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利用量子信息学的观点,将单个原子与单模光场相互作用的J-C模型推广到由M(M为任意正整数)对二能级原子与M个单模腔场分别独立相互作用的组合物理系统模型.通过求解该系统态矢量的演化矩阵分析原子与腔场相互作用的过程,并讨论系统中量子纠缠信息的交换与保持的机理.结果发现:无论原子纠缠态还是光场纠缠态,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实现纠缠交换或纠缠保持;同时,利用原子与腔场的相互作用可制备不同形式的纠缠态.  相似文献   

2.
利用共生纠缠度,讨论了非旋波近似下非共振的二能级原子与单光子腔肠的热纠缠现象。结果表明:失谐量并不影响系统热纠缠度的演化;该系统存在一临界温度,当系统温度高于这一临界温度时,原子与腔场的纠缠特性将消失;同时系统耦合系数对系统纠缠度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由两个初始处于类贝尔纠缠态的二能级原子与双模粒子数场组成的相互作用系统中,腔场参量、环境及能量转移对两原子纠缠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原子之间的纠缠演化呈现周期性,两原子的纠缠初态、原子之间的偶极相互作用和双模粒子数场中的光子数对其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发现当双模光场均为非真空场时,两原子的纠缠会出现猝死现象,原子之间的偶极相互作用对该现象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强偶极作用能维持两原子间的纠缠量一直保持比较大的状态。进一步分析了两原子子系统的纠缠演化与原子-光场纠缠演化的关系,指出纠缠猝死现象发生时所暂时失去的纠缠量被转移给了环境。在文末,对两原子子系统纠缠度随时间的变化与两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比较直观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利用共生纠缠度,讨论了非旋波近似下非共振的二能级原子与单光子腔肠的热纠缠现象.结果表明:失谐量并不影响系统热纠缠度的演化;该系统存在-临界温度,当系统温度高于这-临界温度时,原子与腔场的纠缠特性将消失;同时系统耦合系数对系统纠缠度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考虑了各含一个二能级的量子点和一个三能级隧穿量子点分子的两耦合腔系统, 导出了量子点、量子点分子与腔场发生共振相互作用,量子点处于激发态,量子点分子处于基态,腔场均处于真空态的初始条件下系统的态矢量,运用Negativity度量子系统间的纠缠,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量子点原子与量子点分子之间,腔中量子点 (量子点分子)与腔场之间和两个腔场之间的纠缠特性,探讨了腔场间的耦合系数及量子点分子的隧穿强度对纠缠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弱腔场耦合相比,在强腔场耦合情况下,量子点、隧穿量子点分子与腔场之间的纠缠及腔场之间的纠缠减弱,量子点分子与隧穿量子点分子之间纠缠增强;在腔场弱耦合或强耦合下,随着量子点分子隧穿强度的增加,量子点与量子点分子间及量子点与腔场间的纠缠强度受影响程度较小,只有量子点分子与腔场纠缠出现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6.
考虑了各含一个二能级的量子点和一个三能级隧穿量子点分子的两耦合腔系统,导出了量子点、量子点分子与腔场发生共振相互作用,量子点处于激发态,量子点分子处于基态,腔场均处于真空态的初始条件下系统的态矢量,运用Negativity度量子系统间的纠缠,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量子点原子与量子点分子之间,腔中量子点(量子点分子)与腔场之间和两个腔场之间的纠缠特性,探讨了腔场间的耦合系数及量子点分子的隧穿强度对纠缠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弱腔场耦合相比,在强腔场耦合情况下,量子点、隧穿量子点分子与腔场之间的纠缠及腔场之间的纠缠减弱,量子点分子与隧穿量子点分子之间纠缠增强;在腔场弱耦合或强耦合下,随着量子点分子隧穿强度的增加,量子点与量子点分子间及量子点与腔场间的纠缠强度受影响程度较小,只有量子点分子与腔场纠缠出现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自发辐射耗散过程中两个初始处于相干态的二能级原子的纠缠动力学性质,分别考虑了有激光场驱动和没有激光场驱动的两种情况。结果显示,两原子的纠缠度依赖于原子的初始态,可通过改变相对相位和极化振幅来操纵和控制自发辐射耗散过程中两原子之间的纠缠度。同时还得到,有激光场驱动时两原子的纠缠度远大于没有激光场驱动时两原子的纠缠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在外加强经典场的非共振热腔中制备两个与腔场的耦合系数不同的级联三能级原子最大纠缠态的方法.因外加强经典场的存在,有效哈密顿中与光子数有关的部分被取消.此方法的优点在于腔场可以处于任意态。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个在腔QED中实现特殊三粒子W态的隐形传送方案.在方案中用3个二粒子纠缠态作为量子通道,通过原子与腔及经典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适当的幺正变换,以成功几率1实现了特殊三粒子W态的传送.此外,本方案不需要联合贝尔测量,对腔衰减和热场也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在计算胶粒间双电层相互作用能时,需要计算胶粒间的电位分布,而两个胶粒间的电位分布满足Poisson-Boltzmann方程dy/dt=sinhy,这是一个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无法求出其解析解。但是当y>>1时,sinhy≈e/2,故求解Poisson-Boltzmann方程近似解问题转化为求dy/dt=e/2解析解。因此,寻找常微分方程解解的问题是工程实际的需要。通过对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研究,给出了一类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dy/dt=e/a在等边值条件下的解析解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对LBlock进行零相关线性分析所需的数据复杂度,提出了对LBlock进行多重零相关线性分析的方法,证明了14轮LBlock存在26条零相关线性逼近,并给出了其具体构造.利用26条14轮零相关线性逼近为区分器,并基于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模型对22轮LBlock进行了多重零相关线性攻击,攻击的数据复杂度约为263.45个已知明文,计算复杂度约为276.27次22轮LBlock加密,成功实施攻击的概率为0.85.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需要利用整个明文空间对LBlock进行零相关线性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应用正交矩阵标准形及其不变性得到了n阶矩阵迹方程(tr A-1)2+1 ≤l (al j-aj l)2=n+1有正交解A=(al j)的充要条件,以及该方程的特征值都为实数或纯虚数的所有正交解的显示表达.由上述结果得到了相应迹方程的对称正交解的通解,并证明了其不存在反对称正交解.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发光材料LiY (MoO42:Yb3+/Er3+,材料具有明显的上转换发光特性.通过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以及发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980 nm激光的激发下,LiY (MoO42:Yb3+/Er3+在500~575 nm波长范围内出现很强的绿色发射带,主要是源自Er3+离子2H11/2/4S3/24I15/2的能级辐射跃迁.研究发现其在不同功率的激发下能实现光色调控.在298~513 K温度范围内,通过测量其在2H11/2(1)4I15/24S3/2(1)4I15/2处的荧光强度比,数据拟合图像表明2H11/2(1)/4S3/2(1)热耦合能级上的布居数遵循玻尔兹曼分布,相对灵敏度在298 K达到最大值1.785% K-1,绝对灵敏度在约473 K达到最大值263.20×10-4 K-1,并且热能级2H11/2(1)/4S3/2(1)之间的能隙ΔE为756.71±27.48 cm-1.基于以上分析,LiY (MoO42:Yb3+/Er3+荧光粉在温度传感器上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硅酸盐风化被称为“地质空调”,影响着地球的长期气候变化。控制硅酸盐风化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岩性、植被、气候和构造等。为了探讨岩性单一变量对于硅酸盐风化速率的影响,选取云南省腾冲市北海湿地的数十平方千米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仅有花岗岩和安山岩两种岩性出露,花岗岩流域和安山岩流域的构造活动一致,温度、降雨量、径流量等气候条件相同,植被的发育情况也完全相似。基于上述情况,对区域内采集的4个河水样品和1个雨水样品开展水化学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输入、硅酸盐风化和碳酸盐风化对于采样流域主量阳离子的贡献比例平均值分别为8.1%、76.5%、16.0%;采样区域内硅酸盐和碳酸盐风化速率平均值分别为5.68、9.96 t·km-2·年-1,大气CO2消耗速率分别为2.68×105、0.29×105 mol·km-2·年-1;花岗岩和安山岩的风化速率分别为3.22、8.14 t·km-2·年-1。安山岩的风化速率是花岗岩的2.5倍,表明在植被、气候、构造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岩性对化学风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考虑具有p -Laplacian算子的delta -nabla分数阶差分方程边值问题: {Δβα -2p(bαx(t)))+λ f(t-α+β+1,x(t-α+β+1),[bεx(t)]t -α +β + ε +1)=0, t∈T; x(b)=0, b -1α -1x(α-2)=[b +α -2g(t,x(t))]t =α -ω -1; [bαx(t)]α -2=0, [bαx(t)]α + b -2=0. 其中b∈Z+, T=[α-β-1,b+α-β-1]Ν<sup>α -β -1, 1≤α, β≤2, 3<α+β≤4, 0<ω<1, λ∈(0,+∞), Δβα -2bα分别是左右分数阶差分算子,并且φp(s)=|s|p -2s, p>1.利用上下解方法和Schauder不动点定理,得到了上述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场,考察模拟微重力场及添加不同质量密度葡萄糖对小球藻(Chlorella sp. )生长情况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模拟微重力环境对小球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当小球藻细胞接种密度为1.42×107 个/毫升,培养时间为12 d时,普通环境下培养的小球藻最高细胞密度仅为5.80×107 个/毫升,而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生长的小球藻细胞密度达到1.58×108 个/毫升. 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后,微藻生长周期显著缩短,适宜小球藻生长的葡萄糖质量密度为10 g/L. 当添加10 g/L葡萄糖,小球藻接种密度为5.76×107 个/毫升,培养时间为5 d时,普通环境和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培养的小球藻的最高细胞密度分别可达3.85×108 个/毫升和5.42×108 个/毫升.  相似文献   

17.
以珠江河网中下游腹地的“四横两纵”横向汊道体系为研究靶区,采用余水位曲率、潮波衰减率公式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1960—2016年洪枯季的水面线演变过程及其与余水位曲率变化的对应关系,探究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1993年前人类活动以联围筑闸为主,此时水面线在中下游“南沙-容奇”洪季呈下凹型,枯季呈微上凸型(洪季曲率为正,均值为1.50×10?10 m?1,枯季曲率为?6.64×10?12 m?1). 在中上游“板沙尾-南华”洪枯季均为下凹型(曲率均为正,洪季均值为1.92×10?10 m?1,枯季为5.37×10?12 m?1). 1993年后,中下游河道受人为采砂和航道疏浚的影响,导致水位降低. 围垦叠加海平面上升影响导致口门水位抬升,使得水面线在洪季的下凹程度增大(曲率为正,均值为3.98×10?10 m?1),枯季由微凸变凹(曲率为正,均值为1.85×10?10 m?1). 中上游由于强烈的河道采沙和疏浚,导致中游来流量增大,另叠加桥梁建设对径潮流的阻滞作用,因而水面线在洪季和枯季均转为上凸型(曲率均为负,洪、枯季均值分别为?6.87×10?10和?0.55×10?10 m?1).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有非正初始能量解的爆破结果,将参数分成3类(① β≤0, θ<0和20, θ<0和2+4/N*; ③ β>0, θ≥0和4+4/N≤p<2·2*)进行讨论,并在不同参数假设下分别给出了一类拟线性薛定谔方程的H2(RN)-解的爆破现象.研究表明,在第②类情形下,当p趋近于2+4/N时,柯西问题的解在时间无穷大时爆破.本文结果扩展了文献[8]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弄清楚勉略构造带中三岔子岛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源区特征,对南秦岭勉略缝合带三岔子岛弧蛇绿混杂岩中的辉绿岩墙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三岔子辉绿岩中的锆石主要包括2个年龄区间:有8颗锆石记录古生代年龄信息,其n(206Pb)/n(238U)年龄为264~487Ma,w(Th)/w(U)为0.4~0.8,其中有6颗锆石的N(176Hf)/N(177Hf)初始值为0.281934~0.282292,对应的ε<sub>Hf(t)值为-9.4~-16.4,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另外2个测点(BQG-014,BQG-021)的N(176Hf)/N(177Hf)为0.282722~0.282798,对应的ε<sub>Hf(t)值为4.5~6.3,为典型的幔源岩浆锆石;有15颗锆石记录了元古代—太古代的年龄信息,N(207Pb)/N(206Pb)年龄主要为1713~2559Ma,N(176Hf)/N(177Hf)初始值为0.281288~0.282263,对应的ε<sub>Hf(t)值为-1.3~8.7,绝大部分锆石的ε<sub>Hf(t)值大于2,显示出幔源岩浆锆石的特征。根据锆石Hf同位素组成,BQG-014和BQG-021样品为典型的幔源岩浆锆石,因此,其形成年龄(264~295Ma)应代表了勉略洋消减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大陆弧岩浆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盘子涧金矿地处山东胶东地区蓬莱—栖霞金成矿带南部,是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Au品位高,目前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尚不深入。在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及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盘子涧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和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载金黄铁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盘子涧金矿载金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He丰度为(3.49~8.50)×10-14 cm3 STP·g-1,4He丰度为(2.46~5.06)×10-8 cm3 STP·g-1,3He/4He值为0.8Ra~1.2Ra(Ra为大气3He/4He值,Ra=1.39×10-6),成矿流体表现出以富集地幔为主导的壳幔混合特征; 40Ar丰度为(1.02~2.65)×10-7 cm3 STP·g-1,40Ar/36Ar值为896.3~1 724.1,是大气饱和水40Ar/36Ar值的2~3倍,与中国东北部幔源岩样品40Ar/36Ar值相近,推测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成矿流体中存在着一定量的地壳放射性成因40Ar,表明地壳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综上所述,推断山东胶东地区盘子涧金矿成矿流体为以富集地幔流体为主导的壳幔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