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人的双眼并不是简单的单眼视觉叠加,而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立体视觉感受,建立在双眼调节功能和运动功能基础上的复杂工作。针对调节所做的检查包括调节广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及正负相对调节;针对聚散功能所做的检查包括集合近点、远近的聚散能力、聚散灵敏度测量等多项检查。以下将以双眼视的综合分析法对一例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患者诊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2.
正人的两只眼睛并不是简单的单眼视觉叠加,而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立体视觉感受,建立在双眼调节功能和运动功能基础上的复杂工作。针对眼部调节、运动功能所做的检查即为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NRA、PRA、BCC、聚散能力测量等多项检查。国际上,"双眼视功能检查"已成为验光配镜的一项重要内容。眼科专家也一直强调:不做双眼视功能检查,您的配镜可能不准确。  相似文献   

3.
<正>双眼视功能检查主要是用于青少年及儿童近视患者,利用双眼视功能的检查方法查明孩子近视产生、加深的原因,对视力发展状况作准确预测,进而选择适合的矫正方案。经过双眼视功能检查后,不同的结果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矫正方案。总体而言,双眼视功能的检查主要是查明近视产生的原因,对视力发展状况作准确的预测,并制定合适的矫正方案。人的两只眼睛并不是简单的单眼视觉叠加,而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立体视觉感受,建立在双眼调节  相似文献   

4.
随着视频终端的使用频率逐步增高,出现"视疲劳"症状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看得清晰,还要看得舒服、持久.引起视疲劳的重要原因为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又以调节或聚散功能异常为主.视光工作者要解决此类问题,需对调节和聚散有基本了解.本文就笔者对调节和聚散的理解,包括调节需求、调节刺激、调节反应、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临床工作中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的双眼视功能,了解视疲劳患者中隐斜及调节功能的情况,为进行视觉训练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2008年7月~11月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34例,进行双眼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Morgan标准值进行分析,34例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中,远水平隐斜异常23例(67.65%),其中外隐斜患者10例(29.41%),内隐斜患者13例(38.24%);近水平隐斜异常20例(58.82%),其中外隐斜患者12例(35.29%),内隐斜患者8例(23.53%)。92.65%患者单眼调节灵敏度异常,85.30%患者双眼调节灵敏度异常;48.53%患者单眼调节幅度低于其年龄段平均值;负相对调节异常比例(38.24%)明显高于正相对调节异常比例(2.90%),14.71%患者调节反应(BCC)异常。结论:视疲劳患者单眼调节灵敏度及双眼调节灵敏度明显降低,临床工作中不能忽略单/双眼调节灵敏度检查,在明确诊断视疲劳前应综合分析双眼视功能各个参数而不是分析某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6.
双眼视功能训练是指为了改善和恢复双眼视功能而给予调节、辐辏和眼球运动以及调节、辐辏和眼球运动之间的关联性的训练。目标是为了解决双眼视异常问题,从而提高视觉品质,更加舒适协调运用双眼。目前,通过训练可以解决的双眼视异常问题有调节异常、早老花、视疲劳、阅读障碍、斜视手术后功能恢复、外隐斜等。  相似文献   

7.
聚散功能障碍是不明原因视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每个验光师都应该注重聚散功能的检查。以下是一例集合过度的案例分析。病例:20岁,女,主诉视力模糊,在室内长时间睁不开眼睛,戴镜4年。主观验光度数:OD:-4.00DS→1.2,OS:-4.25DS→1.2其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例调节不足合并集合不足的患者进行眼科基础检查、屈光检查和视功能检查,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估,讨论对其应该进行的视觉训练思路,包括训练室训练和家庭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来改善视功能问题。期间进行视功能复查,及时调整训练进度,有效完成训练并建立舒适的双眼视功能。训练结束后进行随访,以了解需要家庭训练的患者进行训练的情况以及训练后的用眼情况。实际训练结束后,效果良好,视功能有所改善,视觉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嘱患者不适随诊。  相似文献   

9.
1反转拍介绍反转拍又称双面镜、蝴蝶镜,是视觉训练、检查的工具。它可以测量单眼受到镜片度数刺激及放松所显示出的反应能力,亦可同时测量其调节和聚散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是一种现代版眼睛保健、检查工具,可随时、随地进行眼睛功能的锻炼,充分调动眼睛的潜能,提高阅读速度,缓解视力疲劳,改善调节速度、增加调节幅度,有效地改善调节滞后、调节功能不足和缓解度数上升。其规格有:双面镜±0.50、  相似文献   

10.
在验光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视觉症状问题,让验光师难以处理。本文通过临床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来论述如何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更加规范、全面的检查。首先需要进行咨询问诊明确检查目的,再通过预备检查初步判断是屈光不正问题还是视功能问题引起的主诉症状,接下来在屈光不正完全矫正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调节功能和聚散功能。通过分析检查得出结论,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和训练,最终有效地解决顾客的主诉症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63名顾客进行详细的双眼视功能检查,观察注视差异及相联性隐斜的检查对前期双眼视功能的分析是否具有意义。方法:收集验光的63名顾客,年龄10至35岁,部分患者有视疲劳症状。首先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然后进行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综合验光仪注视差异检测、远方相联性隐斜检查、同时视检查、远方分离性隐斜检查、近方分离性隐斜检查、负相对调节(NRA)、正相对调节(PR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注视差异及相联性隐斜的检查是否与双眼视功能的分析相关。结果:远方水平相联性隐斜的量与远方水平分离性隐斜量具有高度相关性,且远方水平相联性隐斜量多小于远方水平分离性隐斜量。但相联性隐斜与NRA、PRA、近方隐斜量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远方相联性隐斜的检查对远方斜位的评估具有较重要的意义,而与其他双眼视功能检查的相关性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8~22岁在校大学生中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以研究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视功能是否存在障碍,并对其异常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改善其双眼异常的协动参数,提高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1.00D≤双眼等效球镜差值<2.50D)、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差值≥2.50D)及对照组(双眼等效球镜差值<1.00D),每组各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和立体视锐度三项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三组调节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9,P=0.820);调节灵活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38,P<0.001),并且近视性屈光参差度数越高,调节灵活度越低;立体视锐度在对照组、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及高屈光参差组正常的比率分别为96%、82%、48%,三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程度加大,对双眼视功能的损害也随之加重。尽管调节幅度没有差异,但调节灵活度和立体视锐度均出现有意义的统计学差异,表明双眼视功能参数的改变与近视性屈光参差存...  相似文献   

13.
聚散运动是人眼一个重要的视觉功能。聚散运动、调节和瞳孔反应被统称为距离感知三联动。传统的理论认为调节与聚散运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用斜位检查被看作是检查集合异常的手段,被直接用于AC/A值的计算中。本文将以四项聚散运动为基础,重点讨论近用斜位与集合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以及斜视与聚散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视觉训练最早是由法国著名医生Javal教授发明的,最初是用来代替手术,消除斜视和其他双眼视、双眼运动的异常。而在近几年,验光师加大了对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对双眼视功能的训练也成了近期的主要研究课题。1双眼视的定义双眼视(Binocular Visual)的科学定义: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神经兴奋沿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对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并综合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4聚散功能的检查 上期讲述了调节功能的检查,即调节幅度、调节反应及正负相对调节和调节灵敏度。下面就聚散功能(能力)的检查做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近视人群双眼视异常中集合不足的发生状况以及各项异常参数的分布比例,并分析不同屈光度类型的集合不足发生比例。方法:选取79名,年龄18~38岁的近视患者,通过眼科检查排除眼部疾病,使用综合验光仪检测双眼视功能,包括远距离隐斜,近距离隐斜,近距离正/负融像破裂点、恢复点,调节反应(BCC),正/负相对调节,集合近点(NPC)。将检测数据根据Morgan正常值和Sheard准则进行双眼视功能分析,判断是否为集合不足,并计算发生率。结果:近视人群中,集合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6.71%,集合不足的发生率为22.78%,集合不足在集合功能异常的占比为62.07%,集合不足在中低度近视发生率为13.72%,集合不足在高度近视发生率为39.28%。结论:近视人群中集合不足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高度近视的发生率高于中低度近视的发生率。集合不足可能导致视疲劳和功能性视力下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双眼视集合功能的检测和分析,特别是集合不足。对于存在集合不足的患者应给予准确的屈光度并进行系统的视功能训练,从而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使患者获得更加精确、舒适、稳定的视觉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在临床诊断验光及视功能检查中的表现,以便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检查依据及视力矫正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收治的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50例(100眼),年龄6~13岁,平均(10.5±6.1)岁,其中近视患者18例,远视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眼部疾患、显性斜视、弱视危险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全屈光矫正,并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分析查找功能性视力不良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结果:通过对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显示调节功能异常者26例,占52%。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者43例,占86%,其中集合功能异常者35例,占70%;基本型外隐斜6例,占12%;基本型内隐斜2例,占4%。结论: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常会伴随调节功能异常及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针对不同类型的双眼视功能异常应选择相应的矫正方法提高其功能性视力。  相似文献   

18.
人们想要看清周围的物体,不仅要具有正常的眼球生理解剖结构,同时还需要正常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参与。在视光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患者:验光时发现矫正视力不良,而屈光不正度数与其相应的矫正视力不匹配。眼科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也没有弱视危险因素,部分患者散瞳验光时视力正常,但瞳孔恢复后矫正视力不佳(我们称之为功能性视力不良)。而经详细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后发现,多数此类的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或集合功能障碍。对这些视力患者进行阶段性的视觉训练,包括调节和集合功能训练,发现他们的矫正视力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集合不足双眼视异常的患者进行视觉训练,观察双眼视的恢复及视疲劳的缓解情况,探讨视觉训练治疗患者集合不足及缓解视疲劳的疗效。方法:收集视光门诊集合不足双眼视异常患者36例,完成训练的31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15岁。首先请患者填写症状问卷调查表,然后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最后进行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针对个人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随访观察3到6个月,复查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结果:集合不足的改善率为77.42%,视疲劳的缓解率为83.33%。结论:视觉训练治疗患者集合不足及缓解视疲劳症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在近距离工作中,想拥有清晰舒适的视觉,在有正常的眼球生理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正常的集合和调节功能。在视光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近距离工作时常出现头痛、眼睛酸胀、复视、视物不清、视疲劳等症状,经过屈光检查及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和分析后,发现这些症状多为集合不足导致。集合不足引起的近距离工作困难问题常见有3种类型:单纯集合不足、调节不足引起的集合不足、集合不足引起的调节过度。以上3种异常状态通常可以通过视觉训练进行改善,从而获得清晰舒适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