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水油田勘探开发在国外已取得了重要的成功,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经验及相关的研究和报道都比较少。基于此,在调研众多实例的基础上,从油藏特征、开发策略、开发方式、油田监测与管理方面对国外深水油田开发进行了研究与剖析,认为国外深水油田之所以能够实现高效开发,重力流沉积油藏优越的储层和流体条件是基础,少井高产和保持能量开发是关键,智能油田监测与管理是保障,观念和技术创新是根本原因。这些认识能够为我国南海东部深水油田的开发带来启示与帮助:贯彻少井高产开发策略,相比浅水油田,南海东部深水油田可以提高单井产量和单井控制储量;重视智能油田监测与管理等新技术,以提高监测与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样,当面对复杂、特种油气藏开发时,要敢于观念转变、善于技术创新或利用新技术,大胆实践,才能更有效地攻克开发难题。  相似文献   

2.
孤东油田在1994年开展工业性聚合物驱试验取得成功,于1997年投入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并探索出了“一井一制”注入法等注聚新方法,对注人工艺进行了配套优化,形成了新的思路和成熟的聚合物驱配套技术。随着聚合物驱规模的逐年扩大,年增油量和累计增油量逐年增加,到2005年12月底,投注的8个区块中,有5个区块已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累积注入聚合物干粉5.02×10^4t,累积增油234.7×10^4t,吨聚增油量达46.7t,采收率平均提高4.92%。对5个已转入水驱的区块的注入效果进行经济评价显示,其投入产出比为1:2.19。  相似文献   

3.
首先探讨了纤维加入沥青混凝土的方法,其次分别对普通沥青混凝土、不同类型的聚合物纤维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高温稳定性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纤维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随主力油层可采储量的日益减少,二类油层聚合物驱作为石油产量的重要接替,其合理高效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主力油层聚驱相比,二类油层聚驱过程中注入压力明显较高,压力升幅受平均渗透率、聚合物溶液黏度、残余阻力系数、段塞大小、聚合物注入速度、井距的影响较大,随平均渗透率增加,压力升幅降低;随聚合物溶液黏度、残余阻力系数、段塞大小、聚合物注入速度和井距增加,压力升幅升高。在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升幅与井距和渗透率呈乘幂关系,与注入速度、黏度和残余阻力系数呈直线关系,与段塞大小呈二次多相式关系,通过单因素回归得到的压力升幅公式与数值模拟结果拟合优度较高,可用于各因素对压力升幅的影响趋势分析与预测。借助正交实验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二类油层聚合物注入能力模型,并通过现场实例应用验证该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满足工程要求,可以为聚合物驱注入能力分析与注入方案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油田开发     
油田开发指在认识和掌握油田地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在油藏上合理的分布油井和投产顺序,以及通过调整采油井的工作制度和其他技术措施,把地下石油资源尽可能多的采到地面的全过程。由于油田埋藏地下,是个隐藏的实体,在开采过程中,其内部油、气、水是不断流动着、变化着的,这种流变性是其他固体矿藏所不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对油田开发管理绩效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各油田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实现油田持续发展。构建的油田开发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产量完成率、储量替代率、开发成本、产能建设达标率、新区达产率、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和油水井利用率等8个具体指标,分别反映了油田开发管理的关键成果、生产持续性绩效和过程控制绩效,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油田开发生产管理绩效。基于理论与应用基础成熟、机理互补、评价客观全面等原则,提出了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等3种油田开发管理绩效单一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组合,构建模糊Borda模型以实现单一评价模型结论的一致化,同时给出各模型的具体评价步骤。对某石油集团公司下属的11家油田的开发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实证,验证了上述指标体系与模型的可行性,为油田开发管理绩效评价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采用有效渗透率分别为250×10-3μm2、500×10-3μm2和1000×10-3μm2三管并联岩心模拟非均质油层条件,在聚合物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恒定黏度聚合物和黏度逐渐降低的两种聚合物驱油方案,对比了两种方案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同时,利用研制的平面非均质人造可视平板填砂模型,对比了恒定黏度和变黏度聚合物驱油在模型上的波及面积。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管并联和填砂模型两种情况下,变黏度聚合物驱效果均好于定黏度聚合物驱,其中三管并联方式聚驱阶段提高采收率幅度增加4.48%,填砂模型波及体积增加了7.7%。结合实验结果,利用五点法平面模型和并联油层模型,探讨了变黏度聚合物驱可以扩大油层纵向和平面上的波及体积,进而提高水驱或聚驱后采收率的原因。分析认为,无论是平面非均质、纵向层内非均质,还是在层间非均质油藏中,变黏度聚合物驱油都可实现不断扩大波及体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试验区D区块聚合物驱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采出井含水回升快、见聚浓度高、吸液剖面不均等问题,结合试验区的生产实际分析,对注采井进行调整,改善吸液剖面.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注聚方案调整、注采井压裂措施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改善程度.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描述试验区剩余油分布情况,设计了6种聚合物驱开发 调整方案,研究相应提...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驱是老油田高含水期稳产、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油田经过聚合物驱开发后,仍有近50%的地质储量未被采出,且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开发矛盾更为突出。当前研究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方法为物理模拟法和数值模拟法,聚驱后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措施有分层注水、油层改造、油井转注、三次采油接替等。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的主要技术包括聚驱后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封堵大孔道,弱凝胶,胶态分散凝胶、聚合物乳液微球等深部调驱技术实现深部控水稳油,化学复合驱技术进一步降低聚合物驱后残余油饱和度,蒸汽驱技术改善原油流动性,超覆驱和蒸馏等作用有效驱替聚合物驱后厚油层顶部的剩余油,泡沫复合驱技术有效地封堵高渗透性地层,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波及体积的同时增加洗油效率。未来,应加强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配套化、规模化、集成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据“Gas Turbine World”The 1992-93 Handbook报道,新一代高温重型工业燃气轮机的订货日益增加,一些已被安装投入商业运行。这些重型燃机以简单循环工作时,额定功率下的效率高于36%;在以多压、再热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形式工作时,其纯热效率可高达55%或更高值。这些大型机组涡轮进口温度约为1260℃,现在正推进到1288~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Koval基于水驱油相关理论(Buckley-Leverett水驱油非活塞理论)及二氧化碳混相驱特性(即混相驱油藏不存在界面张力,各相渗透率与对应相饱和度成正比),推导出二氧化碳混相驱流动模式下气体分流系数及采出程度与注入流体孔隙体积倍数关系式.Koval模式考虑了影响气驱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即油藏的...  相似文献   

12.
董世浩 《中外能源》2009,14(1):62-63
通过对大庆油田北部投入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工业开发区块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类型井组提高采收率值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了影响二类油层提高采收率值的主要因素,包括河道砂连通方向比例、中心组各小层连通关系、井组注采类型和单井射开有效厚度等。由相关实例分析得出:厚注、单井射开有效厚度大、在含水下降期至稳定期进行压裂,对提高采收率值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中海油在南海西部海域的涠西南凹陷发现低渗透油气田。目前,该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特低渗(渗透率小于10×10-3μm2)油藏储量所占比例大,如何提高低渗透储层产能,如何有效动用储量,以及注水开发可能存在注入能力低等。由于地层原油黏度低,油质较轻,注气开发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此外,该油田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大量伴生气,有足够的气源。因此,采用油田伴生气回注是值得探索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为此,有必要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对低渗透油气田的注入方式进行评价优选,为编制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依据。选取涠洲某油田流沙港组低渗透储层,通过室内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综合评价了衰竭、水驱、气驱、气/水交替驱替时的驱油效率和渗流特征,从而为注水、注气驱提高采收率开发方式的选择提供实验数据支持和参考。实验结果表明:衰竭式开采方式效果最差,注水比注气效果要好,注液化气前置段塞+外输气驱的方式,能够达到最好的驱替效果。  相似文献   

14.
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于1981年发现并投入开发,石油地质储量为142×104t,1990年8月转入注水开发阶段,水驱采收率24%,可采储量34.1×104t。该油藏于2005年7月开始气水交替注CO2驱油试验,至2011年12月,采油井日产CO2气量为12000m3,综合含水率为51%,CO2对井下套管、生产管柱及井下工具的腐蚀十分剧烈,必须加以解决。根据该油藏采油井高含CO2气体防腐的要求,复配出4种HS系列高效CO2缓蚀剂,通过室内实验,评价出HS-20型CO2高效缓蚀剂,并在现场CO2驱试验区采油井中添加,其浓度为50~200μL/L。采用油管内、外监测挂环监测油管腐蚀速率,结果表明,井下油管腐蚀速率仅为0.01~0.001mm/a,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满足CO2驱采油井的防腐要求,保证了采油井的正常生产。相比于其他防CO2腐蚀措施,本方法简便有效,可供国内其他油田CO2驱油时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基于高温低氧空气燃烧的低热值燃料气化炉,其主要部件为高温空气发生器、气化器、余热锅炉和湿式气体净化装置。在高温空气/蒸气和低空气过剩系数条件下,气化器内发生高温空气气化主反应和高温蒸汽重整副反应。该炉具有气化效率高、燃气热值较高、燃料适应面宽、污染少、灰渣易处理等特点。其关键技术为高效节的蓄热体开发。  相似文献   

16.
研究尝试以无机聚合物取代环氧树脂进行可行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无机聚合物容易产生干缩裂缝,且与碳纤维的胶合、围束性能较弱,同时经高温(700~800℃)定压加温之后碳纤维呈现碎裂现象。但经检讨其在围束补强后定载加温模式,确实较现行以环氧树脂作为胶合补强材料有较高的抗温行为。为寻求更适合的取代物,尝试以玻璃纤维替代碳纤维作为围束补强材料的可行性实验,克服前述干缩裂缝缺点,以及探求无机聚和物厚度与热传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常见的聚合物驱油现在试验和工业应用表明,常规的聚合物驱油的采收率比水驱采收率高10%,原油的原始地质储量的最终采收率为5096,但是由于高渗层的存在,常使得聚合物驱在这些油藏不足或失效。一些聚合物驱的生产井,在聚合物突破后,含水率迅速增加,它对聚合物驱油造成不利的影响,以至于现场提高采收率大大低于20%的实验室估计。2002年。在高浓度聚合物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高浓度聚合物的现场试验。通过选择段塞组合和适当的监测和分析,含水率下降了很多,下降率为14.5%,这个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驱油的效率。根据现场实验数据表明,高浓度聚合物驱油在初始阶段的采收率较比2005年12月的常规聚合物驱油的采收率高4.2%。在后期阶段较常规聚合物驱油的采收率高3%,这就表明高浓度聚合物驱油在初始阶段的效果比后期阶段的效果更好。聚合物驱的监测和模拟技术预测它可以比水驱多采出19.8%的油,它的采出程度占原始地质储晟的61%。现场的高浓度聚合物的采收率是常规聚合物驱油的2倍。  相似文献   

18.
万继斗 《中外能源》2009,14(5):57-60
朝阳沟油田在2002~2006年开展了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通过对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指出微生物注入与发生作用的区域以中高含水区域为主;微生物在油层中大量繁殖是实现增油的根本保障;微生物可改善原油物性,使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变好。微生物驱油取得较好效果与微生物在油层中的停留时间及反应时间、油层内部原油的转化程度、微生物的营养物供应等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热采稠油油藏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剩余储量逐渐减少,原油产量不断递减。进入开发中后期的吞吐开采稠油,存在着高周期吞吐、高采出程度、低地层压力、低油汽比、套坏井增多等诸多矛盾,火驱开发是稠油开发到中后期后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接替技术。本文对油气田全生命周期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子生命周期的概念。在火驱开发子生命周期内建立了火驱开发稠油前期论证、生产运行、废弃3个阶段的经济界限模型,在M区块2017年产能建设新井的方案设计中,应用该方法计算了经济界限,使方案设计指标控制在极限指标之内,保证了新井的效益开发。应用生产运行阶段的界限指标,对低于界限指标的油井进行了治理,改善了M区块开发效果和经济效果。经济界限模型能够对稠油油藏火驱实施方案的制定、开发经济效果的跟踪评价、风险管控及操作策略的制定提供技术经济支持,为火驱开发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对其他类似油藏的火驱开发提供有效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注水系统是油田平稳生产的有利保障,目前,油田注水存在相当大的能量损耗,增加了投资成本支出,尤其是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如何有效节能的利用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田采收率,已成为油田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旨在通过对降低注水能耗,提高注水开发经济效益,进而降低投资方式的探讨,实现油田注水工艺的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