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形几何与建筑形式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小松  吴越 《中外建筑》2003,(6):58-61,48
本文提出了“分形是超越传统的统一与变化原则的全新的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的观点;说明了全息论与分形理论的共同特点范它们都研究物体的自相似关系;引用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水文学、天体与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自相似现象在自然界的普遍性;阐述了分形时传统形式美的三点超越,即局部和更大的局部、或者是局部和整体的对称.分形图形的丰富性和不规则性,对人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启发性;最后论文介绍了三个具有分形意义的著名建筑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3.
冒亚龙  雷春浓 《华中建筑》2005,23(2):16-18,33
该文认为分形理论认为自然界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同层次结构的集合,并具有无限的精细结构,虽尺度不同,却有着自相似的特点。借助分形原理,人们一方面可以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和手段,使建筑更加贴近自然和人性。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建筑尺度层级的分布找出尺度层级的缺失,以及不同事物的各种尺度之间的对比判断其合理性,对建筑进行量化的评价,这些无疑为建筑评价提供了更科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建筑美学的研究历程中,人们不断的对建筑形式美的法则与运用进行研究。建筑是全世界人类进步发展的创造产物,也是人类时代的见证,建筑始终与艺术结合在一起,随着艺术观念的发展而发展。本文以美学的视角,从对称与均衡、比例与稳定、节奏与韵律等方面分析出建筑形式美之间的关系,浅析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以致达到使其更好的运用到建筑中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顾红男  詹巨聪 《四川建筑》2011,31(1):73-74,77
分形几何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自相似性、反复迭代和标度不变性的特点。自二十世纪70年代初诞生以来,分形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包括表皮的分形、体的分形、细部构造的分形直至分形图解的转译。  相似文献   

6.
分形(fractal)是非线性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分形是人们用来描述在自然界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不规则事物的一种数学抽象方法。分形最显著的性质是:本来看来十分复杂的事物,事实上大多数均可用仅含很少参数的简单公式或几何方法来描述。这种分形理论已经开始在城市设计中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尝试,设计研究者试图运用分形来描述大量自然环境(包括地理,植物,气象等)的几何与数学特性,同时将这种描述运用在城市设计之中,从而获得对城市本土性最符合自然环境特性的城市设计方法。 本文从分形几何入手,运用城市设计和分形几何学的基础理论,通过研究城市分形设计理论与方法,对城市自然环境的特性进行分形几何总结,并将此成果运用于本土性的城市设计之中。这种研究与设计模式的提出,对城市本土性的保持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由于每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的独一无二而发展出独具本土性的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7.
应用分形思想研究岭南建筑学派与其创作,旨在探求一种具时效性、操作性的创作思路。从分形视角对岭南建筑学派及其建筑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实质与设计策略。岭南建筑整体表现出对地域环境的维度一致性,呈现对气候、自然地理的分形同构。岭南建筑根植于地域,成为一种经过逻辑推导而形成的有理建筑,属于建筑与地域分形相似对称的建构手法;从地域文化入手,通过诠释事件意义,以空间作为语言表达事件,这是文化相似性迭代;各种建筑文化信息通过不同的尺度层级展现于建筑空间之中,衍生出尺度层级的设计手法;岭南建筑与园林空间相互嵌套,由于尺度不同而构成多重镶嵌互含关系,属于是分形镶嵌韵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科奇 《建筑科学》2005,21(4):62-67
拓扑与分形本是数学领域几何学的两个分支,但对大自然的很多现象具有传统欧几里德几何所无法相比的解释力,现已融入社会生活、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对建筑设计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今比较流行的激进的建筑潮流,从而使人从更广的角度审视建筑艺术创作,以期对我们的建筑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建筑形式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惠琳 《山西建筑》2004,30(12):11-12
分析探讨了“形式追随功能”教条的缘起及弊端,从形式的重新解放、叙事的形式、消失的形式等方面,阐释了建筑形式美的时代变迁过程,以展现当今多元化时期建筑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建筑设计领域应用的逐渐深入,非线性建筑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简单地介绍非线性建筑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结合国内外部分实例,分析和探讨了其功能实现与造型美感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实现形式美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与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相关的风水审美观、意境审美观、混沌审美观、分形审美观和生态审美观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蕴含的美学关系.通过梳理这些审美观,在山地环境进行建筑形态创作时,建筑师须具备建筑和环境的整体美学思维.并分析与总结了为达成建筑、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整体和谐应依循的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的美学法则,以及与经典美学法则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主题的今天,建筑走向生态已经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由此提出了形式追随生态的新理念;从建筑美学、文化和生态角度,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建筑真、善、美的新境界,并结合实例,总结生态技术于建筑形式所呈现的彰显、一体化、本土化、多变性和消隐等多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建筑风格问题是建筑美学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形式加工和抽象气氛都不是建筑风格的表征,建筑风格则是建筑形式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是当前以及未来人们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目标。利用分形理论对城市形态进行研究,可以将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均纳入到生态性系统中加以规划。  相似文献   

15.
姜妍  宋亮  徐永战 《城市建筑》2014,(20):388-389
生态城市是当前以及未来人们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目标。利用分形理论对城市形态进行研究,可以将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均纳入到生态性系统中加以规划。  相似文献   

16.
建筑艺术是实用艺术,也是生命艺术。本文以生命价值观的历时嬗变变,三重生命为视角,论述了随着价值谱系的转换,建筑艺术形态经历了原始性,宗教性,纪念性,现代性四个历时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布正伟 《建筑学报》2012,(5):108-113
为纪念我国杰出的建筑师、教育家、理论家徐中先生诞辰100周年,本文探讨了他在建筑美学研究中所展示的目标、成果、价值、影响,以及对当今切合时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当代建筑学中“工程引导意匠”“技术转化诗意”的技术美学理念为切入点,将数字化设计中的参数化建构方法及非线性美学拓展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数字化设计中的函数构建、数型联动、表皮优化等作为研究内容,探究了基于参数化程序搭建数字化模型以实现精准调控非线性建筑形态与表皮的过程。结合景观构筑物、公共活动中心、体育馆等不同规模的设计实践,介绍了基于RH/GH平台的建筑非线性形态及表皮的设计过程及优化内容,在技术方法中强调了通过Grasshopper参数化建模软件搭建不同数学函数的“图形脚本形式”对整体形态及表皮的调节作用,应用数学建模方法对数字化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数字建模与理论分析,展示了参数化建模程序与函数曲线在数字化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总结了数字化设计过程在非线性形态设计中的要点,强调了当代建筑美学的拓展与延伸。研究结果可为非线性建构的异形形态设计提供精准调控及优化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为当代建筑形态与表皮的设计策略与量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灰色系统理论1)提出以后,便以一种有力的姿态立于科学之林,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并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这一理论和方法已应用于不同学科及领域的研究之中,并获得相应的丰硕成果。文章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以其模糊与不确定的特性切入建筑学学科领域的研究,通过灰色系统理论的植入及建筑“灰”的决定因素进而到建筑“灰”的形态,从空间的营造、形体的塑造、功能的使用、材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探寻其蕴含的设计思想和营造理念,试图以灰色系统理论来探索建筑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