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页岩储层的甜点和可压性评价是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评价指标,现场往往对储层甜点和可压性分别进行评价,而页岩储层甜点和可压性的评价参数和数学方法存在相似性,易造成二者概念混淆、相互关系不清和重复评价等问题.为明确二者的联系性,建立一致性评价方法,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常用的甜点和可压性评价方法,从概念和评价方法出发,厘清了地质甜点、工程甜点及可压性的关联性,并基于甜点综合分析提出可压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现场地质、工程参数计算地质和工程甜度指数,构建储层的可压性指数和区域可压性评价图版,可快捷、定量地评价单井及区块的可压性优劣.通过选用四川盆地威远区块10口页岩气井的地质和工程参数,应用所建方法计算了甜度及可压性,发现可压性指数等比例地正向反映了实际测试产气量.该方法能为优化井眼轨迹、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和优化储层压裂施工方案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预测页岩油综合甜点段/区,指导页岩油有效勘探开发,采用△log R法、BP神经网络、伊顿法等方法,建立含油性甜点、可动性甜点、物性甜点和工程甜点表征参数的评价函数,归一化后计算综合权重因子,用其定量评价各类甜点的最佳叠合层段/区域(页岩油综合甜点段/区).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页岩油储层为靶区,计算了研究区79口井沙...  相似文献   

3.
根据常规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岩石薄片、岩石碳氧同位素等,研究文昌10区珠海组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与物性分布;考虑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分析不同层段低渗成因及物性影响因素,确定"甜点"储层控制因素与分布.结果表明:胶结强度差异为珠海组一段和二段"甜点"储层控制因素,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断裂活动速率较低、略远离南断裂较高压力的低钙质胶结区为"甜点"储层发育区;压实、溶蚀强度与砂岩粒级为珠海组三段"甜点"储层控制因素,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粗粒度、较弱压实、强溶解带为"甜点"储层发育区.该研究为勘探有利区带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页岩油气的高效开发需要最大程度地识别出甜点所在.为了将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有效融合来识别和评价页岩油气甜点,在总结龙马溪组勘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美国某盆地A组页岩层为例,提出"甜点体"的概念,其界定为体积压裂的对象.通过A组页岩储层纵向差异化研究,以及总有机碳(TOC)数值、脆性指数等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的应用,结合甜点体非均质性变化对水平井产量影响的分析,建立了页岩油气甜点体的识别和综合评价方法,即五步法:垂向评级、平面划区、体积雕刻、差异压裂、油藏定调.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的TOC在2%~8%,含气量在1.7~4.8m~3/t,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在20%~70%,"甜点"划分的门槛值应是TOC大于3%,含气量大于2m~3/t,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大于40%.基于不同区域3个参数门槛值不同,该方法有利于区块内的勘探开发及钻完井技术适用性调整.  相似文献   

5.
对涪陵页岩气田融合页岩气多学科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页岩气"工程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方法和综合评价流程,通过不同尺度裂缝、地应力方向及地层压力预测技术攻关,形成了页岩气"工程甜点"的地震预测方法。目前已对99口井的试气地质方案提供了地球物理研究成果,裂缝、杨氏模量等预测结果作为压裂施工设计和效果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叠后地震数据对页岩非均质性不敏感,应用叠前反演获得弹性参数极为必要。页岩可压裂性主要与石英含量有关,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是2个重要的参数,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微地震等信息是页岩油气"甜点"预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建南气田南高点飞三段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性,通过开展储层综合地质研究,分析储层裂缝分布规律,建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描述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和有效厚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指出了储层分布有利区域;制定了南高点飞三段气藏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8.
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大面积连续分布,是未来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接替领域。提出了页岩层系油气的地质内涵,即烃源层系生成、滞留或就近聚集在生烃层系内部或紧邻生烃层系的致密储集层中,利用新技术可实现工业开采的连续分布油气资源,包括源储一体型和源储紧邻型两种资源类型。鄂尔多斯盆地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的有利发育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源储接触面积大,页岩油气、致密油气主要在源内或近源大面积连续分布,具有“普遍含油气、储层致密、低压、低丰度”的典型地质特征,具有稳定平缓的构造面貌、较高成熟源岩广布式生排烃和大面积致密储层叠置分布的有利成藏地质背景,致密油气“甜点区(段)”主要受生烃中心和厚层砂岩分布共同控制,页岩油气“甜点区(段)”主要受富有机质页岩规模、热演化程度、天然裂缝等共同控制。随着页岩层系油气的深入勘探开发,以大面积连续分布为标志特征的页岩层系油气地质理论将深入发展,成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的下一次大飞跃。  相似文献   

9.
页岩储层纳米级孔喉发育,属于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且纵向非均质性强,难以获得自然产能。通过产量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储层高含气丰度和有效的压裂改造是页岩气井获得高产的两个基本条件。基于涪陵页岩气开发实践,选取影响页岩含气丰度和可压性的地质因素作为页岩气开发选区地质评价的关键参数,建立2大类12项页岩气开发选区综合地质评价参数体系,并初步确定了开发选区标准,为国内页岩气开发选区地质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美国的页岩压裂作业经验看,压裂后产能高的气井并非压裂过程复杂、破裂压力高的地层,而是可压裂性好的地层。借鉴美国典型页岩气田的成功压裂经验,从地质评价指标、页岩体积压裂评价指标和工程技术评价指标三方面探索国内页岩可压性评价体系,对页岩气储层的地质特点进行评价,确定总地质储量、地质"甜点"区、成熟度等;获得储层岩石的脆性参数、天然裂缝、地层倾角、地应力等数据,对储层形成体积裂缝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探讨压裂增产的方式、射孔方式、压裂液性能等工程技术指标。从中优选影响储层可压性的主导因素,挑选出最能直接反应页岩地质力学可压性的指标,建立一套适合国内复杂地质和工程条件下的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指标体系,为构建页岩可压性评价模型与风险控制方法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页岩储层大规模体积压裂对储层实施改造,是实现非常规油气资源工业化开发的核心技术,但目前该技术的机理研究和应用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大规模体积压裂可能带来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主要包括淡水资源的消耗、浅水层的污染、断层活化诱发地质灾害和地表侵蚀、甲烷泄露致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从体积压裂机理入手,研究了上述存在的地质灾变风险及灾害发生机制,并从勘探调研合理的页岩气开采区块、设计科学的钻井完井方式、压裂液注入速率方案、实时监测断层破裂带应力及滑移状态以及废水废气回收处理等角度提出对应的科学指导和防范措施,对国内页岩气顺利开展工业化开采、避免潜在的地质环境灾变对人类产生危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页岩分布规律,页岩埋藏深度、厚度及微构造,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和微裂缝等成藏条件,认为研究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_7段页岩具备了页岩气成藏的条件。该区页岩气勘探选区评价的关键地质参数主要包括页岩埋藏深度及厚度、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微裂缝发育程度和气测异常显示等。根据页岩气藏成藏条件及勘探过程中钻井气测异常的分布情况,预测研究区长_7段页岩气富集区,为后续页岩气甜点识别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岩土工程分析是一重要环节.作者以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东段为例,进行了岩土工程分析.该地铁段设计全长约13.30 km,沿线设计11个车站和12段区间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通过对该段的自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以及岷江水系Ⅰ、Ⅱ级阶地的地质环境、所在地铁站点的岩土工程特性进行全面勘察和综合分析,为地铁工程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施工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四川威远页岩气水平井单井的产量差异规律与单一地质、压裂参数的差异规律并不统一,其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水平井产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产量与地质、工程相关的12个影响因素的关联性,确定影响页岩气水平井产量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5.
前期评价表明,江汉油田部分区块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其中鄂西渝东区被评为中石化南方Ⅰ类区块,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鄂西渝东区东岳庙段的页岩气压裂实践证明缝网压裂技术在工艺上是可行的,陆相东岳庙段页岩储层地层压力系数高、天然裂缝发育,有利于页岩气的大规模缝网压裂改造。微地震裂缝监测结合施工曲线有助于分析压裂过程中具体现象,但应加强裂缝监测手段及精度提升研究,加强数据的校核及干扰的排除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深致密砂岩气层来说,由于储层非均质强,具有低压、低孔、低渗、岩性致密等特点,且存在严重的水锁损害和其它敏感性损害,采用常规砂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方法效果不佳。根据低压致密气藏的储层地质特点,以苏里格气田为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对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结果表明:1、研究的压裂液体系延迟交联时间大于60S,连续剪切120min的粘度大于60mPa.S,压后压裂液lh内破胶,破胶液粘度(1.71~4.75)mPa.S,残渣299mg/L,岩心渗透率损害率小于19.8%,表现出携砂性能好、滤失性小、流变性好及与地层流体配伍性好、易返排、对基质渗透率损害低的特征。2、气井助排剂、起泡剂优选使用,施工中液氮的伴注有利于压裂液的快速返排,减少压裂液对气层的伤害。3、不动管柱多层压裂及排液一体化工艺技术是集压裂、排液、求产、测压、测井温等一体的完整配套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分析209园道线太矶头人工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首先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力学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北段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安全储备不足,主要存在潜在的整体滑移及局部掉块和剥落破坏,而南段边坡则主要存在坡面局部掉块和剥落破坏.针对该边坡的实际地质地形条件、稳定性状况、边坡破坏后的危害程度等,将整个工程治理区划分为四个区段,确定了各区段具体的工程治理方案,并对细部结构进行了设计研究.最后,对加固后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各项验算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XF山西侧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电性层与断裂的展布情况以及圈定有利油气构造带,为含油气远景评价和选择有利区块提供依据,本文综合MT电法、重力和磁法资料,并以物性资料为基础,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对重磁电资料与石油地质资料进行了联合正反演综合解释,对剖面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垂向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本区电性层的展布、断裂及有利生储盖组合的综合物探异常特征,结果表明:物探剖面中、东段至多发育三套电性层,而西段可完整发育五套电性层,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发育厚度较大,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从而验证了该套综合解释方法在该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TSP法+地质雷达法+超前钻孔法组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模式,对巴朗山隧道进口段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地勘资料和开挖揭露情况与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种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组合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