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业的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使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制造业如何发展?制造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笔者认为,人性化(Human Nature)将是制造业的一大主题。不管制造业如何变化和发展,其中有两个不变的因素。首先是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其次,制造业离不开人的管理。所以,考虑制造业的问题均应以人作为出发点,人性化地管理制造业,并制造人性化的产品。 本文将从当前生产制造的形势、人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制造业人性化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探讨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电子制造业每年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电子制造中心.在新的形势下,技术的迅速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整体运营成本的压力、对设备灵活性的需求、工业自动化、表面贴装(SMT)无铅化的趋势等等,都对电子制造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7,20(9):56-56
近年来,中国电子制造业每年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电子制造中心。在新的形势下。技术的迅速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整体运营成本的压力、对设备灵活性的需求、工业自动化、表面贴装(SMT)无铅化的趋势等等,都对电子制造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然而随着电子制造业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行业,来自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仅相当于整个制造业产值的26%,与美国和德国超过40%的比例相比,在未来20年,中国制造业需要高速发展,这将给工厂自动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4.
6月26日,中国电化教育协会、Autodesk 公司、中国教育电子公司共同启动了一项新的面向工科学生的数字化设计技能认证计划,旨在充分利用具有全球广泛工业应用基础的数字化设计技术,加速培养能与工业普遍应用需求相适应的新一代工程设计人员。这一新的认证计划将涵盖全国各地近千所大专院校和数千所中专院校,重点是瞄准机械制造业和工程设计业等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3D打印等新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变革,为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Altair 2015中国技术大会上,Altair全球首席运营官Brett Chouinard先生针对新的市场与技术趋势指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3D打印技术的日益普及,势必改变CAE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地位,改变今天的CAE市场,改变产品设计生产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新品速递     
简单Easy、经济Economy、高效Efficient——OMRON全新小型PLC CP1E系列闪耀上市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小型PLC在制造业,尤其是OEM制造业中,成为大部分控制系统的核心,OEM厂商因此越来越关注PLC的性能和价格。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坐拥先驱者地位的OMRON顺应中国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日前成功发布了CP系  相似文献   

7.
一、都在谈“过冬”,怎样才算穿好“冬装”? 2008年的“华尔街风暴”让全球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骤感严冬的来临。全球范围内,客户需求大幅下滑,车辆严重滞销,许多整车企业大量减产,带动上游各级供应商纷纷停工,整个汽车业,乃至全球制造业均遭到重创。  相似文献   

8.
2月7日,松下电器在北京建立了新的研究开发基地—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简称CMRD)。新公司作为松下电器在全球的研发基地之一,主要从事下一代数字网络技术的研发,包括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由此,松下电器在中国,从依靠制造业和销售发展到了包括研发在内的综合领域。  相似文献   

9.
《办公自动化》2009,(2):35-35
近日,全球领先的电子组件供应商泰科电子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一套紧凑式的RK系列基座型电源滤波器。面对目前滤波器制造业多品种,小批量的趋势,泰科电子RK系列基座型电源滤波器具备先进的工程技术,体现全新的创新理念,不仅满足了客户对产品质量及性能的需求,同时还以其广泛的适用性为业内树立了新的研发标准。  相似文献   

10.
2016年3月23日,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机工智库”公益研究成果春季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基于全球制造业格局加速调整的新形势和新业态,顺应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速创新的新趋势,作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旗下的权威研究机构,“机工智库”围绕中国制造业发展转型中的若干热点话题,重拳出击,集中发布了多项研究成果,包括“新全球化视角下的装备强国策略”,“美国再工业化对全球及我国装备制造业影响”,“装备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分析”等,这些研究成果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全球经济和工业格局下的应对策略、乃至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和竞争态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小型PLC在制造业,尤其是OEM制造业中,成为大部分控制系统的核心,OEM厂商因此越来越关注PLC的性能和价格。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坐拥先驱者地位的OMRON顺应中国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日前成功发布了CP系列小型PLC家族的新成员——CPIE CPU单元,凭借简单、经济和高效三大理念,  相似文献   

12.
《自动化博览》2006,23(6):88-88
人们对安全体系标准的更清楚的认识、了解和使用,以及制造业向中国和印度扩展的需求增长,加剧了安全系统的健康发展。ARC咨询机构的一项新的研究《安全和临界控制系统全球展望—2010年市场分析与预测》,2005年超过9.2亿美元的世界范围市场,被预期将以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2010年将超过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放眼全球,观察今天产业发展的态势,是否在孕育一些新的庞大的产业级的变化?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新的产业.中国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的优势,在过去20年实现了经济腾飞,因为中国拿到了制造业外包.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一体化的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将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制造业的供应链,是实现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在日前举行的IBM论坛2002上,记者有幸采访了IBM全球服务部制造业全球市场总监QuekKhor-Ping先生。采访中,这位在IBM工作了19年,曾经为许多著名企业如索尼、三洋、摩托罗拉、联合利华等提供了IT系统和实施咨询的制造业专家,对供应链管理的历史、现状和展望进行了全面论述,从而为国内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  相似文献   

15.
调查基本情况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变!入世后,制造业的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不仅意味着新的机遇,更意味着严酷的竞争和挑战。在上一个十年,中国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大量的市场需求,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制造业,这是全球制造业重新分工的必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2月21-23日,“2020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山东淄博召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在参加主论坛发言时表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正发生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制造业在应急保障、产业链协同、生产管理等方面显现出不足,将促进以创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传统制造模式迭代升级、推动制造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工业实力持续增强,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制造业快速发展,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带动了国内其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经历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18.
一场着眼未来的争夺战正在展开,它发生在IT领域,全球的企业都不能幸免,因为战局关乎他们的未来。 芯片制造业增长乏力,移动终端需求放缓,电信运营商面临危机,他们都亟需寻找新的市场,唤起新的需求,解放过剩的生产力。无线是个尚有潜力,有待成熟的领域,更重要的是,再也没有一个战场比无线更大,可以包容几乎所有IT界有名有姓的企业,也再没有一场战争可以如此彻底的改变全球IT和通信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我国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如《中国制造2025》所指出的,我们要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各主要强国把智能制造作为巩固制造业全球领先地位、带动制造业回归、继续掌握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的战略选择,纷纷加紧智能制造战略布局。经过近5年的大力发展,我国智能制造成效初显,探寻并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仍旧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本文从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最新趋势、我国智能制造已形成的成效和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寻下一步发展路径,并提出可具体开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