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劲峰 《金山油化纤》2002,21(4):13-15,24
日本引进的聚酯装置中的精对苯二甲酸二甲酯(PTA)气送槽料仓易产生裂纹,出现焊缝撕裂现象,影响正常生产。通过对PTA气送槽料仓的结构进行疲劳分析和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了焊缝撕裂现象。  相似文献   

2.
聚酯装置PTA料仓的料位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PTA粉料具有特殊物理特性以及料仓过大等原因,料仓料位的测量一直是聚酯装置的难点。针对现有聚酯装置PTA粉末料仓料位测量的局限性和历史经验,提出了利用3D料位计测量料位的方法。介绍了三维平面扫描仪(3D料位计)的测量原理、应用特点,详述了调试、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投用后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勇  陈铁军 《石油化工》2008,37(11):1176
利用气流输送试验装置对精对苯二甲酸(PTA)粉料进行稀相气流输送试验,得出了 PTA 粉料气流输送压降计算的数学模型及关键技术参数,并采用原 PTA 装置的生产数据,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PTA装置由300 kt/a 扩大到400 kt/a 的扩能改造中,结合气源条件,对 PTA 粉料气输系统3种改造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选择出技术经济合理的改造方案。改造后,在气源压力0.190 MPa、输送总气量低于23 000 m~3/h 的条件下,4条气输系统均能满足输送能力52 t/h 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4.
�������������͹��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道明  宫敬  张效研  于达  朱莉 《天然气工业》2004,24(10):139-142
现代管材技术为富气密相输送工艺打开了应用的大门。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富气密相输送工艺避开了富气两相输送所带来的问题。与传统压力下的干气输送工艺相比,富气密相输送工艺的管路压降小,压缩机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富气密相输送工艺对富气的烃露点要求不高,在矿场或采油平台,一般通过常温分离得到的富气就能满足密相输送的要求,因而可以简化油田、凝析气田的气体处理工艺,节省天然气凝析液储运费用。然而,富气中较高的重烃含量也给富气脱硫、脱水带来了困难。文中分析了富气的特性,讨论了富气处理与密相输送工艺技术,简述了国外富气密相输送技术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5.
岑嘉庆 《齐鲁石油化工》1992,20(4):257-258,256
<正> 齐鲁石化公司年产6万七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于1990年10月21日投第一批催化剂以来,已连续运转近2年的时间了。该装置产品的输送技术采用的是西德BUHLER—MIAG公司的TANT—SCHUB密相(脉冲)输送技术。它包括粉料输送,掺混均化和颗粒产品的输送。在我国是第一套应用密相输送技术来输送聚烯烃产品的装置,改变了以往通常采用的稀相输送技术。经过近2年时间的连续运转,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粉煤锅炉的输煤系统一般为:原煤输送→粉煤制备系统→粉煤输送系统→中间料仓→粉煤输送系统→锅炉炉膛。由制粉系统至中间料仓的输送方法可分机械式(如埋刮板输送机)和气力式(如仓泵输送)两种。使用气力输送方法—仓泵输送的优点是: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维修工作量少,单位输送能力大。仓泵可分为单仓泵和双仓泵。目前国内单仓泵一般采用气动控制系统,双仓泵一般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含水原油乳状液转相的检验方法及其与管道输送有关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几种原油乳状液的试验研究,指出了有利于管道输送转化的条件,总结了原油乳状液随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凝析气相是多元组分的气体混合物,以饱和烃组分为主,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沿线温度、压力的变化引起的凝析和反凝析现象显著,这使凝析气的管道输送不同于气体或液体的单相输送,其管输方式可分为气液混输、气液分输。气液两相混输投资少、工期短,但要解决困凝析液的积聚而降低输送能力及液塞处置等技术问题;气液分输是先将凝析气分离,然后将天然气和凝析液分别输送,管内流体均为单相流动,气液分输又可分为双管输送和顺序输送。凝析气的气液混相输送是多相流输送的一种特例。针对东海平湖油气田海底输气管道采用多相流技术输送凝析气的实例,分析了凝析气混相输送管道压降、输量和持液率的关系,并指出了预测管路温度下降值是管路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平湖凝析气管道的运行分析,强调工艺配套是多相流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富气处理和输送工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气输送工艺不要求在矿场提取天然气凝析液成分 ,可以简化油田、凝析气田的气体处理工艺 ,节省天然气凝析液的储运费用。富气输送可采取传统压力下单相输送、高压密相输送、两相输送等 3种基本方式。对富气处理、各种富气输送方式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指出选择富气输送方式要考虑管道长度、输气量、富气组成 (气体处理工艺 )、边界压力限制等关键参数。与油气长距离混输方案相比 ,只要经过脱硫、脱水处理 ,富气的长距离输送是较稳妥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庆石油化工部第一套塑料颗粒密相输送系统的设计,阐述了密相输送的优点,对其控制做了重点说明,给出应用情况以及PLC与DCS的联网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β-萘乙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在通氮气的情况下 ,采用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 β 萘乙醚。结果表明 ,氮气的通入能提高 β 萘乙醚的产率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产率达 86.8%。  相似文献   

12.
自动成栓技术在纯碱输送系统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动成栓密相输送技术的特点及原理,并展望应用于纯碱物料的输送上。  相似文献   

13.
采油系统的混相输送和多相计量技术是海底采油技术的新发展,它避开了海上作业,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作业条件上,都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与单相输送管道相比,油气混输管道的内壁腐蚀要严重得多。其内壁腐蚀会影响输送效率、设备安全和管道的可靠性。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集输管道的内腐蚀工况,研究了油气两相流管道内腐蚀的腐蚀机理及影响腐蚀速率的因素,求解了油气两相流腐蚀速率预测模型。通过算侧分析表明,混输管道的内腐蚀与流型有关,在段塞流流型下所对应的油气两相流管道腐蚀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从装置实际出发,对聚酯装置的蒸汽系统、热媒炉系统、氮气使用、循环水使用、电消耗等节能优化重点与气相热媒过饱和热、酯化余热、PTA输送耗氮等节能瓶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找出了相应的对策。装置蒸汽耗量大、热媒炉效率低、氮耗高、循环水用量大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装置综合能耗降低约25 kg EO/t,明确了装置未来节能重点。  相似文献   

16.
CO2超临界态输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CO2管道输送效率,一般采用超临界密相输送。为此,利用组分热力学模型以及水力学模型,分别对CO2液化管道输送、超临界输送和密相输送进行分析研究,对不同相态条件下的管道输送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压力、温度等在输送过程的变化规律,并就压降-长度关系、压降-二氧化碳摩尔流量关系和压降-内径关系对3种输送方式进行了对比,得到如下结论:在相同的情况下,超临界输送时的压降比液化输送和密相输送的压降值要大,而液化输送的压降比密相输送大;超临界输送和密相输送的压力都很高,输送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气化,而液化输送随着输送过程中压力的降低、温度的升高,CO2很容易气化;不同的输送方式无论从经济性还是能耗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输送状态的选择要根据整个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密相/超临界CO2输送管道的止裂性能,以密相/超临界CO2长输管道断裂控制为研究目标,针对实际工况,基于GERG-2008状态方程、BTC双曲线模型和X65管道,计算分析了燃烧后捕获、燃烧前捕获和富氧燃烧捕获三种捕获方式下CO2气质组分、初始温度、初始压力、管径和设计系数等对压力温度(P-T)状态、减压波曲线、止裂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杂质组分的增加以及提高初始温度、增大管径、增大设计系数会导致密相/超临界CO2输送管道止裂韧性增加;而提高初始压力会导致密相/超临界CO2输送管道止裂韧性降低;燃烧后捕获产生的CO2混合物输送管道所需的止裂韧性最小,富氧燃烧捕获产生的CO2混合物输送管道所需的止裂韧性最高。该结果可为CO2管道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金申德粉体工程有限公司和扬子石化股份公司共同承担的大型粉料PTA长距离输送工程技术研发项目,通过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组织的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9.
氮气对牛庄油田牛20断块地层油相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胜利油区牛庄油田牛20断块油藏为例,利用PVT物性分析仪,通过氮气对地层油的膨胀降粘实验和氮气与地层油的多次接触实验,研究了溶解不同量氮气的地层油相态特征,总结出由于氮气溶解引起的地层油相态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解释了氮气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氮气与地层油的互溶性不强,膨胀地层原油的能力有限,对地层油轻烃组分的抽提能力不强,在牛20断块油藏条件下,难以实现多次接触混相,但随着氮气的溶解,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增长迅速,粘度有效降低,因此,氮气驱提高采收率主要是依靠改善原油流动性和增加地层能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塔河油田深层缝洞型油藏,基于室内相态实验,采用经验公式法、拟三元相图法和细管模拟法计算烃气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油藏前期注入氮气和原油品质对烃气混相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原油最小混相压力远小于地层实际平均压力,研究区深层缝洞型油藏烃气混相驱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油藏前期注入氮气对烃气混相驱影响显著,注入氮气波及的储集层区域,烃气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变高,氮气含量与注入烃气含量比大于1.208时,无法形成混相;原油品质对烃气混相驱影响显著,原油中的轻组分含量越高,烃气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越低,原油中的重组分含量越高,烃气混相驱最终采收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