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拯救深陷“收缩”困境的老工业城市,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当今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受经济转型、资源枯竭、郊区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传统老工业城市呈现出日益严峻的收缩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基于全球化挑战地方响应策略的理论分析表明,如何促进日渐“收缩”的老工业城市实现顺利转型,对长期以来增长管理为导向的城市规划传统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且体现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家主义或环境主义的地方响应范式之争。针对英国曼彻斯特和利兹的案例比较发现,尽管前者采取的企业家主义导向经济复兴战略加剧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后者尝试超越企业家主义范式的新探索带来了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的新希望,且近年来可持续城市的理论探索也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英国老工业城市转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比较,为我国的老工业城市发展转型提供了诸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城市转型的背景出发,将转型城市分为全球城市和工业城市两类。通过梳理作为全球城市代表案例的东京、伦敦和纽约,作为工业城市代表案例的曼彻斯特、匹兹堡、多特蒙德和埃森,文章剖析了两类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型特点。文章进而分析了案例城市在转型中的功能定位、空间规划和实施策略,并总结了规划在城市转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群 《建筑细部》2007,5(4):557-561
Beetham大厦位于曼彻斯特主干道之一的丁斯盖特街上,它是发生在这座老工业城市中的结构变化的一个新象征。这座169m高的建筑竣工于2006年10月.它不仅是曼彻斯特最高的建筑.也是欧洲最高的住宅楼和酒店大厦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鲁尔区是历史上著名的工业区,多特蒙德(Dortmund)和埃森(Essen)是鲁尔区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其转型发展具有共性和各自特色。本文分析两个城市的转型路径、规划和重点项目,总结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Chips住宅楼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东北部,是新伊斯灵顿(New Islington)战略发展区的组成部分。设计力图创造多功能混合型单体住宅楼,将住宅,工作室(原命名为生活/工作单月)及供游览者就餐的主题餐厅集于一身。Chips住宅楼作为新伊斯灵顿(New Islington)  相似文献   

6.
孙朝阳 《华中建筑》2008,26(1):116-119
在我国大规模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该文对工业遗产地城市公共空间重构的模式转型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了工业遗产地的重构特点、更新观念和保护动机,并将工业遗产地体现的工业文明视为工业文化,把文化资源视为文化资本对其进行运作,以达到促使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实现工业遗产地的价值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六层高的BDP曼彻斯特办公楼坐落于运河南部迪西大街(Ducie street)上,该项目是其皮卡迪利湾(Piccadilly Basin)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该建筑由Town Centre Securities公司兴建,仅供BDP曼彻斯特团队使用。新BDP曼彻斯办公楼营造出公开、透明、舒适的工作环境,并融汇先进科技手段,促进团队合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风景园林》2005,(3):74-77
项目简介通过国际竞赛,易道被选定为新皮卡迪利花园进行设计的设计公司。该花园是位于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一个大型扩建项目,包括建于60年代的皮卡迪利广场和新开发的商业区。易道与著名的建筑师安藤忠雄、阿勒普工程顾问公司、查普曼.罗伯逊建筑师事务所及灯光设计师彼得.芬克一起,为这片地方打造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形象,现在,它已成为曼彻斯特中心区最大的公共开放空间。花园中央的草坪被风格简略粗放,而位于场地中心的椭圆形喷泉广场则构成了非常富于动感与活力的景观元素。在阳光最明媚的地方,主要的行人路线都交汇在这里,直接连接到邻近的…  相似文献   

9.
老工业城市的复兴:格拉斯哥的经验及对中国东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一个英国主要城市的衰退和复兴经验.以期发现适合于中国东北城市的一般性政策。格拉斯哥早先发展为一个面向出口市场的重工业综合体,由于严重的失业和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其经济在20世纪60至80年代出现了衰退。通过在一定范围内针对人、地点和企业发展三大关键要素采取的行动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努力包括经济结构转型、地方企业的现代化、吸引国内投资、劳动力再培训、扭转物质性退化和废弃、提升住房质量、改善周边环境以及投资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等。对于地方当局来说.没有中央政府切实而长期的支持要完成这些任务是十分艰难的。  相似文献   

10.
刘伯英 《世界建筑》2016,(4):24-29,135
正城市既有工业资源包括工业用地、工业建构筑物和设施设备。在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升级发展的历史时刻,工业用地更新要把握城市发展大局,促进实现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在城市、工业区、厂区不同层面,对工业用地、建构筑物和设施设备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工业遗产的价值。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挖掘工业建构筑物和设施设备的空间潜力和景观特色,探索工业资源改造再利用设计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舒阳 《华中建筑》2014,(10):117-120
该文聚焦工业转型期城市滨水空间发展问题。以武汉为例,通过对滨水空间发展的四个时期:公共空间引导的社会价值重构、居住地产主导的土地价值提升、大型公建为触媒的场所价值再造、水环境大视野下的生态价值彰显,结合有代表性的滨水城市项目进行逐一分析。解读开发模式、总结空间特征、反思存在的问题,探索转型期提高滨水空间适应性,实现滨水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转型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百镇 《规划师》2005,21(2):67-74
转型是人类社会中直存在的普遍现象。学们对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进行了长期和深入地研究,其学术成果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研究和认识城市转型与发展的问题,探求城市特别是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转型背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工业建筑遗存,文章浅析国内工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模式,并针对攀枝花市的城市转型原因与攀枝花市兰尖机动车间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探索该类工业建筑遗存的更新改造策略,以及其与城市转型相适应的方法,为其他工业建筑遗存的更新改造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资料介绍,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严重地困扰着中国资源型城市的"三危现象"在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样曾经出现,在国外资源型城市基地改造的成功范例中,比较典型的是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型"、美国匹兹堡"复兴型"和法国洛林地区的"告别型".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面对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与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需要重新选择城市发展的动力与路径,主动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旨在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为规划导向,在规划目标、空间结构、用地管理、政策体系等领域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通过城市规划的率先转型引领城市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工业城市发展转型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以1960—2010年匹茨堡、底特律、芝加哥的城市就业变化为产业转型研究基础,采取数据对比的分析方法,总结匹茨堡产业转型的经验与教训,剖析匹茨堡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规划发展措施。通过借鉴匹茨堡的经验,思考我国工业城市在转型中如何保持城市独特的个性,及工业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创新型规划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工业遗产的适宜性再利用,强化工业遗产的保护并发现提升其潜在价值的空间,推进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的重构以完善社区建设,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是目前我国城市更新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优秀案例,提出进行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8.
莫洲瑾  滕美芳 《工业建筑》2012,42(6):1-4,28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以马鞍山市为例,分析了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并以花山软件工业园规划为例,从城市、空间、活力、生态、人本角度阐述了软件工业园建设的规划创新理念、实践现状、前景展望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武汉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声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与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4月23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武汉、青岛、深圳、南京等地的与会专家围绕工业遗产保护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杂志本期推出会议专题报道,刊登本次会议上形成的"关于转型期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武汉建议",发表专家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并将在后续刊期中继续发表有关文章,希望更多人士能参与到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下的各类工厂都曾经是一个城市某一领域的主要力量,是随着老工业城市一起生长的斑驳印记。工业化浪潮的逐渐消退使得这些工厂失去了原有的社会价值,工业企业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从城市中心搬往城市郊区,在老工业城市中留下了众多的工业遗址,这些产物所依附的遗址就像城市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亟待被重新赋能。本文通过对城市中的工业遗址概念的明晰,分析了工业城市与工业遗址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老工业城市转型下工业遗址应该如何更好的重新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