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居住社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建设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阐述了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的内涵和建设目标,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物质环境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和住宅设计策略,并对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气候区下的4省300余户住户的农村建筑环境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不同气候区下的农村住宅普遍存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保温隔热措施较差的问题.供暖形式上,火炉、火炕、散热器等在冬季采暖依旧有着重要的地位,空调、电扇、自然通风在夏季纳凉方面应用较多.多数居民可以接受所处的热环境,但还有不小的改... 相似文献
4.
5.
6.
7.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4)
针对西部9省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以及能源消耗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现场问卷调研。调研结果表明:80%以上农村居民认为室内热环境非常恶劣,宜居性差;人畜毗邻和秸秆焚烧的比例高达50%和40%以上;西部地区的建筑整体保温隔热性能较差。90%~95%的农村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低于15 k Wh,仅为城镇住宅的20%左右,因此,农村建筑节能必然是前瞻性的建筑节能;西部农村能源利用率低下,利用方式初级、层次较低,过着守着金盆乞讨的生活。该研究揭示了中国西部农村生活环境和能源消耗现状。 相似文献
8.
随着住房制度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混合型社区成为社区治理关注的重点。传统的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分析方法大多依赖问卷、访谈等手段,对样本选择和时间成本要求较高,依靠信息时代的社交网络记录可以为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提供新的数据来源和研究视角。文章以南京市4个社区为案例地,采用文本语义分析方法,尝试从混合型社区居民视角开展居住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识别社区居民对社区居住环境不同类型意见,提出混合型社区环境改善建议,为社区规划设计提供方法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卫生、物业管理、公共安全等问题成为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未来混合型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改善方向。不同类型混合型社区影响因子略有不同,在后续规划设计和老旧小区改造中,可以为混合型社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我国居住社区外部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恢复公共空间的活力与吸引力是旧居住社区外部空间环境更新改造的主要目标。提出了更新改造群体外部空间、建立室内外空间的联系、扩充与改变公共空间、规划与整治室外环境等关于城市旧居住社区外部空间环境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创建老年宜居社区需要提升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居住环境的营建依托于老年人的具体需求。研究将老年人需求划分为中观——社区层面和微观——住宅层面两个体系,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访谈问卷的整理分析,初步筛选出18个中观需求因子及17个微观需求因子,再结合Kano问卷调研结果二轮筛选出对老年人满意度有重要影响的13个中观需求因子和6个微观需求因子,借助熵值法判定各项需求因子自身重要度的一致性,并利用Kano分析结果对其进行分类,最终提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综合权重指标,为营建适宜的老年人居住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社区室外环境设计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规范标准的要求,现有社区的室外环境往往更多地考虑无障碍设计,适老化的设计相对不受重视,容易流于形式和概念,没有深入挖掘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如日常活动、情感需求等,更谈不上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在分析现有社区室外环境中适老化设计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疫情下城市高风险社区的形成,不仅有流行病学规律可循,同时也有城市建成环境线索可觅.论文聚焦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汉口的七个疫情高发社区,以社区居民日常目标路径中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衡量城市建成环境的空间范围,分别对疫情中不同类型、不同公共等级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与社区公共健康的关联性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平时与... 相似文献
13.
14.
15.
《小城镇建设》2020,(2)
改革开放以来,量大面广的小城镇在国家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始终被寄予很大期望,但成效如何仍值得深入讨论。文章以广西4个典型小城镇的迁居意愿调研数据为基础,从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五种生产"视角,分析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研究表明,孱弱的本地物质生产能力是影响小城镇居民择居的关键因素,异化的基于本地社会网络的精神生产过程弱化了小城镇居民的地域认同,自身、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方面也未达到可以实现可持续再生产的目标,这一不完整的社会再生产链条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异地城镇化和半城镇化现象。在城镇化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居民的择居行为更多的是在现实条件下的被动选择,难以成为与大中小城市并列的空间实体。应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协调本地发展,积极协调"五种生产"之间的关系,基于比较优势完善本地化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促使小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全球范围内看,人口老龄化已是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单位社区由于其特殊性,住户平均年龄比一般社区住户的平均年龄要高,而单位社区在规划与住宅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跨世代的生活需求",在适宜老年人居住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单位社区有数量可观、结构较好的建筑物,而且多数有良好的区位、方便的外部交通条件与服务设施,以及多年形成的社会网络。因此,本研究以单位社区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适宜老年人居住环境评价标准以及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从老年居住环境的基本功能设计规划展开分析,阐述了规划设计的选址原则,提出几种老年建筑设计的空间布局,并提出具体的空间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20.
居住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的创造——城市居住环境规划设计观念与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探究城市居住环境建构的渊源及其历史发展入手,分析了居住环境演变与差异形成的内在动因与依据——对居住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与反映,并通过对居住生活方式的特性论证,指出了从建筑的“本源论”上揭示居住行为方式与空间结构形态间的因果必然性及其反馈、映射关系,提炼和发掘两者之间的规律特性并加以定量化反映及形态表现,从而确立在居住环境建设中所应遵循的创作观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