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狂犬病病毒减毒株CTN-181的免疫原性。方法用不同病毒滴度的CTN-181株病毒对小鼠分别进行口腔或肌肉免疫,14 d后,分别用狂犬病病毒CVS株进行脑内或肌内攻毒,14 d后,计算小鼠的免疫保护力;同时于免疫后14、21和30 d,采用RFFIT法检测小鼠血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结果两种途径免疫的小鼠均产生了较强的保护作用和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口腔免疫后脑内和肌内攻毒的50%保护剂量分别为1.4×105和1.4×104PFU/ml;肌肉免疫后脑内和肌内攻毒的50%保护剂量分别为1.4×106和1.4×105PFU/ml。小鼠口腔免疫CTN-181病毒量≥1.4×105PFU/ml 14 d后,即可产生有效的保护,至30 d时,1.4×106和1.4×107PFU/ml剂量组中和抗体水平达20 IU/ml以上;肌内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较低。结论 CTN-181减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较低病毒量免疫小鼠即可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分离的鼬獾狂犬病病毒BHK-21细胞适应株进行毒力和免疫原性检测,为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获得的鼬獾狂犬病病毒野毒株JX08-45在BHK-21细胞上连续传代,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TCID50);PCR法检测外源病毒和支原体。以β-丙内酯灭活病毒液,将灭活的病毒液免疫犬,采用FAVN法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鼬獾狂犬病病毒野毒株JX08-45在体外培养至130代时,病毒滴度可达1.0×107.75 TCID50/ml;未从狂犬病病毒JX08-45株中扩增出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和支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灭活的病毒液接种犬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可持续1年以上,且均在0.5 IU/ml以上。结论鼬獾狂犬病病毒野毒株JX08-45经BHK-21细胞传代适应性较好,病毒滴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已具备制备疫苗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株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在细胞和乳鼠脑内的生长特性,为建立狂犬病病毒感染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通过乳鼠脑内接种和细胞培养法进行连续传代,测定不同代次SXYQ、YN01和GDMMD57株狂犬病病毒街毒株的病毒滴度,计算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结果 SXYQ、YN01和GDMMD57株病毒乳鼠脑内接种传代至10代,病毒滴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至第8代后,病毒滴度趋于稳定,分别为105.85、105.63和105.97 TCID50/g,不同毒株间病毒滴度存在差异。SXYQ、YN01和GDMMD57株病毒接种N2a细胞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病毒对细胞的适应性不断增强,病毒滴度呈上升趋势,至第15代后,病毒滴度趋于稳定,不同毒株间病毒滴度存在差异;第20代SXYQ株病毒的滴度在感染后2.5 d达到峰值(106.80 TCID50/ml),YN01和GDMMD57株病毒滴度在感染后3 d达到峰值(均为107.30 TCID50/ml)。结论 3株病毒在细胞和乳鼠脑内经连续传代后均能达到较高滴度,可用于狂犬病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及新型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几种理化因子对狂犬病病毒街毒分离株感染力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分离的1株狂犬病街毒BD06株适应细胞后的第18代毒株暴露于不同的理化条件下,通过接种BHK-21细胞测定其病毒滴度(TCID50),观察其感染力的变化。结果 BD06株狂犬病病毒在100℃作用10 s和56℃作用2 min可以完全灭活,在37℃可存活6 d,4℃可存活2周,-20℃以下可存活半年以上;病毒置紫外线灯下30 cm处2 min内全部被灭活;在pH 6~10的中性环境下能够存活,在pH 5以下的弱酸性和pH 11以上的碱性环境中,10 min内可完全灭活;病毒对胰酶稳定;30%以上的丙酮在20 min,2倍体积的氯仿在5 min,75%的乙醇在2 min,0.05%的甲醛在6 h,10%的甲醛在5 min内均可将病毒全部灭活。结论分析了几种理化因子对狂犬病病毒BD06株感染力的影响,为生产实践中灭活狂犬病病毒或消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用狂犬病病毒CTN株疫苗对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代表株的保护性,为评估该疫苗的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用CTN株疫苗免疫昆明小鼠,用3株具有代表性的街毒株CQ92、HN06、J和标准攻击毒株CVS经脑内和肌肉攻击,以未免疫小鼠进行脑内和肌肉攻击为对照,观察CTN株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原倍和5倍稀释的疫苗免疫的小鼠经3株街毒肌肉攻击后,均得到100%的保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经3株街毒脑内攻击后,原倍疫苗免疫的小鼠均得到100%的保护,5倍稀释的疫苗免疫的小鼠对3株街毒CQ92、HN06、J的保护率分别为85%、75%和7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结论CTN株疫苗总体上能有效预防我国目前狂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我国狂犬病流行毒株JX08-45适应细胞培养后(命名为JX08-45CC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对、小鼠脑内和外周攻毒试验和免疫原性试验,分别对JX08-45CC株的基因组特点、毒力和免疫原性进行鉴定。结果 JX08-45CC株的基因组序列与JX08-45株比对,共出现16个核苷酸突变点和7个氨基酸突变点,其中6个氨基酸变异发生在G蛋白(333位精氨酸未改变)编码区,L蛋白仅有1个氨基酸突变;在G蛋白氨基酸变异中,4个突变序列在其他细胞适应毒株CVS-11、CTN-1、Nishigahara、SAG2、Flury-LEP和SRV9中也普遍存在。JX08-45CC株培养滴度≥107TCID50/ml时,脑内接种小鼠的致死率为100%,滴度为102~106TCID50/ml时,脑内接种小鼠的致死率为20%~80%;滴度为105~108TCID50/ml时,外周肌肉接种小鼠,致死率为10%~70%;脑内和外周攻毒小鼠的潜伏期均为7~9 d,并于发病后24~48 h死亡。JX08-45CC株与狂犬病病毒CVS-11、ERA、SRV9和Flury-LEP株的中和抗体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对JX08-45CC株的基因组序列、毒力和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为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兽用狂犬病灭活疫苗候选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7N9型流感疫苗生产用毒种NIBRG-267的传代稳定性,为制定毒种传代限定次数提供依据。方法将VE2代原始毒种NIBRG-267接种鸡胚尿囊腔,并连续传10代(VE3~VE12),参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要求,对各代次毒种进行鉴别试验、支原体、无菌检查及血凝滴度、病毒滴度、外源因子检测,提取VE3、VE4、VE5、VE12代病毒总RNA,采用RT-PCR法扩增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并进行测序,与Gen Bank中公布的A/Shanghai/02/2013(H7N9)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VE2代病毒连续传10代至VE12代,血凝滴度均不低于1∶480,病毒滴度均不低于8.2 Lg EID50/ml,鉴别试验、支原体、无菌检查及外源因子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VE3、VE4、VE5、VE12代病毒的HA和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一致,与A/Shanghai/02/2013(H7N9)的HA(KF021597.1)、NA(KF021599.1)基因序列一致。结论 H7N9型流感疫苗生产用毒种NIBRG-267连续传10代,生物学和遗传稳定性均良好,为制定毒种传代限定次数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动物轮状病毒(RV)SA_(11)及 NCDV 株经低温传代后生物学特性变化。这两个毒株分别属动物 RV 第3和第6血清型。本实验室用非洲缘猴肾细胞(BGMK)作为基质,将两株病毒连续传代,选择起始温度36℃,每传10代降低3℃,最终在29℃传20代,总传代数为50代。低温传代后的毒株,血凝活性明显下降,对组织培养感染性在39℃时,冷适应株低于原始株,血清中和试验表明:传代后毒株抗原性稳定,SA_(11)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NCDV 株在传代过程中第5基因片段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乙型脑炎14-2株病毒在乳狗肾细胞上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14-2株弱病毒在乳狗肾细胞上连续传11代,1代的病毒滴度即达6.21LogPFU/ml,1代后各代病毒滴度无显著升高(6.18~6.40LogPFU/ml)。传代后的病毒对3周龄小鼠脑内无毒力,皮下无致病力,经乳鼠脑内传代后的脑内毒力为1.5~3.0LogLD5/0.03ml,与14-2原株的持世无显著差异。用乳狗肾细胞为基质制备的冻干活疫苗,经全面检定完全符合现行《乙型脑炎活疫苗规程》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甲肝减毒株的早代毒种 (L A 1) /P9,在 35℃条件下培养 ,采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 (2BS株 )连续减毒传代 ,克隆纯化 ,选育出新的疫苗候选株。该毒株经外源因子检查合格。较现行生产用毒株病毒增殖周期缩短 10d以上 ,病毒滴度可提高 1 0LogTCID5 0 ml以上 ,经恒河猴试验表明安全性与现行毒株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且免疫原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