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某100t汽车起重机采用五桥底盘,第一、第二、第五桥为转向桥。针对汽车起重机特有的行驶工况和转向理论,分析该起重机底盘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推导出各转向桥及各轮理想转角与实际转角关系。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多桥转向车辆的优化设计方法,确定了多桥转向底盘转向传动机构的各转向设计变量和参数,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对该汽车起重机转向结构进行实际测量和试验。以验证优化计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前桥摆转四轮底盘是一种可实现小转弯半径的底盘。在转向时,通过控制前桥驱动轮的转动,使前驱动桥主动围绕着转向装置转动,可以带动底盘以任意角度转向。根据摆转式四轮底盘的功能要求确定了行走开式液压系统的技术方案,针对摆转式四轮底盘的前轮差速转向的特性提出了走开式液压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而得出适合前桥摆转转向底盘的前轮的控制方式,为后续的摆转式四轮底盘液压系统设计计算方法和元件选型计算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配备独立转向系统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底盘动力学控制及机动性能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然而悬架几何运动学特性与车轮大转向角之间的矛盾使得常规悬架系统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与高机动性的双重需求。论文提出轮边集成底盘系统新型悬架结构方案,对悬架系统进行刚度、几何运动学以及零部件结构设计,并为其匹配转向系统和轮内驱动系统。通过运动干涉检查验证轮边集成底盘系统能够满足高机动性需求。对照常规双横臂悬架,考察了新型悬架的几何运动学特性与整车的侧向动力学特性,仿真验证了轮边集成底盘系统能够满足操纵稳定性需求。  相似文献   

4.
分析车辆转向时各车轮的运动关系;针对我国农业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阿克曼梯形转向结构的交叉变轮距底盘的技术方案;在交叉变轮距底盘的基础上,加入了线控转向系统,4个车轮由4个转向电机独立驱动,并保留转向盘和转向轮的机械连接。研究表明:该交叉变轮距底盘可较好地实现变轮距、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而且应用线控转向系统可以提高汽车的转向性能,对农用机械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变轮距车辆的转向要求及常用转向方法;介绍了一种利用双对角线几何原理实现轮距可变特性的交叉变轮距车辆底盘技术;针对目前国内的机械式转向系统一般不能满足变轮距车辆的转向要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利用基于阿克曼梯形转向机构的可变特性转向单元实现交叉变轮距底盘机械式转向的技术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可以较好地实现交叉变轮距底盘的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而且降低了转向机构及其控制程序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转向精度和可靠性,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灵巧型电动底盘采用四轮独立驱动和转向控制,主要由电动轮模块、平衡模块、控制模块组成。电动轮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具有结构合理、行驶灵活、灵巧实用等特点。平衡模块使车辆无论在什么路况下行驶时始终保持底盘的水平平衡状态。同时,该底盘采用无刹车制动技术,可以通过调整各轮的转向角度控制驻停,使制动系统变得简单,安全性高。该底盘实现了四轮独立控制,简化了传动系统,减小了转弯半径,提高转弯速度,使底盘的机动灵活性更好,改善了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10):1598-1603
汽车的前轮定位参数包括前束角,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等。主要以某车型为对象,借助三维偏差仿真软件VSA及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底盘前悬的偏差分析模型以及机构运动学模型,分析白车身、底盘前悬零部件的制造偏差对其转向轮定位参数的影响。通过分析零部件制造偏差对转向轮定位参数的影响关系,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对合理优化关键零部件制造偏差,控制整车制造成本,提升整车性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原地转向的四轮小车底盘。先对小车进行整体布局设计;然后分析了四轮驱动小车底盘的通过性,选择空间桁架为小车底盘的车身结构,选用轮毂电机为底盘车轮;之后,确定了整车的尺寸参数;最后分别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设计,并使用Solid Works软件对零部件、整车进行了建模和仿真。  相似文献   

9.
四轮转向汽车的动力学控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综述四轮转向汽车的控制策略及其特点,讨论各种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在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控制中的应用。四轮转向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汽车的侧向动力学特性,提高汽车的主动性。认为将四轮转向系统珉春他主动底盘控制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点,是四轮转向汽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交叉变轮距车辆底盘,基于阿克曼转向原理,提出一种机械式可变特性转向系统;应用UG建立底盘转向系统模型,分析车辆变轮距条件下的转向需求,建立转向单元的可变特性;并进行转向稳定性仿真分析,验证转向系统与交叉变轮距底盘的协调性。分析表明:在该型转向系统操纵下转向轮滑移率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转向机构设计思路正确,为转向系统结构参数优化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负荷传感转向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负荷传感转向液压系统能够按照转向油路的要求,优先向其分配流量,无论负载压力大小,方向盘转速高低,均能保证供油充足,因此转向动作平滑可靠。  相似文献   

12.
基于阿克曼转向定理,研究电动汽车四轮独立转向系统。利用轮胎"魔术公式"建立二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策略的方法对其质心侧偏角进行控制。整车系统仿真的输入为左前轮车轮转角,其余3个车轮转角由模糊控制决定。质心侧偏角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满足阿克曼定理的3个车轮转角作为其输出,由此实现四轮独立转向的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吕琼莹  聂焱  王淑坤 《机械》2014,(3):36-39
非路面电动底盘主要由电动轮模块、驱动模块、及控制模块组成。电动底盘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具有结构简单、行驶灵活、维修方便等实用特点。底盘采用轮毂电机、无转向电机技术,简化了传动系统,提高了传动效率;采用无刹车、驻车技术,使制动系统变得简单,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采用四轮独立协同转向,减小了转弯半径,提高了车轮的转弯速度,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张勇  艾志久  马海峰  赵江  王斌 《机械》2014,(2):55-59
设计了一种污水罐在线清洗车,重点对新型污水罐在线清洗车转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Ackerman转向原理,将清洗车转向系统的实际转角关系无限趋近于理论转角关系作为优化目标,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优化,得到了整体最优解,以此作为转向系统梯形机构的初始参数,依据现场工况对转向系统重要零部件进行设计计算,建立各主要零部件的几何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内外侧车轮转角曲线与理论曲线较为接近。车轮的极限转角远远大于普通车辆的极限转角,从而能够满足清洗车转向系统较高的机动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铰接式车辆原地转向特性,建立了铰接式车辆原地转向运动学模型,同时建立了装载机原地转向力学模型,分别对单桥驱动、双桥驱动和转向力学模型阻力矩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前、后桥轮荷。运用MATLAB软件对满载原地转向阻力矩和轮荷进行了计算和仿真,为铰接车辆转向系统设计和校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分析了轮式拖车系统的运动学模型,给出了拖挂车的牵引操舵角定义。分析了基于牵引操舵角的轮式拖车系统的运动跟踪特性,提出了两种满足牵引操舵角概念的机构模型。分析表明,附有牵引操舵角的轮式拖车系统可转换为可控的链式系统,通过各拖挂车牵引操舵角的牵引作用可有效地确定轮式拖车系统在其位形空间中的位姿,这为提高轮式拖车系统的目标轨迹跟踪性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汽车转向机构直接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轮胎使用寿命。优良的转向机构,可以使汽车转弯行驶时,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以减少轮胎磨损和动力消耗[1]。探讨高等机构学在乘用车梯形转向机构优化设计问题的应用,在基于空间机构的原理上所建立的模型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汽车转向特性,以C型汽车为原型探讨了汽车前轮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由非正交关节连接的六轮柔体移动机器人概念模型 ,并对其进行了讨论。机器人的每个车轮都可以独立驱动 ;机器人独特的六轮柔性底盘结构提供了不寻常的关节 (具有 2个自由度的非正交关节 )连接 ,以使柔体移动机器人实现转向、越障和适应三维复杂地形。最后 ,文中给出了姿态控制变量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是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操纵稳定性分析通常基于经典线性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忽略了转向系统的影响,直接以前轮转角为输入,无法充分描述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以多轴电液助力式转向车辆为研究对象,在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电液伺服转向系统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以转向盘转角为输入的多轴电液助力式转向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液伺服转向系统模型的加入显著增加了多轴车辆到达稳态转向的时间,且在小转角转向时车辆瞬态质心侧偏角峰值降低,车辆操纵稳定性有所改善。因此,考虑电液伺服转向系统部分的模型可有效提升重型多轴车辆转向性能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卢培纪  王福明 《广西机械》2014,(1):119-120,135
转向系统的振动特性是衡量汽车NVH性能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是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新车型开发过程中解决方向盘振动严重的问题就非常必要.通过试验对转向系统方向盘进行传递函数测试,得到方向盘振动的固有频率,并与发动机怠速状态下的激励频率对比,从而分析方向盘在怠速状态下振动过大的原因,并为转向系统的进一步结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