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层序地层格架,并在格架约束下开展了沉积体系展布和刻画,明确了圈闭发育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八道湾组沉积前发育了多级构造坡折带,控制了八道湾组地层展布及沉积样式,坡折带之下发育低位体系域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发育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富泥沉积体系;古地貌坡折控制下八道湾组共发育2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古隆起与湖平面耦合控制下,低位砂体配置上覆湖侵泥岩可形成地层-岩性圈闭。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浊积砂岩可形成透镜体圈闭,四十里城斜坡区发育厚层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坡折带控制的2类圈闭群具有源储紧邻、高效充注、保存条件优越的特征,是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研究成果为焉耆盆地及周边盆地八道湾组的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层层序研究、古地貌恢复、锆石测年和地震资料分析等,从物源体系、古地貌、坡折体系和湖平面变化等方面探讨了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湖底扇的发育模式,并对油气藏的特征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辽中凹陷西斜坡东三段湖底扇砂体表现为“物源-坡折带-湖平面”控制的富砂模式;物源主要来自燕山褶皱带,其次为辽西凸起,大规模的物源供给和变质岩的母岩区为湖底扇的形成提供了碎屑物质和优质的储集砂体;沉积坡折带控制湖底扇重力流卸载位置,断裂坡折带形成的微古地貌变化控制局部砂体搬运方向和差异富集程度;湖平面变化与物源体系变化耦合形成的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沉积在空间上反复叠置发育,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2)旅大10-6油田湖底扇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颗粒粒度较小,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见少量粒内溶孔,孔隙发育一般,连通性较差;湖底扇发育具有垂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连片的特征,位于斜坡中部的中扇亚相具有明显的滑塌变形构造,是最有利的勘探相带。(3)旅大10-6油田湖底扇油藏是辽中凹陷西斜坡从构造圈闭勘探转为岩性圈闭勘探...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该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其主要的勘探领域,同沉积构造坡折对层序建造和岩性油气藏富集带具有控制作用。应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按照构造层序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同沉积构造坡折特征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的同沉积构造坡折按成因可划分为同沉积逆断裂坡折和隐伏断裂挠曲坡折。前者是同期发育的逆断层活动造成的湖底坡度梯度变化带,后者是深部隐伏断裂活动造成的湖底坡度梯度变化带。中-晚二叠世,该区属于断坳转换幕,发育同沉积逆断层坡折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三叠纪以后盆地处于挤压坳陷阶段,发育同沉积逆断裂坡折和隐伏断裂挠曲坡折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同沉积逆断裂坡折控制的层序建造向岸一侧低位域发育冲积扇到辫状河道砾岩,向湖一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扩展体系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薄层泛滥平原、浅湖及退积型三角洲沉积,向湖一侧发育泛滥平原或半深湖沉积;高位域发育河流、三角洲前缘,其可越过坡折向湖进积。挠曲坡折控制的层序建造低位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辫状下切水道充填,向湖一侧发育由滨浅湖滩坝砂体或低位辫状三角洲砂体构成的低位楔;湖扩展体系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滨浅湖,向湖一侧发育半深湖沉积;高位域发育河流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同沉积构造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域砂砾岩体储层,如冲积扇、辫状河道、低位三角洲及滨浅湖砂体、湖底扇砂体,若有断裂和不整合面与风城组油源沟通,能形成良好成藏条件,有利于岩性油气藏发育。  相似文献   

4.
镇北地区延长组是油气挖潜的主要目的层,其砂体类型和分布受古地貌控制。 以精细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的古地貌恢复可以为砂体的成因和分布提供依据。 结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建立研究区精细地层格架,将长 7 划分为 1 个中期旋回和 5 个短期旋回;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采用优化后的回剥法定量恢复研究区古地貌。 结果表明:镇北地区主要发育坡折带,长 73时期湖侵范围最大,坡折带较陡,东部深湖区发育浊积扇砂体;长 73 至长 71 时期,基准面下降,坡折带和沿湖岸线分布的河口坝砂体逐渐向湖区推进,坡折带逐渐变宽缓,其下的滑塌岩较发育;长71末期,基准面上升,坡折带和砂体逐渐向陆退缩。 基准面旋回的变化导致沉积地貌发生改变,坡折带随之发生迁移,砂体成因和分布规律发生了明显变化。 该研究对寻找有利油气目标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造背景入手,充分考虑沉积因素,提出了斜坡区坡折体系的概念,指出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发育了构造坡折带(陡坡、缓坡)、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古地貌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5种类型,其分布受古构造背景、断裂活动与沉积成岩因素的交互影响.类似于沉积体系,歧口凹陷坡折体系中各种类型坡折带平面上匹配,垂向上共生,其分布达歧口凹陷平面面积的70%以上.坡折带既是物源水下供给通道又是可容纳空间分布区,造就了斜坡及洼陷区的砂体十分富集,砂体分布具有"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折控砂,源型聚砂"的内在机制.广泛发育的储集体使得歧口凹陷古近系油气分布具有满凹含油,叠合连片,优势富集,匹配控藏的典型特征,由此指出了歧北斜坡、滨海斜坡、板桥次凹等的坡折带与洼陷区是目前歧口凹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构造坡折带隐蔽圈闭发育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坡折带是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和油气资源分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隐蔽圈闭是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中后期重点勘探领域。构造坡折带是沉积盆地中隐蔽圈闭最发育的部位之一,多级构造坡折带组合对盆地隐蔽圈闭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多级构造坡折带隐蔽圈闭发育更受到沉积环境和湖平面变化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地区隐蔽圈闭油气成藏良好,高位域和三角洲前缘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连片砂体和不整合界面及生长断裂是良好的输导条件,生长断裂和高位域泥岩具有良好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对铁匠炉—大湾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中,以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坡折带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寻找砂岩体并确定其分布范围。研究表明铁匠炉—大湾斜坡带的坡折带是沙三早期形成的断裂坡折带,属构造成因类型;发育有低位、湖侵、高位体系域,砂体岩类型主要有湖底扇、扇三角洲、河流等成因的砂岩体,也是岩性油藏有利发育部位。目前已经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发现了系列岩性圈闭,钻探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进而证实了坡折带理论对岩性油藏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断陷湖盆沟谷及构造坡折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冯有良 《石油学报》2006,27(1):13-16
对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古地貌和砂体发育关系的研究表明:断陷湖盆的盆缘发育断槽、断裂调节带和下切河谷3种基本沟谷类型,这3种沟谷控制了砂、砾岩扇体发育的位置;沟谷处的同沉积构造坡折带进一步控制了砂、砾岩体在湖盆内的展布,即砂体厚度在坡折带之下增厚,砂体展布方向与构造坡折带走向一致.各裂陷幕同沉积构造坡折带特征及其对砂体发育的控制作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初始裂陷幕发育陡坡控盆断裂和缓坡反向断裂,主裂陷幕发育陡坡控盆断裂和缓坡同向断裂,这些断裂形成的各种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发育;裂陷收敛幕断裂活动减弱,部分同沉积断裂坡折转化为挠曲坡折,两者共同控制了砂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西斜坡白垩系以三角洲、重力流沉积为主,青山口组沉积前西斜坡地区受两级坡折带控制,高位坡折带宽12~18 km,坡度约0.7°~0.8°;低位坡折带宽13~15 km,坡度约1°。姚家组时期高位坡折带逐渐消失,西斜坡地区主要受单一坡折带控制,坡折带宽13~16 km,坡度约0.4°。坡折带与物源方向的组合样式对储层的成因与类型影响较大,物源走向与坡折带走向平行时,坡折带下重力流沉积发育;物源走向与坡折带走向垂直时,坡折带则成为砂体疏导通道。古地貌、湖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是西斜坡地区的砂体类型及展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夏子街斜坡发育多级坡折带。以三维地震资料为主,结合测井、录井及野外踏勘资料,对坡折带发育特征展开深入研究。根据坡折带成因机制,将其划分为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并结合地震剖面特征进一步划分为5亚类。在确定三叠系沉积前具有控砂作用的坡折带平面位置的基础上,根据坡折带在纵横向上分布特征进行分级。其中断裂坡折带作为该地区坡折带的主要类型,对砂体的平面与空间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砂体相带、厚度、层数及砂体演化等方面。通过对夏子街斜坡区坡折带与砂体发育规律统计,建立了沟控、断控、坡挡、坡阶、坡交等5种控砂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沉积物变形构造时空展布规律,对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20口井的岩心进行了精细观察与描述,综合分析了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机制,共识别出7种常见的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即滑塌变形、液化卷曲变形、泥质撕裂屑、液化砂岩脉、球枕构造、火焰构造和重荷模等。垂向上,沉积物变形构造在长72小层最为发育,长71小层次之,长73小层较少;平面上,在镇原地区中部集中发育,西部和东部局部发育。斜坡背景下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展布规律为: ①盆山耦合激活了沉积物变形构造的触发因素;②湖进与湖退转换期是沉积物变形构造最为集中发育的阶段;③不同类型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分布与坡折带的发育关系密切,随着向半深湖—深湖沉积区推进,其类型发生规律性演化。该研究成果对于探讨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分布模式、重力流砂体分布预测及事件沉积等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致密砂体分布复杂,给该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致密砂体控砂机理,将有助于预测砂体和有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文中从太原组古构造特征、物源供给、沉积体系及研究区经历的海侵/海退事件等4个方面总结了致密砂体控砂机理。研究发现:宜川地区太原组低洼古构造控制主砂体展布;物源决定砂体发育面积及沉积类型,碎屑供给物少,砂体发育面积小,沉积较分散;物源和沉积环境共同控制砂体展布形态和方向,形成以透镜状、块状和长条状为主的障壁砂,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海侵/海退事件控制单砂体沉积厚度及连续性,砂体主要发育在石灰岩厚度小于8 m的区域,4期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4套单砂体。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中段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延长组中段各油层组沉积特征、物源及沉积相演化规律的详细分析,结合各油层组油藏的分布特征,认为姬塬地区长8—长4+5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2种基本类型,这2类油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扇及临近湖岸线的三角洲平原位置。姬塬地区长8—长4+5油层组油藏的类型及分布规律主要受物源控制,向北东及南东方向尖灭的砂体容易形成岩性油藏,油藏的规模取决于砂体的大小;而向南西及南部尖灭的砂体一般需要与鼻状构造叠合才能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油藏的规模同时受控于砂体和鼻状构造的大小。长8—长4+5油层组沉积时期,研究区西部物源逐渐减弱而北部及北东部物源逐渐加强,导致主要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发生改变,长8油层组以岩性油藏为主,而长7—长4+5油层组则以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长73小层远端重力流沉积体是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对其沉积规模、空间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导致水平井的砂体钻遇率低、勘探风险高。利用城页1井导眼井、城页1水平井和城页2水平井的岩心、钻井、录井及测井资料,对城页水平井区长73小层远端重力流的沉积类型、分布特征、砂体结构、沉积过程以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长73小层深水沉积体系发育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浊流和深湖相泥质4种沉积类型。砂体以断续分布的砂质碎屑流舌状体为主,单期厚度为0.6~2.5 m。砂体在顺物源方向(NE向)厚度稳定、延续性好,长度可达800 m;在垂直物源方向(NW向)上延续长度多小于150 m,并发生突然尖灭。湖盆西南缘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的失稳滑脱和搬运形成了城页水平井区的重力流沉积,滑脱体搬运过程中主要经历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4个阶段,砂质碎屑流分离体远距离搬运,在湖盆中央整体凝结,形成远端重力流砂体,滑动-滑塌与浊流沉积是砂质碎屑流分离体与湖底、湖水作用的产物。湖盆远端重力流砂体结构受控于三角洲前缘重力流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单期规模,孤立型砂体形成于发生频率低且单期规模较大的重力流事件;连续叠加型砂体形成于发生频率高但单期规模较小的重力流事件;间隔叠加型重力流砂体为前两者的过渡沉积。湖盆远端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深湖相黑色页岩是城页水平井区长73小层深水油气勘探的有利对象,沿B522井、C81井和C121井NE向展布的长73小层细砂岩发育带是勘探"甜点"区,长73小层下砂层组是"甜点"层段,顺物源方向为有利的水平钻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削截、顶超和上超等反射终止类型,由此将古近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结构样式类似于具陆架坡折的被动大陆边缘,其低位体系域和湖扩体系域普遍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性圈闭。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研究区断陷作用强烈,挠曲坡折带的坡度较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低位扇;随后,拗陷作用增强,挠曲坡折带的坡度逐渐减小,至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以低位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扩体系域的岩性圈闭发育在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研究区挠曲坡折带明显控制了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成为缓坡带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通过勘探实践,新增三级储量近4×10~8t,探井成功率达80%,展示了挠曲缓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延长组长 8 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重要的储集层之一。 通过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长 8 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沉积相分析,确定长 8 油层组属于辫状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从中识别出主河道、分流河道、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分流间洼地、河口坝及远砂坝等沉积微相。 在精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以相当于小层砂体的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各类成因砂体的发育、组合和演化特征及展布规律。 研究结果可为该区长 8 油层组的储层预测和岩性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精细的沉积、层序资料。  相似文献   

17.
延长石油集团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王香增 《石油学报》2016,37(1):137-144
延长石油集团通过强化地质认识,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具备形成非常规天然气的地质条件,而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是当前最为现实的勘探开发领域。在地质勘探理念上,确定鄂尔多斯盆地的南部物源对古生界砂体的发育具有重要贡献,而频繁的水进水退作用是促进优质储层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建立了"成熟烃源灶迁移控藏"的成藏模式,以此预测致密砂岩气藏的空间展布;重视陆相页岩砂质纹层的气体赋存能力,找到游离气赋存空间;以地化、储层、测井、地震等多种学科相结合实现了页岩气储层甜点的地震预测。同时,形成了陆相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保护钻井液体系、VES-CO2泡沫压裂技术、液态CO2/滑溜水混合压裂技术等开发技术,保证了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的规模化开采。以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为指导,探明中生界页岩气地质储量677×108m3,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地质储量3000×108m3,目前的天然气生产能力已达到6×108 m3/a,基本打破南油北气的开发局面。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陆生植物繁盛,为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岩性和岩相,因此深入探讨山西组砂体构型和砂体展布规律十分必要。为加快天然气的勘探步伐,以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山西组四级层序格架下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特征、构型及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砂体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不同类型的河道砂体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割的特征;砂体构型有垂向叠置型、垂向切叠型和独立型3种类型;四级层序PSQ31(相当于山23段和山22段下部)、PSQ32(相当于山22段上部)和PSQ41(相当于山12段)均是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大保当、余兴庄、龙镇地区均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其类似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玛湖凹陷大型浅水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湖凹陷及其周缘地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为一套坳陷盆地背景下近物源的粗粒沉积物,岩心上可识别出13类岩相、7种沉积微相,是在平缓斜坡背景下的大型浅水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在凹陷斜坡区发育多个扇三角洲,各扇体之间相互搭接连片。该类大型浅水退覆式扇三角洲的形成与3个地质条件密切相关,一是沉积时持续隆升的周缘老山、稳定的水系为各大扇体提供充足的物源;二是具备盆大、水浅、坡缓的良好古地理背景;三是持续湖侵、多级坡折,是大面积砂体叠加连片的一个重要条件。建立了大型浅水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效指导了凹陷区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与储量快速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