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测定了ZrV2合金的吸、放氘P-C-T曲线、吸附(或离解)平衡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初始吸附速率曲线,确定了ZrV2合金的吸、放氘热力学参数,给出了ZrV2合金的吸附容量、室温吸附(或离解)平衡压,为该材料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LaNi4.7Al0.3材料的吸,放氘的行为,给出了吸附容量,保留量,等温曲线,温度与平衡压的关系曲线,计算了热力参数△H和△H,为LaNi4.7Al0.3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La—Ni—Al系贮氢材料的吸,放氢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La-Ni-Al系贮氢材料的吸、放氢行为。给出了LaNi5-xAlx(x=0.25、0.50、0.75、1.00)的吸附等温线、吸附速率及其氢化物的解吸平衡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定量确定了合金的吸附平衡压和饱和吸附容量等吸氢性能参数及基本的热力学参数ΔH㈠值和ΔS㈠值;初步探讨了上述参数与Al含量之间的定性关系。这为La-Ni-Al系贮氢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Ti-Mo合金吸氢动力学的同位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一种价格低廉、分离性能优良的氢同位素分离材料来替代金属Pd,对Ti-Mo合金的氢同位素效应进行研究。采用磁悬浮熔炼方法制备5种不同组成的TiMox(x=0.03、0.13、0.25、0.50、1.00,Mo/Ti原子比)固溶体合金,用定容变压法测试了250~650℃范围内的吸氘动力学性能。结合前期吸氕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可知,在250~650℃范围内,合金的平衡吸氕量略大于合金的平衡吸氘量。Mo含量小于1.00,在低温(250~450℃)下,合金的吸氘表观活化能均为负值。高温(450~650℃)下,合金的吸氘表观活化能大于吸氕表观活化能,与钛吸氢同位素动力学效应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零初压热解吸法研究了不同钼含量的钛钼合金TiMo_x(x=0.03、0.13、0.25、0.50、1.00,Mo与Ti原子数之比)氘化物的热解吸动力学,测试了氘解吸量与解吸时间的关系,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得到了其热解吸速率常数k_d和热解吸表观活化能E_d;并与氕化物的热解吸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x=0.03时,合金氕化物E_d小于氘合金化物E_d,与钛放氢动力学同位素效应一致;x=0.13、0.25时,氕化物E_d大于氘化物E_d;x=0.50、1.00时,氕化物与氘化物的E_d差别不大。通过初始解吸时合金中氕、氘含量的比较,结合室温下合金吸氕、氘量及物相结构,对合金放氢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高真空金属系统中,采用非零初压热解析方法研究了钛钼合金TiMox(x=0.03, 0.13, 0.25, 0.50, 1.00, 原子比)氘化物的热解析动力学,测试了氘解析量c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得到了热解析速率常数kd和热解析表观活化能Ed ,合金氘化物Ed依次为46.6, 22.4, 13.7, 17.1, 10.4kJ.mol-1。比较氕化物的热解析动力学行为,Mo含量小于0.03时,合金氕化物Ed小于氘合金化物Ed,与钛放氢动力学同位素效应保持一致。Mo含量在0.13 ~ 0.25时,氕化物Ed大于氘化物Ed,Mo含量大于0.50时,氕,氘化物Ed 差别不大。通过初始解析时合金中氕,氘含量的比较,结合室温下合金吸氕,氘量,对合金放氢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恒容变压法研究了系列组分钛铪合金TiHfx(x=0.13、0.26、0.52)和Hf在相同初压、473K~873K温度下的吸氘动力学行为,获得了吸氘量与吸氘时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动力学行为的因素。在473K~873K温度范围内,TiHfx合金吸氘曲线在高温和低温下具有两种不同的特征,揭示了不同的反应机制。在673K以上,TiHfx吸氘经历α→β相变过程,而673K以下的吸氘过程为α→δ相变。结果可见,TiHfx-D体系的共析相变温度在673K附近,随Hf含量增加,共析相变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氘在Ti-32Mo-5Nb合金中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质子增强背散射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氘在β相相的Ti-32Mo-5Nb合金中的深度分布及Ti32-Mo-5Nb合金吸氘前后的相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在低温阶段的吸氘速率明显现于纯钛,平均氘钛原子 2.5,其中一部分氘与合金中的钛生成TiD1.971,另一部分氘则固溶在Ti-32Mo-5Nb合金中。  相似文献   

9.
在真空系统中的氘压低于0.1MPa条件下研究了金属镱的吸氘性能,并对不同原子比的氘化物的物相进行了分析。在常压、300℃下,金属镱吸氘不明显;400℃时,金属镱经较长时间活化后吸附一定量的氘;500℃时,镱升华。400℃时的吸氘实验结果表明:从活化至开始吸氘直至吸附平衡需很长时间;氘/镱原子比的高低与吸氘时间有关,饱和吸时的原子比最大为2.00;金属镱为面心立方(fcc)结构,a0=0.5492nm。具有不同原子比的氘化镱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显示:氘化镱有2种结构,即面心立方结构(a0=0.524nm)和正交结构(a0=0.588nm、b0=0.358nm、c0=0.678nm);金属镱吸氘后,立方结构氘化镱晶格常数及晶胞体积均发生收缩现象,收缩率分别约为4%和11%。正交结构氘化镱晶本积收缩约14%。  相似文献   

10.
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法制备了1组V100-xNix(x=0.5,1.0,2.0,4.1,8.3)合金。XRD和ICP-AES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合金均为bcc结构的固溶体,物相单一、成分均匀。在室温和1.0MPa氘气压力下的合金吸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改性后的金属V活性明显改善,第1次活化均能快速大量吸氘,其中,x=8.3的合金第1次吸氘即可完全活化,其余合金仅需1次吸放氘循环即已完全活化。Ni含量从0.5%(原子百分数,余同)增加到1.0%时,首次吸氘和完全活化后饱和吸氘量逐步提高;当Ni含量超过4.1%时,饱和吸氘量明显下降,仅为理论值的50%左右;x=1.0的合金活化性能最为优良,首次活化可达到理论吸氘量的96.6%,完全活化后,吸氘速率和饱和吸氘量均高于其它样品。对活化除气后的样品进行结构分析观测到,x=8.3的金属经多次吸放氘循环和高温处理后物相发生变化,影响吸氘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