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一种测定润滑油中总酸值的新方法——温度滴定法。与电位滴定法相比,利用温度滴定原理测定润滑油总酸值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滴定终点突跃明显,滴定结果与电位滴定法基本一致。该方法适用于润滑油样品总酸值的测定,且可实现全自动测样分析。  相似文献   

2.
原油酸值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原油酸值的标准分析方法主要有GB/T 7304-2000《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和GB/T 264-1983《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讨论了两种方法分析对胜利油田分公司高硫高酸原油所测酸值数据的差异。认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滴定溶剂对原油的溶解性及对原油中酸性物质的抽出能力不同;二是终点判断的方式不同。通过分析发现,原油(尤其是重质高酸原油)的酸值宜采用GB/T 7304-2000方法进行分析,采用GB/T 264-1983测定原油酸值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存在测定结果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应用温度滴定技术快速测定航空油品酸值。在航空油品中加入一种温度滴定指示剂,根据滴定过程体系温度 滴定体积曲线得到滴定终点,计算得到样品酸值。测定结果通过苯甲酸进行可靠性和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用温度滴定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苯甲酸的结果重现性非常好,回归分析显示R为0.99965(n=5),方差P<0.0001。该方法整个测定过程只需3~5 min,对润滑油、液压油、汽油、煤油、柴油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解决了电位滴定法、颜色指示剂法在测定深色或加有添加剂的石油产品酸值时滴定终点难以判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行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石油产品酸值的标准为GB/T 7304—2014,该方法中所用滴定溶剂为甲苯、异丙醇与水的混合物,由于甲苯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受公安部门管制,购买难度较大。为满足日常检测液压油酸值所需,本文通过大量实验,利用石油醚替代甲苯,与异丙醇和水混合形成滴定溶剂,在常温下利用电位滴定法成功测定液压油样品的酸值,并通过能力验证活动,该替代品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酸值是衡量润滑油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讨论了电位滴定法测定润滑油酸值时滴定溶剂、样品称样量、滴定速率、滴定模式等单一因素对酸值测定结果的影响,并针对现有问题结合响应曲面法表征各单一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筛选最优试验条件,避免因试验条件选择不当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响应曲面法建模的试验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可达到优化试验条件、缩短试验时间、减少试验试错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润滑油》2012,27(3)
润滑油的酸/碱值变化对于其性能及安全使用影响巨大,特别是直接影响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目前普遍采用的《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电位滴定法)》(GB/T 7304-2000)和《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SH/T 0251-93)在实验室内采用手动电位滴定时,由于人为或方法的原因造成很多结果不准确。文章根据大量实验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包括电极的使用、温度、润滑油的称样量等,探讨了获得较准确实验结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润滑油的酸/碱值变化对于其性能及安全使用影响巨大,特别是直接影响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目前普遍采用的《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电位滴定法)》(GB/T 7304-2000)和《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SH/T 0251-93)在实验室内采用手动电位滴定时,由于人为或方法的原因造成很多结果不准确。文章根据大量实验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包括电极的使用、温度、润滑油的称样量等,探讨了获得较准确实验结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NB/SH/T 0836—2010《绝缘油酸值的测定自动电位滴定法》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电极性能对绝缘油酸值测试结果影响较大;标准溶液状态对绝缘油酸值测试结果的影响显著;通入氮气能减少CO2对绝缘油酸值滴定结果的影响;滴定池的残留污染对绝缘油酸值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位滴定法测定原油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测定酸值用的滴定溶剂中筛选出能够快速溶解原油(特别是稠油)的溶剂,考察了原油中的水与无机盐对电位滴定法测定原油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苯/异丙醇/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体积比=50.0:24.5:25.0:0.5)能快速溶解稠油,在电位滴定法中用该滴定溶剂测定原油酸值准确、快速。对滴定曲线有明显突跃的原油。原油中水与无机盐对原油酸值测定结果没有影响。对滴定曲线没有明显突跃的原油,当水含量≤5%或无机盐含量≤100μg/g时,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小;但水含量>5%或无机盐含量>100μg/g时,原油酸值随水含量或无机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催化温度滴定法对石油及石油产品的酸值进行测定,考察了可能影响其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包括催化指示剂多聚甲醛的粒径和用量、滴定速率、过滤因子、溶剂空白值、环境温度等。结果表明:当多聚甲醛的粒径小于75 μm、滴定速率为2 mL/min、过滤因子为45时,在考虑溶剂空白值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好的数据精确度;测试环境温度与多聚甲醛的用量对滴定分析结果影响较小。另外,鉴于目前使用的溶剂空白值测定方法繁琐且耗时长,开发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溶剂空白值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沈娟 《石油商技》2011,29(1):87-89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GB/T264《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测定润滑油的酸值。使用该方法测定高黏度润滑油在用油的酸值时,存在溶解不均匀、萃取不充分的问题,造成酸值测试结果偏小,重复性较差。在待测高黏度润滑油样品中加入一定量变压器油作为助溶剂,较好地改善了润滑油试样的溶解度,提高了酸值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适合重质油和用过油品的酸值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石油及产品酸值GB/T7304方法对稠粘油品溶解性不够,部分样品终点无电位突跃;GB/T18609方法溶解性增强,但无突跃点现象更多。特别是对用过的油品,如旧润滑油,两种标准方法均需使用毒性大的非水缓冲溶液辅助判别终点。该研究以GB/T7304为基础,用乙醇替代异丙醇和用二甲基甲酰胺替代水,同时增加甲苯比例,使溶剂组成体积比为甲苯/乙醇/二甲基甲酰胺(3/1/0.04),不仅增强重质油品的溶解能力,而且提升弱酸性物质的表观酸度;另一方面以四甲基氢氧化铵替代氢氧化钾作标准溶液提升碱强度和滴定产物相溶性,使终点识别完全基于电位突跃,适合重质油和用过油品酸值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IEC 62021-1《绝缘液酸值测定—自动电位滴定法》测试了不同种类的抗氧剂在变压器油中对油品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酚型抗氧剂对变压器油的酸值没有负面影响;但苯三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和杂环化合物3类辅助抗氧化剂对变压器油的酸值有一定影响,且随着其加剂量的增加,油品的酸值也随之增大。辅助抗氧剂的加入打破了电位滴定时无机溶液体系的酸碱平衡,是导致油品酸值测定结果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电位滴定法测定喷气燃料总酸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喷气燃料总酸值的方法。采用T50电位滴定仪对滴定剂的添加方式和终点的确定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非水测量电极和二氧化碳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喷气燃料总酸值的最佳测定条件。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满足指示剂法的再现性要求,多次测定结果的重复性满足格鲁布斯法检验要求。电位滴定法适用于喷气燃料总酸值的测定,尤其对低含量或有颜色的样品,终点判断干扰小,相对于指示剂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5.
<正>GB/T 7304—2014《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已于2014年6月1日起实施。本文详细介绍了GB/T 7304新、旧版本标准在内容上的差异,以保证新版标准的顺利实施。酸值是石油及石油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其在开采、运输、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对金属的腐蚀性及油品的精制深度或变质程度。石油产品中的酸性组分包括有机酸、无机酸、酯类、酚类化合物、内酯、树脂以及重金属盐类、胺盐和其他弱碱的盐类、多元酸的酸式盐以及某些抗氧和清净添  相似文献   

16.
介绍国内外石油产品酸值测定的标准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和差别,并采用常用的3种分析方法对多种石油产品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适合原油酸值测定的方法为电位滴定法,探讨了影响酸值准确性的几种主要因素,提出了与原油酸值测定相适应的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润滑油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和生物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这两种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原油常减压蒸馏、减压渣油溶剂脱沥青、脱沥青油及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在测试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时出现不同实验室分析结果不相吻合或超出允许误差的情况,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影响GB/T7305—2003《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实验室模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蒸馏水pH值、试管内径尺寸及洗涤方式是导致抗乳化性能测定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润滑油N-甲基吡咯烷酮精制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减二线馏分油为原料 ,研究了溶剂比、温度以及溶剂中的乙醇胺含量和水含量对N 甲基吡咯烷酮 (NMP)精制效果的影响 ,以期寻找润滑油NMP精制的优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NMP对于改善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和去除原料油中的有机酸有很大的作用。增加溶剂比和升高温度可以降低润滑油的折光率 ,但是升高温度不利于对原料油中酸性物质的抽提。为了降低产品的酸值 ,向溶剂中加入适量的乙醇胺是一个好方法 ,但是会使产品的折光率略有上升。另外 ,NMP中的水也会对产品折光率和馏分油中酸性物质的抽提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不同黏度指数、黏度、精制程度的润滑油基础油作为实验材料,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考察各因素对润滑油基础油热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将结果与SH/T 0196氧化管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础油的热氧化性能随着黏度指数的升高、黏度的增大而逐渐改善;高压加氢基础油的热氧化性能最优,其次是溶剂精制基础油,中压加氢基础油最差;环烷基基础油对抗氧剂的感受性优于石蜡基基础油。PDSC实验结果与SH/T 0196氧化油酸值和沉淀物含量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评价基础油的热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