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近视防控"上升为国策现代社会近距离用眼增多,致使近视患病率不断上升,尤其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成为困扰儿童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人们生活、工作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人视疲劳、视频终端综合征也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功能性眼病"。那么,当面对成年人所发生的诸多用眼问题时,该如何治疗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正不断提高,电视已经基本普及,电脑也正逐步走进百姓家庭,电磁波的长期辐射,悄然的危害着人类的眼睛;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也减少了城市人口远距离用眼和户外活动的空间;机械化设备逐渐代替了劳动力,精细工作等近距离用眼的时间逐渐增多,很多人  相似文献   

4.
正互联网时代下,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人类用眼方式和用眼行为也因此发生了很大改变,近距离面对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过度用眼使得视频终端视疲劳综合征(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视疲劳)发生率逐年上升~[1]。如今,视疲劳已然成为新的健康问题,因此探究电子屏幕与视疲劳的关系,让更多人了解视疲劳的前因后果,学会正确的眼部护理方法,避免视疲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大脑中80%左右的信息是通过人眼获得,健康视觉对人们获取信息至关重要,但随着人们社会活动信息化接收方式的改变,人类对视觉的依赖程度和用眼负荷不断增强。近几年,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发生率居高不下,斜弱视患者及双眼视觉功能异常人群患者增多,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问题频出,为此,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新型材料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日本三井化学与本刊携手开启了《观"视"界》栏目之旅,通过陆续走访全国知名眼科医院的视光中心,从专家专业视角出发,分享他们在眼视光领域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应用,青少年儿童用眼量明显增加,眼卫生环境不尽如人意,视力异常人数不断攀升,人们越来越关注视力健康,渴求健康的视力。眼保健和视功能训练以不同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关于视力康复训练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视功能训练的发展与现状1.1视功能训练的发展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十分重视眼的保健,历代医学家都主张"目宜常运,运之常清"。古代  相似文献   

7.
这是真的吗?     
正1.网传"关灯后看手机会导致眼睛黄斑病,容易失明"是真的吗?不是,或许这种说法提醒人们注意用眼的本意是好的,但手机不是导致黄斑疾病的原因。不正确的用眼习惯确实会导致视疲劳、眼部干涩不适、加重近视的发生,尤其对于发育中的青少年,更要避免不良的用眼习惯。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相继普及,大众进入了"读屏"时代。电子产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和用眼模式,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不再单单是职场人的日常,更是学生的生活常态,人们几乎生活在由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组成的"蓝光围城"里,眼睛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伤害。近几年,人们的眼健康意识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防蓝光"这个概念,但因了解渠道受限,依旧对防蓝光没有一个全面认识。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全面解析手机蓝光伤眼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缤纷WEIBO     
正协和医院近视矫正医生-李莹【近视度数增长眼镜不背"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近视增长是因为戴眼镜的缘故。这样看来,眼镜确实有点儿冤。近视度数加深与戴眼镜没有关系,其原因是由于孩子生理发育眼轴不断增长,再加上用眼负担的加重,以及不正确的用眼等因素。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用眼疲劳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近视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意味着"健康中国"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眼健康管理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被行业人士推崇备至,频频提及,可谓赚足眼球。纵观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视光产业分会2017年会、2017眼视光进展与视觉健康西湖论坛、首届中国眼健康大会、2017眼视光国际论坛、第六届近视眼防控高峰论坛等2017年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新目标;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指出我国眼病防治工作处于关键期和机遇期,需要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人民群众的眼健康水平。随着国家对眼病防治重视程度的加大,消费者缺乏健康用眼意识,导致功能性眼部问题不断发生,眼健康管理作为刚需,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澳洲等地的视光检查均以健全的基层眼保健模式运行,我国的视光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眼镜店及视光中心都是以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应用,青少年儿童用眼量明显增加,眼卫生环境不尽如人意,视力异常人数不断攀升,人们越来越关注视力健康,渴求健康的视力.眼保健和视功能训练以不同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关于视力康复训练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视功能训练的发展与现状 1.1视功能训练的发展 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十分重视眼的保健,历代医学家都主张"目宜常运,运之常清".古代流传下来的眼保健法最常见的有以下两则: (1)远眺按摩法:每日晨起,在空气新鲜处,闭目,眼球从右到左,再从左到右各转5次,然后突然睁眼,极目远眺;平静直立或坐定,用眼依次注视左、右、右上角、左上角、左下角、右下角,这样旋转,反复5次;用洁净的两手中指由鼻梁两侧内角鼻凹处开始,从上到下环形按摩眼眶,然后眨动20次.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青少年儿童用眼环境日益严峻,近视、弱视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仅影响少年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给家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为此,适应一些青少年儿童的视力健康需求,经过多年的学习、创新、测试、改进,我们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视功能检查(包括眼屈光系统、视力、调节、双眼视、色觉、基础眼科等约33项检查)体系和视功能训练模式。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根据  相似文献   

14.
锐声音     
<正>要做好跨界研究,不能只局限于验光配镜,要导入互联网、移动医疗等未来眼视光产业紧密相关的知识。——辽宁何氏医学院执行院长何向东视光中心出现的背景实际是源于销售终端渠道变化的转移、主体销售客户群的改变、行业市场商品价格的混乱以及各项成本支出不断上升等四大因素。因此,转型视光中心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业务增长的来源。真正的业务增长,一定来源于"产品"的叠加,  相似文献   

15.
正在眼健康科普、近视防控不断发展的当下,眼视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仪器设备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既处于增速期,也不断面临着技术革新、产品升级等多重挑战。尤其是国内仪器设备厂商,既要不断进行产品技术更新、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又要思考如何"培育"新生力量,让企业的发展拥有更多助力。  相似文献   

16.
正学龄后到18岁前的青少年儿童每日平均视近(看书、做作业、看电脑等)时间高达近10小时,近视不断发展与视近有关。不少父母提出疑问,看远处黑板时要戴近视眼镜,但阅读、写字时还要不要戴呢?"近视眼镜主要是帮助孩子们看清远处目标,看近距离东西时不一定派得上用场。"目前对于青少年儿童"视近"用眼究竟要不要摘眼镜,国际上仍无定论。个人认为,孩子可根据自身用眼习惯、眼睛舒服程度等做具体选择。孩子一旦患上近视,在未成年之前,近视度数往往会以每年70~100度的速度递增。一般而  相似文献   

17.
正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调查,目前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接近60%,人数居世界之首,且呈不断上升之势。近年来,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使得防控近视的理念深入人心。而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及眼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健康消费比率明显上升,由此可见,近视防控一定会成为未来眼镜行业市场的前景与机遇。  相似文献   

18.
营养素的缺失与否不仅与个人的饮食习惯有关,还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工作性质等因素息息相关,一些不良的习惯也会偷走身体中的营养成分。我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营养神偷",希望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尽量远离它们。维生素A神偷——数码产品如今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少不了数码产品的参与,办公用电脑,下班看手机成了很多人的习惯。长期使用数码产品容易导致用眼过度,使身体消耗大量的维生素A,出现眼干、眼涩、怕光等现象。因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20年开始,由于疫情期间特殊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各地"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开展,致使青少年用眼负担加重,近视率有所上升。为此,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对近视防控提出了新的建议和要求。笔者在眼视光领域从业10余年,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验配体会颇深,本文希望通过对近视初次、再次和多次验配案例的分析,与各位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眼视光学理论体系的完善,验光和配镜技术得到大幅度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的用眼习惯相较以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验光和戴镜的日常模式却基本沿袭传统方式。屈光不正的矫正理念是根据人们的用眼习惯和用眼需求来设定,以往,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患者的看远视力和视觉,对于近距离的用眼需求考虑得并不全面,患者往往也是一副眼镜远用和近用不加区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屈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