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响,似乎自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以来就与音乐有着必然的联系,也让音乐这一高雅艺术随着留声机的发明走进了普罗大众。但一直以来人们对音乐与音响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一种表面,甚至以为只要有两个扬声器发声就是音响。其实不然,一套优秀的音响系统对于音乐的重播不仅仅是能够发声,它更多的是对音乐,特别是东西方古典音乐的完美诠释。可随着现今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东西方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已经越来越陌生,更不懂得音响对于音乐的重要性。鉴于此,此次成都“音乐之旅”欣赏会补上了重要一课。此次活动将古典音乐与动画、古典音乐与音响完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当下观众在电视节目中对于音乐的欣赏,认为已不仅仅是认识层面的情感体验,而转变为对于音乐音响的关注与感受。这种变化体现在观众对于具有良好音乐音响性节目的喜好上,对于音乐的声响本身的注重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3.
音响这种东西.是技术.也是艺术.但它更应该是一种爱好。人们把音响当作爱好.是因为它的技术成分十分美妙.这种技术带给人音乐艺术和声音艺术的享受。爱好上音响的人.大多欲罢不能.而更多的是”不罢”,从未设想过生活中可以丢弃音响。有音响的生活一路走来.也会有些潮起潮落.大多数的人都会经历一段全神投入的时期,在这段期间.他会成为一定范围内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电视专题片是指主题相对统一,能对主题作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一种广播电视节目。电视专题片的范畴较广,作为声音重要部分之一的音乐音响必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音乐音响置于电视专题片《楚长城》中来论述其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16页) 四多声轨音乐录音的艺术原则 我们如果把多声轨音乐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话,那它一定是有一些特质和一定原则的.在多声轨音乐录音中,音乐是它的内容,乐音的音响是我们的材料,录音是我们的手段.这就是我们来制作多声轨音乐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在我们制作多声轨音乐时,要遵从一些规则,我们并不是什么规律都不遵从.我们是有艺术规律的,这就是我们遵从所有艺术组织的原则.这些原则就是和谐、平衡、比例、变化、主导倾向、运动、简约等等.评价一个音乐录音作品的好坏时,完全可以用这些原则作尺子去衡量它.  相似文献   

6.
所谓音响的“音乐”情结,我们一般通俗的称它为”音响的音乐化”,或者换种方式解释它:如果你看过《赎罪》,一定对片头由打字机声缓缓带出音乐的片段印象颇深,它的音响与音乐井然契合、融为一体:又如在《龙纹身的女孩》中,很多重要片段都将夸张且噪感十足的音响元素糅入洋溢不安与危险情绪的音乐中,两者浑然一体协同表现。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是一种以声音传情达意,营造想象空间的艺术。我觉得很有道理,广播声音主要由语言、音响、音乐三部分组成。如果采访者或者是制作者,按照主题的需求巧妙组合好这三者,能给听众艺术享受的感觉。目前,广播电台对语言及音乐的使用频率极高,对音响的使用相对少一些。我们在这方面多做文章,有助于增强广播节目的现场感和贴近感。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拉近与音乐爱好者的距离,将国产音响精品推广到广大爱好者当中,北京欧博音响技术公司、广州博良电子公司的四川代理商——成都经典音响行举办了“川南Hi-Fi行”系列音响音乐推广演示活动,并将活动的首站选在四川泸州。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可以看作是一种立体文本,集解说、音乐音响、画面三位一体.音乐和音响本身只是节奏和旋律的素材,但它却比语言更有触动人心的张力.将音乐、音响融入纪录片当中的目的就是利用音乐及音响的特点来凸现纪录片的主题表达.通过运用音乐音响语言,使用描绘、渲染、刻画的方法,达到对画面气氛、情绪、形象的补充、深化或延伸,从而使纪录片达到情景交融、声画并茂的效果.就音乐、音响在纪录片中的运用而言,如何对音乐音响进行归类主要是取决于音乐、音响与画面的关系.如果音乐和音响来源于画面,那么就作为有源音乐音响,而如果他们与画面的关系不相隶属,是创作者主观切入进来的那就是无源音乐音响.  相似文献   

10.
以艺术的名义,我用了这个暑假中整整两周的时间,带着儿子到北京和附近的承德舒服悠然地玩了一回。作为音响评论员和发烧友,作为欧博产品的用户,又因儿子从两岁起已跟着我开始学习欣赏音乐而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小发烧友之缘故,自然就想抓住身在北京的机会,到欧博这寡闻名国内外的音响企业一看究竟。  相似文献   

11.
张力平 《电信快报》2014,(11):39-39
<正>随着电视、汽车、空调、冰箱、插座、手表、杯子、筷子等日常用品陆续智能,人们逐渐被各类智能设备包围,生活日趋智能化。音响是传统的数码产品,智能音响自然是很多人(尤其是音乐爱好者)的期待。智能音响除了具备音响本身的功能,还承担更多的功能以显示其智能。即便是在发挥音响的传统功能时,智能音响也有高清音质、语音操控、云曲库、个性化推荐等特点。智能音响低频震撼有力,中频饱满,高频通透,给人们带来极致的音乐体验。智能音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不仅可语音操控,还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子商情》2008,(2):86-86
“2007十大发烧唱片榜”作为一项在中国音乐艺术领域和录音艺术专业领域、以及中外音乐音响爱好者中较有广泛影响的高雅音乐文化评选活动,坚持严谨的推荐标准,以“音乐艺术表现”、“创新音乐元素”、“录音制作水平”为基础,站在当代音乐创作、表演、录音科技、录音制作、录音艺术创作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推动当代音乐唱片作品创编、  相似文献   

13.
《新潮电子》2008,(4):267-277
音乐是一种寓于时间中的艺术,人类社会自从发展以来,就少不了音乐的陪伴。无论是非洲土著的自娱自乐,还是西方上流社会衣着款款的音乐会;无论是高雅殴堂里的美声合唱,还是路边街头的嘻哈饶舌。我们的生活都离不了音乐的点缀。音乐虽然是虚无缥缈,看不见抓不着,但确确实实能够影响并波及到我们的情绪。一首《欢乐颂》让我们喜气洋洋,而《黑色星期五》刚让我们的脸上布满阴霾。 若说音乐是神,则音响是形。它是用来表现音乐特质的最好武器.有人说它具有“灵性”和“生命”,说它是一个国家民族风格和历史与文化的沉淀物,.有些人喜欢风风火火、热情奔放的大豪风范.有人钟情温文尔雅、清逸憩淡的隐土性格:有人爱好场面恢宏的交响乐、重金属打击乐、摇滚乐:有人偏乐于小格流水般的田园古典乐.悠雅宛约的独奏乐……个性化的年代.音响也自然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也变得丰富,像摄影、音乐、音响、旅游等体现文化修养、艺术品味的行为渐渐地来到了大家身边。受诸多原因的限制,音乐总是和音响器材紧紧联系在一起,但音响器材不只是一种仅会发出声音的设备,作为文化的交流工具,它经多年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和人文气息。好的器材,特别是被世界公认的顶级器材,往往凝聚着独特的不同的国情和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无线电与电视》2011,(3):30-30
为了提高广大音响与音乐爱好者的音响鉴赏能力、培养大家的音乐文化素养、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本刊准备成立“音响与音乐爱好者沙龙”。我们将为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包括音响使用、评鉴、搭配、选购、制作(DIY)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音响传媒的主要读者自然是音响发烧友,从中国有音响传媒那一天起,他们就向其读者灌输一个观念:“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买好的音响是为了能更好地听音乐”,“音响只是器材,听音乐才是目的”,但很遗憾,这不是事实,就我的观察,大多数买发烧音响的发烧友,玩音响才是目的,音乐不过是测试音响的一个手段。真正买发烧音响回家听音乐的发烧友是非常少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这样说过“有了音乐,人已经不再产生欲望,这种艺术已经完全使人得到了满足。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乐圣贝多芬更把“音乐是无形的东西”解释为:它包括了人类,人类却不能包括它。那么对于这种艺术我们究竟该如何诠释呢?什么样的音响才能真正做到完美地诠释美丽的音乐之声呢?笔者以为下面这套来自英伦三岛的搭档组合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音乐爱好者除了用座地的或台式的音响来欣赏音乐外,还有相当一族经常是用Walkman、Discman以轻便的微型耳机欣赏音乐的。我们权且将这种简便的随身听,包括不常见到的MD和NT统称为耳机音响。有些音响爱好者对耳机音响不屑一顾,感到那声音总在两耳之间,头顶之上,显得不自然,声场会随着头颅转动而变化,和现场聆听效果不同。但也有乐迷对耳机音响情有独钟,即使家  相似文献   

19.
音响是音乐的重播载体,有声艺术的绝佳表现方式,它令音乐与人更相互贴近。但多年来笔者发现,很多音响发烧友更在乎音响的主件,对于一些附件并不是很重视,特别是电源,他们往往仅用一个普通的拖线板作为一套音响系统的电源。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家庭音响消费者往往是一些狂热的发烧友,他们将一大堆电冰箱那样大小的器材在专门的听音室内反复摆布,然后庄严肃穆、正襟危坐于帝位收听音乐。而当代大多数年轻人把他们的电脑作为主要的音乐收听手段,因为他们从懂事起接触的就是同互联网相关的个人计算机,而不是全套完整的Hi—Fi系统。此外,随着SOHO族的增加,人们往往在家中不止一个房间中活动,他们用音响的目的是提供背景音乐,边听边干其它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