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实践生产为分析对象 ,在工艺设计和设备上进行调整 ,使生产连续脱胶 ,脱胶后的油经连续式脱溶达到二级油标准 ,采用负压生产的毛油经本工艺生产精炼率可达 97% ,成品油残溶降至 4 0mg/kg  相似文献   

2.
Lecitase Novo用于大豆油脱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利用新型微生物磷脂酶A1Lecitase Novo进行大豆油脱胶的研究,探讨了若干操作参数对大豆油脱胶效果的影响,最佳pU值为4.5~5.0、最佳温度为40~45℃、最佳加酶量为200LEU/kg油,1%~6%的加水量对脱胶无显著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进行酶法脱胶,脱胶油中含磷不超过8mg/kg。  相似文献   

3.
大豆油低温水化脱胶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俊国  李君 《中国油脂》1996,21(4):56-56
介绍了一种大豆油低温水化脱胶工艺。该工艺在40-45℃下,加入占油重6%-10%的稀碱水对油脂进行水化脱胶,具有节约热源、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降低了油脂酸值,油品质量好,防止了高温翻罐现象等优点,能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 ,国外油脂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 ,特别是在油脂工程的大型化、规模化 ,以及油脂工厂自动控制方面发展尤为迅速 ,同时 ,在油脂、油料蛋白及其功能性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应广大读者的要求 ,《中国油脂》杂志从本期开始增加“国外动态”栏目 ,以期让广大读者了解更多国外新技术的动态。本期我刊选编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武丽荣工程师根据“2 0 0 2年北京国际大豆技术及开发合作研讨会暨展示会 (CISCE2 0 0 2 )”的论文编译了几则有关油脂加工方面的论文 (摘编 ) ,这些论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国外油脂行业的一种信息 ,以促进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 ,进而促进我国油脂行业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5.
挤压膨化对大豆油脱胶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挤压膨化对脱胶工艺的影响。对挤压膨化大豆毛油而言 ,水化脱胶效率达 97 9% ,比非挤压膨化毛油的脱胶效率 (92 2 % )要高得多。另外 ,磷酸、柠檬酸和乙酸酐对毛油中的非水化磷脂的脱除有明显作用 ,但同时会降低磷脂副产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挤压膨化对脱胶工艺的影响。对挤压膨化大豆毛油而言,水化脱胶效率达97.9%,比非挤压膨化毛油的脱胶效率(92.2%)要高得多。另外,磷酸、柠檬酸和乙酸酐对毛油中的非水化磷脂的脱除有明显作用,但同时会降低磷脂副产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辣椒红色素纯度不高、产品中含有较多胶质的情况,我们结合脱辣工艺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脱胶方法及工艺。使用这种工艺,在不增加工序的情况下可使辣椒红色素产品中的磷脂含量降低80~90%。  相似文献   

8.
左青 《中国油脂》2007,32(12):10-12
对大豆磷脂组成、性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脱胶工艺及降低非水化磷脂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磷脂在大豆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受脂肪氧化酶和磷脂酶的影响;可采用烘干钝化法、湿热钝化法和膨化钝化法钝化这些酶,采用中温水化法、酸碱水化法进行有效脱胶。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和脱胶。  相似文献   

9.
混合油脱胶即在混合油阶段进行水化脱胶,从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得到浓缩磷脂与脱胶油,避免经过二蒸,汽提,由于高温而使磷脂色泽加深,进而使脱胶油色泽变暗影响磷脂及油品质量。在小试中采用一定浓度的混合油水化脱胶,得出搅拌强度,温度,时间,水分最佳工艺条件,然后针对不同浓度的混合油脱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豆连续式脱胶脱溶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1.
大豆油脱胶脱酸新工艺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脂具有强烈的吸水性,随着磷脂吸水的增加,在水、温度和搅拌的作用下,胶体逐渐增大、合并,最终絮凝成大片胶体。本文作者根据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根据絮凝剂特性,把第二次水化的油脚,作为大豆毛油的脱胶脱酸诱导剂,从而增强了胶体物质的极性。这种胶体,具有强烈的吸附色素、胶溶物质、游离脂肪酸的能力,这样就降低了油脚中的中性油含量和毛油的酸价。该新工艺不仅减少了中性油的损失,还有利于操作。各油厂可在原有设备和操作条件下,略加改动(有的可不需改动)就可按该工艺进行操作,这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成熟度国产大豆对大豆油脱胶工艺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同成熟度大豆会直接影响大豆油的脱胶工艺及油脂品质.实验采用不同成熟度的国产大豆(青豆、熟豆),经粉碎、石油醚浸泡得到毛油,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电解质(氢氧化钠、明矾、柠檬酸、磷酸、乙酸酐)在高温水化的脱胶条件下对该大豆毛油脱胶效果和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磷酸、乙酸酐可以有效地去除大豆毛油中的非水化磷脂,脱胶率为95%以上;脱胶后油脂的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相同的脱胶条件下,脱胶青大豆油的非水化磷脂的绝对含量远远超过了熟大豆油,这加重了后续加工的负担;另外,脱胶青大豆油的品质也劣于熟大豆油.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大豆毛油为原料,采用酶法脱胶和物理脱酸法对其进行精炼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以获得合适的大豆油精炼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磷脂酶C酶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5.4,酶添加量10.0 μL/kg,酶解温度45.0 ℃。在此条件下,大豆毛油磷含量可降低至7.3 mg/kg;最佳的脱酸工艺条件为保温时间40.0 min、加水温度90.0 ℃、加水量3.5%、絮凝剂量0.7%,此条件下大豆油酸值为0.08 mg/g,磷含量为5.5 mg/kg。大豆毛油经酶法脱胶和物理脱酸处理后的磷含量和酸价显著降低,品质提高。实验结果为大豆油的非化学精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杜玮 《中国油脂》1996,21(4):53-55
简述了大豆油物理精炼前的脱胶方法,介绍了我院在针对大豆油含磷量较高的问题,重点摸索了大豆油的脱胶方法。为推广物理精炼工艺适应于大豆油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二立 《中国油脂》2021,46(4):7-10
利用PLA1脱除大豆毛油中的磷脂,再用硅胶吸附脱除大豆油中的残磷和残皂。以酶法脱胶后含磷量、硅胶吸附脱皂后的含磷量和含皂量为评价指标,研究酶法脱胶及硅胶吸附脱皂对大豆油脱胶脱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油pH 5.5~6、去离子水添加量3%、反应时间6~8 h的脱胶条件下,酶法脱胶效果随PLA1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PLA1添加量分别为50、75、100 mg/kg时,脱胶大豆油中含磷量分别从566.36、538.02、562.76 mg/kg降至44.67、18.99、17.01 mg/kg,再添加油质量0.1%的SORBSIL R92硅胶,大豆油含磷量分别降至41.21、16.35、15.42 mg/kg,含皂量分别从37、23、14 mg/kg降至14、8、5 mg/kg。酶法脱胶后大豆油酸值和过氧化值有所升高,3个油样的酸值(KOH)平均升高0.63 mg/g,过氧化值平均升高0.007 g/100 g。硅胶吸附脱皂也造成大豆油酸值和过氧化值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大豆浸出中几种脱溶机的优缺点 ,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型磷脂酶Lecitase Ultra用于大豆油脱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4,他引:10  
植物油的酶法脱胶是完全有希望取代化学脱胶的一种新方法。利用新型磷脂酶Lecitase Ultra进行了大豆油脱胶的研究,确定了该酶较优的反应条件:加酶量20mg/k,pH5.0,温度48℃,加水量2%,大豆油含磷量能降到5mg/kg以下。研究认为,Lecitase Ultra是一种更适合涵脂酶法脱胶的磷脂酶。  相似文献   

18.
大豆油的物理精炼及超临界CO2脱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通过磷脂在蒸炒过程中的变化,指出其变化结合程度对浸出过程中蒸发汽提及精炼脱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酶法脱胶物理精炼大豆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进行酶法脱胶物理脱酸实验,确定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30mg/kg、pH5.1、反应温度52℃、加水量2%及反应时间5h,脱臭温度为240℃,成品大豆油磷含量4mg/kg,酸价0.90mgKOH/g。在此基础上扩大生产,通过对实际生产中各工艺参数的调整和关键步骤的控制,得到磷含量4.2mg/kg、酸价0.92mgKOH/g的三级大豆油,成品油得率提高了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