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方面所起的疗效,本文选取了10~18岁的近视患者113例(226眼),其中研究组63例(126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50例(100眼)配戴框架眼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年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轴的变化。最终分析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等效球镜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眼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眼轴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角膜塑形镜在治疗青少年近视方面疗效确切,与框架眼镜相比,可明显减少近视增长,有效控制眼轴变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中,不同人工泪液的使用对塑形效果和角膜上皮细胞的影响,以评价使用各种人工泪液对角膜塑形镜配戴后的塑形效果。方法:收集配戴美国E&E角膜塑形镜患者8例(16只眼)均为低、中度屈光不正,先采用美国博视顿舒润液为人工泪液配戴角膜塑形镜一月后效果不理想的,然后分别采用1%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0.1%玻璃酸钠眼液配戴后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用舒润液配戴组作为对照组,另外1%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和0.1%玻璃酸钠眼液配戴组作为实验组,对各组配戴后的塑形效果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通过对患者屈光不正状态的分布、角膜平坦K值和E值的分析,初步评估角膜塑形镜的配戴效果。结论:可以使用1%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0.1%玻璃酸钠眼液作为人工泪液,因其粘稠度相对较高可以增加液压,改变角膜中央下压力不足,从而获得塑形视力的提高以及对角膜上皮细胞起到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期配戴RGP(包括圆锥镜片)对不同程度圆锥角膜的矫正和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1~2018.1进行治疗的圆锥角膜患者40人30眼,将圆锥角膜患者分为轻中度、重度两组,其轻中度20眼,重度10眼。比较两组患者配戴前和戴镜一年后的角膜曲率与散光的变化及眼部的安全性。结果:轻中度(50D≤Ks55D)、重度(55D≤Ks60D)组戴镜前后角膜曲率和散光均存在差异,但重度组戴镜后在不同时间ks、kf及散光值上均与戴镜前相比出现好转,差异显著,P0.05,共出现并发症2例(6.67%)。结论:RGPCL长期配戴能够提高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有效延缓了角膜曲率的增加,从而控制圆锥角膜的进一步发展。在配戴RGP期间角膜较为安全,可长期配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8~14岁近视儿童的眼位不同时配戴欠矫屈光矫正眼镜、足矫屈光矫正眼镜对其近视度数变化的影响,以期寻找最利于其双眼视的屈光矫正方案,为精确的屈光矫正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1年来我视光中心验光配镜的患者135例,270只眼。排除眼部疾患、明显屈光参差、显性斜视、弱视患者,应用综合验光仪常规进行单眼屈光、双眼平衡,调节及眼位检查。观察戴镜1年后屈光度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欠矫组度数变化与足矫组度数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配镜1年后,正位、外隐斜欠矫组度数变化与足矫组度数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隐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功能对近视的进展有一定的影响,眼位正常与外隐斜的近视儿童配戴足矫的眼镜度数增长速度更缓慢,而内隐斜的儿童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参数变化来判断RGP对于控制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156眼)近视屈光联合光度大于7D散光小于1D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80眼)实验组采用配戴RGP进行矫正,另外38例(76眼)患者作对照组,用普通框架眼镜进行矫正。分别比较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戴镜者的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4个方面的参数变化情况。结果:1.矫正视力: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矫正视力上比较,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屈光度变化上对比,6个月时屈光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屈光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眼轴变化上比较,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眼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时眼轴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上比较,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P对于延缓高度近视发展有一定的效果。临床数据显示配戴RGP的患者视力下降程度比配戴普通框架眼镜的患者视力在配戴半年后下降程度明显减慢;屈光度变化情况在矫正初期这两种方式无明显区别,但随着矫正视力的逐渐下降,配戴RGP患者的屈光度变化明显小于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患者的屈光度变化;配戴RGP不会影响高度近视眼患者眼轴的生理性增加,但随着矫正视力的下降,配戴RGP患者的眼轴变化明显小于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患者的眼轴变化;对于散光小于1D的高度近视患者,RGP对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多光谱屈光地形图(Multispectral Refraction Topography,简称:MRT)观察屈光参差患者配戴离焦镜片后视网膜周边离焦性质的变化。方法:患者双眼异性屈光参差,配戴单光镜片后右眼近视加深,双眼眼轴差距不断加大,双眼显示不同的离焦状态,导致屈光参差加大,为了延缓近视发展,右眼验配离焦功能镜片。结果:配戴半年后,周边视网膜由远视性离焦向近视性离焦转变,右眼除鼻侧有少量远视性离焦外,其余方向转变为近视性离焦,眼轴未增长,屈光参差得到控制。结论:MRT客观检测周边视网膜的离焦性质,可以提前预判近视发生、发展原因,进一步指导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并能评价近视防控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两眼屈光状态和程序不等称为屈光参差,屈光参差通常是由于先天双眼眼轴发育不平衡等因素引起的,使得远视的度数不断减轻,而近视的度数不断增加,并且双眼发展的进度不同。有报道称人群中约有1/5的人存在明显屈光参差,其中绝大部分是复性远(近)视屈光参差和复性散光参差,一般认为低于1.50D的屈光参差是生理性的,故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预防学组1985年提出的统一试行标准,规定两眼屈光参差为球镜≥1.50D,柱镜≥1.00D,青少年在形成近视屈光参差的过程中(这里单眼弱视的屈光参差不在讨论之内),往往开始表现为一只眼的调节能力显示好于另一只眼,在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时起调节主导作用的眼,  相似文献   

8.
正角膜塑形镜作为目前公认的对于近视防控有效的方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视光师、眼科医生以及学生家长的重视,那么如何验配一副合适的角膜塑形镜呢?一.患者的筛选验配角膜塑形镜,选择适合的患者尤为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情况:年龄为8~40岁,能够理解戴镜相关注意事项,有自理能力或家长负责处理镜片相关事宜,并能够接受配戴的患者。患者自身情况非常重  相似文献   

9.
<正>(续)第二节验配效果的疑难问题配戴角膜塑形镜以后,可能发生矫正效果不理想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戴镜,可能发生于矫正近期,也见于矫正成功数月,甚至数年以后。兹将验配效果的疑难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戴镜导致的视觉异常,另一类是戴镜导致的角膜损伤或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为符合屈光参差性弱视诊断标准的35例患者,按规范的验配程序配戴RGP,分别比较配戴RGP前后的弱视眼矫正视力,以及随访1月、6月和1年后的弱视眼治疗效果。结果:在配戴RGP后,有74%的患者弱视眼矫正视力优于框架眼镜,随访第1个月、第6个月、1年后弱视眼矫正视力随着配戴时间延长逐渐提高,配戴1年后弱视治疗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8.6%。弱视眼在配戴RGP后,以及随访1月、6月、1年后的矫正视力和框架眼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访1月后100%患者均感配戴舒适,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的接触镜并发症。结论:高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基于其优越的像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如双眼都做白内障摘除术,伤口愈合3个月以后,角膜散光不会有变化时,进行验光配镜最适宜。一般配戴 10.0- 20DS屈光度并能矫正散光的眼镜,配花镜时, 根据年龄不同增加 3个屈光度,可以矫正视力。如单眼做了白内障摘除术,由于两只眼的屈光参差  相似文献   

12.
正角膜塑形镜是反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晚间配戴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中央曲率,降低配戴者角膜表面屈光度,暂时性的降低近视度数,使视力恢复,进而达到矫治近视。虽然角膜塑形镜降低屈光度的效应是短暂的,但长期戴镜后对近视发展的控制效果显而易见。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使用  相似文献   

13.
1患者基本情况与眼部检查 1.1患者基本情况 魏某某,女,11岁,配戴某品牌角膜塑形镜1年,自诉配戴期间视物重影,视力波动较大,经常戴戴停停,影响学习生活,外院检查表示角膜塑形镜配戴偏位,欲重新验配角膜塑形镜,遂停戴两月后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配戴RGPCL对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曲率K值变化的控制作用。方法:初次配戴RGPCL的病例常规均使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角膜散光度、角膜曲率半径,进行视力及眼屈光检查;除此之外,还需做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检查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按圆锥角膜形态的改变将50例患者分为3组,将3组患者初查角膜曲率K值与第1年和第2年的角膜曲率K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RGPCL佩戴者2年的观察发现,圆锥角膜患眼角膜曲率K值均有下降(p0.05),说明RGPCL对可疑圆锥角膜和轻、中度圆锥角膜有较好的矫形作用,通过坚持配戴RGPCL,92.6%圆锥角膜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RGPCL可以有效控制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曲率的变化。对于可疑圆锥角膜及轻、中度圆锥角膜的患者,选择配戴RGPCL应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近视进展的机制倾向于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假说,周边视网膜的远视性离焦容易引起眼轴增长和近视进展[1]。角膜塑形镜采用特殊的逆几何设计,夜间配戴后可以使角膜中心区域变得平坦,中周部角膜变得更加陡峭,在黄斑中心区域形成清晰的图像,而周边视网膜屈光状态转变为相对近视离焦,  相似文献   

16.
正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并不像其他屈光矫正手段具有极可靠的成功率,主要原因在于镜片的常规设计未能涵盖适应所有配戴眼的条件、验配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未臻成熟。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应该说角膜塑形镜验配的成败更多地取决于镜片的材质、设计和制作工艺,若镜片的适应性更好一些,则可相对降低对验配技术的要求。角膜塑形镜验配后的疑难问题大致表现分为两类,一类为验配过程不成功,主要见于镜片荧光素配适不理  相似文献   

17.
<正>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透气性硬镜(简称RGPCL)是否能够控制眼轴的增长速度,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方法:选取年龄在14~25岁的近视眼患者46人,分成两组。通过2年4次测量眼轴、角膜曲率和屈光度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结果:近视眼戴透气性硬镜和框架眼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1,p0.05)。得出结论为使用透气性硬镜安全性高,对青少年的眼轴及角膜曲率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眼科验光检查中,发现屈光矫正后配戴不适现象,大多为屈光参差大的患者。 屈光参差通常指两眼屈光异常的程度不同,一般把有约2.00D以上差别的对象叫屈光参差。屈光参差可分为二类:(1)异常屈光参差:一只眼是近视,另一只眼是正常视力或远视,这种左右屈光状态的性质不同的叫异常屈光参差,一只眼是正常视力,另一只眼是近  相似文献   

19.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的逆几何形态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中央表面形状来达到暂时性的减低或消除近视的目的。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角膜塑形镜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同时角膜塑形镜的材料、设计不断优化,验配技术不断提升,大大提高了角膜塑形镜的配戴安全性,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角膜塑形镜的临床验配整个流程进行阐述,包括配前检查、诊断性试戴片的选择、配适评估和参数调整等。  相似文献   

20.
6)、白内障术后如何配眼镜? 如双眼都做白内障摘除术,伤口愈合3个月以后,角膜散光不会有变化时,进行验光配镜最适宜。一般配戴 10.0~ 20DS屈光度并能矫正散光的眼镜。配花镜时,根据年龄不同增加 3个屈光度,可以矫正近用。 如单眼做了白内障摘除术,由于两只眼的屈光参差大,配戴眼镜时出现双影,不能融合成一个物体的形象,出现不等视现象。由于白内障摘除后,要用高度凸透镜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