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位移纺纱对成纱质量及加捻三角区形态的影响。通过在细纱机前罗拉钳口至导纱钩之间加装横动导纱钩装置,就可实现偏移方向和偏移量可控的位移纺纱方法。纺制偏移方向为左斜和右斜,且偏移量分别为0 mm、6 mm、12 mm、18 mm的5种线密度纱线的纺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并采用高速摄影方法分析了加捻三角区形态和受力状况。结果表明:位移纺偏移方向是影响毛羽的决定性因素。对于Z捻纱,采用右斜纱路纺纱可使加捻三角区形态对称,受力均匀,从而使毛羽得到改善,且在位移量为12 mm时效果最好,而左斜纱路纺纱会使毛羽恶化。位移纺对成纱条干没有显著影响。位移纺更适用于纺制线密度较粗一些的纱线。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加捻三角区对纱线品质的影响,认为减小加捻三角区面积有助于提升纱线品质。同时,介绍了减小加捻三角区面积的方法,对比了几种减小加捻三角区纺纱结构形式的区别以及其对成纱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纤维力学性质建立加捻三角区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13.0软件对加捻三角区纤维变形进行模拟,结合纺纱实验分析了纤维变形对纱线性能的影响。以JC14.6tex环锭纱和赛络纱为例,得到了相同条件下,环锭纱和赛络纱纺制过程中加捻三角区内纤维的变形规律和实际纺制的两种纱线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加捻三角区内纤维变形沿着三角区中心线呈对称分布;纤维变形与加捻三角区的形状有密切关系;与环锭纺相比,赛络纺加捻三角区内纤维变形明显较小且变形一致性好;纤维变形对纱线的毛羽和强力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纱线的性能进行测试,将紧密纺与环锭纺纱线、同纱支不同配比的紧密纱、同配比不同纱支的紧密纱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紧密纺纱技术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小加捻三角区,使成纱条干均匀、毛羽指数大幅降低;纺制紧密纺纱时,随着长绒棉配比的增加,因其纱线易扭结,导致成纱中粗节、棉结增多;在纺制高支紧密纱时,紧密纺纱装置对纤维的集聚作用有减弱的趋势。因此企业应注重紧密纺纱原理的研究,从工艺、操作各方面加强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纱线的性能进行测试,将紧密纺与环锭纺纱线、同纱支不同配比的紧密纱、同配比不同纱支的紧密纱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紧密纺纱技术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小加捻三角区,使成纱条千均匀、毛羽指数大幅降低;纺制紧密纺纱时,随着长绒棉配比的增加,因其纱线易扭结,导致成纱中粗节、棉结增多;在纺制高支紧密纱时,紧密纺纱装置对纤维的集聚作用有减弱的趋势。因此企业应注重紧密纺纱原理的研究,从工艺、操作各方面加强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提高棉纤维的成纱性能,利用自主研发的假捻装置,在加装假捻装置的环锭细纱机上分别控制装置的速度、位置和纺纱方式,纺制了28.1 tex 棉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假捻器在纺纱过程中的最优转速为300 r/min,速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纱线的强力和毛羽;假捻点与前罗拉钳口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夹角的正切值为0.7 时成纱效果最佳,假捻器的位置可改变纱路进而影响加捻三角区的大小和状态,纺纱过程中优选假捻器的合适位置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假捻器与斜位纺结合使用,改善了单一假捻纺纱情况下的纱线性能。  相似文献   

7.
输出间距对嵌入式复合纺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嵌入式复合纺纺纱过程中"V"形加捻三角区的动态变化及长丝与长丝间距、粗纱须条与长丝间距对"V"形加捻三角区形状和单纱受力的影响,认为各种间距变化会使"V"形加捻三角区夹角、单纱段长度产生变化,并以此为依据,使其他工艺参数不变,分别改变长丝与长丝间距、粗纱与长丝间距及纱纺中心点偏移进行纺纱,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讨论了各种间距对成纱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种间距变化,成纱毛羽、强伸性与条干均呈非单调性变化.综合考虑成纱结构和性能,在其他参数相同时,最佳成纱工艺为:长丝与长丝间距12 mm,粗纱与长丝间距4 mm,Z捻时纺纱中心点偏移距离-2 mm.  相似文献   

8.
集聚纺纱加工原理及其对纱线产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纺纱在牵伸钳口的加捻三角区形成毛羽的基本规律 ,在该钳口出口处采取消除加捻三角区的纺纱方法 ,即集聚纺纱方法 ,将纱线表面长毛羽在须条离开握持钳口前就贴向纱干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纱线表面毛羽量。对不同纺纱原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 ,并通过实验数据证明了集聚纺在降低纱线毛羽量方面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在改变须条宽度和纺纱张力的条件下,赛络纺纱加捻三角区形态的变化及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在相同工艺参数下,分别采用中心距为4、6、8、10 mm的双喇叭口和号数分别为4、6、10号的拉丝美钢丝圈纺制14.8 tex纯棉纱线。采用高速摄像机对纺纱加捻三角区形态进行拍摄,并对所拍摄的图片进行参数的测量,得到加捻三角区的几何尺寸。结果表明:随着双喇叭口间距的增大,加捻三角区的宽度、高度和夹角都呈明显增大趋势,当双喇叭口间距为10 mm时,纱线综合质量较好;随着钢丝圈质量的改变,加捻三角区高度逐渐增大,夹角逐渐减小,当选用6号钢丝圈时,纱线综合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纤维的力学性能和赛络纺加捻三角区的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赛络纺加捻三角区内纤维受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对锭速、钢丝圈和捻系数对加捻三角区内纤维受力分布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锭速对成纱三角区内纤维受力分布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三角区内纤维的受力和纺纱张力的方向有密切关系,细纱捻系数对加捻三角区的结构有着重要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结合纺纱理论可以实现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对纺纱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产环锭细纱机紧密纺改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介绍了紧密纺技术的原理、发展过程和优越性,解析、比较了当今国际上几种紧密纺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对在国产细纱机上开发紧密纺系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紧密纺是在传统的环锭纺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进而成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可用于不同原料的纺纱加工.文章根据棉、毛纤维的不同性能特点,经过对比,分析了棉、毛紧密纺的成纱质量差异,棉、毛紧密纺细纱机的特点及其经济效益,讨论了棉、毛紧密纺的发展前景,并预测紧密纺纱技术,尤其是毛紧密纺,将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包覆纺纱原理、包覆纺纱流程以及包覆纺纱工艺进行研究,为研制性能优异的纱线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紧密纺纱成纱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Riter公司生产的Comforspin纺纱设备以及Suessen公司生产的Fiomax特色Elite纺纱设备为代表的紧密纺纱设备的成纱机理做了初步研究,并与传统环锭纺纱的成纱机理做了比较,得到了紧密纺纱设备能够使纱线毛羽降低、纱线强力提高、细纱断头降低的机理。首先紧密纺纱能使边缘纤维向中央收拢捻改纱中;其次紧密纺纱装置的凝聚作用使横向加捻三角区减小,增加成纱强力;最后紧密纺纱装置的输出钳口配置能使纵向加捻三角区减小,使细纱断头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掌握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4种主要纺纱技术,以立达纱为例,对环锭纺、紧密纺、转杯纺和喷气纺的工作原理及纺纱工艺进行了归纳总结,对4种不同纱线的品质以及用途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环锭普通纺和环锭紧密纺2种不同类型的纺纱技术作了对比分析。首先从设备构造上分析2种类型的纺机存在的差异,其次针对这2种类型的纺机,在保持各批次试验原料相同,工艺参数相对一致的条件下,纺制不同的纱线品种,对比各纱线品种的条干不匀率、强度、伸长率、粗细节、毛羽等主要性能,进一步分析2种纺纱技术特点,紧密纺与普通纺的纱线相比,强力增大,条干均匀度提高,粗细节明显减少。同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紧密纺纱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张毅 《丝绸技术》2012,(6):28-31,38
介绍了紧密纺、紧密赛络纺纺纱技术原理在色纺纱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紧密纺、紧密赛络纺技术的优点,并将其与普通色纺进行对比。表明采用紧密纺、紧密赛络纺技术生产的纱线质量好、强力高、毛羽少、条干均匀;优选纺纱器材,对充分发挥紧密赛络纺在色纺纱领域的优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紧密纺发展过程中的国外专利申请情况,叙述了我国紧密纺研发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开这些专利,防止侵权,并应积极开发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紧密纺技术。  相似文献   

19.
国外毛紧密纺细纱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意大利Cognetex Com 4 Wool、青泽800 Aircomtex、绪森Elite、瑞士Rotocraft ROCOS 1型毛紧密纺纱装置的结构特征和成纱质量对比。  相似文献   

20.
环锭紧密纺生产股线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绪森公司最近开发的在环锭细纱机上采用紧密纺技术生产股线的新技术,这种“EliTwist”紧密纺股线比赛络纺生产的股线质量高,是织造高档次织物的优良原料。EliTwist紧密纺股线技术还可用以生产双股线包芯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