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生态基础设施概念的起源、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重点综述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在生态基础设施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团队将生态基础设旋定义为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提出“反规划”理论是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途径,景观安全格局是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方法。介绍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完成的相关案例,涉及全国、城市和场地等多个尺度:阐述了生态基础设施研究与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化遗产研究等相关研究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反规划"概念的提出到《"反规划"途径》一书出版,"反规划"理论的渐渐成熟对主流规划思想和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尝试通过价值观、认识论到方法论的分析途径对"反规划"理论及其影响做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认为"反规划"理论是建立在生态核心价值观和对城市系统消极认识论基础上的,在规划程序上以变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方法论为不建设用地规划方法论、在规划实体上建立景观安全格局途径的规划理论。"反规划"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在于其对颠覆主流规划思维的尝试,使得城市生态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当前"多规合一"规划背景,以湖北省宜昌市车溪村规划为例,从乡村"多规合一"的内涵理念出发,进行"多规合一"乡村规划实证研究,探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洽的乡村"多规合一"规划统筹方法。对乡村规划中多种规划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协调,以生态空间为规划图底,重视对生态用地的管控,实现生态包容共生;推进乡村产业有序合理升级,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凝聚乡村人气,传承民俗文化遗产,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和谐的土地利用格局。实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推动车溪村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乡村空间城乡和谐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构建多规协调的乡村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态村和"反规划"理念的内涵,提出生态村"反规划"是指在自然村落或行政范围内优先控制村庄的非建设用地,再规划村庄建设用地的乡村空间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村"反规划"的模式,重点从乡村的不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规划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乡村的不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即建立宏观尺度上的生态基础设施格局,建设用地规划中的"反规划"应用体现在居住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的规划上。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城乡建设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生态安全空间受到威胁或遭到破坏的现象,虽然政府各部门针对生态安全空间保护和建设编制了各类专项规划、概念规划和设计方案,但是并没有将其纳入城乡规划的法定规划体系。本文认为,在城乡发展重点区域,生态安全空间的保障措施需要落实到具体指导开发建设的法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中,当前的控规土地利用分类和指标系统难以实现对生态安全空间的有效管控。本文提出优化控规编制的途径:细化土地利用分类,明确生态空间系统中各类用地的性质、功能及用途;对生态安全空间系统内的各类用地及系统外其他类型用地提出适宜的控制指标和要求。以提高生态安全空间管控能力为目标的控规编制方法的优化,需要综合运用当前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制定科学且切实可行的管控指标和标准并体现在法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当中,从而建立统一的管控工具和技术语言,以明确相关部门的责权关系,统一各专业部门的行动。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用地结构失调等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前景堪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总领,合理控制各类土地的使用,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上海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5,(9)
划定生态控制线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及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阶段,如何划定和管理城市生态控制线已经越来越受到规划界的关注。文章以肇庆市为例,从生态控制线划定与管控两方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控制线规划的新思路:首先是在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和校核生态用地规模的基础上,采用"分类—分级"的方法对市域生态控制线进行划定,将生态用地划分为四大类、两级管制区;其次是强调生态资源的复合利用,打造"一张图"的生态资源管控平台,并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以确保生态控制线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朱新敏 《四川建筑》2024,(1):15-16+19
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已编制的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编制符合村庄发展实际的村庄规划。以界岭口村庄规划为例,结合村庄特色与时代背景,以特色保护为根本,深度剖析发展现状,提出村庄管控要求,指明产业发展导向,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出实施保障措施,编制切实可行的先进型、实用型村庄规划。  相似文献   

9.
对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立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建立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从制定新的土地利用及评价标准体系入手 ,在原有土地利用建设经济性指标基础上增加土地自然生态功能指标、土地社会经济性指标、土地文化资源指标三方面内容 ,为全面剖析城市“土地”的生态综合价值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在规划编制中根据新标准增加土地基本综合生态状况评析、土地利用潜力评估过程 ,以确定适地性的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利用方式方法、适宜的建设开发强度 ,建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更符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 ,切实发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规合一"作为新时期城市规划的重要编制与管理方法,通过一张蓝图实现各层面要素的管控。作为城市规划的生命线工程和实施手段,基础设施规划应更加注重区域融合协作、生态协调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结合"多规合一"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经验,对规划的思路、原则、目标和实施策略进行梳理,通过比较项目中存在的城乡差异,探索市政设施指标体系的构建,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许明坡 《河南建材》2021,(10):130-132
"乡村振兴"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和重要途径.土地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村级土地是实现土地使用管制、资源规划管控和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要秉承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做好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农村经济建设注入活力,推动乡村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有限的乡村空间上,耕地资源破碎化、建设用地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国土空间利用中的综合性问题。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土地整治从工程建设向规划管控和空间系统治理转变的一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供给,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台抓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规划理论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构建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相关概念,对传统规划途径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反规划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尺度探讨其构建原则及方法,以期对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和发展之源,人口膨胀、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渐突显,迫使人们进一步重视人类未来与持续发展问题,重视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深入剖析市域绿地概念内涵及特点,从分析当前市域绿地管控瓶颈入手,提出分类分级分单元的管控对策,即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分类管控,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分级管控和基于分工协调的分单元管控,并从注重"量"和提升"质"两方面确定管控内容,使生态保护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为城乡统筹下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践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长期处于"城市目标导向"逻辑框架下,呈弱质化发展趋势,规划管控缺位及乡村自身建设自发性、随意性等问题涌现。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主要表现为:用地布局分散、用地比例失调、土地利用率低等,严重制约乡村自身"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营造,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兰州新区东川村为实证对象,针对乡村发展面临的生态型困境,从用地集约程度、结构布局、用地比例3方面入手,总结乡村用地结构生态化调适理念与模式,提出集约土地资源利用、合理用地比例分配、土地置换政策推进、生态空间廊道构建4项用地结构调适策略,以期为乡村用地结构生态化设计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特大城市城乡生态空间规划方法及实施机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特大城市的生态建设的压力越来越大,其生态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实施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现以上海等城市的实践为例,分析提出特大城市城乡生态空间规划的方法,应突出"反规划"、目标导向和强调综合的方法,并从完善规划层级、明确管控要求、积极的政策和机制保障等方面,对规划的实施机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周虹:您可否谈谈反规划? 俞孔坚:我和詹姆斯有相同的理论。反规划是景观规划先于城市规划的步骤。在中国以往的50年里,我们都遵从另一种从上而下的规划。反规划的思想是在历史保护的同时建设景观基础设施或生态基础设施。在中国我们存在破坏生态基础设施的问题。景观设计应该从大规模的生态基础设施开始以确保它在快速的城市发展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黄光宇  林锦玲 《规划师》2006,22(4):11-14
山地资源型城市具有"山地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双重属性,"山地"的地形特征和"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导致山地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和灾害隐患较大等问题.应编制生态环境空间控制规划,针对不同的生态敏感区采取不同的建设措施,引导山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是德国动物学家1866年提出来的,最初以研究原生生态系统为主.而城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途径还存在着争论,有代表性的是"环境系统学途径"和"复合系统学途径".前者把城市生态系统看成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系统,着重于城市的生物生态学研究;后者把城市生态系统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着重于子系统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城市生态规划是近年来在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生态规划理论等基础上兴起的新兴规划.在城市生态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同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进行规划,调节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改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自然平衡和资源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超大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突出,为保障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促进国土空间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自然资源部主责主业,探索生态文明时代超大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方法和实践。本文从协调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生态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生态地质影响因素,探索地下空间的综合管控分区和三维生态红线的划定,促进国土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立体规划管控的拓展,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城市国土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