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何广英 《涂料与应用》2000,30(1):34-38,42
本文对含有5 ̄50%苯乙烯的苯乙烯改性醇酸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其中醇酸油度为28-60%不等。为了加速聚合,实验室戈了一种称为苯乙烯催化剂的特殊催化剂。多元醇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原材料费用也可节约28-30%。漆膜不仅快干而且对水、碱和洗涤剂性能良好,但耐酸性差,硬度、附着力及干燥性能极佳。我们建议使用双组份体系,即组份一为基料、组份二为干燥剂。实验以组份体系性能极佳。由于油、苯乙和松香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偏苯三酸酐改性醇酸树脂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偏苯三酸酐代替部分苯酐改性醇酸树脂,通过其三官能特性和格控制工艺条件,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由该改性醇酸树脂配制醇酸清漆和醇酸磁漆的性能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常用醇酸树脂漆,尤其干性和硬度更好。介绍了该树脂的制法,列举了由其配制醇酸清漆和醇酸磁漆的性能指标,以及稳定性和耐侯性结果。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了用废聚酯(PET)全部代替苯酐生产醇酸树脂漆的配方设计、生产工艺条件及漆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钒催干剂用于自干型醇酸树脂漆中具有比钻催干剂更强的氧化催干效果,4%的DG-Ⅱ催化剂在醇酸漆中的用量在0.2-0.4%,油漆的各项性能均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倪文康 《涂料工业》1989,(2):10-12,38
比较了含油率高达45%左右的苏里娜油与亚麻油的理化常数及其脂肪酸组成,发现两者性能很相似,用苏里娜油以任意比例取代亚麻油制备的醇酸树脂漆,质量完全达到相应的国家涂料标准。  相似文献   

9.
10.
研制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添,预聚物中甲基丙烯酸含量2%-4%为宜,并采用分步增量滴加法生产丙烯酸预聚物。  相似文献   

11.
12.
刘常平  宋瑞平 《山西化工》1998,(4):16-17,29
对合成水溶性醇酸树脂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树脂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并探讨了水溶性醇酸树脂瓷漆的制备方法,确定了制漆的配方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用环戊二烯和顺丁烯二酸酐代替苯酐合成半干性油气干型醇酸树脂漆,明显地提高了漆膜的实干性,硬度,开发了应用石油化工副产品C5组份环戊二烯(二环戊二烯)的新方法,并可以用半干性油合成气干性好的醇酸树脂漆。  相似文献   

14.
醇酸—有机硅嵌段共聚物的性能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醇酸树脂与有机硅预聚体体缩聚形成嵌段共聚物。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图和透射电镜表片了醇酸树脂,有机硅聚聚体以及醇酯-有机硅嵌段共聚物。以此嵌段共聚物为基料配成的消漆综合性能优良,既保持了酸酸树脂清漆的许多优良性能,又大幅度提高了其耐热、耐大气老化和耐水质腐蚀等性能。  相似文献   

15.
杨毅 《苯酐通讯》1998,(3):27-32
以四万吨苯酐装置生产中排出的废渣经预处理后,用于合成醇酸树脂,再与氨基树脂,助剂,颜料,调节研磨生产快干型‘氨基醇酸清漆,色漆,其性能指标达到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介绍了氨基醇酸漆配方及生产工艺,讨论了该漆的固化机理,以及树脂结构与固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选用甲乙酮肟防结皮剂解决醇酸树脂漆贮存时出现的结皮问题。经过试验确定了白、黄、红、绿、黑、蓝各色醇酸磁漆中甲乙酮肟的最佳用量,克服了这些产品的结皮缺陷,并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氢氧化锂加其它两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复梧醇解反应催化剂,使反应时间缩短50%,并且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涂料指南》2004,(1):56-57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铁路客运量也大幅度增加。根据防护及装饰等作用的要求,每年仅用于新造客车的涂料用量在5000t以上;同时对铁路货车用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醇酸树脂自1927年研制出来,经过40多年来的发展,现在为合成树脂涂料的代表产品,其干率,光泽,硬度,耐久性都是油性漆所远不能及的。但是传统植物油改性的醇酸树脂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用乙烯装置的副产品C5、C9馏分为主要原料制得的固态低分子量聚合物一石油树脂应运而生。它具有酸值低,混溶性好,镕点低,  相似文献   

20.
劣质涂料“醇酸调和漆”该出局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近年来 ,国家经贸委公布了三批“淘汰落后产品”的目录 ,其中第二批涉及涂料产品的有 3例 ,第三批有 7例 ,这些产品大多是质量低劣、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本文对“醇酸调和漆”的来龙去脉和存在的弊端作了剖析 ,提出了该产品当属“淘汰”之例 ,并建议列为淘汰计划 ,孰是孰非 ,欢迎业界人士和各方读者就此发表意见 ,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