资料和大地电磁数据出发,设计了地层随复杂地形起伏变化的层状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疏密两种高程地形数据进行了模拟,较密的地形数据模型获得的TE、TM数据的畸变关系与实测资料吻合得很好。文中对现有的二维MT数据地形校正比值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用地层随地形起伏变化的层状模型来进行地形校正的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进而从理论上论证了进行地形校正和静校正的先后顺序,认为地形校正之前做静校正和之后做静校正的结果是等价的,但在处理实测资料时,考虑到地形因素可以预测,还是以先做地形校正后做静校正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一种改进的频率—波数域倾角扫描去噪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规的倾角扫描大多在时间—空间域进行,本文利用地震剖面的时间—空间坐标与其二维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常规频率—波数域滤波方法进行改进,在频率—波数域进行倾角扫描。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该方法在压制噪声干扰的同时,实现了在频率—波数域的倾角拾取,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改进的第2代小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小波理论是去除地震资料中的噪声以提高信噪比的有力工具。将最优估计理论与第2代小波变换相结合,获得了反映数据特征的小波变换,改善了资料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Hilbert时频谱在大地电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究了大地电磁信号的Hilbert时频谱特征,并将其用于大地电磁信号的噪声识别、数据筛选和分段平稳分析中。通过内蒙古毛登区实测大地电磁数据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Hilbert时频谱可准确地描述大地电磁数据的突变点、持续时段和频带能量分布,为大地电磁信号的噪声识别、数据筛选和分段平稳处理提供了条件;利用Hilbert时频谱可挑选出信噪比高、能量强且分布均匀的信号段,并可做进一步的参数估计,提高了资料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克里格方法在大地电磁静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电磁测深中,静校正处理直接影响到视电阻率的真实性以及反演、解释结果的可靠性.考虑到地学断面的空间结构横向上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引入地质统计学的克里格(Kriging)方法以校正畸变的视电阻率断面和相位断面.克里格方法是根据待估样点或待估块段有限领域内已测定的样点数据,在认真考虑了样点的形状,大小和空间相互位置关系,它们与待估样点空间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变异函数提供的结构信息之后,对该待估样点值进行的一种线性无偏最优估计.根据这一思路,编制了大地电磁测深数据校正软件,并且进行了理论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的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地电磁测深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新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6):788-796
大地电磁测深(MT)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含油气盆地的普查勘探中.利用该方法在塔里木油气探区先后完成数条区域大剖面和一片面积普查工作.通过上述MT工作,在盆地内构造单元的区划、了解盆地与周缘褶皱带的构造接触关系、查找和圈走火成岩体、研究盆地深部地质结构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并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尤其是对塔北和塔西南地区可能存在进掩推覆构造的推断以及盆地地壳上地幔高导层的发现,为该区油气勘探有利远景区的预测评价和盆地及周缘褶皱带的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