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了具有很高的生物蓄积性和多种毒性、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全氟辛酸(PFOA)及全氟辛烷磺酸(PFOS)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标准的测定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全氟化合物PFOA和PFOS检测标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辛基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被认为是具有生物储蓄性和多种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能存在于几乎所有水体和日常用品中。总结了PFOA和PFOS相关法规和现行标准情况。重点分析了PFOS和PFOA相关检测标准,而液质联用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分析方法。建议重视相关检测技术研究,加强替代品研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和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3.
陈荣圻 《染料与染色》2012,49(3):31-40,25
本文对PFOS和PFOA进行了介绍,对其优点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评述.除此之外,对于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共聚时所需含氟乳化剂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一类新型难降解的持久性污染物。由于在环境中有很高的生物蓄积性、多种毒性和持久稳定性,近年来PFOA/PFOS去除技术的相关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针对PFOA/PFOS在环境中的污染状况及各种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各种去除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氟聚合物产品中残留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冷冻粉碎、超声提取等进行氟聚合物样品预处理.再以HPLC~MS法测定PFOA、PFOS的含量,PFOA和PFOS的质量浓度在0.1-5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在83%~11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准确、可靠,可用实际分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0 kHz超声波强化活性炭颗粒吸附不同种类水溶液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平衡吸附被证实符合BET多层等温吸附,最大单层吸附容量为qmPFOS>qmPFOA;在PFOS和PFOA初始浓度为50 mg/L时超声波辐照下活性炭颗粒吸附符合表观拟二级动力学关系,平衡吸附容量和起始吸附速率分别为qePFOS>qePFOA和 hPFOS> hPFOA;在去离子水(MQ)中的PFOS和PFOA 最大单层吸附平衡容量qm和平衡吸附容量qe及起始吸附速率h和吸附动力学常数K均大于预处理或未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地表水(Pre-GW和GW)中对PFOS和PFOA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动力学常数;20 kHz超声波强化活性炭颗粒吸附PFOS和PFOA效果明显,其吸附动力学常数增强因子为7.7和4.4。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甲醇作为溶剂,对待测样品进行超声萃取,选择ACQUITY UPLC(R)BEH C18液相色谱柱,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PFOA、PFOS和PFOSA这三种全氟酸化合物进行检测。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三种全氟酸化合物在7 min时间内可以得到很好的色谱峰,并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所有目标化合物在1~100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达到1μg/m2,相对标准偏差5%,加标回收率为95.7%~106.3%。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满足PFOA、PFOS和PFOSA这三种全氟酸化合物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8.
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的同时,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研究者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PFOS和PFOA的测定方法、处理技术以及其在环境中的分布进行综述,并对该研究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固相萃取-HPLC-MS/MS同时测定工业废水中PFOS和PFOA的方法。水样经过WAX小柱富集和净化后,采用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洗脱,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分析。两种PFCs在1.0~45μg/L范围内线新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PFOS、PFOA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0.2 ng/L和2.0 ng/L、1.2 ng/L,回收率可高达70%~101%。应用本法分析某高新区内6家纺织皮革类企业的处理后废水中的PFOS和PFOA含量,测得两种全氟化合物的浓度在0.54~5.24μg/L之间。  相似文献   

10.
我国PFOS/PFOA的生产、应用以及国内外标准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概况 氟原子具有较大的电负性、范德华半径小、碳氟键能大以及氟元素的高度活泼性,元素周期表中的各个元素几乎都能与氟反应,赋予氟化合物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含氟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冶金、电子、纺织、轻工、医药和农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27日,欧洲议会和部长理事会联合发布《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全氟辛烷磺酸(PFOS)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于盐、衍生体和聚合体中,因其防油和防水性而作为原料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地毯、纸、涂料、消防泡沫、影像材料、航空液压油等产品中。限制PFOS指令将对我国经济的许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为及早把握国际发展动态,适应变化了得情况,应尽快制定PFOS有关标准体系,特别是有关PFOS系列检测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12.
按照GB/T8814--200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进行了4000h老化试验,考察了样品△E*、△b*和光泽度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所有样品在2000h时都出现了变色峰值,而且峰值都超过GB/T8814--2004的规定,但到4000h时样品的变色情况反而达标;②PVC型材表面颜色的变化不仅是PVC老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其表面粉化的结果;③GB/T8814--2004对PVC型材耐候性的检测方法存在不足,应适当地对样品的老化过程进行跟踪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水处理技术》2015,(2):134
为了进一步提高液体分离膜产品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所对膜产品检测的掌握,了解相关膜产品检测标准,提升膜产品检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膜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膜行业的规范发展,中国膜工业协会联合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膜工业协会液体分离膜检验检测中心)以及全国分离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中膜协[2014]第19号,中国膜工业协会联合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膜工业协会液体分离膜检验检测中心)以及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于2015年3月29日~4月1日在天津举办"分离膜产品检测技术培训班"。详情请登录中国膜工业协会官网http://www.membranes.com.cn/查询。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电镀锡薄钢板氧化膜和钝化膜的分析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辉光放电光谱(GDS)以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等.  相似文献   

16.
曾林  李宁  黎德育 《电镀与涂饰》2010,29(11):41-45
介绍了电镀锡薄钢板氧化膜和钝化膜的分析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辉光放电光谱(GDS)以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食用盐检测标准的出现,我国食用盐检测如何与国际标准接轨,如何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检测方法,成为现阶段食用盐检测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几项主要指标的检测方法入手,讨论了国内和国际标准的不同,比较了其优缺点,为食用盐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离膜材料和膜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分离技术之一。综合介绍了无机膜材料、有机膜材料、液膜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各种膜制备技术的研究状况,提出今后在膜材料和膜制备技术方面需要优先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必须要落实各类材料的检测工作,以防止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无法符合设计标准,最终导致该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下降,甚至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消除问题或者保障工期。通过对材料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本文探讨了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服务。  相似文献   

20.
张海丰  王嘉雍 《硅酸盐通报》2016,35(4):1130-1136
膜技术作为水处理中的一种高效分离工艺,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膜分离过程中发生的膜污染现象是制约该工艺发展的瓶颈.具有催化降解有机物及分离功能的催化分离膜的开发备受关注,依靠催化膜与光催化或臭氧氧化工艺耦合可同时实现水中污染的去除及减缓膜污染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应用于催化分离膜制备过程中的催化剂和载体膜,然后论述了催化分离膜的制备主要方法,包括共混法、浸渍法、层层组装法、接枝法等;最后结合催化分离膜与光催化和臭氧化耦合工艺,对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