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采出水水质、垢样/腐蚀产物检测和结垢饱和指数计算,分析了鄯善油田油井腐蚀结垢原因,并优选了缓蚀剂和防垢剂的种类和投加量。结果表明,油井腐蚀结垢并存,腐蚀产物为FeS和FeCO_3,垢成分为CaCO_3;结垢的主要原因是CO_2分压降低;而腐蚀的原因为采出水Cl~-含量高、矿化度高、在井底条件下pH值低以及S~(2-)促进腐蚀和垢下腐蚀等;优选出的HCA-5C缓蚀剂和WCSI-2防垢剂,能有效防止油井腐蚀结垢,当HCA-5C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N80钢的腐蚀速度不大于0.076 mm/a;当WCSI-2防垢剂加量为20 mg/L时,其防垢率不小于90%。  相似文献   

2.
以延长油田长2储层采油厂的采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Scalechem软件对采出水及其与地表水、地层水的配伍进行了结垢预测。结果表明,在地面管线中,ρ(BaSO_4垢)为176mg/L,ρ(CaCO_3垢)为540mg/L;在井筒水平段,ρ(BaSO_4垢)为168mg/L,ρ(CaCO_3垢)为526mg/L,不符合油田回注水要求。需进行絮凝复配工艺处理,ρ(PAC)为60mg/L,ρ(CPAM)为1.2mg/L,最佳加药间隔为30s,搅拌时间为5min,处理后采出水透光率为88.1%,配伍性较好。采用Scalechem软件进行结垢预测,BaSO_4结垢率降低超过75%,CaCO_3结垢率降低甚至达到99%,降低了采水负荷,符合油田回注水要求。  相似文献   

3.
于洪江  肖志海 《油田化学》2015,32(3):427-430
以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为主剂,考察了不同转化剂和表面活性荆对DTPA溶BaSO_4垢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DTPA浓度增大,其溶解BaSO_4垢的能力增强。分子含共轭双键的一类物质能明显增加DTPA的溶垢速率,其中与肉桂酸的协同效应最佳;适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增强除垢效果。在25℃、pH值为12、反应时间10h的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得到DTPA、肉桂酸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PJ)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075、0.075和0.02 mol/L,在此加量下测得BaSO_4除垢率为89.01%。用油田采出水配制该配比的溶液进行岩心溶垢实验。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达到94.67%。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解决尖北气田高温深井的堵塞难题,开展了堵塞物组成分析和配套的解堵剂制备与性能评价。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堵塞物酸溶后的离子含量,采用X衍射对堵塞物组分进行分析,发现堵塞物以CaSO_(4)为主。以顺丁烯二酸酐(M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适合CaSO_(4)垢的解堵剂,红外光谱证实了目标产物中含有羧基与磺酸基,并对CaSO_(4)阻垢性能和以CaSO_(4)为主的堵塞物的溶垢性能以及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当解堵剂质量浓度为3.0 mg/L时,阻垢率高达97%以上;当温度为80℃,解堵剂质量分数为4%时,对CaSO_(4)的溶垢性能达到25.59 g/L,处理后的堵塞物粒径明显减小,粒径主要分布在5~30μm;解堵剂投加前后采出水的腐蚀率分别为0.0683 mm/a与0.0459 mm/a,证明该解堵剂不具有腐蚀性,并且具有一定的缓蚀性。结论该解堵剂具有较好的CaSO_(4)阻垢溶垢能力,对油气田管道不具有腐蚀性,可用于CaSO_(4)阻垢和除垢作业。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庆油田原油生产过程中严重的结垢问题,将聚羧酸盐、有机膦羧酸盐、有机膦酸盐按质量比为7∶3∶5进行复配,得到了复合硫酸盐阻垢剂FHZS-1,其对BaSO_4、CaSO_4、CaCO_3均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且对钙离子浓度高达13 328 mg/L和硫酸根离子浓度达4 712 mg/L的油田现场水,在加药浓度为100 mg/L时,阻垢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长庆油田在原油输送过程存在着硫化氢腐蚀等严重问题,需要对原油进行除硫处理。三嗪除硫剂是一种新型的化学脱硫剂,但添加三嗪除硫剂除硫后却导致了结垢现象的发生,严重的增加了原油的运输成本。基于此,室内评价了ZBQ区常用的两种三嗪除硫剂A和三嗪除硫剂B对硫化氢(H_2S)的去除性能,得出除硫剂B具有更好除硫效果的结论。研究了除硫剂B对常见CaCO_3、BaSO_4、CaSO_4和SrSO_4的结垢趋势的影响,结果发现除硫剂B可促进CaCO_3和CaSO_4结垢,但可延缓BaSO_4和SrSO_4结垢。研究了除硫剂B对ZBQ区的两种结垢不配伍地层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三嗪除硫剂B对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长庆油田花子坪区块结CaCO_3、CaSO_4垢的严重问题,采用氯乙酸为端基改性剂对1.0代和2.0代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进行端羧基改性合成了性能优良的阻垢剂1.0G PAMAM-COONa和2.0G PAMAM-COONa,通过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合成阻垢剂对CaCO_3、CaSO_4的阻垢性能及复配的阻垢剂PNF-2.0G(阻垢剂PNF、2.0G PAMAM-COONa质量比1∶1)对长庆油田化子坪的采出水/现场注入水混配水(质量比1∶1)的阻垢性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0℃下,PAMAM-COONa的阻垢效果比聚酰胺-胺(PAMAM)的好、2.0G PAMAM-COONa的阻垢性能比1.0G PAMAM-COONa的效果好,在加药量为20 mg/L时,2.0G PAMAM-COONa对CaCO_3、CaSO_4的阻垢率为95.64%、92.35%,1.0G PAMAM-COONa对CaCO_3、CaSO_4的阻垢率为82.25%、89.36%。在加药量为20 mg/L时,对于97-42采出水/现场注入水的混配水,2.0G PAMAM-COONa和PNF单独使用时的阻垢率分别为75.53%和60.5%,而复配阻垢剂的阻垢率则高达95.56%;对于化100-45采出水/现场注入水的混配水,2.0G PAMAM-COONa和PNF单独使用时的阻垢率分别为38.5%和49.5%,而复配阻垢剂的阻垢率高达98.91%。经现场试验验证,该复配阻垢剂能起到优良的阻垢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现有硫酸盐除垢剂的不足,增加螯合剂与添加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除垢效率,研制了一种以螯合剂为主剂的碱性除垢剂SA-209,考察了除垢剂浓度、除垢时间、pH值、温度、盐浓度对硫酸钡锶垢除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A-209 浓度、除垢时间和温度的增加,除垢剂对钡锶垢的除垢率先增加后逐渐趋于稳定;随pH值的增加,除垢率先增加后降低;随溶液中KCl浓度的增加,除垢率缓慢减小。SA-209 对钡锶垢除垢的最佳使用条件为:加量4%~12%、除垢时间4~12 h、溶液pH值11~12、除垢温度80~120℃。SA-209 对硫酸钡和硫酸锶的除垢率约为55%和65%,对以硫酸钡垢为主要成分的海上油田垢样的除垢率为72.4%;4%和12%的SA-209对N-80 钢片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2022 和0.4412 g/(m2·h),明显低于行业标准。SA-209 具有除垢率高,对设备、管柱腐蚀低的特点,适用于酸液难溶垢的处理。图6 表2 参19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对硫酸钡溶垢效果的影响,首先进行了各单因素对硫酸钡溶垢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包括溶垢剂类型、浓度、pH值、温度、溶垢时间和含盐量。筛选出溶垢效果较好的螯合型溶垢剂DT以及合适的单因素实验条件,然后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共同作用时对硫酸钡溶垢效果的影响。由单因素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溶垢剂DT浓度、pH值、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溶垢率逐渐增加;随着含盐量的增加,溶垢率逐渐减小。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DT的溶垢率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温度、溶垢剂浓度和溶垢时间,而含盐量的影响作用很小。在DT溶垢剂浓度为8%,pH值为12,温度为75℃,溶垢时间为24h,含盐量为0g/L时为最优影响因素指标组合,此条件下溶垢剂DT对硫酸钡溶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油田油水井结垢严重的状况,开发了油水井清防垢技术。注水井清垢解堵剂是侧重解无机垢堵塞的多功能综合解堵酸液,对碳酸盐垢的溶解率达98.57%,对储层岩心的溶蚀率为13.85%,在外围各油田160口井应用,成功率96%,有效期1年以上,单井平均日增注44 m3,注水压力平均降低0.7 MPa。注水井防垢剂Ⅰ由有机磷酸盐、垢分散剂、铁离子络合剂等组成,加量30 mg/L时1~5天防垢率均为100%;在榆一联13口井使用,1年后平均注水压力仅上升0.8 MPa,平均视吸水指数仅下降0.06 m3/d.MPa,即3.70%;在1口加剂井1400 m(45℃)、1600 m(55℃)、1800 m(65℃)处挂片1年,测得结垢速率分别为0、0.0025、0.0062 mm/a,以3口对比井相应平均值为基准,防垢率分别为100%、97.15%、94.21%。油井清防垢剂ES为含有无机、有机溶剂、渗透剂、螯合剂、防垢剂等多种组分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对油井垢的平均溶蚀率>90%,加量10~50 mg/L时对碳酸钙、镁垢的防垢率均大于HEDP;通过油套环空加入37口结垢井,加量200 kg,加药周期1个月,使检泵周期延长至1年以上。表6。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