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科学评价利谷隆对穗状狐尾藻的毒性效应,为该农药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采用半静态法,将穗状狐尾藻暴露14 d,观察其生长状态,确定利谷隆在水沉积物系统中对穗状狐尾藻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利谷隆对穗状狐尾藻茎长、根长、整株长度、鲜重及干重的14 d平均比生长率抑制半效应浓度(14 d-ErC50)分别为0.278、0.331、0.225、0.390、0.318 mg/L,平均生物量增长量抑制半效应浓度(14 d-EyC50)分别为0.173、0.259、0.164、0.247、0.222 mg/L。[结论]利谷隆对穗状狐尾藻茎长、根长、整株长度、鲜重及干重的生长影响在低质量浓度(0.03 mg/L)时表现出刺激作用;高质量浓度(2.43 mg/L)时对茎长、根长、整株长度、鲜重及干重的抑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利谷隆溶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相染毒的方法,研究了灭草松对穗状狐尾藻的毒性效应,同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试验溶液中灭草松的真实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灭草松对穗状狐尾藻有明显的毒性效应,以地上部分作为测量变量,长度、鲜重和干重的14d-ErC50值分别为有效浓度1.48、1.59和1.05 mg/L,14 d-EyC50值分别为有效浓度0.7...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Cd~(2+)浓度(0.25,0.50,0.75,1.00mg/L)对水华微囊藻的生长、叶绿素和3个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0.25 mg/L Cd~(2+)浓度明显促进水华微囊藻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P0.05)。0.75和1.00 mg/L Cd~(2+)浓度抑制了水华微囊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P0.05)。0.25和0.50 Cd~(2+)mg/L浓度对水华微囊藻Fv/Fm、Fv/Fo无明显影响(P0.05),1.0 mg/L Cd~(2+)浓度明显抑制了水华微囊藻的Fv/Fm、Fv/Fo和YⅡ值(P0.05)。  相似文献   

4.
胡豫杰  倪汉文 《农药》2012,51(5):382-384
[目的]评价硫酸小檗碱对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物抑制活性。[方法]实验测定了藻液光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2个生物量指标的变化。[结果]以上2种方法得到硫酸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的EC50值分别为1.627、0.851 mg a.i./L。[结论]试验结果表明硫酸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杀灭水中微囊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体"水华"已成为威胁饮用水安全的严重问题.本文研究了CIO2对"水华"优势藻种--微囊藻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1)CIO:杀藻效果显著.叶绿素的去除率与CIO,投加浓度、反应时间呈正相关性,与叶绿素初始浓度呈反相关性,反应温度和pH值对于叶绿素去除率影响不明显.当CIO2投加量为2.5mg·L-1,温度25℃时,pH=7.17,反应15min,惠氏微囊藻(102#)和铜绿微囊藻(905#和915#)的杀灭率分别为97.23%、96.2%和92.33;(2)ClO2预氧化处理含藻水,ClO2预投量为3mg·L-1时,出水叶绿素的去除率达到98.5%,藻的杀灭率达到95%,浊度去除率达到89.08%.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ClO2预氧化处理工艺,可以有效灭藻,降低浊度,保证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杀灭水中铜绿微囊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与铜绿微囊藻的接触时间、二氧化氯投加量、藻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铜绿微囊藻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二氧化氯与混凝工艺的协同除藻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铜绿微囊藻最佳接触时间为10min。铜绿微囊藻杀灭率随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pH值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由氯化铵形成的氨氮的存在对溶液的pH值有影响而使铜绿微囊藻杀灭率稍有提高。当叶绿素d初始浓度低于27.12μg/L时,二氧化氯杀藻率随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提高,但当叶绿素a初始浓度高于27.12μg/L时,杀藻率随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二氧化氯与混凝具有协同除藻作用,当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0.5mg/L,聚合氯化铝10mg/L时,铜绿微囊藻杀灭率达到96.17%。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化感作用在杂草防治中的可行性,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罗勒花期地上部分的水浸液对田间常见杂草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和灰菜(Chenopodium album L.)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罗勒水浸液处理对3种杂草的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抑制强度因杂草种类而异,表现为灰菜反枝苋马齿苋。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正交相氧化钼,并研究了其除去铜绿微囊藻的性能。通过XRD、IR、TEM等对正交相氧化钼进行表征;通过检测叶绿素a质量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和钾离子的释放率探究除藻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α-MoO_3结晶中没有杂质,且其形貌较为规则,具有良好的晶格结构。通过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时间下α-MoO_3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性能发现,2. 0 g/L的α-MoO_3在作用60 min时去除率即可达到80%以上。在除藻过程中,α-MoO_3未对藻细胞结构造成破坏,从而避免了藻细胞中微囊藻毒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广东化工》2021,48(14)
水域环境的污染导致有害藻华现象频发,消除藻类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选用具有多种优势的化感物质(阿魏酸)用于抑藻实验,探究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通过测量藻细胞的叶绿素a(Chl-a)和最大光合作用效率(F_v/F_m)来反映阿魏酸对藻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阿魏酸可以有效的抑制藻细胞的F_v/F_m,从而影响藻细胞的生长。200 mg/L阿魏酸组藻细胞的Chl-a被抑制率达到了6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江苏海州湾常见微藻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受试藻,研究水环境中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致毒胁迫效应。[方法]以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及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对草甘膦致毒胁迫的响应。[结果]草甘膦质量浓度高于6.15 mg/L,对2种微藻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10.25 mg/L组培养至7 d,分别为对照组的5.9%、6.4%;96 h培养时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及塔玛亚历山大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叶绿素a的合成量,呈现显著的质量浓度-剂量效应;低质量浓度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SOD活性均表现诱导性上升,在10.25 mg/L恢复对照组水平;草甘膦对2种微藻的CAT活性表现微弱抑制;2种微藻体内MDA含量随草甘膦处理质量浓度增加而显著增长,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在10.25 mg/L试验组达最高值,均为对照组16倍之多。[结论]高质量浓度(≥6.15 mg/L)的草甘膦可以有效抑制海洋微藻抗氧化酶活性,对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强烈的致毒效应,不同的海洋微藻对农药残留致毒胁迫的响应存在较大的种属差异性。旨在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揭示海洋微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1.
几种药剂对黑绒鳃金龟成虫的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飞  刘伟  刘顺  曹克强 《农药》2012,51(1):68-70
[目的]近年河北省太行山区黑绒鳃金龟成虫对苹果幼树为害严重,筛选其有效控制药剂十分迫切和必要.[方法]采用浸虫法和饲喂法在室内测定了8种药剂对黑绒鳃金龟的生物活性.[结果]480 g/L毒死蜱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有较高的药效;进一步毒力测定结果显示:48 h胃毒毒力的LC50值分别为0.3699、0.1860、0.0498 g/L;触杀毒力为0.0379、0.0693、1.6494 g/L.[结论]以上3种药剂有较好防治效果,可用于目前黑绒鳃金龟成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降解褐煤产生的黄腐酸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研究褐煤经微生物降解获得的黄腐酸所制成的包衣剂对玉米幼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及根活力的影响,发现200mg/kg黄腐酸包衣的玉米在生长第15d时,幼苗株高比对照提高5.60cm,而采用500mg/kg黄腐酸包衣的玉米叶绿素含量增加了0.27mg/g,根系活力增加了70.93g/(g·h)。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黄腐酸能促进玉米的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及增强根活力,而高浓度的黄腐酸对三者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果蝇为动物模型,对山药多糖进行抗氧化防衰老的研究。方法:给30d龄果蝇饲喂山药多糖10d后处死,测定果蝇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氧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各山药多糖浓度组的雌蝇SOD活性上升,雄蝇MDA含量降低,雄蝇CAT活力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3mg/100g浓度组雌雄果蝇与对照组比较可延长平均寿命和平均最高寿命。结论:山药多糖可以提高果蝇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延长果蝇寿命。  相似文献   

14.
刘深娜  杨阳  陈琴  林珩  陈国良 《应用化工》2013,(12):2194-2197
研究添加剂对电沉积的作用机理及添加剂用量对镀层结构的影响,有利于开发一种更好效果的添加剂。为了获得良好的镀层,硫脲及其衍生物作为添加剂已经广泛应用于电镀工业中,脒基硫脲(GTU)作为电镀添加剂,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考察GTU在酸性溶液中对铜沉积机理的影响。CV结果表明,脒基硫脲对铜电沉积有抑制作用;QCM分析表明,当镀液中含有GTU时,铜阴极沉积和阳极溶出过程的M/n分别为61.50,64.12 g/mol,表明电极反应过程中,Pt/Cu电极表面的铜离子沉积从二电子过程过渡到单电子过程,添加剂的最佳浓度为10 mmol/L。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溶藻细菌L7在不同ρ(磷)下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溶藻特性,实验研究了在3种ρ(磷)(1.77、7.13和17.70 mg/L)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添加固定浓度溶藻细菌L7菌液进行共培养,测定了藻细胞脱氢酶活性、ρ(叶绿素a)、菌-藻细胞密度、藻细胞Zeta电位以及培养液和藻细胞内ρ(总磷)等指标。结果表明,溶藻细菌L7在实验设置的ρ(磷)下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应无显著性差异(n=3,P0.05),溶藻细菌L7通过降低铜绿微囊藻细胞脱氢酶活性、抑制藻细胞叶绿素a色素合成、提高藻细胞表面Zeta电位而抑制其生长;实验过程中,溶藻细菌L7细胞密度维持在(2.60~3.21)×107cfu/mL水平,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逐步下降;溶藻细菌L7不抑制铜绿微囊藻对磷的吸收,且在后期能促进磷在铜绿微囊藻细胞内的积聚。  相似文献   

16.
山胡椒抑制体内外α-糖苷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胡椒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和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96微孔板法检测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实验中,山胡椒石油醚部位(IC50=229.70μg/mL)、乙酸乙酯部位(IC50=259.10μg/mL)和正丁醇部位(IC50=165.80μg/mL)活性低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μg/mL);抑制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实验中,仅有乙酸乙酯部位(IC50=418.17μg/mL)具有活性,阳性对照Acarbose未检测出其IC50。实验证明,山胡椒各提取部位具有较好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但只有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良好的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一勇 《广州化工》2011,39(21):93-95,124
采用稀释法研究了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和吴茱萸的醇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对藤黄微球菌、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柠檬酸杆菌的抑菌效果及杀菌效果较好,其中吴茱萸柠檬苦素提取物的抑菌杀菌效果明显高于同浓...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干桑叶进行提取,得到乙醇提取物,并对提取物的组分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桑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有机物,主要包括酯类(82.85%)、烷烃类(6.31%)、芳烃类(1.62%)和醇类(0.21%)。桑叶乙醇提取物总还原力与浓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都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3.07和104.52 mg/L。桑叶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IC50分别为4.824、6.806和14.382 g/L。桑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随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以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测定中华猕猴桃水提液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以L-酪氨酸和L-多巴为底物,测定中华猕猴桃水提液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以及抑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水提液对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当水提液质量浓度为1.0 g/L时,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95.57%。中华猕猴桃水提液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活性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28和0.35 g/L。动力学研究表明,中华猕猴桃水提液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属于可逆过程,其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