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在淮河流域,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当数安丰塘了。安丰塘又名芍陂,地处寿县城南30公里处,建于春秋楚庄王时,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现为淠史杭灌区一座中型反调节水库。安丰塘历史悠久,蜚声中外,号称“神州第一塘”,属国家重点保护历史文物,素有“芍陂归来不看塘”之誉。塘区内水面辽阔,景色宜人,名胜古迹繁多。塘北堤尚存始建于汉代的孙公祠,还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安丰塘旧城遗址,这里存留有历代碑石和古建筑。另外,安丰塘通过建国40多年来的重建修治,塘堤垂柳,塘内小岛、田园,环境幽雅,风光旖旎,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孩提时,奶奶给我们讲过很多关于安丰塘的传说,如今已经记不完全了,但她曾多次说过的“安丰塘是一座宝库,无论哪一年都要献给人们一件宝物”的故事,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上学后,我又从书本上谈到了一些古代文人墨客咏颂安丰塘的诗文,其中宋代王安石的那首七律中“鲂鱼鲅鲅归城市,秔稻纷纷载酒船”的美妙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安丰塘的丰收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便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到安丰塘去看个究竟!终于,我有幸如愿来到了安丰塘畔,并将在此工作,报到 相似文献
8.
9.
10.
古安丰塘的水利管理制度是历代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它在诸如组织管理、维修管理,灌溉用水、护塘管理等方面所实行的制度,体现了民间监督与官府究治的相辅佐、法纪惩处与经济制裁的相结合,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今天,仍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三、灌溉用水制度合理、妥善的用水制度,既关系到陂塘水利效益的发挥,使得在有限的灌溉水量条件下,灌溉更多的土地,同时,又是解决水利纠纷的一项措施,影响到陂塘的兴废存亡。古代安丰塘的用水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利益均沾这是安丰塘灌溉用水制度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既是针对环塘用水户地亩高下远近而订,又带有防止豪右霸水肥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13.
安丰塘号称“神州第一塘”,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征集民力所建,现属淠史杭灌区中型反调节水库,灌溉农田99万亩,受益人口60万,是安徽省寿县人民的“当家塘”。安丰塘自1974年进行一次整修后已运行20多年,堤坝冲刷损毁严重,加之灌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增、用水量加大,寿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五个二工程”,即投资2000万元,完成土方200万方,浇筑混凝土2万方,植树20万株,增加蓄水量2000万方。工程分两期进行,去冬实施一期工程,发动14个乡镇10万人上阵,对水库引水渠——淠东干渠清淤加固,工程安排30天,计划工程量150万方。 相似文献
15.
记载“神州第一塘”安丰塘两千余年风雨变幻,由国家水利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姚汉源教授亲自作序的大型水利工程志书《安丰塘志》,最近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这部志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从头至尾始终贯串着“求实存真”的精神。它的出版,无疑是为研究水利史和芍陂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将为寿县确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安丰塘古名芍陂,始建于春秋中期的楚庄王时期(公元前613年——前591年间),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清代编纂的《淮 相似文献
17.
芍陂创建于春秋中期,目前已经历时2600多年,比都江堰和郑国渠还要早300多年,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和防洪效益,是我国陂塘型灌溉工程的典范。唐代以后至今,芍陂又被称为安丰塘。关于芍陂何时被称为安丰塘,又为何被称为安丰塘,至今学界仍无定论。本文尝试从安丰县(郡)行政区划建制沿革和历史社会变迁的角度,梳理分析安丰塘得名的时代和原因,并得出如下结论:安丰县从今河南固始县东南逐渐向今安徽霍邱、寿县方向迁徙,隋代以后,安丰县迁至芍陂西北堤附近,人们取"安丰"吉祥寓意,逐渐开始称芍陂为"安丰塘"。 相似文献
18.
19.
早春二月的德国柏林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来自中国的佛乐却让人们在春寒料峭中感觉到一丝春天的暖意。中国千年皇寺开封大相国寺的梵乐团在德国进行的为期二十一天的交流演出,除了佛乐演出,还有汉传佛教、书法、武术、茶艺等文化交流,受到了德国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称赞,人们也从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大相国寺梵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2年,心广大和尚恢复重建了梵乐团,在人员、乐器特别是传承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