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X线、CT及MR诊断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选为研究对象,采用X线、CT及MR予以检查诊断,总结分析各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80例患儿中,35例患儿选用X线检查,诊断呈阳性者11例,占有比率为31.4%;55例患儿选用CT检查,诊断呈阳性者22例,占有比率为40.0%;45例患儿选用MR检查,诊断呈阳性者32例,占有比率为71.1%。MR检查阳性率高于X线、CT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X线、CT及MR诊断效果均较高,其中MR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但成本比较高,在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别选择颈椎X线以及多层螺旋CT对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施以疾病诊断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5月收治的193例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展开随机分组;A1组(72例):选择X线常规检查方法;A2组(121例)。结果:对两组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展开对比,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小于7岁学龄前儿童,临床在施以寰枢椎半脱位诊断期间,选择多层螺旋CT方法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对于不小于7岁儿童,根据具体要求合理进行CT检查或者常规X线检查。  相似文献   

3.
姚道德  杨文兵 《影像技术》2014,(1):22-23,14
目的:对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以及螺旋CT检查,观察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T在I级以及II级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X线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软组织肿胀以及腰5骶1关节突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X线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早期AS患者共100例,根据检查方式分成X线组41例、CT组30例及MRI组29例,对三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结果:MRI组检出率明显较X线组和CT组高,MRI在骶髂关节各方面的诊断结果均优于X线组和C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CT、X线均可应用于诊断早期AS,但MRI较CT、X线检出率更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颈椎病CT检查及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140例,将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机对头颈部进行扫描,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应用不同方法诊断的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异常、颈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颈椎间隙狭窄、颈椎钩突增生、颈椎骨性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颈椎椎间孔狭窄结果准确率。结果:与采用X线检查的对照组结果比较,应用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颈椎曲度异常、黄韧带肥厚、颈椎间隙狭窄的准确率更高,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采用CT扫描检查的观察组比较,应用X线检查的对照组患者诊断颈椎小关节骨质增生、颈椎钩突增生、颈椎骨性椎管狭窄、颈椎椎间孔狭窄、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的准确率较高,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检查诊断颈椎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根据患者情况应用CT进行检查确诊颈椎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剂量胸部CT扫描诊断肺癌的作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44例疑似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行DR检查(A组)、低剂量胸部CT检查(B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B组结节总检出率(31.82%)高于A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5mm结节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诊断符合率(95.45%)高于A组(81.8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予以低剂量胸部CT检查,效果尤为显著,特别是在直径≤5mm结节方面,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CT与X线在矽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100例经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确诊的矽肺患者的X线与CT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它们在矽肺诊断过程中的检出率。结果:CT检查的总确诊例数为32(32.0%)例,X线的总确诊例数为32(32.0%)例,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矽肺I期、II期、II期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在矽肺的诊断中更具有优势,矽肺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但为了早期诊断矽肺和确定其进展,为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在X线的基础上结合CT检查更有利于矽肺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6排CT与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检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4例,CT组给予16排CT检查,X线组给予腹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CT组准确率为91.17%,优于X线组的79.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检测梗阻原因、梗阻部位、绞窄准确率分别为82.35%、91.17%、80.0%,明显优于X线组的67.64%、73.5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16排CT检测诊断肠梗阻患者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平片与MR影像诊断的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X线平片检查(X线组)和MR影像检查(MR组)方法进行诊断,以关节镜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和MR影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在韧带退变、软骨下囊变、关节腔隙狭窄、关节软骨退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等方面,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关节积液、滑膜增厚改变、关节腔内游离体、半月板退变及损伤等方面,RM影像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 :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当中,X线平片和MR影像均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其中MR影像的能够诊断出更多阳性病变,可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MSCT(多层螺旋CT)在重型脊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重型脊柱损伤患者应用X线、MSCT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椎体压缩骨折MSCT诊断阳性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是重型脊柱损伤的首选诊断方法,而X线脊柱平片可作为一般的补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出现病变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为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61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在入院以后3天内,给予螺旋CT和X线片检查,然后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对不同病变的检出率。结果:经螺旋CT检查显示,关节面侵蚀、骨质增生硬化和关节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分别为83.14%、67.05%、21.84%,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分别为60.5%、54.41%和3.83%),上述指标检出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着统计学意义;在对于患者关节间隙增宽、间隙狭窄和关节强直等检出率对比,螺旋CT和X线片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在提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出现病变的影像评价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在颈部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2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87例颈部CT检查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44例与43例。结果:A组的上颈部图像质量评分低于B组,下颈部图像质量评分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87例患者的图像质量均在诊断要求范围内。A组的上颈部客观噪声水平高于B组,下颈部客观噪声水平低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管电流大小并无明显变化,A组的上、下颈部管电流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TDIvol(容积CT剂量指数)低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CM技术与固定管电流技术相比,可以明显控制患者颈部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较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及X线在股骨头坏死分期中的诊断准确性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X线检查,行CT检查的为CT组,行X线检查的为X线组。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及0期、I期、II期、III期、IV期分期诊断检出率。结果:CT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82.6%)显著高于X线组(6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P0.05);且CT组患者在0期、I期、II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高于X线组(均P0.05),而在III期、IV期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较X线高,且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较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股骨颈骨折X线与CT影像的对比效果。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5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测与CT检测,对两种检测的影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2例患者经X线检测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的共有41例,检出率为78.8%;经CT检测确诊为股骨颈骨折的共有52例,检出率为100%;CT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测,两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的X线影像图中发现明显碎骨片的共有8例,占总数的15.4%;CT影像图中发现明显碎骨片的共有25例,占总数的48.1%;CT影像图中发现明显碎骨片的数量明显多于X线影像图,两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检测与CT检测均是股骨颈骨折的有效诊断方式,但总体来说,CT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临床上可以将X线检测作为股骨颈骨折的初步诊断方式,而当X线检测结果不明确时,可进一步采用CT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两组分别采用X线及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CT组栓塞位于主肺动脉者占比为31.25%、位于肺叶动脉者占34.38%、位于肺段动脉者占18.75%、位于亚段动脉者占15.63%。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可明确栓子所处区域,提高疾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肩锁关节脱位疾病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肩锁关节脱位疾病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平均每组60例。甲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X线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乙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丙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MRI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对比三组诊断技术检测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的符合率、病情漏诊率、病情误诊率。结果:丙组研究对象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诊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甲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组符合率与甲组基本相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研究对象病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甲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组漏诊率和误诊率与甲组基本相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肩锁关节脱位疾病影像诊断方面,MRI与CT和X线两种技术比较更具优势,但误诊和漏诊仍然不能避免,因此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建议多种影像检查技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平片以及CT影像对于骨盆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5例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X线平片以及CT影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CT影像在骨盆骨折的诊断效果方面明显的优于X线平片的诊断效果,所有差异为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盆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CT影像能够更加准确的对于患者进行诊断,敏感性更高,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和X线平片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及其对诊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016年间凌云县人民医院通过CT和X线平片良性骨病变出现侵袭征象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40例)和X线平片组(40例)。观察记录两组各病例的诊断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两组良性骨病变的侵袭征象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良恶性符合率作X2检验统计分析及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统计分析,两组数据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骨病变在影像学上出现的侵袭性征象多种多样,仅依靠单一的检查方法,容易导致良恶性诊断的混淆,出现误诊。应考虑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的低剂量对比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63例,依据对比剂量及注射流速的不同,分为3组,均应用碘海醇,A组对比剂用量为9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流率4ml/s,B组和C组对比剂剂量和流率按照公式获得。比较各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CT值、肾动脉及其分支的评分。结果:三组患者腹主动脉内CT值、腹腔干内CT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对比剂用量为90ml,B组与C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51±8)ml、(40±8)ml,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主动脉CT血管呈现低剂量对比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用个体化注射方式可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比剂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9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和钼靶X线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评价检查价值。结果:单一螺旋CT和钼靶X线检查的阳性率均低于病理诊断(P0.05);钼靶X线+螺旋CT检查的阳性率与病理检查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