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面舰艇的红外辐射及红外隐身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进昌  朱天明 《红外》2006,27(2):28-32
概述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水面舰艇对红外隐身的要求,研究了水面舰艇红外隐身技术所采取的措施,介绍了红外隐身技术在水面舰艇上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水面舰艇目标红外隐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紫辉  徐晓刚  石小玉 《红外》2007,28(11):1-3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和红外制导技术的迅速发展,水面舰艇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红外威胁.本文在概述红外隐身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水面舰艇红外隐身技术发展现状的分析,介绍了水面舰艇红外隐身技术所采取的措施,最后对水面舰艇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水面舰艇红外隐身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水面舰艇红外隐身的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了水面舰艇红外隐身技术所采取的措施,对红外隐身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
红外隐身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隐身技术在新式武器装备上被广泛应用,是现代武器装备的显著特征。红外传感器诞生并应用于导弹导引,已成为各类武器装备的重大威胁,以红外探测器为例尤为突出。通过对武器装备的威胁分析,阐述了红外隐身性能对各类武器装备的重要性以及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固定翼飞行器为重点,同时也对直升机、水面舰艇及地面武器坦克装备等加以分析,并分别简述了各类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源、红外辐射强度控制技术措施及发展趋势,通过试验证明了红外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各类武器装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红外隐身技术与反红外隐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红外隐身技术与反红外隐身技术为内容,着重介绍了红外隐身技术与反红外隐身技术实现和发展以及其对红外制导武器的影响,并论及了我国红外隐身技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红外隐身技术与反红外隐身技术为内容,着重介绍了红外隐身技术与反红外隐身技术实现和发展以及其对红外制导武器的影响,并论及了我国红外隐身技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红外隐身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红外隐身技术通过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目标的低可探测性。这可通过改进结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探测到目标,红外隐身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基础研究和先期开发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由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用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陆海空三军研制的新式武器已经广泛采用了红外隐身技术,首先分析了红外隐身原理,然后研究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海面舰艇红外隐身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翾杨立 《激光与红外》2006,36(5):335-337,347
运用红外辐射理论的知识,分析计算出舰艇在采用各种隐身手段情况下红外探测系统 的最大作用距离,以及在不同最大温差ΔT下探测系统对目标的发现、识别与认清概率,通过结果的分析与比较可定量地评价出舰艇的各红外隐身技术的效能。其分析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对海面舰艇的隐身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浅谈现代战斗机的红外隐身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毅 《红外技术》1994,16(6):6-10
雷达隐身技术、电子战、红外探测技术和战斗机高机动性等因素使红外隐身技术变得更为重要。本文讨论了现代战斗机的红外隐身技术。目前在现代战斗机上采取的红外隐身措施,主要是综合使用冷却、屏蔽、遮挡和红外隐身涂料等技术手段,达到消除或模糊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差,降低目标红外辐射的强度和亮度,限制目标红外辐射的方向等目的。这些隐身措施对减小现代战斗机的红外辐射特性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战斗机的用途和性能有关;但因战斗机需大功率发动机和高速飞行,一般说来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仍是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武器装备中的红外隐身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红外隐身技术已发展成为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阐述了红外隐身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其实现的技术途径,然后论述了红外隐身材料发展现状和红外隐身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广泛应用,最后分析了目前红外隐身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红外隐身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红外侦察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军事目标面临新的威胁环境,因此,以对抗敌方红外侦察与打击为目的的红外伪装技术受到各国军界的普遍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红外伪装技术的三大分支即红外抑制技术、改变介质红外传输特性技术和红外欺骗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的现状,详细阐述了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特点和在红外隐身方面的优势,分析了涡扇发动机在隐身飞机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红外隐身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蒋耀庭  王跃 《红外技术》2003,25(5):7-9,14
红外隐身技术通过降低和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目标的低可探测性。综述了国内外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展历程。最后指出了红外隐身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辐射对比度的变发射率舰船的红外隐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舸  杨立 《红外》2013,34(7):34-38
利用固定发射率的红外隐身涂料无法实现全天候舰船红外隐身。以小于0.04的目标与背景的辐射对比度作为红外隐身的评判标准,通过计算分析目标与背景的红外特征模型,得到了实现红外隐身所需的目标表面发射率变化范围,提出利用电致变色材料来改变目标表面的平均发射率。与固定发射率的普通红外隐身涂料相比,改变发射率后的红外隐身涂料的隐身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能满足目标的全天候红外隐身要求。  相似文献   

15.
空间目标动态红外图像的计算机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气层外空间目标动态红外图像仿真的实现。对空间目标进行了几何建模和运动特性建模。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空间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简化了通常使用的计算航天器温度的节点网络法,建立了空间目标外表面的红外热辐射模型,并将计算结果量化,形成灰度值。最后,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生成了动态红外图像。  相似文献   

16.
红外液晶斩波调制器是一种新型器件,主要用于红外热释电敏感器系统设备中。本文介绍了其关键的核心技术-液晶晶盒制作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辉 《红外》2014,35(2):9-16
随着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不断发展,红外目标模拟器的各项性能也在不断得到提高以满足仿真试验的需求。现今,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基于红外偏振成像的探测系统及制导武器也正在研制之中。根据偏振产生和偏振调制技术,讨论了几种可为偏振成像探测系统和偏振成像制导武器提供目标偏振信息的红外偏振成像目标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红外辐射特性的单波段红外图像被动测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单波段红外图像被动测距为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凝视型红外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将其工作过程分为入瞳前和入瞳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与目标距离相关,而第二阶段则决定于红外探测系统本身的传递函数,而后对图像像素灰度与入瞳处辐亮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表述;然后针对点目标与面目标的成像特点,分别计算了相应的目标与背景的入瞳处幅亮度差,得出:两者的红外辐射特性存在一致性.基于短时间内目标近似匀速运动的假设,推导了单波段红外图像被动测距方法.最后利用外场实测中长波红外图像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测距结果和测距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飞行器后机身蒙皮红外辐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红外探测和红外制导技术的迅猛发展,飞行器的生存力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如何降低飞行器的红外辐射特征成为提高隐身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排气系统是飞行器后半球的主要红外辐射源。为了研究飞行器后机身蒙皮的红外辐射特性,针对飞行器的后机身蒙皮,结合涡扇发动机引射喷管的CFD计算,采用离散传递法计算了典型作战飞行器在8~14 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分布。在红外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发动机固体壁面的发射和反射,飞机蒙皮的发射,燃气内CO2、H2O和CO的吸收与发射作用;并通过冷却、隔热等措施降低后机身发动机热影响区蒙皮的温度对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后机身发动机热影响区温度降低70 K,在红外探测的主要威胁方位头向5范围内可以降低整机红外辐射强度9.1%,30可以降低15.4%,60可以降低17.5%,在正下方90,可以降低18.9%;在此基础上采用低反射率可以在各个方向上进一步降低飞机的红外辐射强度,除了正后向及附近排气系统喷管腔体影响强烈扇区间以外,都能降低到20%以内。计算结果和方法为飞行器红外隐身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