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中Ⅰ断裂构造带是塔里木盆地中的一个重要油气聚集带,中奥陶统灰岩是其最主要的储层,中奥陶瓷沉积时期,该带位于碳 台地边缘,发育粒屑滩,生物礁和灰泥丘沉积。这一沉积相带决定了该带中奥陶瓷灰岩储层明显好于其周缘地区。  相似文献   

2.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史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中、上奥陶统与下奥陶统之间在塔中低凸起区缺失下奥陶统大湾阶、牯牛潭阶和中奥陶统庙坡阶,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其周围的满加尔凹陷,塔东低凸起及塘古孜巴斯凹陷则为连续过渡沉积;通过地层对比与沉积相分析,认为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发育孤立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发育粒屑滩,灰泥丘和骨架礁亚相;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沉积演化经历了早奥陶世末-中奥陶世中期抬升暴露阶段和中,晚奥陶世(宝塔-临湘旱期)孤立碳酸盐台地的发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中奥陶统主要分布在轮南地区南部,其中第三岩性段的灰岩属台地边缘滩相沉积,是该区最主要的储集层,其储集空间类型,以裂缝为主,还包括孔隙和溶蚀孔洞等。沉积相、构造运动、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的发育,最有利的储层分布于风化壳或不整面附近的高能颗粒灰岩中。  相似文献   

4.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划分对比的主要认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古生物化石和岩性,电性特征,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自上而下可分为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和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良里塔格组自上而下划分为泥质条带灰岩段,纯灰岩段和含泥炭岩段三个岩性段,它们在全区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通过对比认为,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明显存在岩性地层穿时和同时异相现象,其与下奥陶统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和不整合。  相似文献   

5.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岩溶风化壳储层特征与勘探领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继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塔中I号带上奥陶统发现含油气礁滩体[资源量约(3~5)×108 t油当量]之后,又在其下奥陶统顶部风化壳获重大油气勘探突破.指出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风化壳岩溶为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的产物,分布广泛,溶蚀孔洞与裂缝发育,储集条件良好,呈准层状展布;上奥陶统含泥灰岩与下奥陶统岩溶储层可以构成有利的储盖组合,具有油气大规模聚集的有利地质基础.认为塔中地区北部斜坡区成藏条件较有利,资源潜力大,是近期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6.
塔中Ⅰ号断裂带奥陶系灰岩裂缝特征探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断裂带奥陶系灰岩储层发育不规则的、复杂的裂缝系统,并以发育高角度的张剪性微-小缝为特征,非构造成因缝包括溶蚀缝和成岩缝,构造缝可分为方解石充填的高角度大-中缝、“X”型剪切缝和水平缝.根据裂缝的充填特征与切割关系可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四期成因裂缝,结合测井新技术分析发现有效缝的走向多与塔中Ⅰ号断裂带近于垂直,而被方解石充填的无效缝多与之呈低角度相交.综合分析表明裂缝的有效性受控于现代区域应力场以及长期继承性的古构造应力格局等,而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局部构造曲率的关系不明显,沿塔中Ⅰ号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寻找裂缝型油气藏是一重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塔中Ⅰ号气田62区块上奥陶统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实验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储层物性测井解释结果,对其储层从沉积相特征、岩性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低孔低渗储层,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储层类型主要是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并探索了控制储层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是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该区储集岩分为四类:Ⅰ类好储层、Ⅱ类较好储层、Ⅲ类较差储层和Ⅳ类差储层。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油气藏和流体参数的分布特征,系统地分析塔中地区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油气藏的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在分布上呈现出"外带气、内带油"的特征;原油表现为低密度、低黏度、高含蜡、中低含硫,气油比变化很大;天然气为普遍高含硫化氢的干气。通过深入剖析油气藏的储集层、油气源断裂、构造等控制因素,认为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油气藏整体上是储集层控油,而局部范围为构造控油,油、气源断裂是关键,气侵通道影响油气藏分布。塔中Ⅰ号断裂带礁滩复合体的勘探应该重点寻找有利储集层,储集层条件好(裂缝-孔隙型储集层最好)、有沟通油气源断裂、局部构造有利的区域是勘探的有利地带。图12参10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古潜山岩溶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储集层分析等手段,识别出塔中凸起区广泛分布形成于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兰代洛世-卡拉道克世早期)、发育于下奥陶统鹰山组中上部碳酸盐岩中且被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覆盖的古潜山岩溶储集层,其原岩主要为开阔-半局限台地相颗粒灰岩、泥晶灰岩、藻灰岩夹白云岩。有效储集层主控因素是兰代洛世-卡拉道克世早期的岩溶古地貌及多期断裂岩溶作用,其储集空间演化主要经历了兰代洛世—卡拉道克世早期长达10×106 a以上的暴露淡水岩溶及3期(晚奥陶世-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古近-新近纪以来)埋藏岩溶等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造。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于岩溶斜坡、次级岩溶高地及断裂-裂缝发育带附近。区域对比分析表明,推测巴楚凸起区特别是玛扎塔格断裂带与吐木休克断裂带之间的地区也广泛分布了该鹰山组中上部古潜山岩溶储集层,在塔北隆起区与之相当的是发育于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上部的古潜山岩溶储集层。这些古潜山岩溶储集层的发育是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波及全盆地的构造挤压运动在隆起区的表现,该期构造运动推测主要与昆仑-阿尔金岛弧与塔里木陆块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礁滩体油气藏的成藏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油气田是我国第一个以礁滩体为储集体的大油气田。该油气田不同井的测试产量和气油比差异较大, 油气性质复杂, 既有正常油也有凝析油, 天然气中普遍含有H2S, 非烃气含量在不同井区变化大。油气藏研究表明, 北部为富气、南部为富油, 不同性质的油和气分段性分布, 油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 喜马拉雅运动期的大规模气侵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形成奥陶系大油气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边缘相分布及储层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及其沉积相、碳酸盐岩储层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相分布及储层的主控因素。识别出分布位置不同的下奥陶统下部蓬莱坝组、下奥陶统上部-中奥陶统下部鹰山组、中奥陶统中上部一间房组及上奥陶统中部良里塔格组4期台地边缘高能相带。认为该边缘相带碳酸盐岩形成有效储层的主控因素为:高能滩相颗粒灰岩是有效储层发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障积礁与灰泥丘次之;高频与三级海平面下降造成的同生暴露所产生的淡水溶蚀作用、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及混合水溶蚀作用是有效储层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志留纪-泥盆纪期间奥陶系边缘相碳酸盐岩的古潜山岩溶作用进一步造就了次生溶孔洞;二叠纪期间的深部埋藏有机酸溶蚀作用和岩浆热液流体溶蚀作用以及与主压应力平行或低角度斜交的开启断裂-裂缝带对奥陶系边缘相碳酸盐岩有效储层的形成具有建设性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奥陶系生物礁滩是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中十分有利的油气储集体。目前已发现的礁滩主要发育在台地边缘相带、台内凸起的缓坡带。巴楚地区生物礁滩沿北东-南西向成群成带分布,总体平行于巴楚断隆与柯坪断隆的构造分界线;塔中地区生物礁滩主要集中于塔中Ⅰ号断裂带的台地边缘带,具有随台缘迁移而变迁的特征;总体上,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生物礁滩主要围绕古隆起分布,以台地边缘相为主,随着构造升降,台地边缘相带逐渐向西迁移,礁滩相也随之向西迁移,说明古隆起的演化对礁滩储集体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石油地质条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现。充分展示了在塔里木盆地寻找特大型油气藏的广阔前景。通过对该区钻井,地质及化验分析和测试等资料综合研究后指出,三面逢源,油气供给充沛;孔,洞,缝是良好的储集网络空间;盖层叠合,层层封盖遮挡条件好;良好圈闭;断裂与储集层是油气运移通道;后期改造破坏较小,保存条件良好等等是形成塔河油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测井等资料, 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性能,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集层综合评价。研究区内鹰山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和白云岩, 其中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发育最好, 分布最广; 储集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 储集层物性中等, 其中洞穴型储集层普遍发育, 但充填严重, 裂缝-孔洞复合型储集性能相对较好; 影响缝洞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作用、岩溶作用及成岩作用; 有利的储集层分布于于奇西部YQ2 -YQ3-YQ4 -LN13 井区一带。这为该区及整个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剥蚀残留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奥陶系储集层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2套储集层:中上奥陶统灰岩为裂缝型储集层,主要受多期断裂活动及断裂相关岩溶作用控制,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区;下奥陶统白云岩为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主要受埋藏重结晶作用、埋藏岩溶(有机酸与热液)作用控制,该类型储集层在Q5井三维区、S1井三维区及盆地西部台地区均有分布,地震反射特征为“串珠状”。储集层分布规律表明,下奥陶统白云岩领域是斜坡区奥陶系寻找油气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巴麦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类型及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是该区下步油气勘探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巴麦地区奥陶系钻井的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及测井解释判别,认为目前钻遇的储层以裂缝型为主;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化验结果分析,储层为封闭的埋藏成岩条件下的裂缝和沿裂缝流动形成的溶蚀孔洞。受加里东和海西期古构造带控制的裂缝发育带是鹰山组优质储层分布的有利区;和田古隆起长期暴露形成的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具备发育表生岩溶储层的条件,是下步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8.
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中的主力产层,裂缝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综合岩心、测井、露头和地震等资料,提出了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研究的多方法表征适用方案。研究认为,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的分布规律与岩性、区域应力变化、构造部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塔中北斜坡上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受断裂控制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