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水利水电工程中地质勘测技术非常专业,对各项工作的要求非常高,若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出现地质勘测误差,进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及后续运营。因此,必须掌握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确保地质勘测工作的技术性和准确性,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论文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情况,提出了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技术水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吉鹏 《云南建材》2011,(13):474-475
水文地质是工程建设中一项主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项目地质勘察中,查明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地下水与工程项目的关系,为场址选择、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而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并提出防治地下水危害的措施,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穿越复杂工程地质条件的深埋长隧洞,应力场特征是目前工程建设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针对巴基斯坦西北部某长隧洞引水式电站工程,基于水压致裂法对工程区3个钻孔进行地应力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主要分析了地形和断层对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依据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实测地应力对工程区应力场特征进行回归分析,进而揭示了整...  相似文献   

4.
王文婷 《四川建筑》2010,30(3):189-191,194
遥感技术在线性工程前期勘测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沿线活动断裂带、大型采空区、不良地质等病害的查明、界定是线路方案遴选评价的重要指标。基于遥感影像上的地质灾害具有更明显而独特的标志,将遥感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高效的现实意义,并为线路的比选、稳定提供决策性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存在的水文地质条件不明或周边环境复杂等情况,综合应用集岩土工程勘探、水文地质测试、周边环境沉降监测、孔隙水压测试及土体分层沉降测量等技术方法于一体的水文地质勘察技术,以进一步查明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估基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水控制风险及可能诱发的周边环境变形,为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4,(3)
当进行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工程建设时不可避免的要穿过一些高山、峡谷、褶皱、断层等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结合复杂地形和地质环境特点,阐述了一些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手段,然后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中的地基土液化、不均匀沉降、防渗、山体稳定性分析、软基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保证复杂地形中工程建设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慧 《四川建材》2010,36(3):235-237
杭瑞国家高速湖南境凤凰至大兴(湘黔界)全段位于碳酸盐岩分布区,区内岩溶极为发育,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文章根据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对岩溶分布规律及发育形态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及岩溶发育的历史,以期能为查明区内岩溶发育特征对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地形、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复杂,及工作条件差、工期短、基础资料缺乏等特点,建立了以遥感水文地质判释为主,结合野外地面调查、现场钻孔地下水流速流向测试、现场钻孔压水试验资料分析、水化学分析、环境同位素测试分析等多手段多方法的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该工程区的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主要含水层的分布,主要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地下水运动和补径排条件。结合水利工程勘探的特点,充分利用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分析探讨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变化特征,对沿线隧洞涌水量进行初步估算。探讨了主要的水文地质问题。为高山覆盖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4,(5)
水文地质勘测一直是岩土工程勘测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实际工程案例中,进行勘察时,应该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勘测方案。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将水文地质情况勘测清晰,更好的查明地下水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性质。保障水文地质提供的参数基于合理、精确、科学基础上,进而更好的应对灾害出现。从而制定出完备的应对措施。工程开展需要获得科学的施工方案加以保障,而方案是基于水文地质勘查中获取。  相似文献   

10.
吕兴坤 《山西建筑》2009,35(31):334-335
分析了南京过江隧道基坑区地质环境,查明了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提出了合理的防渗排水工程方案,保证了整个过江隧道工程在施工和运行期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三维空间建模的基本理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几何建模理论,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建模的实际需求,探讨了更为合理的实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形统一建模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志远 《山西建筑》2014,(33):169-171
通过采用地质勘察方法对隧道区域的地质环境予以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监测隧道结构收敛变形情况,并对隧道工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为复杂地质条件的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缙云山天然矿泉水的自然地理背景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是我国西南经济中心,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矿泉水资源。现有矿泉水水源地11处,是我国西部矿泉水的重要产地之一。本文以缙云山矿泉水为例,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分析矿泉水水源地的自然地理背景及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质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复杂的工程问题与地质问题交织,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水利工程地质,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觉得课程内容繁杂、枯燥,概念抽象,只有死记硬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愿望难以实现。同伴教学(Peer-Instruction,简称PI)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果表明,PI教学理念下的水利工程地质教学改革初见成效,使学生获得地质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阁  张季超  吴冬梅 《山西建筑》2007,33(8):126-128
就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如何详细掌握城市工程地质的基本情况这一问题,引入了城市信息化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在城市地质环境灾害中的应用,指出城市地质环境系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建街面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围岩为沉积岩,岩层平缓,地质构造发育,地下水活动较强烈,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厂房稳定问题是该工程的难点.本文从地下厂房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期监测成果、运行期监测成果等方面对其洞室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出了地下厂房洞室是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何达军 《城市建筑》2014,(9):360-360
施工进度计划控制贯穿于整个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施工过程。因此,如何进行有效可行的进度计划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对其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肖红  ;肖莉萍 《城市建筑》2014,(27):249-249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索赔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整个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对此给以高度重视,避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事故。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索赔的类型进行了阐述,对水利水电工程索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索赔的方法对策。有效降低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奉节白衣庵滑坡演化的工程地质与历史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进行的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对众多勘探资料进行研究;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分析出发,揭示白衣庵古滑坡的解体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从第四系地层沉积关系和年龄、特殊地层变形破坏形迹及地质事件的相互关联性出发,对自衣庵古滑坡进行历史地质综合分析,阐明其发育演化历史,从而判别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衣庵滑坡整体是稳定的,但局部不稳定,将以中小型滑坡为主的形式逐渐发生解体。采用古滑坡的工程地质与历史地质联合分析法,可揭示大型古滑坡在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多样性,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滑坡目前所处的发展演化阶段,以正确评价和预测滑坡稳定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1. Engineering geologic map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y be one map prepared as part of a larger study of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dividual areal geologic maps containing additional engineering geologic data, or engineering geologic maps of single construction sites. 2. No systematic methodology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 or environmental geologic maps has been developed. 3. Environmental geology studies combine the efforts of workers in a number of geologic fields to produce many maps of basic data, as well as various interpretative maps, only one of which may be an engineering geologic or foundation conditions map. Maps of many scales may be prepared for a single study, depending upon the geologic condition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area, and the principal needs. 4. New technology, including computers and various types of aerial photography, is constantly being developed, and its use is being encouraged to increase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map preparation. 5. The use of engineering geologic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 map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constantly growing; such maps will continue to be made in increasing numbers. Publication authorised by the Director, U.S. Geological Surv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