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与分析、夜视、生物组织成像、植物生长调控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宽带近红外光源在这些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通过荧光材料转换实现宽带近红外LED光源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Lu2-xAl4SiO12:xCr3+x=1%—13%)荧光粉。研究结果表明,CaLu2-x Al4SiO12:xCr3+荧光粉在423 nm的蓝光激发下,光谱覆盖了650—1000 nm范围,荧光粉的发射峰值位于752 nm,半高宽有167 nm。当Cr3+离子掺杂浓度为5%时,量子效率达到了60.9%。同时,CaLu2-xAl4SiO12:xCr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373 K时的发光强度为室温下的60.6%。此外,将CaLu2Al4SiO12:Cr3+荧光粉与蓝光LED芯片结合,制备成近红外LED器件,在450 mA电流的驱动下,近红外输出功率可以达到22.69 mW。因此,CaLu2-xAl4SiO12:xCr3+荧光粉在近红外光谱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高镍层状氧化物LiNiO2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相对低廉价格,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当LiNiO2正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其循环稳定性无法满足要求,需经改性后才能得以应用。采用固相法合成了Nb掺杂的层状LiNi1-xNbxO2x=0.005、0.01、0.015)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Nb掺杂量(摩尔百分比)对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恒电流间歇滴定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b元素掺杂量的提高,LiNi1-xNbxO2材料的晶格晶面间距逐渐扩大,一次颗粒尺寸逐渐减小。在LiNiO2材料中引入Nb5+离子,提高了LiNi1-xNbxO2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并通过稳定晶体结构,抑制了Nb掺杂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变,有利于其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当Nb掺杂量为1%时,LiNi1-xNbxO2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在10 C大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34.1 mAh?g-1;随着Nb掺杂量的增加,LiNi1-xNbxO2材料循环稳定性同步提升,当Nb掺杂量为1.5%时,LiNi1-xNbxO2材料经1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3.3%,远高于未掺杂LiNiO2样品的36.2%。表明,Nb掺杂可改善LiNiO2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为其在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清洁、高效和安全的技术,极具发展潜力的制氢手段。电解水制氢过程中,阳极析氧(OER)和阴极析氢(HER)动力学缓慢,需要较高的过电位突破能量壁垒,导致耗能较高。高效OER和HER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电解水效率的关键,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OER和HER双功能电催化剂,可极大促进电解水制氢的产 业化发展。钙钛矿氧化物(结构式ABO3)电催化剂具有储量丰富、结构与成分易调控等优点,在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催化剂的研究中广受关注。钙钛矿氧化物的B位离子掺杂是增强其电催化活性的常见策略,合理选择B位掺杂元素的种 类和含量,不仅可调控钙钛矿氧化物的晶体结构、获得更高的催化活性,还可赋予其双功能催化性能。以La0.8Sr0.2CoO3-δ钙钛矿氧化物为原料,通过高价Mo离子掺杂,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La0.8Sr0.2Co1-xMoxO3-δ(LSCM,x=0、0.05、0.1、0.2)系列钙钛矿材料,研究了Mo掺杂量(质量分数)对钙钛矿材料电催化析氧和析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少量Mo元素,不会改变LSCM的物相和微观形貌,但可有效提升OER和HER的催化活性,其主要原因是Mo掺杂改变了Co的价态、氧空位和晶体结构对称性。适量Mo元素掺杂对LSC钙钛矿氧化物的析氢和析氧性能均有提高,但随着Mo掺杂量增多,LSCM的OER和HER催化活性均开始下降。当Mo质量分数为5%时,La0.8Sr0.2Co0.95Mo0.05O3-δ(LSCM-5)具有最优异的OER和HER催化活性,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OER和HER过电位分别为457和320 mV,Tafel斜率分别为89和32 mV?dec-1。本研究证明,B位Mo掺杂,对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析氢和析氧双功能钙钛矿氧化物电催化剂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面对能源日益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开发高性能催化剂用于光催化析氢和污染物降解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热聚合法制备复合催化剂V2O5/g-C3N4,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具备稳定的三维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位点多。V2O5负载可以增强g-C3N4的光吸收能力,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转移,进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射下V2O5/g-C3N4具有优异的产氢活性和较高的光催化降解RhB性能,其析氢活性为1.38 mmol?g-1?h-1,降解RhB性能为96.85%。通过活性粒子捕获实验探究了催化过程中RhB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在RhB的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超氧自由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对制备高活性的可见光响应催化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碳基全无机CsPbI2B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器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光伏电池。然而,其能量转换效率仍然过低,主要原因在于难以获得质量良好的CsPbI2Br薄膜。为了获得质量良好的CsPbI2Br薄膜,通过在CsPbI2Br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添加InI3,将In3+掺杂到CsPbI2Br晶体结构中以改善钙钛矿薄膜的质量。利用SEM和XRD对钙钛矿薄膜的微观形貌及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系统地测试了器件的光伏性能,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填充因子、能量转换效率、外量子效率和积分电流密度。结果表明:In3+掺杂可调控CsPbI2Br晶体的生长,通过提高其结晶性获得了致密、无孔洞的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同时,通过调控InI3的添加量,优化了In3+掺杂的比例,当InI3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5%时CsPbI2Br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提高更为显著,其器件能量转换效率从7.59%提高至11.16%,开路电压从1.04 V提高至1.22 V。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室温铁磁性四方超结构Sr3ErCo4O10.5+δ多晶。用XRD、SEM表征1025-1200 ℃内7个不同烧结温度制备的多晶样品的结构及断面形貌, 1025 ℃时,Sr3ErCo4O10.5多晶结晶完成,出现杂相Er2O3;随烧结温度提高, (103) (215)超结构峰强度增大,杂相逐渐减少,Sr3ErCo4O10.5+δ晶粒长大、气孔减少、晶格完整性提高;1160 ℃时,超结构峰强度最高,杂相完全消失,有序化程度最好;随烧结温度继续提高,超结构峰强度降低,有序化程度减弱,颗粒表面出现Er2O3;TG-DSC表明多晶在1025-1200℃吸氧(δ)并逐步完成有序化,碘滴定进一步确定多晶氧化学计量比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在1160℃制备多晶,300K电阻率~0.09 Ω.cm;多晶铁磁-顺磁转变温度(Tc)为332 K;M-H曲线进一步证明多晶具有室温铁磁性,并在332K时发生顺磁-铁磁转变。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Er3+/Tm3+共掺碲酸盐玻璃的发光性能,得到1.8 μm处的高强度发光。采用熔融退火法,制备了Tm2O3掺杂浓度(摩尔百分数)为0.25%、0.5%、1%、1.5%和2%的75TeO2-20ZnO-5La2O3-0.5Er2O3碲酸盐玻璃。对碲酸盐玻璃进行吸收光谱的测定,同时研究其在1.8 μm波段的光谱特性。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碲酸盐玻璃在800 nm附近的吸收峰为Er3+4I15/24I9/2跃迁和Tm3+3H63H4跃迁的叠加,说明两种稀土离子都得到了很好的溶解混合;发射光谱在1200—2200 nm范围内,在1.53和1.8 μm处出现了发射峰,且1.53 μm处的发光远弱于1.8 μm处的;1.8 μm处的发射峰是Tm3+离子在3F43H6跃迁产生的,由峰值波长分别为1740和1857 nm的分解谱线组成,此时该玻璃发生了荧光俘获效应,随着Tm2O3掺杂浓度的增加,1740 nm处分解谱线的相对强度逐渐降低,而1857 nm处分解谱线相对强度逐渐增大。该玻璃同时具有较大的受激吸收截面以及发射截面,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2 μm波段的激光玻璃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固相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复杂尖晶石结构(空间群为P4332)的Li2Mn1-xZnxTi3O8(x=0,0.1,0.5)负极材料。研究了Zn部分取代Mn对Li2MnTi3O8材料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Zn取代之后,Li2MnTi3O8材料的晶胞体积以及晶粒尺寸有明显的降低,然而颗粒大小却没有显著的变化。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Zn取代对改善Li2MnTi3O8材料电化学性能非常有利,在0.1C倍率条件下进行充放电, 5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Zn取代之后的材料放电容量为269mAh/g(Li2Mn0.9Zn0.1Ti3O8),298mAh/g(Li2Mn0.5Zn0.5Ti3O8),且都在第一次循环之后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C倍率条件下充放电36次,材料的放电容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对电极材料进行包覆改性,是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重要特性的有效策略。基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i0.83Co0.12Mn0.05O2(Ni83),通过纳米ZrO2和纳米B2O3双组分包覆,制备得到了ZB-Ni83材料,并对其材料特性和软包锂离子电池性能进行了研究。ICP-OES元素分析结果表明,ZrO2和B2O3已成功实现包覆,ZB-Ni83材料中锆含量为0.166 4%,硼含量为0.068 9%。XRD和SEM结果表明,ZB-Ni83材料为具有层状结构和良好结晶度的紧密实心二次球形颗粒,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振实密度及电解液浸润性。采用ZB-Ni83正极材料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倍率、循环和安全性能。在2 C条件下,ZB-Ni83电芯的比容量为182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2.6%;在45 ℃高温循环及截止容量保持率85%条件下,ZB-Ni83电芯的循环次数约为1100次,而原始Ni83电芯的循环次数仅为约600次。对ZB-Ni83电芯进行满电130 ℃的热箱实验,结果未发生破裂、冒烟、爆炸、着火等现象。本研究为高镍材料的创新和改进提供了实验参考和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CulnS2可见光光催化剂,运用XRD、SEM、BET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探究了前驱液Cu/ln摩尔比、温度、时间和捕获剂种类对CulnS2在可见光下光催化还原溶液中U(VI)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Cu:ln=1:1,样品制备温度为200℃,制备时间为12h的条件下,所制备的CulnS2材料光催化还原U(VI)活性最佳,光催化还原过程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2-和e-。  相似文献   

11.
氢能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意义重大。电化学水分解过程中,阳极析氧反应(OER)作为能量转换装置的关键半反应,由于电子-质子转移形成了复杂的中间产物,导致动力学缓慢,限制了产氢速率。传统OER催化剂包括二氧化铱、二氧化钌等贵金属,存在储量低、价格昂贵、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设计开发高效、廉价的非贵金属OER催化剂是解决OER动力学缓慢问题的关键。尖晶石氧化物(AB2O4)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OER 性能,并可通过杂元素原子掺杂进一步提高其OER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Mn掺杂Co3O4电催化剂Mn-Co3O4,研究了其电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利用Mn原子的掺杂,构建了氧桥连的Mn-O-Co配位结构,通过协同耦合作用,提高了Mn-Co3O4的OER催化性能。制备的Mn-Co3O4 催化剂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活性,在电流密度10和100 mA?cm-2下,其过电位分别为 270和335 mV。Mn-Co3O4同时表现出快速的动力学性能,Tafel斜率低至74 mV?dec-1。此外,Mn-Co3O4还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在电流密度10 mA?cm-2下可稳定保持40 h。本研究为开发高效的OER催化剂提供了思路 。  相似文献   

12.
Inconel 718高温合金是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核心材料,其表面通常制备有铝化物涂层,起到提高抗氧化和热腐蚀性能的作用。理解铝化物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是提高部件抗高温氧化能力的关键。采用化学气相沉 积(CVD)技术,在Inconel 718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铝化物涂层,在大气环境、950 ℃条件下开展了恒温氧化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能谱等手段,研究了其高温氧化行为,并与Inconel 718高温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n-conel 718高温合金表面制备的CVD铝化物涂层,其表面粗糙,具有双层结构。外层为富含Ni和Al元素的β-NiAl层,平均厚度为14.1 μm,内层为富含Fe和Cr元素的σ相与富含Nb、Mo和Fe元素的Laves相共存的互扩散层,平均厚度为5.9 μm 。恒温氧化后,Inconel 718高温合金表面氧化生成了Cr2O3膜,而CVD铝化物涂层表面氧化生成了α-Al2O3膜。Cr2O3膜和α-Al2O3膜的生长都遵循抛物线型生长规律,Cr2O3膜的生长速率常数为0.86 μm?h-1/2,α-Al2O3膜的生长速率常数为0.15 μm?h-1/2。此外,观察发现Inconel 718 高温合金发生了内氧化,而 CVD铝化物涂层未出现内氧化,两者氧化行为差异的原因在于CVD 铝化物涂层中的β-NiAl相,其氧化生成均匀、连续、致密的α-Al2O3 膜,阻止了内部金属发生进一步氧化。本研究揭示了Inconel 718高温合金和CVD铝化物涂层的抗高温氧化作用机理,为Inconel 718高温合金用高抗氧化性CVD铝化物涂层的制备及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然而,超级电容器普遍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陷,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领域的应用。寻找具有高比电容的赝电容电极材料是目前研究重点。此外,在常规电解液中添加氧化还原添加剂,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提升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手段。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多孔钴镍基过渡金属硒化物(NCSe)立方体,同时在碱性电解液中添加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K3Fe(CN)6的添加剂。研究结果表明,在电解液中加入K3Fe(CN)6,可使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特性得到提升。在2 A?g-1电流密度下,在1 mol?L-1的KOH电解液中,NCSe比电容仅仅为48.1 F?g-1;而当电解液中添加0.02 mol?L-1的K3Fe(CN)6后,在同样的电流密度下,NCSe比电容高达1 070.1 F?g-1。因此,在碱性电解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K3Fe(CN)6添加剂,可以有效提升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铜模吸铸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3 mm的(Zr55Cu30Al10Ni5)100-xNx(x=0、0.5、1.0、1.5、2.0)非晶合金棒材。利用氮氧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万能试验机、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氮含量对(Zr55Cu30Al10Ni5)100-xNx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氮元素添加时非晶合金体系的剪切带与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不同氮含量的(Zr55Cu30Al10Ni5)100-xNx合金中,氮含量(原子百分数)分别为0.08%、0.49%、1.18%、1.48%、1.73%;在添加微量氮元素前后,块体合金(Zr55Cu30Al10Ni5)100-xNx均呈现完全非晶结构;原始Zr55Cu30Al10Ni5非晶合金的显微硬度值为478.62 HV,添加氮元素后显微硬度随氮含量增加而递增,显微硬度最高为519.16 HV;添加氮元素前,Zr55Cu30Al10Ni5合金的抗压强度为1 738 MPa、塑性形变量为2.1%;当x=0.5时,抗压强度降至1 719 MPa、塑性形变量降至1.0%;当x≥1.0时,抗压强度持续下降且塑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信技术和移动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电磁干扰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因此开发高性能的电磁屏蔽材料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因具有导电性高、介电常数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磁屏蔽的研究。然而,高导电性表面会导致电磁波的反射,从而造成严重的电磁波二次污染,因此研究开发低反射的MXene基电磁屏蔽材料变得非常重要。对MXene的结构特点和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详细阐述了低反射的Ti3C2Tx薄膜和气凝胶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MXene基电磁屏蔽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准东地区大规模的露天煤矿开采及工业活动和交通活动使得区域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大气环境恶化,通过分析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及数量和即时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数据,探讨PM2.5和PM10污染特征,确定其时空差异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了解我国大规模工矿产区的大气污染特征,可以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PM2.5、SPM10是非均匀化分布,浓度均值低于国家标准限值2)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颗粒数间相关性高,PM2.5浓度与颗粒数的相关系数为0.99,PM10的为0.77;PM2.5与PM10浓度间的相关性高达0.84。3.)各样点夏秋两季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水平较为接近,冬季颗粒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两季4)IDW插值结果显示颗粒物污染浓度的高值区夏季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东南部存在小范围高值区;秋季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冬季主要聚集在五彩湾煤电煤化工产业带及研究区东部。5)研究区PM2.5、PM10的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关性显著,受相对湿度影响更大。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呈非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不大。  相似文献   

17.
泡沫镍的良好导电性及多孔的三维骨架结构有助于电子传输和电解液接触。以泡沫镍为模板,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三维Co2Mn3Ox纳米薄膜,并对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储能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泡沫镍表面可控合成了超薄的三维Co2Mn3Ox纳米薄膜,该薄膜由超小的纳米颗粒组成,并具有一定的多孔结构;合成的三维Co2Mn3Ox纳米薄膜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储能特性,如在电流密度为5 A?g-1下具有1092.5 F?g-1的比电容,恒流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电容保留率高达89.1%。此外,以Co2Mn3Ox纳米薄膜为正极材料,活性碳为负极材料,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表现出高的能量密度、高的功率密度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该研究丰富了自支撑、无粘结剂、高储能特性的赝电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种类,为电化学储能薄膜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不同粒度煤粉对Ni2+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筛分和高能球磨得到不同粒度的煤粉,研究了粒度变化对水溶液中Ni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煤粉对Ni2+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其吸附过程由孔隙内扩散控制,求出了有效扩散系数.得出不同粒度煤粉对Ni2+的吸附量随粒径的减小呈指数关系增加;粒径为9.30,4.28和4.82 μm煤粉对Ni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湿法炼锌系统“高温高酸—低污染沉矾”工艺中F-、Al3+累积的成因以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生产中采用喷淋沉铁工艺,通过间断作业的方式,在沉淀除铁的同时,将系统中的F-、Al3+开路。生产实践表明:在湿法炼锌系统中添加Al3+,可稳定电解液氟含量,提高阴极锌剥除率;采用喷淋沉铁工艺辅助开路系统的F-、Al3+,避免了杂质在系统中的高位平衡给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一种以Fe3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相,原位自生(Cr,Fe)7C3颗粒为陶瓷相的新型低成本金属陶瓷涂层及其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投料成分的精准设计,采用真空冶金+堕气雾化的冶金方法直接制备了(Cr,Fe)7C3/Fe3Al新型复合粉末,获得碳化物原位自生于Fe3Al基相且呈弥散分布的(Cr,Fe)7C3/Fe3Al金属陶瓷涂层原料;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Cr,Fe)7C3/Fe3Al涂层,并通过销-盘往复干摩擦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具有原位自生(Cr,Fe)7C3颗粒弥散强化的(Cr,Fe)7C3/Fe3Al金属陶瓷涂层在室温及400℃下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Fe)7C3/Fe3Al涂层的结合强度达到60.51Mpa,涂层硬度随温度升高衰减较慢,且在室温和400℃相应实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7722和0.5634,均明显低于RuT350铸铁基体摩擦系数,400℃下其摩擦副的总磨损量仅为RuT350基体摩擦副总磨损量的50.4%,耐磨性优于Fe3Al涂层和NiCr-Mo-Cr3C2涂层。(Cr,Fe)7C3/Fe3Al具有较高的中高温耐磨性主要源于金属间化合物Fe3Al粘结相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具有异于普通合金的R现象,促使(Cr,Fe)7C3/Fe3Al具有较高的高温硬度,并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Cr,Fe)7C3晶粒,不易造成陶瓷颗粒从金属相中脱落在磨损表面形成第三粒的协同机制。研制的(Cr,Fe)7C3/Fe3Al涂层新材料在400℃左右的中低温下具有优异的耐摩擦磨损性能,且原材料成本低,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