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由于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很多新型工业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向城市的周边发展,城市内部的旧工业区住建被废弃。武汉就是我国工业发展比较早的城市之一,但是在武汉市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工业建筑物和相关工业遗存遗址的保护,导致部分工业遗产已经消失。而在国外有很多很好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教训,加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一、武汉近代工业遗产情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静研 《长江建设》2012,(8):36-37
工业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见证。目前。工业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国家文物保护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我国各地掀起了工业遗产保护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金胤 《中华建设》2011,(11):44-45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与规划管理办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中的老厂房、老仓库等工业遗产是拆是留?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过去的10年里,北京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筹办奥运过程中,一批老工业项目停产、转产,为工业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试从工业遗产观点谈我国小水电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国内外若干老旧水电站的保护和利用的典型案例。引入工业遗产的概念,分析工业遗产与我国小水电的关系,认为我国小水电行业中有一批老旧电站具有作为工业遗产的潜质;提出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小水电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探讨了开展该项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汝芳 《中华建设》2011,(11):42-43
工业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遗产概念,它包括厂房厂址、机器设备、工业市镇、运河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工业外迁步伐加快,留下不少工业遗产,如何评估并将其妥善保存、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问题。湖北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武汉是全国性的工业重镇,一部江城的近现代史同时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缩影。从洋务运动时期到民国民族工业大发展时期,从前苏联援建中国时期到三线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进入运行期,众多机械设备面临着闲置和废弃的问题,场地特征即将消失。基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趋势与先进经验,梳理和调查了三峡管理区的工业遗存,结合泛博物馆设计理念,提出了三峡工程博物馆的策划方案,为工程运行阶段的水利工程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遗产与水文化遗产概念入手,分析了山东水利遗产资源调查保护的内容,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开展重要水利遗产调查、推进省级水利遗产认定等工作,制订水利遗产保护规划,将水利遗产转化成为服务水利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为山东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存在对指导现代水利建设、弘扬水利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水利工程遗产构成和价值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水利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其保护策略和方法,为水利工程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自2014年国际灌排委员会设立以来,对保护传统灌溉工程、挖掘灌溉历史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目前我国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19处,是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灌溉支撑了农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延续,中国特有的自然环境使灌溉工程的持续营建成为这个农业大国社会经济文化长期发展的基础。灌溉工程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治水智慧与技术经验,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在当前大力推动文化强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具有多重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浙东古海塘是我国古代海塘工程的代表作。为有效保护好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推动古海塘"申遗",从保护范围确定、保护技术措施、风险防范、遗产监测、遗产展示,以及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专业人员培养等方面,提出对策策略。  相似文献   

11.
工业遗产是指一些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湖北武汉是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在武汉三镇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古代水利工程遭受破坏或毁灭,已经失去展示利用的客观条件。模型复原是展示水利遗产及其科学价值的可行方法。以京杭运河南旺枢纽为例,探讨基于科学价值展示目的的水利遗产模型复原技术,认为模型复原要以严谨、深入的研究作为基础。南旺枢纽模型直观形象地重现了分水枢纽17—19世纪的工程形态和运行机理,模型复原方法可以在水利遗产保护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遗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大大推动了考古工作。"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评审会上,提出工程申遗、科学技术申遗的概念,引起了广泛地关注。结合水利遗产调查工作,介绍了工程考古的经验,用例证说明了工程考古的重要性,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坝库工程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传统的坝库工程降低了所涉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自然遗产的“原整性”。加强遗产保护,要求坝库工程科学创造新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在注重生物多样性、突出景观美学、重视工程寿命设计等方面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目前国内对文化景观的保护并不乐观,问题仍然存在,千城一面,丧失了个性。保护理念方面的差距使得国内各个城市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上存在雷同,不合理的规划建设破坏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水利遗产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全省水利遗产保护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缺乏水利遗产分类标准。文章结合已有研究,辨析了水利遗产概念,重点探讨了湖南省水利遗产主要类型及构成,将其分为物质形态水利遗产和非物质形态水利遗产两大类,在此基础上细分成水利工程遗产等九小类,通过列举实例对每种类型的遗产进行了阐述。并对湖南省水利遗产的多样性、地域性、时代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湖南省水利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水利遗产调查、认定和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沙扬 《中华建设》2013,(3):42-43
历史遗产保护起源于欧洲。法国在1790年设立了遗产保护机构,在约两百年后又创建了首个文化遗产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立下了重要的里程碑。1972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上倡导并缔结了《遗产公约》,根据《遗产公约》,将各国的文化遗产集结成《世界遗产名录》。四十多年过去了,欧美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韩国在研究遗产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8.
米姗 《中华建设》2012,(5):118-119
一、工业城市街道褐色地带再设计的必要性目前,由于城市的创新发展和功能的转化,老工业区的改造与复兴,导致了大量工业建筑物、工业设施、工业用地等财产的闲置,被称为"褐色地带"。本文界定的"城市褐色地带"(urban brown region)概念系指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用于工业、仓储、交通运输业的,具有公认为历史文化和改造再利用意义的建筑及其所在的城市地区,即狭义的产业景观,并非泛指所有历史上留下来的产业建筑以及近年来新建的建筑物。这些建筑或地区多以城市中的河道、铁路、道路作为纽带,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挪威海德马克博物馆是遗产保护的优秀案例,在保护和再利用,展示历史信息方面的经验和思路都值得我们借鉴。对此,结合现场调研分析,详细总结该案例在环境保护再利用和建筑保护再利用方面的策略,并提出对未来遗产保护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城市拥有大量的、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来自天赋和历史积淀,一旦受到破坏,就不可能复得。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继承和保护城市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都采取严格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既显示了现代文明的崭新风貌,又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奇光异彩,受到了世人的普遍称道。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使之流后世,永续利用,是城市领导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