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恒电位—恒电流瞬态响应曲线的快速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唐子龙  康翠荣 《金属学报》1995,31(8):B360-B367
采用恒电位-恒电流(P-G)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2205和316L不锈钢在0.5和1.0mol/LNaCI溶液中钝化膜的结构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证实,体系的钝化膜均具有多层结构。讨论了氯离子在钝化膜生长和破坏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可能的作用模式和破坏机制。由P-G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各特征参数随极化电位的变化关系表明。2205双相钢在NaCI介质中的耐蚀性明显高于316L不锈钢。另外,初步探讨了2205钢  相似文献   

4.
宋诗哲  唐子龙 《金属学报》1995,31(2):B061-B064
采用恒电位-恒电流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具有多层结构钝化膜的体系,分析了这类体系在钝化过程不同阶段的P-G瞬态响应特征。提出了阉断钝化膜多层结构的方法以及表征钝化膜不同层稳定性的特征参数,并建立了描述复杂钝化体系P-G响应曲线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证实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体系的P-G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恒电位-恒电流(P-G)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具有多层结构钝化膜的体系.分析了这类体系在钝化过程不同阶段的P-G瞬态响应特征.提出了判断钝化膜多层结构的方法以及表征钝化膜不同层稳定性的特征参数,并建立了描述复杂钝化体系P-G响应曲线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证实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体系的P-G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6.
唐子龙  宋诗哲  康翠荣 《金属学报》1995,31(20):360-367
采用恒电位-恒电流(P-G)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2205和316L不锈钢在0.5和1.0mol/LNaCl溶液中钝化膜的结构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证实,体系的钝化膜均具有多层结构.讨论了氯离子在钝化膜生长和破坏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可能的作用模式和破坏机制.由P-G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各特征参数随极化电位的变化关系表明,2205双相钢在NaCl介质中的耐蚀性明显高于316L不锈钢.另外,初步探讨了2205钢的组织结构与钝化膜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唐子龙  宋诗哲 《金属学报》1995,31(2):B067-B072
采用恒电位-恒电流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2205和316L不锈钢在2.5mol/LH2SO4溶液中钝化膜的结构,研究结果证实这两种体系的钝化膜均具有多层结构,利用由P-G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各特征参数随极化电位和极化时间的变化关系,有效地分析了两种体系钝化膜的稳定性及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恒电位-恒电流(P-G)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2205和316L不锈钢在2.5mol/LH2SO4溶液中钝化膜的结构.研究结果证实这两种体系的钝化膜均具有多层结构.利用由P-G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各特征参数随极化电位和极化时间的变化关系,有效地分析了两种体系钝化膜的稳定性及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0.
载波钝化及其后处理对不锈钢钝化膜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一、前言钝化是不锈钢得以广泛应用的前提之一,人们不断地探索提高钝化膜稳定性的新途径。一些学者认为,交变电场对钝化膜具有破坏作用。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曾发现,在直流钝化电位基础上叠加一定频率,幅值和波形的交变电场对不锈钢进行载波钝化,所得到的载波钝化膜再经适当的后处理,其稳定性远远优于相同条件下得到的直流钝化膜,其中最佳的载波钝化及后处理条件可使不锈钢钝化膜稳定性提高5个数量级左右。本工作通过AES等分析手段,从钝化膜组成变化角度探讨载波钝化及后处理提高钝化膜稳定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恒电位——恒电流瞬态响应技术研究孔蚀缓蚀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恒电位-恒电流(P-G)瞬态响应技术研究孔蚀缓蚀剂的实验方法和数据解析。用此技术测定了304SS在添加癸胺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0.1mol/L NaCl溶液中的P-G响应特性。由不同极化电位下P-G响应曲线得到的电化学参数的变化关系以及长期浸泡持续P-G响应测试结果,分析了两种缓蚀剂的耐孔蚀性能。初步探讨了缓蚀剂对孔蚀发生及发展过程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恒电位一恒电流 (P-G) 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孔蚀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实验方法和数据解析。由分析不同极化电位下 P-G 响应曲线数据计算得到的表征钝化膜特性和稳定性的电化学参数的变化关系,提出了临界孔蚀电位E_(cp)的概念和判断与分析产生孔蚀的原因与特征的方法。用此技术测定了304SS在0.1mol/1和0.5mol/l NaCl溶液以及321SS在0.5mol/l NaCl溶液中的 P-G 响应特性,并讨论了这3种腐蚀体系的孔蚀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恒电位一恒电流(P-G) 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孔蚀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实验方法和数据解析。由分析不同极化电位下P-G 响应曲线数据计算得到的表征钝化膜特性和稳定性的电化学参数的变化关系,提出了临界孔蚀电位E_(cp)的概念和判断与分析产生孔蚀的原因与特征的方法。用此技术测定了304SS在0.1mol/1和0.5mol/l NaCl溶液以及321SS在0.5mol/l NaCl溶液中的P-G 响应特性,并讨论了这3种腐蚀体系的孔蚀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恒电位-恒电流(P—G)瞬志响应技术研究了多层结构钝化膜和存在吸附层钝化膜的复杂钝化体系提出了判断钝化膜多层结构的方法以及表征钝化膜不同层稳定性的特征参数,并建立了描述复杂钝化体系P—G响应特征的数学模型.研究了2205和316L不锈钢在2.5mol/LH2SO4中钝化膜的结构,以及吸附型缓蚀剂哌啶和癸胺对304不锈钢在0.5mol/LNaCl介质中孔蚀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证实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研究体系的P—G响应特征.利用提出的特征参数随极化电位和极化时间的变化关系,有效地分析了钝化膜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恒电位-恒电流(P—G)瞬志响应技术研究了多层结构钝化膜和存在吸附层钝化膜的复杂钝化体系提出了判断钝化膜多层结构的方法以及表征钝化膜不同层稳定性的特征参数,并建立了描述复杂钝化体系P—G响应特征的数学模型.研究了2205和316L不锈钢在2.5mol/LH2SO4中钝化膜的结构,以及吸附型缓蚀剂哌啶和癸胺对304不锈钢在0.5mol/LNaCl介质中孔蚀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证实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研究体系的P—G响应特征.利用提出的特征参数随极化电位和极化时间的变化关系,有效地分析了钝化膜的生长规律和稳定性,以及缓蚀剂对孔蚀发生与发展过程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建立的断电流暂态测量系统和提出的由-t·dV/dt~lg(t)图判断腐蚀体系时间常数个数和弛豫过程类型的判断方法,定性地确定了钝化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用这项技术连续监测了20~#碳钢和1Cr18Ni9Ti不锈钢的小孔腐蚀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7.
铬铝复合钝化膜的XPS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Fe-Cr、Fe-Al、Fe-Cr-Al和Fe-Mn-Al-Cr合金的钝化膜进行了XPS分析研究,并在0.5mol/L H_2SO_4中测定了它们的阳极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上述合金的钝化膜中,均出现Cr、Al的富集,但在Fe-Cr-Al合金的钝化膜中,Cr的富集受到抑制。经计算,铬在膜中富集因子ηCr在Fe-5Cr合金为3.7,而在Fe-5Cr-3Al合金的膜中为2.2,在Fe-26Mn-3Al-6Cr合金的钝化膜中,Cr的富集未受到抑制,ηCr,为3.53,与Fe-5Cr的相当。可见,Fe-Mn-Al-Cr合金Cr、Al复合钝化膜的钝性优于同等含Cr量的Fe-Cr合金,更加优于同等Cr、Al含量的Fe-Cr-Al合金。  相似文献   

18.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3)分别对铝铜合金的重铬酸钾钝化膜和8108钝化膜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铬酸钾钝化膜的主要成份是Al_2O_3,此外还有一定量的Cr_2O_3。证实了在重铬酸钾钝化膜中是有Cr_2O_3存在。在8108钝化膜中,除主要成份Al_2O_3外,还观察到有AlN和金属氮铬合物。此外,铝铜合金的这二种钝化膜中均未测到铜的信息,说明铜被覆盖在钝化膜之下。但含量较低的镁却富集在表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在水槽内模拟浅水条件,采用喷水技术的熔化极及钨极,对厚度δ=8~23mm 的低碳钢进行水下切割试验研究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规范下对上述不同厚度的低碳钢进行水下切割,都能获得整齐的切口,切割效率比目前应用的其它水下切割方法高、成本低。钨极切割设备简单、轻巧,更适合水下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