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老年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20例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多层螺旋CT可较好显示了食管裂孔疝的疝囊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膈肌裂孔情况及病变与周围结构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是诊断老年食管裂孔疝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X线及CT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和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吻合口瘘,所有的吻合口瘘患者均采用X线及CT诊断方法。结果:患者口服对比剂后,再实施X线造影和16排CT扫描,可以明确的诊断出瘘的大小、位置以及分布情况,同时也根据CT的特征性征象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隐匿性瘘患者做出初步的判断,为隐匿性吻合口瘘。结论:食管癌术后会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就是吻合口瘘,由于引起每个阶段的吻合口瘘的原因都相对较为复杂,常规的X线一般很难持续摄影,但CT具有相对的优势,可以明确的检查出瘘口的具体位置、大小、吻合口周围的情况以及胸腔内的积液。此外,常规的X线造影以及口服对比剂之后再进行CT扫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对患者的状况作出初步的诊断,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因此,对于患者的生命质量存在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探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鉴别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胸肺部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扫描,并明确CT诊断及鉴别的临床价值。结果:104例患者中共诊断3例淋巴瘤、4例结核、2例转移瘤以及83例非典型胸部结节,其中有12例患者漏诊或者误诊,非典型胸部结节的CT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87.7%(83/95)。结论: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临床诊断中应用CT影像学检查能够更清楚观察病变,对于疾病病变位置、诊断与鉴别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GE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脑血管造影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融合技术相结合应用探究在颅内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100例颅内静脉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颅内静脉畸形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扫描,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86例颅内静脉畸形患者当中,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其中137例患者的条状排列以及放射状的解剖位置当中的血管呈现异常增强,呈现出"水母头"病症特征的患者共有39例,临床的确诊正确率为67.1%。结论:在颅内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将与多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与图像融合技术相结合能提升诊断效率,因此可将该方式作为诊断颅内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诊断首选方式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诊断当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经CT技术诊断的60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扫描方法在图像效果、发现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形态学的特征以及对其进行定性的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且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降低了患者辐射的危害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CT和MRI方式进行诊断,分析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对比检查结果 ,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CT和MRI检查方式各有优势。CT检查能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颈椎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以及椎小关节增生硬化;MRI能够确诊患者脊髓受压情况和颈椎间盘突出情况。结论:CT和MRI检查方式都能准确辨别颈椎间盘突出的病变,综合分析,利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能够准确鉴别颈椎病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及时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前16层螺旋CT检查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3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分析扫描情况。结果:3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肺静脉分支、食管、左心房解剖结构的显示清晰,左心房充盈良好;肺静脉根部直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分别为(12.1±1.7)mm、(10.5±2.6)mm、(12.7±2.6)mm、(13.0±1.9)mm,左心房后壁与食管接触长度(51±14)mm。结论:16层螺旋CT是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前检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164例急腹症患者诊疗资料,分析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各种急腹症检出情况以及其成像特点。结果:164例临床诊断为急腹症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测以及后期病理诊疗共检出153例,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率为9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根据急腹症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多层螺旋CT影像学成像特点进行鉴别诊断,能有效提高急腹症患者检出率,对确定临床治疗,遏制患者病情恶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急腹症患者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诊断中应用CT和MR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中选取58例,分别给予所有患者CT和MR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和MR检查均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患者的病变位置,病变位置主要为小脑蚓部、胼胝体内壁、第四脑室和额叶等。CT扫描主要表现为肿瘤实质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的有20例,表现为囊性病变4例,片状钙化有7例,其他患者表现为肿块呈分叶状和结节状钙化等。MR检查主要表现为肿瘤实质呈等或稍低信号、丝瓜瓤样囊变等,其中表现为血管流空5例、瘤内钙化、7例表现为坏死囊变、出血8例。通过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CT与M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5.17%和81.03%,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均能为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提供重要依据,但MR诊断的准确率相对更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仔细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评价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应用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5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螺旋CT扫描,观察并评价本组患者螺旋CT术前分期准确率,螺旋CT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食管癌患者手术方案制定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螺旋CT术前分期准确率高达90.74%,且TNMⅠ-Ⅳ期准确率均较高,与后病理分期诊断结果相近(kappa=0.874);本组患者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结果优于螺旋CT(增强CT扫描、CT平扫)术前诊断(P0.05,P0.01),而增强CT扫描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优于CT平扫(P0.05);CT-TNM分期、肿瘤位置及肿瘤长度是手术方案制定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螺旋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具有积极应用价值,可明确显示病灶状况,从而为临床医师预估食管癌手术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CT扫描用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分析及对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0例,均采用CT及腹部彩超检测,分析比较各自的准确率、CT淋巴结转移数及CT三分区转移情况。结果:CT的总检出率(87.33%)远远高于彩超的总检出率(68.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中胸上段准确率最高,而彩超中胸下段准确率最高;且CT转移数2和CT三分区转移的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较高,CT转移数和CT三分区转移能够有效评估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提供参考。方法:对74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肺部行64排螺旋CT扫描,观察肺叶、肺段支气管病变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效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可扫描出患者肺叶、肺段支气管的病灶部位及病变情况,且对患者无创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临床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再次出血的临床护理标准。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50例患者依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聚集组与参考组两组,聚集组与参考组每组均有25例患者。聚集组与参考组患者均在2016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与护理。聚集组与参考组患者均先按照基础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相关护理,此后聚集组患者再给予聚集解决护理措施。记录对比聚集组与参考组患者护理前后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同时观察分析聚集组与参考组患者再次出血情况。结果:与参考组对比,聚集组的Dpv、Qpv、Vpv血流动力学指标数据更低(P0.05),总体再次出血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基础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聚集解决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同时预防患者再次出血的发生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容积扫描结合窗技术对成人复杂性消化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或消化道内镜证实的24例复杂性消化道异物患者的MSCT影像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容积扫描后三维重组结合窗技术分析复杂性消化道异物的MSCT特点,并与临床治疗后结果对照.结果:24例患者中15例为鱼刺,4例为动物碎骨头,1例为...  相似文献   

15.
张晓阳 《影像技术》2015,(2):25-26,32
目的:针对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37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并与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软组织窗及骨窗扫描为鼻窦CT扫描,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或扩大扫描范围。结果 :37例鼻窦炎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真菌球型24例,2例为慢性侵袭性鼻窦炎,4例为应变性真菌鼻窦炎。其中CT扫描特点为不规则现状、均匀毛玻璃特征及星状钙化点等。病变延伸至临近结构3例,侧颅底骨质吸收1例。鼻窦内分布黏蛋白及鼻腔与CT毛玻璃密度影显示一致。具有非特征型CT表现的检查为7例,术前占1例,其中2例为鼻腔鼻窦有肿物或占位,3例为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CT检查提示中不排除有真菌感染的可能。提示慢性鼻腔鼻窦肿物、慢性鼻窦炎的3例。结论:CT诊断方法对不同鼻窦炎的显示物不能做到明确区分,但可以将患者鼻咽软组织异常现象清晰的显示出来,在鼻窦炎早期诊断过程中,能有效扫描出真菌性鼻窦炎的特征并加以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28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臂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以及1.5T超导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与C臂X线血管造影检查临床结果具有一致性,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给予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检查可有效判定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肺部真菌感染采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首先均给予X线检查,然后进行CT诊断,对CT扫描影像学特点进行观察,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X线:检出4例,检出率为10.0%;CT:检出27例,检出率为67.5%;CT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检出率(p0.05);CT曲线下面积为0.758,X线曲线下面积为0.667。结论:采用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具有较高的CT诊断检出率,但如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则要和影像学动态观察相结合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低足高位X线造影在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中的诊断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23例,采用常规X线造影、头低足高位X线造影进行检查。对所有患者均给予非离子型对比剂,未显示吻合口瘘患者再给予稀钡。记录两种检查方式在吻合口瘘中的检出率。结果: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后,吻合口瘘检出率为52.2%(12/23),其中对比剂未向远处弥散有8例,弥散至胸腔膜有3例,弥散纵膈内有1例;对于未检出吻合口瘘的患者11例采用头低足高位X线造影方式进行检查,再次检出吻合口瘘有6例,给予稀钡后检出2例。结论:采用头低足高位X线造影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疑似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高,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参考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肾脏损伤CT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闭合性肾脏损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患者MSCT表现根据肾脏损伤程度、范围以及部位来分为5型,其中肾包膜下血肿诊断出10例,为Ⅰ型;肾实质局灶性挫伤诊断出9例,为Ⅱ型;肾实质挫裂伤伴肾周围间隙血肿诊断出7例,为Ⅲ型;肾实质粉碎伤伴肾筋膜外血肿诊断出3例,为Ⅳ型;肾蒂撕裂伤诊断出1例,为Ⅴ型。患者肾脏损伤分型等级越高代表附近脏器发生伴发性损伤的几率越大。结论:MSCT诊断闭合性肾脏损伤能明确的显示范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X线与CT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中央型肺癌患者82例,分别使用X线胸片、CT扫描方法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在准确率、检出率方面,两种检查方法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扫描在诊断准确率、肿块位置显示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胸片,且操作简单、分别率高、层次清晰,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