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了城市河流环境价值内涵、分类体系和常用度量方法,以上海市长宁区河流生态修复为案例,测算其环境价值,分析投入产出;在此基础上,识别我国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资金短缺的根因,初步探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实现机制。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后的城市河流环境价值增值显著,约46244.24×104元/年,相当于2007年长宁区GDP的1.19%,年均产出投入比为14.34;(2)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正外部经济效应显著,河流沿线居民和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3)政府进行河流两岸统一开发、水资源定价、税费征收与转移支付是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环境价值的主要实现途径;(4)营造全社会参与河流保护氛围,并使公众理解城市河流环境价值,是价值实现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
河道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册亨县者楼河县城段河道为例,分析了山区城镇河道存在的问题、生态改造的思路以及处理措施。通过新建生态蓄水坝和滨水景观节点,在保证河道防洪功能的同时,激活了滨河带的生态、休闲服务等多重功能,力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景观视觉效果、传达城市历史文化。这对山区城镇河道生态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滹沱河综合整治生态景观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生态文化"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并将其运用于石家庄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达到了城市、人、自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多元休闲方式的带状景观,同时也为石家庄市的现代化生态圈提供了保障。在基础上提升了历史人文价值,改善了城市环境,打造绿色经济。通过对城市生态的分析,将对现代化城市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王晓平 《中国水利》2007,(24):I0046-I0049
黄土高原的地貌环境在世界上独具特色,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环境问题更为世人所关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这里生态恶化,人民生活贫困:吃水难、行路难、种田难、发展难。为改善这里的生态与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了一系列以改善生态与环境、减少入黄河泥沙、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满足调水区促进经济发展与保障改善民生的需求,推动调水区由提供水资源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转变,需要建立引汉济渭调水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本文明确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路径,分析了调水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直接开发利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开展环境权交易等方面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机制,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流域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以“流域、梯级、滚动、综合”为改造单元,改造流域电站、改善流域环境、带动流域经济、造福流域百姓,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及实现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城市河流环境价值的内涵、分类体系及常用度量方法,并以上海市长宁区的河流生态修复为案例,测算其环境价值,分析其投入产出。据此分析我国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资金短缺的原因,探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环境价值实现机制。计算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后的城市河流环境价值增值显著,本案例总计约为4.7亿元/年,相当于2007年长宁区GDP的1.22%,年均产出投入比为14.63;(2)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正外部经济效应显著,河流沿线居民和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3)政府进行河流两岸统一开发、水资源定价、税费征收与转移支付是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环境价值的主要实现途径;(4)营造全社会参与河流保护氛围,并使公众理解城市河流环境价值,是价值实现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利枢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在调节水量丰枯,改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状况以及调节生态用水等方面作用巨大。但工程也改变了河流自身的形态,降低了河流形态多样性。客观地评价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得失,提醒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工程理念进行反思。水利枢纽工程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都要求流域水利提供更加安全的防洪保障,更加可靠的供水保障和更加良好的水环境、水生态,但由于流域的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与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流域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改善流域的水环境,根据温家宝总理“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指示精神,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从2002年起,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流域的两省一市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并开展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5年多来,引江济太有效地缓解了流域水生态与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了流域水环境,特别是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引江济太有效地缓解了无锡的供水危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为引江济太长效运行在理论、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决策支撑。2007年12月14日,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验收。本期重点对“引江济太调水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报道,并集纳了部分领导和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新宾满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新宾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五里小流域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通过对该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使五里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使水土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也对新宾项目区乃至新宾镇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并且能够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环境是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研究西部典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规律,对西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借助于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贵阳市2001~2015年间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数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线性的增长趋势,协调类型逐渐从严重失调转变至优质协调类型。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是动态的历史过程,只有促进两大系统综合指数的稳步提高,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才会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刘丹  赵亮  张锐  张挺东 《人民长江》2019,50(1):35-38
流域生态补偿是一项以经济手段来调动各方治水积极性、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创新水环境管理方式,在全省实行跨界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全省水环境改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梳理、总结山西省2009年以来实施的地表水跨界断面生态补偿政策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中对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面的要求,同时借鉴辽宁、江苏等省份的先进经验,坚持"区际公平、权责对等"的原则,进一步围绕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标准、方式等关键要素开展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全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方向和实施要求,优化建立了"上下游双向"横向生态补偿的山西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提升山西省水环境管理水平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水利研究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结合我国区域生态水 利经济系统研究现状, 在分析区域生态水利经济系统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探讨了区域生态水利经济系统的组成要 素, 研究了区域生态水利经济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思 路, 对推动我国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资料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指出水源区生态环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生态、经济和环境监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多目标分析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时空、可持续、社会经济和生态4个方面的内涵,指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涉及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多目标分析评价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评价了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包括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和未来201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给出了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问题导向的水生态文明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水环境问题的特点、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征,探讨了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认为水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水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为目标,形成用于规范人类涉水行为,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环节的一整套理念、技术和管理成果体系;人水和谐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水生态系统稳定健康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内降雨稀少,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由于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灾害,用水矛盾尤其是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用水矛盾突出。本文围绕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水资源利用及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着手,探讨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我国水利科技发展历程的同时,概述了我国水环境和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21世纪初应优先发展和研究解决的水环境与生态保护领域,即:大力开展水环境信息收集处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做子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环境及生态影响研究;加强水污染分析控制及防治对策问题的研究,使我国的水环境与生态保护事业逐步走上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以适应我国21世纪的国民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资源的现代化利用,不仅要考虑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水,同时也要保证必要的河道生态环境水量。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宛如顽疾,较为突出的是水沙不平衡现象,输沙是研究黄河生态环境不可逃避的问题。从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在生态环境需水计算中综合考虑鱼类生活、水沙冲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要求,对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各个重要水文站进行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最后,计算得到的生态环境流量区间可为水库群的优化调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河道具有栖息地、输送、源汇、水分涵养、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等多种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引水式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减水河段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确保减水河段最小生态需水量是维持河道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关键。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水文学原理出发,对引水式电站减水河段最小生态需水量的内涵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并对此类电站减水河段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