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河流生命危机与河流伦理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哲学的观点看,河流具有生命.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时期.在当前河流生命危机时期,需要构建河流伦理观.河流作为道德主体,具有完整性权利、连续性权利、清洁性权利、用水权利、造物权利.人类对河流的道德义务应通过尊重性、整体性、保护性、评价性、补偿性等原则来实现.河流立法有助于促进人们河流伦理水平的提高.构建河流伦理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的组成部分,其创新意义在于扩大了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改变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确定了新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2.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以黄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5,(21):24-27
河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互关联,通过对河流生命理念的论述,确立了河流的价值主体地位,提出了河流治理的终极目标,即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治理开发为例,形成了新世纪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方略,从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三个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一崭新的治河理念的内涵、目标及实现战略,并通过行政、法律、技术、工程、经济等具体措施,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1493"治河体系,构建人类和河流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使黄河的健康生命得以恢复及维持.  相似文献   

3.
陈以确  杨家坦 《中国水利》2005,(10):20-21,51
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促进人水和谐,是治水方略的核心所在,确定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重要指标体系非常关键.以福建河流为背景,根据河川径流动态变化及其不同水源特性提出的"三维持三维护一模式"评价指标,期望能有助于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保护生命之水.  相似文献   

4.
对国外河流健康问题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刘恒  涂敏 《中国水利》2005,(4):19-22
人类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够或滥加利用,一些河流出现污染、断流等现象,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和社会功能,失去了河流的自身价值,危及河流的健康生命.河流健康生命问题本质上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过度开发和轻视保护水资源所造成的,因此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地关注河流健康的问题.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了"健康河流委员会".针对国外在河流健康方面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衡量标准、评价方法、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合归纳,并搜集了一些维护河流健康的个例.  相似文献   

5.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好河流的代言人,维护河流健康生命,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水利,对流域机构提出的新要求。维护河流健康生命,首先要弄清楚河流健康生命的内涵。本文试图从河流动力、洪水调蓄空间、河流生态系统和河流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河流健康生命的初步探讨,旨在明确方向,更好地促进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工作。  相似文献   

6.
河流伦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黄河、印度河等流域人类发展与河流关系的阐述,论证了河流孕育和繁衍了人类文明.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进展,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规模,导致了河流的生存危机,出现了河源衰退、河床萎缩、河道断流、湿地退化、水质污染、尾闾消失等情况.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河流伦理概念;指出了河流伦理的基本内涵,即河流是有生命、有价值、有权利的;主张给河流以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大量人类活动扰乱了河流的自然健康状态.在综合国内外关于河流健康生命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内涵和意义;就当前我国河流健康存在很多问题,如水质持续恶化、水量难以满足、泥沙问题严重等等,提出调动地方政府治污的积极性、国家采用"基于产出"的治污补贴机制、保证生态最小需水量的优先权、采用水沙联合调度等措施,用以解决以上问题,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8.
河流生命健康仿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生态系统是有生命的,健康的河流生命是建立在河床稳定的前提上,既能保证河流的基本功能,又能保证河流生命的正常新陈代谢,同时也能维持其景观文化的要求.健康河流生命具有结构稳定性、水流流动性、动态平衡性、生态安全性、活力旺盛性、景观适宜性等特征.河流与血管在组成结构、物质交换、力学机理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河流生命健康的诊断中指标的选取、标准值的确定等可仿照人体健康诊断的相关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河流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有限的河川径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源,维持河流健康生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山西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超重型的工业结构,高强度的水资源开发,脆弱的河流生态环境,给山西河流生命健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造成河川径流量严重衰减,河流水质进一步恶化,水源涵养功能急剧下降,河网调蓄容量进一步减少。本文就此从水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的角度,提出了实施"生态治河"工程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湄公河从喜马拉雅山流经6个东南亚国家,注入南中国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流域的健康状况也会产生影响.湄公河管理委员会正在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保护河流的健康生命,"湄公河河流健康生命策略"旨在为湄公河管理提供一个框架,在框架内促进政府间的合作,以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1.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流与健康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进步的必然结果,维持河流健康已成为河流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河流是有生命的,类似于有机生命体的健康,我们可以用健康来描述河流的生态状况,河流健康概念寻求利用生物或生态评价方法来完善传统的物理一化学评价方法。河流健康的度量对象包括:堤岸、河床、河水感观、水质指标、水生无脊椎动物指标和鱼类指标等。河流健康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态指标、物理化学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人类健康指标。要维持河流健康,应加强河流水资源配置、水质、河岸地和河道等4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新的治河理念,其初步理论框架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为体现其终极目标的四个主要标志.该标志应通过九条途径得以实现,"三条黄河"建设是确保各条治理途径科学有效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3.
健康黄河的内涵及其指标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刘晓燕  张原峰 《水利学报》2006,37(6):649-654
本文从河流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角度,基于健康河流的概念阐述了河流生命、河流健康的科学内涵,认为河流健康是人们对河流生命存在状态的描述,健康的河流是河流的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能够取得平衡的河流。河流的健康应包括连续的河川径流、通畅安全的水沙通道、良好的水质、良性运行的河流生态系统和一定的供水能力。利用黄河1956~2004年实测资料,论证了表征健康黄河标志的低限流量、河道最大排洪能力、平滩流量、滩地横比降、水质类别、湿地规模、水生生物、供水能力等指示因子的阈值范围。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清水沟行水年限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中,人们提出黄河口应该改道了,报到中央,引起很大震动,报经作者研究,发现当时河口大堤防御水位尚有2m富余,河道比降也偏大较多,不必改道,以河道防洪条件作为改道标准,过去并不明确,作者进而用5种方法计算,得到河口还可以使用50年,不必加高河口大堤,而且都加了较大的安全系数,计算考虑了不能淤坏小清河口的问题,还进行了河口液次淤积延伸,附近潮汐因素依次变化的数学计算,没有发现有较大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在4000多年治理黄河的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一系列卓越的黄河治理方略,可归纳为"束水攻沙"和"宽河滞沙"两大类.结合对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迁及水沙量演变过程的分析,浅析历史上黄河治理思想与实践的传承与发展.远古的大禹治水、汉代的"贾让三策"和王景治河证明了"宽河滞沙"方略的有效性.明代潘季驯、清代的靳辅和陈潢将"束...  相似文献   

16.
 归纳总结了长江马鞍山河段基本情况、近期河道演变特点和河道治理概况;根据现有河势条件及近年崩岸险情,分析指出了目前本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河道治理规划情况,探讨了下一步河道治理措施。研究认为:河势调整工程是该河段整治的关键,重点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河势调整工程方案;主要是在左岸新河口一带布置导流工程和上下何家洲及心滩串沟封堵并岸工程,并辅以江心洲尾的何家洲尾挖槽工程。鉴于整治工程的紧迫性和时效性,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开展相关前期工作,为整治工程早日实施创造条件,进而实现该河段河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势稳定原理的黄河游荡性河道整治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文艺  王卫红  李勇 《水利学报》2007,38(10):1172-1177
依据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查勘资料分析,结合河工实体动床模型试验,探讨了游荡性河道河势稳定原理,研究了基于河势相对稳定原理的河道整治机制。研究表明,尽管游荡性河道河势调整多变,但其调整是遵循河势稳定原理的;游荡性河道整治应按照"顺势布弯、就弯设坝、遥相呼应、规模适度"的原则和方法确定整治工程体系布局。以此研究成果建设的工程体系运行实践表明,在近年来不同流量级洪水下整治工程体系可以明显起到理顺流路、稳定河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源地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比邻长江南源当曲,人迹罕至。为了进一步认识澜沧江地貌特征、尤其是河流地貌,得出河流地貌演化、河床冲淤演变的一些基础资料,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数据与图像,结合现有河型判别方法,对澜沧江西源扎那曲莫云河段的河型进行判别。结果表明:莫云河段河道边界约束较弱、河床稳定性较差,在顺直-弯曲-分汊-游荡的河型分类体系中,各家判别式一致判定莫云河段为游荡河型;在顺直-弯曲-辫状的河型分类体系中,则一致判定为辫状河型;最后结合国内的河流特点和主流分类体系,可以确定莫云河段属于游荡河型。实地考察资料和河型的判别,可为进一步研究澜沧江源的河流地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