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源头,其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殖民主义色彩目前少有学者论及。探寻希腊神话中表现出来的其他民族在史前往希腊地区迁徙的历史,以及他们将其在神话中叙述出来的方式,挖掘希腊神话从开始就带有的文化殖民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对少数族裔者的客体他者化现象以及他者化主体自身为寻求主流精神归属的种种模仿行为,可以揭示隐匿在美国文化深层的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通过讲述一个细密画家被谋杀的故事,再现了西方对东方的经济入侵和文化殖民.东方在西方文明大举入侵之后所处的混乱、毁灭、迷茫和忧郁的境地的历史.小说中表达出来的内涵是:解构东西方二元对立、文化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鼓励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用对话代替对抗.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也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翻译中中华文化的“隐”和“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翻译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它主要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产生的影响,主要倡导弱势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本文将简要论述后殖民主义理论与翻译研究的结合的综合过程,并由此展开讨论,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华文化"隐"和"显"翻译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罗蒂是西方哲学客观主义传统的掘墓人。他站在元哲学的高度以实用主义为武器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粉碎了人心的“镜式”本质,打破了“心——身”问题的迷梦,摧毁了客观性的基础,宣扬“协同性”的原则。基于此的“后哲学文化”理论,就是要将传统哲学消解在文化之中。但是客观性与协同性是人类认识和描绘世界和自身的两个方面,罗蒂的厚此薄彼不免使自己陷入矛盾之中。而且其“后哲学文化”实质上就是对话。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日益单极化的今天,这种对话难脱“文化殖民主义”的干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入手,将编译从纯语言层面提升到文化层面加以审视。通过对“杭州网”编译语料的中英文对比分析,发现其“改写”显得过度;结合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来看,部分地方媒体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呈现“他者化”趋势。鉴此,文章提出地方媒体编译策略,即保持语际转换中两种语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动态平衡,树立“受众至上”的传播理念,强化编译地方特色,发挥网络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试图从宗教兼之殖民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几方面解读文本,挖掘《鲁滨孙漂流记》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8.
《印度之行》是一部研究福斯特的殖民主义叙事的重要文本。笔者试图从《印度之行》“他者”话语的解读入手,表明“他者”话语是福斯特带有殖民主义意识的主观产物,其借“他者”话语的建构,希望实现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确立,从而发掘“他者”话语背后的宗主国与印度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9.
《印度之行》是一部研究福斯特的殖民主义叙事的重要文本。笔者试图从《印度之行》“他者”话语的解读入手,表明“他者”话语是福斯特带有殖民主义意识的主观产物,其借“他者”话语的建构,希望实现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确立,从而发掘“他者”话语背后的宗主国与印度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层面,文化是国家力量的构成因素,文化因素是影响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变量,个体文化背景对国际关系也有影响.在国际层面上,同质文化是建构和催生国际合作与联盟的根基,异质文化的矛盾与歧义则是诱发和加深冷战后国际冲突的重要因素.文化对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我们要进行恰当的定位,这样文化才能发挥其积极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金银岛>的故事安排和人物刻画,认为<金银岛>充斥着殖民主义的话语,弥漫着帝国主义的气息.它反映了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对作者史蒂文森的影响,体现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偏见.  相似文献   

12.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六月庆典》在我国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该小说在其表现主题、写作技巧和叙事手法上都堪称经典,可以说是对作者第一部著名小说《无形人》的超越。在此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出发,追踪主人公桑瑞德(儿时布里斯)的人生之路以及黑人牧师希克曼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六月庆典》的身份寻求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并挖掘作者对黑人命运和黑人文化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美国社会历史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角度来解读毛姆的南洋小说。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别从传教士与土著、殖民官员与土著、白人与土著女子的爱情3个方面入手,剖析了自称来自"优等民族"的殖民者如何误解甚至蔑视土著文明,从而伤害彼此的情感。文章指出,只有消除偏见,加强沟通,尊重包容彼此的文化,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才有可能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4.
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它必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文化变迁是一个动态系统,是文化消失、文化变异、文化创新的综合运动过程.探讨民族文化变迁的规律,对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爱·摩·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这部殖民时期的经典文本,可以看出作为殖民时期的作家,福斯特能够超越阶级局限性,充分体现其热爱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然而,他又无法摆脱帝国主义国家公民的身份,在小说中处处流露出矛盾的心理,并用两种声音表达出自己的矛盾:反殖民主义的声音和殖民主义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现代本土文化的变迁与外来强势或非强势文化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一些国人对传统文化日益忽视或遗忘甚至否定,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面临缺失的危机,对此,迫切要求时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塑.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精髓,重塑中国传统文化是振兴中华民族之源.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积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体来说,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导向,和谐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传统文化是一种和谐的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化因旅游活动而产生,为旅游业所整合的文化.旅游文化应重新划分为原生性旅游文化和次生性旅游文化,二者是旅游文化的组成部分.原生性旅游文化使次生性旅游文化得以实现、次生性旅游文化提高原生性旅游文化层次,二者在性质、构成、研究重点等方面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社会组织,研究大学自身的文化问题有利于大学按自身规律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文化建设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的软硬件建设、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等等.大学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手段,和谐校园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本文着重讨论关于大学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当前"互联网+"时代,复杂多元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对文化自信教育存在巨大的影响.在分析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基础上,对文化自信培养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