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建立了食用植物油和地沟油中动物源性成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针对猪、牛、鸡、鸭的线粒体Cytb基因分别设计2条外引物(F3、B3)、2条内引物(FIP、BIP)和2条环引物(FLP、BLP),着重对内引物FIP/BIP、甜菜碱和Mg2+浓度等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扩增产物采用恒温实时荧光法检测。对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0.2μmol/L外引物(F3和B3)、1.6μmol/L内引物(FIP和BIP)、0.8μmol/L环引物(FLP和BLP)、1 mol/L甜菜碱、6 mmol/L Mg SO4、1.6 mmol/L d NTP、反应温度63℃等参数的优化条件下,上述四种物源性成分的扩增效果最佳,该方法可以检测出动物油脂质量比例为1%及地沟油质量比例为5%的混合油脂中的动物源性成分。本方法对猪、牛、鸡、鸭源性成份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油脂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为油脂的鉴伪和地沟油的鉴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4.
动物源性食品的成分检测已成为当前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PCR检测方法在该检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PCR在动物源性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市售多种肉制品进行PCR检测实验,对PCR检测方法的流程和要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多重PCR技术对市售的多种食品进行检测,确定动物源性成分的种类,进行掺假及真伪鉴别。方法对鸡、猪、牛、兔、绵羊、山羊、马、鹿8种动物源性产品进行DNA提取,根据不同动物线粒体DNA设计特异性引物,根据脊椎动物细胞色素b基因mt DNA序列设计通用引物作为内源参照,对8种动物源性产品的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同时对多种成分进行鉴定。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此方法能同时扩增出8种动物的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达到0.01%。结论所建立的鉴定多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新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为各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测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7.
8.
保健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PCR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牛、羊线粒体mtDNA中的保守序列,设计了针对牛羊源性成分检测的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建立了保健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内切酶DpnⅡ和SspⅠ可分别对牛羊成分的扩增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该方法对牛源性成分的检测低限为0.05%,对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的检测低限分别为0.005%和和0.5%,可作为保健品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有效方法,也可作为保健品及动物源性产品中成分真伪鉴别的准确、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1):3339-3342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鸭血中鸭、猪、牛等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方法对重庆市火锅店销售的鸭血进行采样检测。提取鸭血样品DNA,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确定循环阈值,分析样品中鸭、猪、牛源性成分。结果 DNA提取液OD_(260 nm)/OD_(280 nm)值为1.8~2.0,纯度较高; 8个市售鸭血样品中2个样品只检出猪源性成分, 1个样品同时检出鸭源性成分和猪源性成分,研究发现所采集的鸭血存在猪血掺假的可能。结论该方法快捷、可操作性强,适用于鸭血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识别正常食用植物油和精炼潲水油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潲水油回流餐桌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探寻准确、快速、高效的潲水油鉴别新方法成为食用油安全性检测的新要求。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FT-MIR)对精炼潲水油(refining hogwash oils,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进行快速检测,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建立了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在全光谱范围(4 000~450 cm–1)内,经二阶求导(Savitzky-Golay,5 点)后,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FT-MIR有显著差异。PLS-DA模型对22 个未知样品预测发现,判别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均为100%。此结果表明FT-M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作为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区分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食用植物油能够为机体生长和代谢提供能量,补充人体必需脂肪酸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植物油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酸败,产生一系列有害氧化产物,食用后对机体生理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因此,本文简述了食用植物油氧化诱因、主要氧化途径-自动氧化机制及油脂氧化的危害,具体从低温储藏、气调储藏和添加单一或复配抗氧化剂方面综述了食用植物油抗氧化研究进展,并对目前食用植物油氧化和抗氧化措施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食用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食用植物油的分类和质量鉴别的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食品真实性的鉴别是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研究快速的食品质量鉴别和分类技术对食品产品的安全和消费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色泽、水分及挥发物、密度、折光率、酸价、皂化值和过氧化值等理化性质为变量,采用多种模式识别技术对54个食用豆油、合格菜籽油与酸败菜籽油样本进行分类和质量鉴别。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图显示豆油、合格菜籽油、酸败菜籽油被清楚地区分为三组。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报,显示出较好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以所选定的理化性质为变量,上述模式识别技术对类似食用植物油的分类和质量鉴定,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食用植物油是日常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食用植物油都天然含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伴随物。随着研究的深入,近些年来食用植物油中微量营养伴随物的重要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常见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多酚类物质、谷维素、芝麻木酚素和亚麻木酚素等营养伴随物的分布情况、分析测定方法以及植物油通过适度精炼增加营养伴随物保留率、植物油精炼副产物中营养伴随物精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用植物油的营养伴随物研究和生产消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