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使用石油醚作溶剂,对3种类型烟草和7个不同产地的同等级烤烟进行液固提取,研究了提取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参数,考察了光谱与烟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三维光谱都由三个峰组成,有相似的等值线指纹图。但不同种类烟草峰总强度之和ΣF不同,香料烟最低,白肋烟最高,烤烟在香料烟和白肋烟之间。特征峰比值R和强度分数D都呈现有规律变化,香料烟D1 、R1 最大;D2 、D3、R3最小;7种烤烟之间的ΣF差异不大,Di、Ri 差异也不大。  相似文献   

2.
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利用氧气作为反应气的动态反应池模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烟草中的重金属铬进行测定。考察了前处理中双氧水加入量以及仪器测定条件对方法的影响。方法的线性良好(R2=0.9999),检出限为0.042μg/L,加标回收率为96.4~105.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证明该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烟草样品中铬含量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时、在线研究烟草原料烟丝的热裂解产物,本工作搭建了一套热裂解光电离质谱装置。利用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装置研究烤烟烟丝不同部位(上-B2F、中-C3F和下-X2F)分别在300、400、500、600和700℃热裂解时的产物,在线获得3个部位烟丝一系列热解产物的光电离质谱图,比较不同裂解温度下热解产物的变化规律。实验进一步分析了500℃下热解产物,如乙烯胺(m/z 43)、异戊二烯(m/z 68)和二甲基呋喃(m/z 96)等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曲线,掌握裂解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法对裂解产物质谱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部位烟丝化学成分的差异。其中,m/z 58、96、110组分为下部烟(X2F)热解的标志性产物,m/z 43、126组分为中部烟(C3F)的代表性产物,上部烟(B2F)的主要代表性产物为m/z 84组分。结果表明,光电离质谱技术是一种研究烟草热解产物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可通过评估裂解产物中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快速区分不同部位烟草样品。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检测是土壤科学中的常规检测。在本研究中,用中红外光谱方法对采自奥地利130多个不同的森林区域的大量土壤样品进行评价。评价了有机层中的20条谱带和矿物土壤中15条谱带区域,并且通过模型计算检测了被调查土壤样品中的碳酸盐。对于有机层的所有样品,相关系数都很低(R2=0.68),可以通过对F(中度分解的有机物)和H(高度腐烂的有机物质)的混合样品进行组分离来增加相关系数。FH层土壤、森林类型土壤、矿质土壤母质的相关系数达到R2=0.92。对于所有0到5和5至10cm的矿质土壤层,相关系数从一开始就很高(R2=0.97),当隔离一组石灰岩作为母质的10个样品时,相关系数可以增加到R2=0.99。最后,本研究着重介绍了土壤样品的化学多样性对于中红外光谱检测土壤中碳酸盐的影响潜力。  相似文献   

5.
浅谈提高C4F收购等级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4F是收购中较难把握的一个等级,通过对收购中C4F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提高收购中C4F等级质量的途径:关键是要分清烟叶的部位、颜色的特征,把握好该等级的各品质因素,对几个较易混淆的等级进行界定,加强在烟叶储存保管中水分的监管,进一步提升收购人员素质,强化烟农分级扎把指导和预约预检管理,提高实物样品的指导意义,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而在我国烟草种植业中,烟草打顶技术落后。烟草打顶工作全部由人工完成,生产效率低,但是国内尚未开展烟草打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建立了烟草打顶期茎秆的力学模型,并对烟草打顶过程和作用力进行了分析,最终建立了烟草茎秆切割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在烟草相似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质量相似性评价中的可行性,以云南省曲靖市烟区130个烟叶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近红外光谱进行一阶导数与处理后,通过Matlab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烟叶样品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并与烟草常规化学成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可以用于烟草质量相似性分析,且与化学成分分析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法布里干涉近红外光谱仪测定烟草品质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布里干涉近红外光谱仪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基于微机电制造技术的近红外光谱仪,具有高性能、重量轻、体积小、无移动部件等特点,非常适用于现场、在线分析。本研究采用Axsun便携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148个烟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别针对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和蛋白质建立了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和蛋白质的模型维数分别为9、5、7、7和6,决定系数(R2)分别为99.18%、93.68%、89.10%、98.24%和87.87%,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11、1.03、1.27、0.05和0.44,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V)分别为0.18、1.06、1.32、0.08和0.53,相对预测性能(RPD)分别为6.03、3.41、2.59、4.37和2.10,外部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28、0.88、1.56、0.11和0.42。F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校正集及其外部验证集的预测值和化学值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Axsun便携型近红外光谱仪可以保证烟草成分定量校正模型的精度,实现近红外光谱分析向样品现场检测、田间作物现场分析等方面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法在坤宝丸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坤宝丸药粉中芍药苷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方法:以HPLC分析值作为参照,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坤宝丸药粉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芍药苷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并对未知样品进行含量预测。结果:建立芍药苷校正模型R,RMSEC(%)、RMSEP(%)分别为0.96,2.708,0.44。对预测集样品预测平均相对偏差为4.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无损,可用于坤宝丸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金标免疫试纸条反射式光度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金标免疫分析术能对目标被检物进行高灵敏度快速定量检测,成功研制一种金标免疫试纸条反射式光度计.根据纳米金颗粒对绿光的强烈吸收特性,以绿光激光器为照明光源,以扫描方式测量金标免疫试纸条上经生物反应而结合上去的纳米金颗粒的分布,通过特定算法计算出样品中目标被检物的浓度.该光度计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标准样品的检测灵敏度达到5 mIU/ml,在5~500 mIU/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特性,相关系数R2~0.99,使用研制的光度计对同一生物反应稳定的金标试纸条进行20次重复测量,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CV)小于2%.该光度计具有快速、稳定、灵敏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对青胶蒲公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将青胶蒲公英的根、叶干燥粉碎,经超声/微波辅助萃取,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 (100 mm×2.1 mm×1.7 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液经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离子化后,采用全扫描-数据依赖型二级质谱扫描模式进行数据采集。将预处理后的数据与中药数据库及在线数据库等比对分析,包括一级精确质荷比、同位素峰分布以及二级质谱图匹配,共鉴定出164种化合物,包括黄酮类、香豆素类、萜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木质素类等,同时对部分鉴定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推导,有助于黄酮类等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为青胶蒲公英中黄酮类等成分结构类似物的快速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 TOF MS~E)技术采集麻黄和其不同炮制品的复杂化学成分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探究蜜炙、醋制、酒制、炒炭4种炮制过程中麻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根据时间依赖型质谱扫描模式(MS~E)采集的超高精度样品数据快速识别麻黄及其炮制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镜像对比分析,总结不同炮制工艺对化学成分与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生品麻黄相比,炮制品中共有4类主要成分:生物碱、黄酮、烯烃和有机酸,21种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其中,生物碱类成分均有所下降,以酒制和炒炭炮制品下降最多;黄酮、烯烃和有机酸类成分经蜜炙后含量上升,而在其他炮制品中含量下降。麻黄及其炮制品物质基础复杂,药效是多类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炮制过程会使麻黄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炮制品功效可能会随之改变,该方法可为麻黄炮制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物质基础,也可为临床区别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HPLC-APCI/MS)和直接进样的电喷雾串联质谱法(ESI-MS2)分析大青叶乙酸乙酯、正丁醇和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Kromasil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 μm),以0.15%乙酸/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25 ℃;采用全波长扫描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254 nm和265 nm;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和电喷雾电离源,在正、负两种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大青叶乙酸乙酯、正丁醇和95%乙醇提取物中共鉴别出39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有机酸类、核苷嘌呤类、氨基酸类、黄酮类、糖类、卟啉类以及含硫类成分化合物。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RAP)对大青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用自由基清除能力法验证FRAP法的测试结果。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青叶抗氧化活性部位主要集中在极性较低的化学组分中,吲哚类、奎唑酮类和有机酸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有效成分。该方法快捷、灵敏,适用于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和抗氧化活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基质,考察了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AP-MALDI MS)分析氨基酸和生物碱等小分子化合物的效果。以脯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盐酸小檗碱、哈尔满碱、去甲哈尔满碱为样品,研究了激光能量、点样方法等实验条件对质谱信号强度和噪音的影响,比较了氧化、Fe3O4负载和β-环糊精复合等3种功能化的MWCNTs以及本征MWCNTs与传统有机基质在大气压环境下辅助激光电离小分子化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MWCNTs基质在低质荷比区域不产生基质干扰信号,能够有效促进小分子化合物的电离。其中,β-环糊精复合MWCNTs在增强检测信号、降低背景噪音等方面优于其他基质。以MWCNTs为基质,采用AP-MALDI MS测定氨基酸和生物碱样品的重复性和灵敏度良好,在10.0~300 m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6 9,点内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4.6%,点间重复性RSD<6.7%。  相似文献   

15.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with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APCI-M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contents of bufadienolides in ChanSu crud durg and the baking processed produc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not a new component generated but only decreased in holistic content of bufadienolides. HPLC-APCI-MSn can quickly identify the components in ChanSu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相似文献   

16.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芫荽籽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疆产芫荽籽中提取挥发油,收率w=0.78%。用HP-5色谱柱(30m×0.32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选取最佳实验条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出27个峰,鉴定了21个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油的99.84%。主要成分为脂肪烃、单萜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芳樟醇、内-龙脑、α-葑烯、1-甲基-5-异丙烯基-环己烯和(Z)-2,7-二甲基-5-炔-3-辛烯。本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是中医药理论和作用机制阐明的重要研究内容。如何全面、准确地描述中药复杂成分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诠释中药多成分、多靶标、多途径的特点,需要强有力的分析技术支撑。近年来,多种高通量、快速、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显著提升了中药体内外多成分的分离提取效率;色谱、质谱分析技术蓬勃发展,推动了中药体内外多成分的快速鉴别和全面、准确定量;质谱成像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平台和研究手段。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由于色谱分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传统LC-MS研究中药成分的分析通量较低,而多级质谱全扫描(MS/MSALL)采用了气态分段技术(GPF),可以在直接注射(DI)模式下,采集每个表观质量数MS1信号的MS2图谱,实现MS1-MS2数据列表的高通量构建。为快速表征枸杞子化学成分组,本研究采用DI-MS/MSALL全面采集枸杞子提取物中各化学成分的多级质谱数据,根据高分辨MS1和MS2碎片离子信息推导质谱裂解途径,结合数据库检索以及相关文献,从枸杞子中初步鉴定了38个化学成分,包括1个氨基酸类、19个有机酸类、2个糖脂类、6个苯丙素类、1个黄酮类、6个生物碱类以及3个酰胺类化合物。DI-MS/MSALL可作为中药等复杂体系快速全面定性分析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 new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analysis of non-volatile chemical species such as biochemicals. This system involves the use of a novel dual ionization source, consisting of laser-induced electron ionization (EI) and multiphoton ionization (MPI), to provide versatile ionization for a wide range of chemicals in a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Laser desorption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system for sample vaporization.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of this system is describ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wo ionization modes can be interchanged very readily by simply adjusting the position and focus of the laser beam. EI and MPI mass spectra of a number of amino acids and small peptides are shown to illustrate the detection capability of the system. For chemicals amenable to both ionization methods, EI and MPI can provide sensitive detection with different fragmentation patterns. Thus, the operation in a dual ionization mode provides enhance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laser-induced EI is shown to be a more general ionization method while MPI provides selective ionization with controlled fragment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unique properties is demonstrated in the study of laser desorption process of an organic sa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