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帅  蒋林  李远成  山蕊  朱育琳  王欣 《计算机应用》2022,42(5):1524-1530
针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算法在可重构阵列结构上适应性差、计算复杂度高和运算效率低的问题,基于项目组开发的可重构阵列处理器,提出了一种基于MMSE算法的并行映射方法。首先,利用Gram矩阵计算时较为简单的数据依赖关系,设计时间上和空间上可以高度并行的流水线加速方案;其次,根据MMSE算法中Gram矩阵计算和匹配滤波计算模块相对独立的特点,设计模块化并行映射方案;最后,基于Xilinx Virtex-6开发板对映射方案进行实现并统计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MIMO规模为128×4128×8128×16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上行链路中,加速比分别2.80、4.04和5.57;在128×16的大规模MIMO系统中,可重构阵列处理器比专用硬件减少了42.6%的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2.
根据JAMBU模型的结构特点——相关数据和明文可以相互转化,利用伪造攻击等基本思想提出了“随机数重复利用”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分析所需数据复杂度为 2 n 2 ,时间复杂度为 4× 2 n 2 。与已有分析结果相比,该分析数据复杂度更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 (SAR) 数据及相同时段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Landsat 8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构建变化检测模型以估算黑河中游的高分辨率土壤水分,并探讨模型中具体参数设置对估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对后向散射系数时间序列的差值 ( Δ σ ) 和植被指数 ( V I ) 进行线性建模过程中,MODIS NDVI和Landsat 8 NDVI这两种植被产品所构建的模型在 Δ σ - V I 空间中所选取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2%和4%时,各自取得最优精度; ②以土壤水分反演为目标,使用Landsat 8 NDVI构建的变化检测模型略优于使用MODIS NDVI构建的变化检测模型,两种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40 m3/m3和0.044 m3/m3,相关系数R分别为0.86和0.83; ③对于变化检测方法的关键参数,若使用低分辨率的SMAP/Sentinel-1 L2_SM_SP土壤水分数据分别代替站点观测的土壤水分初始值和缩放因子 (即两个连续时相土壤水分变化的最大值 Δ M s m a x ) 这两个参数,则土壤水分RMSE将分别增加0.01 m3/m3和0.04 m3/m3。即土壤水分缩放因子这一参数的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大于土壤水分初始值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故采用高精度的缩放因子进行变化检测估算。研究结论对于利用新兴的Sentinel-1 SAR数据,通过变化检测算法准确获取高分辨率土壤水分信息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青藏高原开展的L波段地基微波辐射(ELBARA-III型)综合观测试验为依据,基于 τ - ω 辐射传输模型评估了Wang-Schmugge、Mironov、Dobson和 Four-Phase 4种土壤介电模型对L波段微波亮温模拟及土壤湿度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植被和粗糙度参数化方案条件下,4种土壤介电模型对微波亮温模拟存在明显差异,当土壤湿度小于0.23 m3·m-3时,Wang-Schmugge模型与其他3种土壤介电模型微波亮温模拟结果差异最为显著,水平和垂直极化微波亮温模拟最大差值可达8.0 K和4.4 K;当模拟土壤湿度大于0.23 m3·m-3时,Four-phase模型模拟的微波亮温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壤介电模型模拟结果;当土壤湿度饱和时,4种土壤介电模型间水平和垂直极化微波亮温模拟最大差值约为6.1 K和4.8 K,且4种土壤介电模型对水平极化微波亮温模拟的差异比垂直极化模拟的差异更为显著。而基于4种介电模型的土壤湿度反演对比试验表明,水平极化条件下基于Wang-Schmugge模型反演土壤湿度,较其他参数化方案,能有效减轻反演土壤湿度对观测土壤湿度的低估,Mironov模型减轻了垂直极化条件下反演土壤湿度对观测值的高估程度。在现有 τ - ω 模型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总结了4种土壤介电模型在青藏高原典型草地下垫面的适用性,将为星载L波段辐射计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反演应用提供客观的土壤介电模型方案选取依据。  相似文献   

5.
蒋楚钰  方李西  章宁  朱建明 《计算机应用》2022,42(11):3438-3443
针对公证人机制中存在的公证人节点职能集中以及跨链交易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公证人组的跨链交互安全模型。首先,将公证人节点分为三类角色,即交易验证者、连接者和监督者,由交易验证组成员打包经过共识的多笔交易成一笔大的交易,并利用门限签名技术对它进行签名;其次,被确认的交易会被置于跨链待转账池中,连接者随机选取多笔交易,利用安全多方计算和同态加密等技术判断交易的真实性;最后,若打包所有符合条件的交易的哈希值真实可靠且被交易验证组验证过,则连接者可以继续执行多笔跨链交易的批处理任务,并与区块链进行信息交互。安全性分析表明,该跨链机制有助于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实现数据在不出库的情况下的协同计算,保障区块链跨链系统的稳定性。与传统的跨链交互安全模型相比,所提模型的签名次数和需要分配公证人组数的复杂度从O(n)降为O(1)。  相似文献   

6.
连通性修复是保证网络有效性、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而目前关于1-连通性修复的策略没有将图形的几何性质与网络的拓扑结构很好地结合,因此难以用最少的中继节点完成修复。将费马点、三角剖分与最小生成树有效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费马点的网络连通性修复策略,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策略的近似比和复杂度分别为 3 3 4 3 与O(n log n),而仿真实验表明该策略在中继节点消耗上明显少于其他同类型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闯  唐冕  赵亮 《计算机应用》2021,41(12):3702-3706
针对现有表位预测方法对抗原中存在的重叠表位预测能力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将基于局部度量(L-Metric)的重叠子图发现算法用于表位预测的模型。首先,利用抗原上的表面原子构建原子图并升级为氨基酸残基图;然后,利用基于信息流的图划分算法将氨基酸残基图划分为互不重叠的种子子图,并使用基于L-Metric的重叠子图发现算法对种子子图进行扩展以得到重叠子图;最后,利用由图卷积网络(GCN)和全连接网络(FCN)构建的分类模型将扩展后的子图分类为抗原表位和非抗原表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相同数据集上的F1值与现有表位预测模型DiscoTope 2、ElliPro、EpiPred和Glep相比分别提高了267.3%、57.0%、65.4%和3.5%。同时,消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重叠子图发现算法能够有效改善预测能力,使用该算法的模型相较于未使用该算法的模型的F1值提高了19.2%。  相似文献   

8.
王梅  许传海  刘勇 《计算机应用》2021,41(12):3462-3467
多核学习方法是一类重要的核学习方法,但大多数多核学习方法存在如下问题:多核学习方法中的基核函数大多选择传统的具有浅层结构的核函数,在处理数据规模大且分布不平坦的问题时表示能力较弱;现有的多核学习方法的泛化误差收敛率大多为O1/n,收敛速度较慢。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正切核(NTK)的多核学习方法。首先,将具有深层次结构的NTK作为多核学习方法的基核函数,从而增强多核学习方法的表示能力。然后,根据主特征值比例度量证明了一种收敛速率可达O1/n的泛化误差界;在此基础上,结合核对齐度量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多核学习算法。最后,在多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Adaboost和K近邻(KNN)等分类算法,新提出的多核学习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好的表示能力,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Blow-CAST-Fish算法攻击轮数有限和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表的Blow-CAST-Fish算法的密钥恢复攻击。首先,对S盒的碰撞性进行分析,分别基于两个S盒和单个S盒的碰撞,构造6轮和12轮差分特征;然后,计算轮函数f3的差分表,并在特定差分特征的基础上扩充3轮,从而确定密文差分与f3的输入、输出差分的关系;最后,选取符合条件的明文进行加密,根据密文差分计算f3的输入、输出差分值,并查寻差分表找到对应的输入、输出对,从而获取子密钥。在两个S盒碰撞的情况下,所提攻击实现了9轮Blow-CAST-Fish算法的差分攻击,比对比攻击多1轮,时间复杂度由2107.9降低到274;而在单个S盒碰撞的情况下,所提攻击实现了15轮Blow-CAST-Fish算法的差分攻击,与对比攻击相比,虽然攻击轮数减少了1轮,但弱密钥比例由2-52.4提高到2-42,数据复杂度由254降低到247。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差分特征基础上,基于差分表的攻击的攻击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朱槐雨  李博 《计算机应用》2021,41(11):3234-3241
无人机(UAV)航拍图像视野开阔,图像中的目标较小且边缘模糊,而现有单阶段多框检测器(SSD)目标检测模型难以准确地检测航拍图像中的小目标。为了有效地解决原有模型容易漏检的问题,借鉴特征金字塔网络(FPN)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上采样的SSD模型。改进SSD模型将输入图像尺寸调整为320×320,新增Conv3_3特征层,将高层特征进行上采样,并利用特征金字塔结构对VGG16网络前5层特征进行融合,从而增强各个特征层的语义表达能力,同时重新设计先验框的尺寸。在公开航拍数据集UCAS-AOD上训练并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改进SSD模型的各类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了94.78%,与现有SSD模型相比,其准确率提升了17.62%,其中飞机类别提升了4.66%,汽车类别提升了34.78%。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正在高速发展,这些新兴技术在音视频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模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并且这些隐患会限制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了人工智能模型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对于数据与隐私泄露问题,主要研究了基于模型输出的数据泄露问题和基于模型更新的数据泄露问题。在基于模型输出的数据泄露问题中,主要探讨了模型窃取攻击、模型逆向攻击、成员推断攻击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在基于模型更新的数据泄露问题中,探讨了在分布式训练过程中,攻击者如何窃取隐私数据的相关研究。对于数据与隐私保护问题,主要研究了常用的3类防御方法,即模型结构防御,信息混淆防御,查询控制防御。综上,围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的数据窃取和防御技术的理论基础、重要成果以及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2.
车牌识别系统的黑盒对抗攻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作为最常用的深度学习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DNN容易受到对抗攻击的威胁,因此通过对抗攻击来检测应用系统中DNN的漏洞至关重要.针对车牌识别系统进行漏洞检测,在完全未知模型内部结构信息的前提下展开黑盒攻击,发现商用车牌识别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提出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基于深层神经网络提取的低维特征,瓶颈特征在连续语音识别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训练瓶颈结构的深层神经网络时,瓶颈层的存在会降低网络输出层的帧准确率,进而反过来影响该特征的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出一种利用不包含瓶颈层的深层神经网络提取低维特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半非负矩阵分解和凸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隐含层权值矩阵分解得到基矩阵,将其作为新的特征层权值矩阵,然后在该层不设置偏移向量的情况下,通过数据前向传播提取新型特征。实验表明,该特征具有较为稳定的规律,且适用于不同的识别任务和网络结构。当使用训练数据充足的语料进行实验时,该特征表现出同瓶颈特征几乎相同的识别性能;而在低资源环境下,基于该特征识别系统的识别率明显优于深层神经网络混合识别系统和瓶颈特征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网络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态势感知过程缺乏自适应性等问题,提出一个基于自律计算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利用自律反馈机制对态势提取进行实时分析;根据提取的态势信息,从攻击和防御两个角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依据过去和当前网络安全态势,采用改进的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自律反馈机制的态势感知模型可以有效增强系统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宋健  许国艳  夭荣朋 《计算机应用》2016,36(10):2753-2757
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匿名技术中,为解决匿名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即匿名过程中因计算等价类质心遭受同质性和背景知识攻击造成的隐私泄漏,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隐私的数据匿名化隐私保护方法,构建了基于差分隐私的数据匿名化隐私保护模型;在利用微聚集MDAV算法划分相似等价类并在匿名属性过程中引入SuLQ框架设计得到ε-MDAV算法,同时选用Laplace实现机制合理控制隐私保护预算。通过对比不同隐私保护预算下可用性和安全性的变化,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在保证数据高可用性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数据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神经网络的广泛应用,它自身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将神经网络部署到神经网络处理器上运行是提高能效比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比如侧信道信息泄露,本文以多核CNN处理器为基础,利用时间和内存侧信道信息,提出了一种针对多核CNN处理器的用户算法信息窃取攻击方法,经过试验证明了攻击的有效性,并针对多核神经网络处理器在时间和内存侧信道方面的脆弱性,提出了有效的防御手段,对如何保护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side-channel analysis (SCA) field based on deep learning (DL) technology. Various DL network or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A.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the different models on attack results and the ex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consumption traces and intermediate values. Based on th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the autoencoder, this paper proposes a Template Analysis Pre-trained DL Classification model named TAPDC which contains three sub-networks. The TAPDC model detects the periodicity of power trace, relating power to the intermediate values and mining the deeper features by the multi-layer convolutional net. We implement the TAPDC model and compare it with two classical models in a fair experiment. The evaluati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PDC model with autoencoder and deep convolution feature extraction structure in SCA can more effectively extract information from power consumption trace. Also, Using the classifier layer, this model links power information to the probability of intermediate value. It completes the conversion from power trace to intermediate values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wer attack.  相似文献   

18.
语音段的有效表示方法存在易混淆语种和短时语音段识别率较低等问题,为满足不同时长和方言的识别要求,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不同层的有效语音段表示方法.采用含有中间瓶颈层的深层神经网络作为前端特征提取,综合利用该网络的输出层和中间瓶颈层输出结果,得到不同形式的语音段表示并用于语种识别.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语种识别评测2009年和2011年阿拉伯方言数据集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刘先锋  梁赛  李强  张锦 《计算机工程》2022,48(11):30-38
现有基于云边协同的深度神经网络(DNN)推理仅涉及边缘设备同构情况下的静态划分策略,未考虑网络传输速率、边缘设备资源、云服务器负载等变化对DNN推理计算最佳划分点的影响,以及异构边缘设备集群间DNN推理任务的最佳卸载策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适应DNN推理计算划分和任务卸载算法。以最小化DNN推理时延为优化目标,建立自适应DNN推理计算划分和任务卸载的数学模型。通过定义状态、动作空间和奖励,将DNN推理计算划分和任务卸载组合优化问题转换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下的最优策略问题。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从经验池中学习动态环境下边缘设备与云服务器间DNN推理计算划分和异构边缘集群间任务卸载的近似最优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DNN推理算法相比,该算法在异构动态环境下的DNN推理时延约平均降低了28.83%,能更好地满足DNN推理的低时延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