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在南海神狐海域举办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会上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作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于2017年3月28日正式开钻。5月10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从该海域水深1 266 m海底以下203~277 m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5月18日,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 h的稳定产气。这是中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将对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神狐海域可燃冰储量只是中国储量的冰山一角直升机从珠海九州机场起飞,飞行约90 min,远远就见到蔚蓝的海面中巍然伫立着的高高的钻井平台,这里就是我国首次完成可燃冰调查的神狐海域,也是我国首次进行可燃冰试采的海域。对于海洋可燃冰的研究,我国是从1995年开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7月29日,我国首次南海海域可燃冰试采工程全面完成海上作业,最后一批中方工程人员撤离。翌日,实施此次试采工程的蓝鲸1号试采平台开始返航,同时也标志着由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通信公司卫星通信事业部(以下简称卫星通信事业部)承担的蓝鲸1号试采平台卫星+应用业务保障重任圆满完成。这进一步提升了中石油卫星技术支持中心的品牌影响力。2017年3月6日蓝鲸1号试采平台拖航至7月29日任务结束,由卫星通信事业部成立的蓝鲸1号卫星链路保障组,将平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2017年5月18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以下简称国土资源部)在试采海上平台举办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会。国土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在进行的地质大调查活动传来喜讯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 ,科研人员在我国沿海发现了新型能源———“可燃冰”的地球物理标志 ,而且大致圈出约 80 0 0km2 的分布面积。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 ,是一种新型能源 ,赋存于大海深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期调查评价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主要目标之一。另外 ,在我国的东海陆坡海域也有类似重大发现。专家认为 ,这些发现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我国海域首次发现“可燃冰”@孟其林  相似文献   

6.
2020年3月26日,国家自然资源部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m^3,日均产气量2.87万m^3”两项新的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在此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开展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多项世界级难题攻克,其中在水平井完井中常规的钢制套管就遇到了大狗腿度和低温性能不足等瓶颈。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从自然资源部传出好消息: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成功,并且创造了"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2017年,我国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首次试开采成功。2019年10月正式启动第二轮试采海上作业,于2020年2月17日试采点火成功,持续至3月18日完成预定目标任务。此次第二轮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同时,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9.
《录井工程》2020,31(1)
正2020年3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召开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也称"可燃冰")第二轮试采成果汇报视频会上指出,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水深1225m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10~4 m~3、日均产气量2.87×10~4 m~3两项新的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在产业化进程中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是由水分子和气体分子(烃类为主)在特定的压力与温度条件下相互接触而形成的笼状类冰结晶化合物.可燃冰的开采一直被视作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综述了可燃冰开采方法及研究现状,从基本原理、室内试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每种开采方法进行系统概括,其中,降压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性价比较高的方法.另外,固态流...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5月18日,中国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连续7天19个小时的稳定产气,宣告我国进行的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党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作为承担该项目录井任务的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在项目实施中发挥多项技术优势,助力首次试采成功,预示着该公司具有深海录井服务的能力,实现了从传统石油钻探领域向新能源领域全新突破。截至2017年5月18日,该项目累计产气超过12×104 m3,平均日产超过2×104 m3,其中甲烷含量达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应用》2011,30(12):100
<正>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可以作为传统能源如石油、碳等的替代品,被誉为21世纪具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海洋地质调查部门最近在西沙海槽区发现多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这是首次在中国海域发现和证实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是 2 0世纪发现的一种新的矿产资源。它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 ,外貌极象冰雪或固体酒精 ,点火即可燃烧 ,有“可燃冰”、“气冰”、“固体瓦斯”之称 ,被誉为 2 1世纪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去年 1 0月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始赴南海海域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 ,发现了多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可靠证据。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姚伯初教授测算 ,南海天…  相似文献   

15.
可燃冰是世界公认的清洁高效能源之一。中国南海神狐海域2次可燃冰试采显示,该海域可燃冰矿藏呈现游离气和水合物共存的特征,且多分布在泥质粉砂黏土中;采出流体特性具有CH4含量高、产砂及出水量大的特点。针对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特点,提出了水下气液分离的预处理方案,对比分析了水下气液分离+砂液回注、气液分输+平台砂液处理、气液混输+平台砂液处理3种集输方案的优缺点。针对水下气液分离+砂液回注方案,探讨了总工艺流程、水下分离工艺和平台工艺流程,论述了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考虑了工艺流程中存在的出砂、水合物二次生成问题,为可燃冰输送过程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支撑。研究思路和方案设计对中国南海可燃冰矿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我国成功在珠海东南的神狐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中开采出天然气的消息震动国际能源界。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而这项成就的取得,中集来福士(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蓝鲸1号"第七代超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功不  相似文献   

17.
《石油钻探技术》2007,35(4):72-72
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内,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笼状化合物。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同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可燃冰”,是公认的人类21世纪可接替利用的新型洁净能源。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经济产业省12日宣布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也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并认为这标志日本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日本经产省说,此次作业区域位于日本爱知县和三重县近海的东部南海板块海域地层。经产省所辖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以及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利用"地球"号深海勘探船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当下备受关注的潜在新型清洁能源资源,绝大部分赋存于水深大于300 m的海底沉积层中,日本与中国相继应用深水钻井船和半潜式平台进行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采实践,均取得一定成果。中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丰富,进一步探究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工艺,实现安全、稳定、高效的商业化开采,对于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及环境恶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国内外技术调研,对降压、注热、注剂等开采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日本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采实践,对其试采的前期准备、设计准则与难点、工艺方案、生产测试系统关键组成部分以及存在的气液分离效率、出砂、流动保障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改进建议,为后续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4):107-108
<正>今年3月,日本在爱知县近海进行了海底可燃冰钻探试验,为原定于明年实施的生产试验做准备。预计此次可燃冰钻探和生产试验的费用达170亿日元。如能实现稳定生产,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希望在2018年实现商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