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高频成分易被吸收。研究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机制可以部分地补偿被吸收与衰减的地震波成分,但是,实际地下介质的地震波吸收与衰减机制很复杂,非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充分描述的。尽管如此,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补偿对提高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反演的分辨率仍有重要意义。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不但与岩性有关,而且也依赖于传播路径。因此,除了研究常规的单道吸收与衰减补偿方法外,研究沿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吸收与衰减补偿方法更接近真实情况,补偿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应用高阶有限差分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三分量地震波场快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场特征,结果表明: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场十分复杂,三个分量相互藕合,两个水平分量波的偏振方向与裂隙走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各向性异性介质中弹性波波动方程虎谱法求解的稳定条件,应用虚谱法模拟两种常见震源在横向向同性介质中激发的波场和力源作用于横向各同性介质时的VSP记录。结果表明,当满足稳定条件时,虚谱法可有效模拟PTL和EDA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其模拟结果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4.
根据Biot理论和均匀性分析了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波的传播,可计算低速层介质中地震导散射和衰减,根据本构关系,平衡方程和改进Biot理论后的广义Darcy定律,可求出各种方程的耦合系统,其中的每个方程都控制着每层中波的运动,位移场和应力场都满足界面上引力和位移连续性边界条件和无限远点散射的条件。为避免单个矩阵中大波数呈指数增长时出现的精度问题,我们采用全局矩阵法代替常规传播法来估计散射和衰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三维裂隙介质中弹性波的速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三维含裂隙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速度问题。文中根据Hudson模型,导出了三维含裂隙介质中波传播的相速度和群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并就干裂隙,并就干裂隙和流体饱和裂隙情况计算了相应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复杂介质中的波场运动学特征及参数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勘探所面对的地表和地下情况越来越复杂,沿用了几十年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要提高勘探的水平,必须尽可能多地利用地震波中的信息,这就需要采用更接近地下真实情况的模型和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算法。国内外的地球物理学家已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8.
随钻地震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以钻井过程中钻头的振动作为震源进行地震测量,可实时预测钻头前方地层构造的细节,减少钻探风险。本文从理论和实际资料的处理分析着手,系统研究了随钻地震中的直达波、反射波和其他几种主要干扰波波场的空间传播特性;根据各种波场在不同三维空间传播特性的差异,讨论了干扰波的分离和衰减方法;对实际随钻地震资料进行了去噪处理,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随钻地震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地震波衰减分析方法——预测油气异常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地震波衰减与砂岩含油气存在一定的关系,当地震波穿过含油气砂岩时,能量发生明显的高频衰减。本文应用了地震信号能量衰减EAA(Energy Absorption Analysis)技术,连续计算、分析地震波剖面的高频衰减系数,并考虑到介质背景衰减的平缓变化,衰减剖面中的异常变化值与地层含油气有关。在SN油田SSK-1测线过井的地震纵波衰减剖面上,长2组表现出产油气层与地震波能量衰减强的部位相吻合。在测  相似文献   

10.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地震波旅行时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Eduardo L Faria和Paul L Stoffa提出的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计算地震波初至旅行时的算法估了改进。利用地震波传播的互换原理,将算法推广到用于计算反射纵波和反射转换横波的旅行时。本文提出的算法采用差分网格剖分介质计算区域,对于介质参数发生突变或介质分界面变化复杂的情况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计算结果不存在阴影区,且具有较高的精度。本算法可以计算各向同性介质和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  相似文献   

11.
地层吸收衰减模型的制作及补偿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2.
傅朝奎  王建民 《石油物探》1998,37(A01):7-11,46
在地震采集中,地震信号在地下传播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大地对信号有强烈的吸收衰减作用,造成波形严重失真。为了帮助地震采集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针对长庆长恒东部地区,讨论了建立大地吸收衰减模型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其吸收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3.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陆相薄到层沉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来描述,通过对一种TI介质的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给出了该介质模型不同观测方式的实验记录,并对介质中的波场,体波速度以及反射波的时差进行了分析,发现TI介质中的波场较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波场要复杂得多,三种波体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角度的变化也不同,在不同炮检距下,qSH反射波具有相同的瞬时时差速度,而qP和qSV反射波的瞬时时差速度却随炮检距的不同而  相似文献   

14.
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特性的伪谱法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动方程伪谱法求解的稳定性条件,然后应用伪谱法模拟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中三种常见震源(垂直力源、压力源和剪切源)的辐射特征和三种各向异性模型的波传播快照特征;最后模拟研究了力源作用于裂隙诱导各向异性介质时VSP记录的特征。所有这些工作表明用伪谱法研究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是有效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的有益认识。  相似文献   

15.
衰减多次波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上长周期多次波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处理质量,通过自相关分析等手段确定多次波的性质和选取处理参数,通过优化预测反褶积参数,使用二维滤波,τ-p变换和中值叠加等手段基本上可以消除短周期和长周期多次波,对存在严重多次波的两条测线,采用一般处理流程的叠加剖面和采用衰减多次波方法后的叠加剖面比较,可以证明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饱和砂岩中衰减、模量和速度的流体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饱和砂岩中孔隙液体的粘滞系数对饱和砂岩的衰减,模量和速度色散的影响在较低频段是明显的。通过对3种不同粘滞系数的液体和砂岩的低频共振实验结果表明,随液体的粘滞九的增大,衰减显著增大,模量增大,存在明显的和速度色散,随液体粘性增强,模量与速度色散也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地质条件下,气-水界面处的强反射为地震记录中的多次波提供了大部分的能量,在此,我们阐述一种自由界面的多次波衰减方法,就是运用众所周知的恒定内插技术推导出一个地震记录的反射算子模型,再利用它进行反射波衰减。当然这种方法是在二维平面波域中运行的,而且针对不同的射线参数,考虑到地质构造的横向变化。在这种横向变化是平滑的条件下,地震数据在二维平面波域中压缩得很好,而且最终的有限带宽矩阵也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这种处理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灵活性,也就是允许从任意选择的反射中剔除多次波。为了得到没有多次波的资料,波动理论基础上的多次波衰减方法就是试图估算出源函数或者地下界面反射系数。而我们的方法就是综合利用了上述两种方法。首先利用反射系数预测多次波旅行时间,然后寻求一个源函数预测振幅。模拟和实测数据都表明,这种方法用来衰减界面多次波时是稳定而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至今,在使用显式外推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中都忽略了地震波的衰减和弥散,本文介绍了一种在深度偏移方案中考虑吸收和弥散效应的方法。用一种最优化算法来设计补偿吸收和弥散的外推算子,设计的原则是算子的波数响应应该等于思想的外推算子,在波场外推中间时使用相速度和吸收宏观模型,在有中等-一强吸收性的介质模型中,使用该方法所得到的图像要好于那些没有补偿吸收的外推算子得到的图像。  相似文献   

19.
衰减与频散的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滤波作用不仅引起高频成分的迅速衰减,而且造成子波相位特征的畸变。要进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处理;必须对上述衰减和频散进行补偿。本文采用李氏经验公式计算的衰减因子Q值,提出一种具有空变和时变特性的Q值补偿方法。补偿处理是在单道上进行的,可以是动较正后的叠前道,也可以是叠后道,使用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20.
叠前时空域线性干扰的衰减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甘其刚  彭大钧 《石油物探》2004,43(2):123-125,129
针对叠前地震数据中的线性干扰噪声,首先分析和识别出各组线性干扰波的频带范围及视速度范围,并通过分频处理从地震记录中自动分离出线性干扰所在频带范围的信号分量,然后采用线性干扰视速度扫描和空间域噪音剔除法迭代求解线性相干噪声,从原始记录中将其剔除或减掉,线性干扰频带范围之外的地震信号不会有任何改变。合成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叠前2D/3D地震记录中各种线性相干噪声的处理,对地震信号具有良好的振幅保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