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核心业务向互联网转移的时候,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的手段,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入侵检测系统(IDS)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简要介绍了入侵检测技术及入侵过程,着重对两类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网络隔离与网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热门的网络隔离技术是继防火墙之后最主流的网络安全技术,大有超过防火墙的趋势。在广泛采用防火墙,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的情况下,网络还是遭受到越来越多的入侵和攻击,在没有有效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很多用户选择了断开网络。网络断开了,应用怎么办?信息交换怎么办?用户处于既要基于网络隔离的安全防护,又要进行安全适度的信息交换的两难境地。网络隔离技术和网闸产品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核心业务向互联网转移的时候,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的手段,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入侵检测系统(IDS)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简要介绍了入侵检测技术及入侵过程,着重对两类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由于企业用户不断引入各式各样入侵检测系统工具,网络入侵威胁的势头似乎被压了下去。正是由于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网络入侵检测产品不断翻新,入侵检测市场也如火如荼。在红火的背后,一些研究团体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认为到2005年之前,网络入侵挑战和入侵检测产品高市场将呈现衰退的局面。有人认为,由于防火墙软件越来越智能化,网络流量分析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一些应用程序访问和加密  相似文献   

5.
董明  胡孝昌 《福建电脑》2009,(12):69-70
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入侵检测系统(IDS)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文章简要介绍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对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和入侵检测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了工业控制网络中,其安全问题也随着各类病毒攻击事件的增加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主动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安全防护技术的不足。因此,面向工业控制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成为了工控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基于工业控制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为研究目标,分析了该领域中面临的问题;首先,介绍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其特点;其次,对基于工业控制网络的入侵检测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详细解释;最后,对基于工业控制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数码世界》2003,2(12):33-33
随着网络安全意识的增强和安全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开始部署各种各样的安全系统,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VPN和漏洞扫描系统等。政府和企业也越来越需要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将多个安全产品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不同产品的有机结合和功能互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安全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企业安全管理系统(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简称ESM)在安全市场上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McAfee IntruShield网络安全产品采用实时网络入侵检测和防护体系,集成了多项专利技术,包括特征检测、异常检测和拒绝服务分析技术,从而能在几千兆的网络流量下进行准确和智能的检测和防护。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引言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网络入侵的风险性和机会也越来越多,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为了保护现在越来越多的敏感信息,入侵检测技术也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即:异常检测(abnormal detection)和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异常检测是指利用定  相似文献   

10.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环境检测,灾难控制,战场侦察,安全监视方面取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引起人们日益关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显得重要。论文首先介绍了入侵及入侵检测,然后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及其分类,主要研究分析目前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网络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应用与安全之间的博弈就一刻未曾停止。病毒和蠕虫让我们的终端PC无法正常高教运行,后门程序和木马让企业保密信息时刻经受被泄漏的危险,DoS/DDoS攻击、黑客的恶意破坏不时让企业的网络濒临瘫痪边缘,更不用说更多由于应用和管理不完善为业务网络带来的种种问题。于是,防火墙,防毒墙、入侵检测、入侵防护、防病毒软件等等越来越多的安全产品部署在我们的网络之中,但是在各种安全威胁的面前,网络却始终处于被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全球化和网上各种新业务的兴起,信息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安全保护技术和防火墙技术已经远远不够,入侵检测系统(IDS)在网络安全保护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本文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现状和采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并提出了入侵检测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入侵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复杂,传统的单一入侵检测系统已不能满足网络安全的发展需求.针对当前形势,为了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防御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主体的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研究了基于多主体的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描述中,重点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功能、入侵检测系统框架、入侵检测系统工作流程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为了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入侵检测系统扫描网络花费时间不多,扫描结果准确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中入侵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也日益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防范网络入侵、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也多种多样,其中入侵检测技术以其低成本、低风险以及高灵活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入侵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5.
网络安全市场近期比较热闹,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一直在迅速增长,我们注意到网络安全厂家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防火墙,防病毒产品上,国内入侵检测的产品则比较少。入侵检测产品是针对Internet或者网络安全威胁因素,实时监测黑客入侵、报警、响应和防范,从而提高整个系统资源的安全性能。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满足用户容易安装、方便管理的需求,并可大大降低网络执行和设备购置方面的整体成本。 近日,紫光网联在京隆重推出全新的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UnisIDS,记者为此采访了清华紫光网联的研发总监陈勇先生和产品经理潘鸿先生。 潘先生介绍到:“UnisIDS主要包括管理中心Admin、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引擎Network Agent和基于主机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的攻击变得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难于防范,传统的技术如防火墙难于满足目前网络安全的需要,一项新的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被提出,它能很好的解决其他技术的不足,但是目前的入侵检测技术在入侵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还存在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入侵检测中的特点,然后对神经网络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设计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安全技术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赛门铁克公司在京宣布推出最新的全面的入侵检测和防护产品线。这是赛门铁克针对企业网络安全提出的全面入侵检测解决方案,它包括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产品 Symantec ManHunt、采用诱捕技术的入侵检测产品Symantec ManTrap、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产品Symantec Host IDS。赛门铁克以此系列入侵检测产品及技术,构架企业资讯安全的纵深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8.
IDS(入侵检测系统)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传统安全保护措施后新一代的安全保障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标准化问题研究,是入侵检测技术和产品发展的必然要求,标准化的制定有利于不同的IDS之间,增强信息共享和交换的能力,加强IDS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对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标准和入侵检测消息交换格式IDMEF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对我国标准制定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入侵防护系统(IPS)将是企业下一代主流安全系。它不仅可进行检测,还能在攻击造成损坏前阻断它,从而将入侵检测系统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比如,美的一家财务公司,在全球有12个分支机构,原来使250个许可证的IDS产品,目前,用30个许可证的PS产品就能实现全球网络的入侵防护,而管理人员只要3~4人,效率却提高了6倍以上。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护系统的明显区别在于:入侵防护系统阻断了色代码、尼姆达和SQLSlammer,而入侵检测系统用在每一次攻击后都需花费数百万美元进行病毒清除工。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混合威胁,网络联盟于4月8日北京举办入侵防护战…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我国企业级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选择或定制开发一套既安全、高效、灵活,又保证最低成本的网络安全产品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从适于简单的小型网络的单点嗅探设计入手,进一步完成适于中等规模的多层入侵检测防御体系设计,最后提出了适于企业级的分布式预警体系设计的安全模型,并对关键技术部分做了详细的说明。与昂贵的商业化安全产品相比,该模型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在成本、灵活性及实用性、易用性等方面却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