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3油层组油藏与其他油层组油藏基本相似,但发现的储量最少。应用下寺湾油田岩心、测井、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探讨长3油层组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构造较平缓,发育近东西向的鼻状构造;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其微相类型有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和沼泽微相,分支河道微相是砂体最发育的相带;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平均孔隙度为12.4%,平均渗透率为1.28 mD,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其次受构造因素影响,属于构造-岩性油藏。该研究成果对长3油层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域低电阻率油气层特征及其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在渤海海域发现了大量的低电阻率油气层,经测试证实,许多低电阻率油气层具有较高的产能,因此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渤海海域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特征及成因分析,得出了一些适合于该地区的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部分老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复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对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的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压汞等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储层孔隙度为10.86%,渗透率为0.56mD,为低孔、特低渗、致密-近致密储层。该区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绿泥石膜对原生粒间孔的保存以及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孔渗性均具有建设性作用。以储层特征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为基础,对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并将其分为4类,其中Ⅱ类和Ⅲ类储层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类型。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期,在湖盆中部发育半深湖-深湖、砂质碎屑流、浊积砂体、三角洲前缘沉积。研究表明,该区长6油层组储层砂岩粒度细,塑性矿物组分含量高,经压实作用后充填孔隙,成岩后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导致原生粒间孔相对不发育,从而形成大面积的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但该区仍存在部分沉积-成岩相带,其砂体厚度较大,碎屑粒度较粗,受早期绿泥石衬边的保护,粒间孔较发育,并于后期经溶蚀作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有利于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因此,该区在大面积低孔-超低渗的背景上具有发育相对优质储层的潜力,勘探开发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8.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含油层系,岩性由湖相及三角洲相砂泥岩韵律层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火山碎屑物质既可作为判断分析沉积物源和区域地层划分对比标志,也对油气生储特征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火山物质沉积地质背景入手,通过组分分析和沉积成岩特征研究,探讨了火山沉积物与烃源岩演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岩变化对低渗储层特征的影响。认为延长组火山物质以中酸性安山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玻屑凝灰岩为主,形成于盆地构造强烈回返期,源自盆地东部吕梁山方向,以悬浮漂移和河流挟砂带入两种方式进入湖盆,赋存状态有火山岩碎屑颗粒、火山灰填隙物、沉凝灰岩薄层以及蚀变浊沸石和绿泥石粘土矿物等方式,主要分布在长8、长7和长6油组。火山物质以及蚀变浊沸石易溶有利于储层次生孔隙形成,蚀变绿泥石矿物又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又是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烃源岩之上大范围沉积的火山物质加速了烃源岩演化,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9.
10.
沼泽沉积环境的辫状河道特征及其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砂岩岩性气藏属沼泽背景下的辫状河沉积。砂岩以粗砂岩、中粗砂岩和中砂岩为主。层理类型主要为块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沉积序列总体上呈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心滩沉积微相是最主要的有效储层沉积单元,其内部结构较均匀,伽马曲线表现为较平滑的低值箱状曲线特征。河道地震反射外形呈透镜状或顶平下凸的丘状,属差连续性、中振幅、上超充填地震相。在开发前期井少且井距大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钻井等资料,利用地震波形聚类分析和古构造恢复方法进行河道识别,得到盒8期辫状河道平面分布特征。据此优选建产区块和部署开发井位,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晚石炭世—二叠纪火山岩相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详细分析了新疆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晚石炭世—二叠纪火山岩岩石类型、岩相及储层发育特征。岩石类型主要有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包括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以及火山集块岩;火山熔岩包括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不同岩性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韵律性,气孔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多分布于熔岩流单元的顶板和底板,中上部为杏仁玄武岩、杏仁玄武安山岩过渡带,中部及中下部为致密熔岩。顶板气孔-杏仁熔岩带和底板气孔-杏仁熔岩带原生气孔发育,气孔之间通过构造裂缝连通,是储层物性最好的岩相带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志靖—安塞地区长2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烃源岩、沉积相、优势砂体、运移通道、盖层及圈闭条件等综合研究,对长2油层组沉积相、砂体分布规律、有利圈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2油藏石油富集成藏受油源、不整合、低幅构造、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盖层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该区中部紧邻生烃中心,为成藏提供油源保障;延长组叠置储渗砂体是长7烃源岩排除油气运移至长2的主要通道,不整合面和裂缝是运移通道的有效补充;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的匹配是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盖层与纵向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主要富集在长2Ⅰ3小层。长2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发育岩性、构造-岩性、弱构造-岩性等3种油藏类型,研究成果指明了长2油藏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延长组长8 段是姬塬油田开发的主力油层,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储层的平面非 均质性已成为当前勘探开发的制约因素,因此对沉积相展布的精细描述显得非常重要。文中通过物源及 相标志分析,认为延长组长8 段受西北和东北2 个方向物源的控制,经历了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的 过渡,沉积了纵向上叠置、横向上连片的分流河道砂体。在此基础上,对长81层不同亚相及不同物源控制下的砂体物性进行了对比,得出长81层三角洲平原的砂体物性比三角洲前缘的砂体物性好,受西北物源控制的砂体物性比受东北物源控制的砂体物性好。最后,对长8 段有利储集相带进行了预测,认为姬塬油 田西北方向的储集物性较好,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常规物性等资料,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曾遭受酸性介质的改造,次生孔隙发育: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问溶孔和微裂缝为主,黏土矿物晶间微孔对储层物性也有贡献;储层发育受沉积相、碎屑组分、成岩和构造作用共同影响,其中沉积微相影响储层的空间展布;碎屑组分和粒度与储层物性具有直接关系: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有利有弊,压实和胶结作用可使原生孔隙大部分丧失.而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可大幅度提高储层的孔、渗性,为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亚段储集层与成岩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3亚段湖底扇砂质碎屑流水道沉积来自不同的物源区,可划分出北东部和南西部2个主物源沉积区和介于其间的混源沉积区。依据长63亚段砂岩储层的物质组分、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平面分布的差异性和区带性特征,提出不同物源区是控制该地区长63亚段砂岩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受北东部物源区控制的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成岩相以及受混源区西部物源区控制的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长石溶蚀成岩相,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成岩相。研究结果为该区储层预测、评价和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借助阴极发光、SEM、X衍射、铸体薄片、压汞等测试分析技术,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R地区长6储层砂岩成岩演化序列、成岩相、微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发育于三角洲平原的长6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先后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处于中成岩晚期阶段,其中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破坏显著,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结合沉积环境及孔隙特征将成岩作用划分为5种成岩相,长6储层原生残余粒间孔与次生溶蚀孔混合发育,平均孔隙度6.71%,平均渗透率0.46×10~(-3)μm~2,储层均质性较强,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在孔隙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物性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姬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系统研究姬塬地区长2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以及油气圈闭条件等,并综合分析了长2油藏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紧邻盆地延长组生烃中心,油气供应充分,长2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主要储层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石成分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极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为近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长7地层产生的异常高压是长7烃源岩产生的油气自下而上运移到长2地层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区长2油藏的圈闭主要是构造-岩性圈闭,局部地区发育有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长2地层发育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均充当了长2油藏必备的遮挡和封盖层。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统延长组长 101 期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河流相中辫状河道和曲流河道,三角洲相中辫状水下分流河道、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沉积均发育砂岩。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各沉积微相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及辫状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主要发育有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盆地东部的曲流河道、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主要发育有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认为盆地内长 101 期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较发育,辫状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盐水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的形成时间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认为,长7储层主要有2期包裹体。第一期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次生加大边内侧及未切及加大边的裂隙中,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40℃;第二期包裹体均沿切穿石英(或长石颗粒)的晚期微裂隙成线/带状分布,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90~110℃。结合盆地埋藏史和热史分析认为,长7致密油藏主要经历了2次流体充注,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晚期,即在早白垩世末盆地开始大范围抬升以前油藏就已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