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轮(FPSO)上的主要产液分离设备一般都是卧式三相分离器,随着接入新的边际油田开发,有必要对分离器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三相分离效果。卧式三相分离器存在内部结构简单、原油脱水效果差、脱出污水含油量高且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分析分离器的内部流场和三相分离微观机理,并与高效分离器对比,认为目前的气液比可以具有较好的气浮效果,含水达到96%可以有效利用水洗功能提高油水分离速度。有针对性地对井液入口元件、整流元件、操作液位等进行改造、优化,延长三相分离器入口管线长度、增加均匀布液设施、升高堰板高度。采用FLUENT软件进行的CFD模拟结果表明,分离器内流速分布均匀、分界面波动较小、停留时间增加、分离效果好。现场应用结果也表明,分离器出水含油量平均值从改造前的217mg/L降至改造后的165mg/L,分离效率提高24%。  相似文献   

2.
洛阳技术研发中心开发的生物流化床反应器,考察其对不同水质污水的处理效果,分别对炼油污水、乙二醇污水、PTA污水和煤制乙二醇污水等四种污水进行了1~3个月的连续试验。试验表明,在炼油污水进水COD为300~800mg/L、NH_3-N为30~60mg/L的条件下,经处理后,出水COD80mg/L、NH_3-N15mg/L,污水的COD去除率85%,NH_3-N去除率90%;在乙二醇污水进水COD为1500~2500mg/L的条件下,经处理后,出水COD500mg/L;在PTA污水进水COD为1000~4700mg/L的条件下,出水COD300mg/L,去除率90%;在煤制乙二醇污水进水COD为200~2000mg/L、NH_3-N为18~130mg/L的条件下,处理后的出水平均COD60mg/L、去除率超过90%,平均NH_3-N 8mg/L、去除率大于85%。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具有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浓度高、容积负荷率和污泥负荷率高、传质快、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对不同水质的污水均能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长庆气田污水回注井主要用来将天然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回流至地下遮挡层,回注水主要来自气井产水以及天然气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其矿化度较高,含有大量硫化物、Ca、Mg等物质,水质复杂,腐蚀性较强。先后对5口污水回注井井下管柱起出分析和腐蚀检测,发现4口井井下管柱腐蚀严重。套管腐蚀会导致回注污水窜层,甚至威胁到饮用淡水层。对回注污水水质分析显示,回注污水水型为CaCl2型,pH值较低,在5.65~6.52之间,呈酸性,污水中含有大量的H2S、CO2等酸性气体,4口严重腐蚀井单井平均H2S含量为820mg/m3,CO2含量为5%,这些酸性气体在污水中溶解,导致套管腐蚀。提出优化回注井井身结构,下入双层套管;使用非金属套管,加强套管涂层防腐技术研究;下封隔器,封隔油套环空,打入缓蚀剂以保护套管;对井下管柱定期检测、维护等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油田稠油污水生化处理装置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污水中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氮磷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检测,提出稠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是制约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水质营养状况适当添加氮磷等营养元素,外排污水COD浓度由89.2mg/L下降到77.3mg/L,COD去除率由54.2%提高到67.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节能》2021,(1):56-59
基于某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受到规模的制约,同时结合下游河道对排放水体水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同时进行设施扩容建设,将处理规模从6万m~3/d扩容至12万m~3/d,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通过对现状进出水水质分析,采取降低现有设施处理水量,并在百乐克池内增设缺氧区、污泥回流等措施进行现有设施提标改造;扩建部分采用AAO工艺;深度处理采用现有混凝沉淀+新建高密度沉淀池+紫外线消毒工艺。经运行检测数据表明,处理后出水中COD、BOD_5、SS、TP、NH_3-N、TN浓度分别为27.4 mg/L、6.1 mg/L、6.58 mg/L、0.31 mg/L、1.64 mg/L、10.96 mg/L,各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贾秀粉  郭赟  孙霞 《节能》2020,39(6):136-138
针对高浓度含油工业废水,采用预处理+油水分离器+超滤+SBR工艺可有效降解污染物。但由于废水量不足,水质波动大,易腐化,超滤易堵塞,造成水质超标。采用以下措施改造:增加搅拌,防止水质腐化,堵塞超滤;超滤增加前置过滤器,添加高效清洗剂,提高清洗效率;生物处理前增加pH调节,避免罐内直接调节pH,抑制细菌生长;向SBR投加营养剂及硝化细菌,改变运行模式,增加脱氮效率。应急罐回流管道改到SBR,减少超滤负荷。经过调试,出水含油量10 mg/L,COD200 mg/L,氨氮30 mg/L,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标准,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节能》2016,(1):60-62
为了使二次采油废水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低渗透率底层回注标准,以油田废水为处理对象,建立一套以陶瓷平板膜为核心的试验装置。通过对跨膜压差变化的检测,确定最佳工作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曝气量为2.0ml/min,最佳膜通量为22.5L/(m~2·h),最佳隔板位置为2号位置。运行过程中出水含油量跟SS均优于《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5329-94)中回注水水质A1级标准,利用陶瓷平板膜装置可以实现长期稳定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元坝气田采出水、返排残酸、净化厂检修废水均就近输至污水站(大坪污水站、元坝29污水站)集中处理,不同水质的污水采用单独处理流程。经过半年的生产发现:污水站出水水质波动较大,残酸处理难以达标;药剂投加量大,导致污泥产量大,含水率高;污水汽提效果差,污水中的杂质含量高,经常造成设备堵塞。以元坝29污水站为例,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水处理工艺优化和药剂优选攻关实验,如进行氧化型和沉淀型除硫剂的优选实验。最终选择沉淀型除硫剂ZnCl_2解决残酸处理的难题。净化厂检修废水现场实验表明,通过调整PA.C及PAM的用量,使悬浮颗粒快速下沉,达到了净水的目的。开展污水汽提和污泥压滤工艺优化,通过控制汽提污水的pH值、流量、气液比,确保污水汽提效果;引入污泥脱水减量化装置,有效解决了污泥产量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MBR膜技术是一种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相结合的水处理技术,具有优越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产水水质清澈而稳定,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本文以江苏某大学校园景观湖水治理为例,简要阐述MBR膜工艺处理污水的应用,即通过采用好氧生化+MBR工艺对湖水进行循环净化,设计进水量为5000m3/d,产水水质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夏季藻类爆发期间,通过调整MBR运行模式、增加水反洗,采用低剂量多频次的维护性清洗模式,辅以絮凝剂的投加改善絮体性状,并强化排泥,使膜系统跨膜压差增长速率得到控制,系统得以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0.
用WT-303B水质稳定剂处理锰铁高炉煤气洗涤水,可确保系统无垢运行,药剂浓度可控制在5mg/L左右。  相似文献   

11.
对于炼化企业而言,炼油污水回用存在稳定性差、水质复杂以及容易造成腐蚀、结垢、微生物繁殖等问题。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将炼油污水回用二期超滤产水回用于循环水系统,并对中水回用后的循环水水质控制指标和循环水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回用水与新水的水质指标数据对比显示,回用水作为循环水补水的工艺方案是可行的,但总碱度持续偏低,有造成循环水系统腐蚀的风险。通过调节新水与回用水比例,循环水总碱度基本达到了100mg/L以上,有效降低了循环水系统的腐蚀风险。小型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投加缓蚀剂可以较好地控制循环水的腐蚀趋势。循环水现场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控制总体上效果较好;现场监测换热器的试管腐蚀率和试管黏附速率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在线探针监测腐蚀率与现场监测换热器试管监测腐蚀率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认为导致钢材表面产生浮锈的主要原因是轧钢冷却水质指标异常。稀土磁盘处理能力不足、加药系统容量受限、药剂处理能力不足、水处理系统缺陷、淤泥清理周期长、水系统恶化严重是造成水质超标的主要因素。故总结实施加药系统升级、完善水处理设施、梳理管路、管理与制度优化等措施。结果表明,水质优化后,吨钢新水耗量减少0.22 m~3/t,电耗降低0.07 kW·h/t,钢材锈蚀情况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3.
张玉兰 《中外能源》2010,15(8):59-61
黄沙坨油田为裂缝型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黄沙坨油田注水开发后,油藏能量虽然得以补充,但水驱控制程度、波及范围和注水效果却难以控制,增产效果不明显。为黄沙坨油田下步调整提供依据,分析了裂缝发育程度、注采井相对位置、油井生产状况、驱油效率、注水时间、注水强度等因素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注水效果因素主要是裂缝、孔隙的发育程度及走向,裂缝发育区油井产能高,见水见效快、含水上升快,裂缝欠发育区油井产量低、见水见效慢;同一井组内井距及注水高差小的井注水见效快,反之则见效慢;平均日产液量大于10t/d、平均日产水量大于2t/d的油井注水效果好;油水两相区区域较窄,油藏可动油饱和度较低,油藏采收率不高;注水时间越长,注水强度越高,井组注水见效的反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福建某化工厂排放的生产污水COD:50mg/L,氨氮:12000 mg/L,pH:3~5.采用二级吹脱法处理后,出水氨氮<15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某污水厂在同时满足不新增用地与规模翻倍的条件下,采用MBR工艺取代原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将出水水质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提升至《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并且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实现不停产扩能提标改造,改造后该污水厂的处理规模与出水水质均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6.
谭智 《中外能源》2011,16(8):100-102
葡Ⅰ-1注水站建于1997年4月,现有700m3水罐2座,注水泵2台,冷却泵2台,主要承担葡北地区油田注水任务。站内注水泵冷却原来采用的是空气冷却器,由于躁声大、投资高,近年来对老化的注水泵进行了更新,目前都已经改为水冷却。但是采用污水作为冷却水不能满足冷却需要,实际生产中需要每天从其他联合站调运1200m3左右的清水,致使一方面浪费大量的清水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冷却后清水无其他利用途径,只能用于注入水,实际注入水量大于需求注水量,造成葡一联地区局部产注失衡。为减少清水资源消耗,避免油田处理后污水外排,采取封闭式循环水冷却方式,应用水源热泵系统冷却葡Ⅰ-1注水站注水电机,缓解葡一联地区污水产注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冷却余热可以满足葡Ⅰ-1注水站内1600m2建筑的冬季采暖需要,取得良好的节能、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采出的地层水具有矿化度高、水质复杂且含有各种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等特点,因此地层水如何处理已经成为困扰气田持续、绿色开发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随着川西地区开发的不断深入,气田水产出量与现有处理能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普遍认为回注是地层水处理方法中最便捷的且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处理方式。本文以XP101回注井区为例,从注入层位基本情况、上覆地层封盖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论证气井回注潜力。通过回注井回注地层渗透性、有效储集空间及回注层上覆地层封堵能力评价,结合回注水水质与回注层地层水配伍性研究发现,XP101井区JP_2~3层地层回注潜力较好,储水量大,适合长期回注。现场试注效果表明,井区回注效果较好,与理论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但线性回归预测注水量与理论计算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要进一步修正完善理论计算参数的取值,为气田地层水回注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岭分公司含盐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处理炼油污水,对CO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57%、72%。且去除效果受来水水质波动影响较小,当来水COD浓度在450~900mg/L波动时,MBBR池出水COD维持在250mg/L左右;来水氨氮浓度在25~60mg/L波动时,MBBR池出水氨氮维持在12mg/L左右,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能力较强。但MBBR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填料流失、填料堆积、挂膜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MBBR工艺运行效果,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在MBBR池进水口处适当增加营养盐以及优质碳源,促进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善挂膜难问题;风机出口管线上增设控制阀门,提升MBBR池溶解氧控制能力,控制曝气量,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曝气强度,减少生物填料因强烈撞击、旋转而导致破碎和生物膜脱落;增加对MBBR池填料生物膜的镜检项目,及时了解MBBR池挂膜情况并做出及时调整;加快隔网缝隙的调整,避免跑漏流失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对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城市排洪沟中的原污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水质基本可以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的要求,可作为地面水体的补充水源.试验证明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城市排洪沟中的污水,可以有效地控制点源污染,实现污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混凝沉淀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法-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处理益生菌生产废水,处理规模500 m~3/d,原水COD 12 000~13 000 mg/L、BOD54 200~5 200 mg/L、NH3-N 150~200 mg/L,SS 300~500 mg/L,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即COD≤100 mg/L、BOD_5≤20 mg/L、NH_3-N≤15 mg/L、SS≤70 mg/L。该工艺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