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分析玉米低聚肽和小麦低聚肽理化性质为基础,对2种低聚肽及玉米低聚肽-Ca螯合物与小麦低聚肽-Fe螯合物2种金属螯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过敏活性进行研究。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测试3种方法评价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并选择透明质酸酶抑制法评价样品的抗过敏活性。抗氧化能力分析表明,4种样品均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在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试中,2种金属螯合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明显高于对应的低聚肽。抗过敏活性分析表明,在质量浓度<20 mg/mL时,低聚肽金属螯合物的透明质酸酶抑制率远高于对应的低聚肽。这与羟自由基测试的结果类似,可见该条件下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过敏活性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联系。而质量浓度为20~100 mg/mL时低聚肽的抑制率随浓度明显增大,螯合物的抑制率增长则趋于平缓。螯合物在质量浓度<20 mg/mL条件下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抗过敏活性,可在食品药品方向进一步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大豆低聚肽中抗氧化肽的活性和结构,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两步酶解法制备出大豆低聚肽,在对其理化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豆低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IC50值约为2.6 mg/m L。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大豆低聚肽进行分离纯化,收集6个组分峰,对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个组分的活性均比大豆低聚肽高。最后利用Q-TOF质谱仪对活性最高的组分5#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对鉴定出的6个肽段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6个肽段均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Leu-Tyr(LY)、Leu-Ala-Gly-Arg(LAGR)、Phe-Ser-Arg(FSR)的清除率比大豆低聚肽高,是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肽段。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富硒大豆低聚肽在抗氧化方面的作用。将3周龄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即Ⅰ(对照组)、Ⅱ(大豆蛋白组)、Ⅲ(大豆多肽组)、Ⅳ(亚硒酸钠组)、Ⅴ(大豆低聚肽组)、Ⅵ(富硒大豆低聚肽组),在实验环境下,对各组饲喂低硒基础饲料的同时,对第Ⅱ组口腔灌喂大豆蛋白,对第Ⅲ组口腔灌喂大豆多肽,对第Ⅳ组口腔灌喂亚硒酸钠,对第Ⅴ组口腔灌喂大豆低聚肽,对第Ⅵ组口腔灌喂富硒大豆低聚肽,第Ⅰ组口腔灌喂同体积的饮用水。饲喂4周,处死后分别测定各实验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的MDA(丙二醛)含量、GSH-Px和SOD活性。结果显示:第Ⅱ、Ⅲ、Ⅴ、Ⅳ、Ⅵ组均能降低血清和肝脏中MDA的含量,提高GSH-Px和SOD活性,但第Ⅱ、Ⅲ组作用不显著,第Ⅴ组作用显著,第Ⅳ、Ⅵ组作用极显著。各组样品对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和GSH-Px活性的影响效果趋于一致,但对血清SOD活性的影响明显强于对肝脏S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说明富硒大豆低聚肽具有抗氧化功能,这种功能主要通过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脏中MDA的含量,提高GSH-Px和SOD活性来实现,富硒大豆低聚肽的抗氧化功能要强于无机硒,明显强于不含硒的大豆低聚肽,推测富硒大豆低聚肽中发挥抗氧化功能的主要是微量元素硒。  相似文献   

4.
大豆活性肽是指大豆蛋白经蛋白酶水解、分离纯化后得到的一种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量低聚肽混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理保健功能。文章主要阐述大豆活性肽降血压、抗氧化、抗癌以及降血脂等生理保健功能,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大豆活性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谷阮粉为原料,利用复合蛋白酶酶解、分离、纯化、浓缩、喷雾干燥获得小麦低聚肽,并研究了小麦低聚肽的理化指标、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以及具有功能活性特征肽段成分。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的总蛋白含量(干基)为93.27%,肽含量(干基)为79.77%,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 000 u以下,占比92.60%;小麦低聚肽的氨基酸总量为91.56%,尤其是谷氨酸含量占比最高,为37.13%;通过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从小麦低聚肽中鉴定出5条具有功能活性的特征肽段成分,分别为焦谷氨酰谷氨酰胺酰脯氨酸三肽(pyroglutamyl glutamyl proline tripeptide, pEQP)、缬氨酰谷氨酰胺酰谷氨酰胺三肽(valyl glutamyl glutamine tripeptide, VQQ)、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nyl glutamine dipeptide, AQ)、丝氨酰谷氨酰胺二肽(sericyl glutamine dipeptide, SQ)、异亮氨酰谷氨酰胺二肽(isoleucyl glutamine dipeptide, IQ),其含量分别为0.46...  相似文献   

6.
魏颖  马勇  鲁军  谷瑞增  林峰  陈亮  金振涛  蔡木易 《食品科技》2015,(4):206-208,214
目的:对小麦低聚肽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小麦低聚肽中的11个2~4肽的肽段和谷氨酰胺氨基酸,利用AAPH作为氧自由基来源,Sodium Fluorescein为荧光指示剂,VE水溶性类似物Trolox为定量标准,使用荧光酶标仪分析小麦肽段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小麦低聚肽具有清除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能力。结论:小麦低聚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开发相关保健食品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大豆低聚肽的功能性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肽类物质的营养及其功能性质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动物体内低聚肽比蛋白质更易消化,吸收速度也快于氨基酸。此外,低聚肽无沦是酪蛋白肽还是大豆肽,都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如具有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活性,即降血压作用、抗氧化作用、促进发酵作用及脂肪代谢作用等。目前,国内对大豆低聚肽的单一功能研究较多,但有系统的研究较  相似文献   

8.
小麦低聚肽酶解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小麦低聚肽的酶解方法以及抗氧化活性、血管舒张活性、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健脾等生物活性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小麦低聚肽在食品、饲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在大豆营养棒中添加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小麦低聚肽,在55℃恒温箱存放42 d,每隔7 d取出样品进行检测,通过测定过氧化值、酸价、水分活度、硬度、色差,评价大豆营养棒的储藏品质的变化。研究表明,在55℃的储藏过程中,小麦低聚肽对大豆营养棒的油脂过氧化反应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降低其硬度。小麦低聚肽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使大豆营养棒颜色加深,降低大豆营养棒的水分活度。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低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工业化生产的食源性低聚肽进行了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亚油酸自氧化2种体系下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清除DPPH自由基体系中,卵白肽和大豆肽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其IC50分别为5.767,6.268mg/mL。在抑制亚油酸自氧化体系中,大豆肽和海洋胶原肽对于亚油酸自氧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5.16%和58.69%。几种食源性低聚肽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白海军 《中国粮油学报》2021,36(3):46-50,58
为探究富硒大豆低聚肽对抗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实验以富硒大豆为原料制备大豆蛋白,并以超滤萃取辅助中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双酶酶解法制取富硒大豆低聚肽,并通过ICP-MS对硒含量进行鉴定,最后通过小鼠运动性疲劳实验综合评估富硒大豆低聚肽的抗疲劳活性.结果显示:富硒大豆低聚肽的总硒含量为(90.03±3.23)μg/kg,主要形...  相似文献   

12.
综述小麦低聚肽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降血压等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展望,为小麦低聚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对小麦低聚肽的基础理化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定小麦低聚肽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一氧化氮(NO)分泌量,对小麦低聚肽的血管舒张活性进行了考察。组成分析显示:小麦低聚肽中蛋白质含量很高(98.15%),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35.12%),分子量大多为1000 u以下(92.82%),主要是二肽、三肽、四肽;NO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小麦低聚肽可提高NO分泌量。浓度为6、12 g/L时,NO分泌量显著性增加(p0.05),浓度为9 g/L时,NO分泌量极显著性增加(p0.01),低浓度时,小麦低聚肽各组量效关系呈正相关。小麦低聚肽作用1 h时,NO分泌量比作用2 h时高。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具有较强的促进血管舒张的活性,浓度为9 g/L、作用1 h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分析小麦低聚肽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对其保护过氧化氢所致人肝癌细胞(HepG2)氧化损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不同浓度小麦低聚肽作用HepG2细胞4 h,然后用150μmol/L过氧化氢氧化损伤细胞4 h,以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含量评价小麦低聚肽对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组分高达93.44%,谷氨酸及脯氨酸含量较高;小麦低聚肽具有增加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内ROS生成、降低细胞内MDA含量的活性,对减少HepG2细胞的氧化应激及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从细胞水平上揭示了小麦低聚肽对过氧化氢所致的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雯晖  张健  应欣  王勇  张连慧  李赫  刘新旗 《食品科学》2019,40(11):152-158
目的:探究大豆低聚肽对于大鼠血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法制备大豆低聚肽,随后进行体外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抑制实验及体内实验,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正常血压大鼠(WKY大鼠)饲喂高剂量大豆低聚肽)、阴性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鼠))、阳性对照组(SHR大鼠饲喂卡托普利)和低、中、高剂量组(SHR大鼠饲喂0.90、1.80、4.50 g/kg大豆低聚肽),喂养30 d后,观察大鼠血压、心率、尿蛋白质量、血管紧张素II质量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大豆蛋白最佳酶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质量分数各0.1%、50 ℃酶解4 h,此条件下10 mg/mL大豆低聚肽ACE活性抑制率达到71.2%。经饲喂不同剂量大豆低聚肽30 d后,WKY大鼠血压变化不显著(P>0.05),SHR大鼠血压有下降趋势;饲喂高剂量大豆低聚肽在第4周时可以显著降低SHR大鼠血压和血管紧张素II质量浓度(P<0.05),但对于大鼠心率和尿蛋白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体外实验证明,与大豆蛋白相比,大豆低聚肽对于ACE活性的抑制效果更好;体内实验证明大豆低聚肽可以降低SHR大鼠的血压和血管紧张素II质量浓度,且对正常大鼠血压无明显影响,推测大豆低聚肽通过抑制ACE活性的方式发挥降压功效。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113-120
为简化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的制备工艺并对其抗缺氧活性进行初探,实验采用菌酶联合发酵、超滤分级制备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常压耐缺氧实验以及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评价其抗缺氧活性。结果表明:1 k Da超滤分级得到的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OH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总抗氧化力以及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均极显著优于商品化大豆低聚肽(P <0. 01);不同剂量的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对小鼠常压缺氧存活时间以及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综上,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且具有提高小鼠抗缺氧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通过中试规模制备大豆低聚肽的方法,制备出的大豆低聚肽具有较高的蛋白含量(91.45%)和较低的分子量(84.37%的分子量小于1000 u)。测定了大豆低聚肽的抗氧化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然后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收集六个主要的液相组分,分别命名为组分1~6,利用质谱仪对这些组分进行肽段结构鉴定。共鉴定出41个肽段结构,选择15个肽段进行抗氧化和ACE抑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豆低聚肽中有两个新型抗氧化肽段和四个ACE抑制肽段。抗氧化肽段分别为:Tyr-Glu,8.61±0.42 mmol Trolox等同物/g样品;Asp-Tyr-Arg,6.53±0.34 mmol Trolox等同物/g样品;ACE抑制肽段分别为:Leu-Val-Arg,IC50=51.75 μM;Leu-Tyr,IC50=305.76 μM;Asp-Tyr-Arg,IC50=1082.95 μM;Asp-Phe,IC50=1106.04 μM。这些肽段大多数是从大豆中新发现的抗氧化肽段和ACE抑制肽段。大豆低聚肽和这些活性肽段可作为抗氧化或降血压物质用于食品添加剂、营养物及医药制品中。  相似文献   

18.
高纯度大豆和花生低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  李晓磊  谭克  李荣和 《食品科技》2008,33(6):138-141
为了比较高纯度大豆低聚肽和花生低聚肽的抗氧化活性,在分析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分布等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测定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大豆低聚肽和花生低聚肽的蛋白质含量高达95%,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亮氨酸的总量均在47%以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423.57和364.92;大豆低聚肽使0.2 mmol/L的DPPH自由基减少50%时的浓度SC50是52.85 mg/mL,约为抗坏血酸的1/2000,而花生低聚肽在上述条件下未达到50%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2.73~27.3 mg/mL浓度范围内,大豆低聚肽的还原能力约为花生低聚肽的1.51~1.83倍.大豆低聚肽的抗氧化效果优于花生低聚肽.  相似文献   

19.
大豆低聚肽的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低聚肽是大豆蛋白的酶解产物,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本文阐述了大豆低聚肽制品制备,功能,及其在食品开如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豆低聚肽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及体外消化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验证国产化大豆低聚肽产品分子质量分布和产品在体内经消化道后的稳定性,对该产品进行了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及体外消化实验,目的是为以大豆低聚肽为原料开发功能性保健系列产品提供产品稳定性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国产大豆低聚肽分子质量均低于1 000 Da;经胃蛋白酶处理后,该大豆低聚肽95%以上未被消化,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约90%未被消化,说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体内大部分将以多肽的形式被直接吸收。同时应用该大豆低聚肽产品开发功能性食品时,其本身所具有的各项生理功能将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